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前沿成果为载体的国家一流课程生物化学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闫荣玲 廖阳 +2 位作者 李常健 覃佐东 曾二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局限教材有限内容与课堂有限时空的传统教学,不能很好地契合新时代金课标准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不同环节融入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是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时空界限、提高学生素养、促进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的有... 局限教材有限内容与课堂有限时空的传统教学,不能很好地契合新时代金课标准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不同环节融入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是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时空界限、提高学生素养、促进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借助学银在线、微信共享、虚拟仿真等信息化平台,把学科前沿成果巧妙融入课中教学活动或课前、课后的自主任务中,创新了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夯实了学生综合能力,同时熏陶了学生创新思维、求真品质、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创新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前沿成果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思政育人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参与单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梦佳 杨洋 +2 位作者 肖红仕 袁志辉 周海燕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共10页
单萜类化合物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多种药理特性。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通过催化烯丙基羟基化反应修饰单萜骨架,在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 单萜类化合物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多种药理特性。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通过催化烯丙基羟基化反应修饰单萜骨架,在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综述了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系统、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在单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表达与合成策略,为深入研究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在单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 单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调控 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金华 余响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I0011-I0011,共1页
生物工程是一门以生物学理论技术为基础,结合机械、化工、计算机等现代化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中发酵工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由生物科学技术与化学工程学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而成的高新技术,也是一门... 生物工程是一门以生物学理论技术为基础,结合机械、化工、计算机等现代化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中发酵工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由生物科学技术与化学工程学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而成的高新技术,也是一门注重应用性和实验性的专业课程,具有良好的科学发展前景。如何加强发酵工程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使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是广大发酵工程专业教师当前需要深度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罗大珍、林稚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现代微生物发酵及技术教程》就是一部以微生物发酵为核心,重点阐述发酵工程理论内容和技术实践的教学参考书籍,笔者在开展2020年湖南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C2009)过程中,通过对该书的阅读学习,进一步探索发酵工程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籍 发酵工程 生物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学 生物学理论 生物工程专业 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催化剂在二氧化碳转化为环状碳酸酯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廖旭 王玮 +4 位作者 黄文婷 熊文涛 王泽宇 覃佐东 林金清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4-846,共13页
二氧化碳(CO_(2))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是获得环状碳酸酯有效且清洁的方法。其中生物质基催化剂因其无毒、低成本、无污染、可再生以及含有大量氨基、羟基基团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木质素、纤维素、壳聚糖以及β-环糊精... 二氧化碳(CO_(2))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是获得环状碳酸酯有效且清洁的方法。其中生物质基催化剂因其无毒、低成本、无污染、可再生以及含有大量氨基、羟基基团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木质素、纤维素、壳聚糖以及β-环糊精等生物质基材料用于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碳酸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类生物质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以及催化反应机理,并对其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活性以及反应条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生物质基催化剂用于CO_(2)环加成反应存在的大规模应用困难、催化效率偏低、CO_(2)捕集与转化难以平衡等问题;最后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生物质材料的利用以及CO_(2)转化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材料 催化剂 多相反应 二氧化碳 环状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及滩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继宁 周胜 +1 位作者 李广南 孙会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2-499,共8页
