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心学工夫论与周敦颐的“主静”思想
1
作者 田智 周建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其思想对理学各派皆有深远的影响。就明代心学关心的主题而言,显然有偏重于工夫论的一面,即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养技术,使平凡的个体"优入圣域"。周敦颐的"主静"思想对明代心学的工夫... 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其思想对理学各派皆有深远的影响。就明代心学关心的主题而言,显然有偏重于工夫论的一面,即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养技术,使平凡的个体"优入圣域"。周敦颐的"主静"思想对明代心学的工夫论起到了先导作用。从王阳明开始心学各家对周敦颐的"主静"思想进行了各种创造性的诠释和解读,比较突出的有阳明的"主静实兼动静"、王畿的"心极"说和罗洪先、聂双江的"主静归寂"说,这些诠释和解读体现了明代心学工夫论的丰富性及其与周敦颐思想的深刻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周敦颐 主静 工夫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真伪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敏 冉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3,共9页
署名宋人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并序》最早见载于清康熙二十六年赵宁所编《新修岳麓书院志》,此后为各种典籍著录引述,盛行于学界,但其真伪疑点重重。考察《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具体内容在不同典籍中的雷同记载,对雷同文献的著录时间、创... 署名宋人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并序》最早见载于清康熙二十六年赵宁所编《新修岳麓书院志》,此后为各种典籍著录引述,盛行于学界,但其真伪疑点重重。考察《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具体内容在不同典籍中的雷同记载,对雷同文献的著录时间、创作背景及诗歌与跋尾的创作特点等进行详细辨析,可证《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并非出自米芾,其总序与散序是截取自明初史九韶的《潇湘八景记》,而其诗歌实为明末邓云霄所作,其跋尾乃据邓云霄"潇湘八景诗"小序改写编造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潇湘八景图诗并序》 史九韶 邓云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与二程思想异同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建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共6页
二程早年从学周敦颐,遂尽弃功利俗学而有求道之志。二程学成之后,对周敦颐的思想既有继承,亦有损益,并独立发展成为理学中的"洛学"一支。二程之中,程颐在早年所作的《颜子所好何学论》中,透露出周敦颐的影响,后期则"兼... 二程早年从学周敦颐,遂尽弃功利俗学而有求道之志。二程学成之后,对周敦颐的思想既有继承,亦有损益,并独立发展成为理学中的"洛学"一支。二程之中,程颐在早年所作的《颜子所好何学论》中,透露出周敦颐的影响,后期则"兼承安定(胡瑗)之学"而与周敦颐有所距离。程颢深刻领悟了"孔颜之乐"的内涵,与周敦颐在生活气象、学术思想方面更为接近,是濂溪理学的主要继承者。与周敦颐之学相比,二程的"洛学"在形上学、修养论等一些重大问题上均有所突破。在形上学方面,周敦颐以"太极"为核心,二程则避"太极"不谈而特重"天理",这是因为,"太极"说源出于汉唐儒家的宇宙元气论,而二程的"天理"说则体现了宋代理学独立形成的纯粹本体论思想。在修养论方面,周敦颐"主静"而二程"主敬",这反映出二者对"天地之心"的不同理解,以及周敦颐与二程在易学思想上新旧体系的不同。二程洛学的转向,是宋代理学独立于汉唐儒学的标志,反映了理学发展的最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二程 本体论 生成论 主静 主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书写的多主题呈现——以苏门文人的浯溪留题为中心
4
作者 彭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42-147,共6页
苏门文人张耒、秦观、黄庭坚曾先后题咏湖南永州的浯溪,集中表现了浯溪地方书写的多主题性。苏门文人的题刻首先体现了浯溪的传统人文主题,包括忠义颂德、怀古追贤、遁世隐逸等,其特点是将自我贬谪身世融入浯溪地方书写当中。其中黄庭... 苏门文人张耒、秦观、黄庭坚曾先后题咏湖南永州的浯溪,集中表现了浯溪地方书写的多主题性。苏门文人的题刻首先体现了浯溪的传统人文主题,包括忠义颂德、怀古追贤、遁世隐逸等,其特点是将自我贬谪身世融入浯溪地方书写当中。其中黄庭坚的《书摩崖碑后》发出史评新声,认为元结《大唐中兴颂》语涉讥讽,引发了后世文人在浯溪石刻上的激烈争论,开辟了浯溪史论新主题。此外,苏门诸人留题浯溪虽非同时,但他们的作品之间互有勾连,表达出深厚的师友情谊,形成了苏门文人内部在浯溪特有的"友情"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浯溪 石刻 黄庭坚 秦观 张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