为改善滨海滩涂土壤结构和性质,提高其保肥供肥能力。本研究单施秸秆生物炭,并按滩涂土壤湿质量的5%、10%、15%和20%的比例将生物炭与滩涂土壤混匀,连续两年考察一次性施用生物炭以及生物炭改良滩涂土壤的效果。调查了两个稻季的水稻产... 为改善滨海滩涂土壤结构和性质,提高其保肥供肥能力。本研究单施秸秆生物炭,并按滩涂土壤湿质量的5%、10%、15%和20%的比例将生物炭与滩涂土壤混匀,连续两年考察一次性施用生物炭以及生物炭改良滩涂土壤的效果。调查了两个稻季的水稻产量和谷草比,并监测了两个稻季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适宜地添加秸秆生物炭增加了水稻产量、提高了谷草比;增加了土壤电导率(EC)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提高了土壤碳、氮含量,但在稻季休闲期,土壤中碳、氮会发生矿化而引起碳、氮含量减少;生物炭的添加对滩涂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滩涂土壤施加秸秆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在消化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同时为粮食产区的发展分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土 秸秆生物炭 水稻 土壤培肥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前沿研究动态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闫荣玲 李常健 +1 位作者 廖阳 袁志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17,共3页
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是突破教材局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基于长期教学一线的实践,列举了近年被团队引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部分前沿研究成果,阐述了应用这些学科前沿素... 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是突破教材局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基于长期教学一线的实践,列举了近年被团队引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部分前沿研究成果,阐述了应用这些学科前沿素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物化学 密码子 RNA 转运蛋白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课”背景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9
7
作者 廖阳 闫荣玲 +2 位作者 李常健 覃佐东 邵金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59-1268,共10页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理念与目标陈旧、教学能力与资源不足、信息化融合程度低、局限课堂有限时空和教材有限内容、忽略学生思政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不适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生物化学课程团队从理念目标、魅力能力、平台资...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理念与目标陈旧、教学能力与资源不足、信息化融合程度低、局限课堂有限时空和教材有限内容、忽略学生思政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不适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生物化学课程团队从理念目标、魅力能力、平台资源、知识体系、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了课程的全方位系统性改革,通过树立“全面育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开放共享”教学理念,提升团队教学能力与课程优质平台资源,构建“教学+科研+实践”融合式新育人模式、“3+X”复合型新知识体系,教学与育人相融相促新教学模式、多维度过程式新评价体系,使课程凸显出新时代“金课”特征,提升了学生思政素养、课程成绩、综合能力,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协同,并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 能力培养 知识体系 过程式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误区解析(Ⅰ) 被引量:2
8
作者 闫荣玲 廖阳 +1 位作者 李玲 李常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生物化学是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课程学习误区对提高教学效果,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十分必要。基于多年课堂教学经验,整理和解析了学生对细胞及膜结构、糖化学及糖代谢、基因及其表达、酶等生物化学相... 生物化学是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课程学习误区对提高教学效果,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十分必要。基于多年课堂教学经验,整理和解析了学生对细胞及膜结构、糖化学及糖代谢、基因及其表达、酶等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误区,以供同行交流及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学习误区 生物膜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误区及解析(Ⅱ) 被引量:1
9
作者 闫荣玲 李常健 廖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23,126,共3页
生物化学是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课程学习误区对提高教学效果,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十分必要。基于多年课堂教学经验,整理和解析了学生对蛋白质、核酸、线粒体、酶等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误区,以... 生物化学是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课程学习误区对提高教学效果,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十分必要。基于多年课堂教学经验,整理和解析了学生对蛋白质、核酸、线粒体、酶等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误区,以供同行交流及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蛋白质 核酸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种中药提取物对海洋致病溶藻弧菌生长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百元 张叶敏 +3 位作者 夏晶晶 姜红宇 曹林艳 陈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3-1021,共9页
溶藻弧菌爆发和流行给海水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物被膜的形成导致溶藻弧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一步加强。目前,中草药已经在防治病原性细菌感染疾病中展现出积极的潜力。本研究选取19种中药(枸杞、重楼、紫菀、何首乌、鸡血藤、厚朴... 溶藻弧菌爆发和流行给海水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物被膜的形成导致溶藻弧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一步加强。目前,中草药已经在防治病原性细菌感染疾病中展现出积极的潜力。本研究选取19种中药(枸杞、重楼、紫菀、何首乌、鸡血藤、厚朴、墨旱莲、广金钱草、栀子、桃金娘、连翘、公丁香、白英、黄柏、艾叶、知母、盐知母、酒知母、炒知母),采用不同溶剂进行提取,旨在深入探究这些中药提取物对溶藻弧菌的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采用牛津杯法和96孔培养法,系统性地分析了其提取物对溶藻弧菌生长的影响;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探究了这些中药提取物在其亚抑制浓度下对溶藻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其中12种中药的水提物有抑菌活性,17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和15种中药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抑菌活性;此外,公丁香水提取物、重楼和知母乙醇提取物、桃金娘和连翘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溶藻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我们还发现知母及其炮制品在抑菌活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的发现为细菌的防治和抗生物被膜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发现有望为应对溶藻弧菌暴发提供新的、可持续的策略,有助于保护海洋养殖业的可持续性,维护食品安全,以及维护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中药提取物 生物被膜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卷柏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红宇 吕敬崑 +1 位作者 邵金华 陈小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研究地卷柏(Selaginella prostrata H.S.Kung)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地卷柏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se... 研究地卷柏(Selaginella prostrata H.S.Kung)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地卷柏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seprostrataoid A(1)、(3 S,5 R,8 S)-5,8-epoxy-6-megastigmadien-3,9-diol(2)、(-)-黑麦草内酯(3)、(3 S,5 R,6 R,7 E)-3,5,6-三羟基-7-巨豆烯-9-酮(4)、(7 R,8 S)-ceplignan(5)、(2 R,3 S)-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5-乙酰基苯骈呋喃(6)、5,5′-二甲氧基木香酚A(7)、穗花衫双黄酮(8)、异柳杉双黄酮(9)、扁柏双黄酮(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首次从地卷柏中分离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7~10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 50值分别为72.14±2.67、42.68±1.54、61.26±4.32、55.43±2.1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卷柏 化学成分 倍半萜 双黄酮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卷柏中肽类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12
作者 何福林 贺茜 +2 位作者 吕敬崑 谢夷 陈小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6-1174,共9页
研究地卷柏Selaginella prostrata全草中的肽类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基于茚三酮试剂显色的薄层原位化学反应导向分离方法,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比对鉴... 研究地卷柏Selaginella prostrata全草中的肽类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基于茚三酮试剂显色的薄层原位化学反应导向分离方法,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从地卷柏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ulvpeptin A(1)、nocardiotide A(2)、dianthin C(3)、longicalycinin A(4)、橙黄胡椒酰胺(5)、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6)、环-(L-酪氨酸-L-脯氨酸)(7)、环-(L-羟脯氨酸-L-亮氨酸)(8)、环-(L-亮氨酸-L-异亮氨酸)(9)、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10)、环-(L-缬氨酸-L-脯氨酸)(11)、环-(L-脯氨酸-L-亮氨酸)(12)、环-(L-脯氨酸-L-异亮氨酸)(13)、环-(L-缬氨酸-L-苯丙氨酸)(14)、环-(L-缬氨酸-L-缬氨酸)(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卷柏中分离获得,化合物2~4、7~15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获得。通过建立H 2O 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评价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神经保护活性。结果显示在50μmol/L浓度下,化合物5、6和8显示出较好的神经保护活性。本研究为地卷柏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卷柏 肽类 化学成分 神经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茶及茶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调节肥胖及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冬敏 黄建安 刘仲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40-1648,共9页
肠道微生物、茶及茶多酚与肥胖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医疗、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肠道微生物、茶及茶多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肥胖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阐明茶及茶多酚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调节肥胖... 肠道微生物、茶及茶多酚与肥胖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医疗、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肠道微生物、茶及茶多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肥胖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阐明茶及茶多酚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调节肥胖及并发症的机理机制,以期为茶叶功能成分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肥胖 茶多酚 相互作用 调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铅水平下紫茎泽兰细胞内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小文 齐成媚 +4 位作者 李园 颜冬冬 王秋霞 郭美霞 曹坳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41,共7页
该研究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刑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重金属铅在紫茎泽兰亚细胞内的分布和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Ph浓度的升高,紫茎泽兰的叶、根、茎中各亚细胞组分Pb含量逐渐增加;紫茎泽兰中的Pb在叶片分布于可溶性部分和细胞... 该研究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刑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重金属铅在紫茎泽兰亚细胞内的分布和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Ph浓度的升高,紫茎泽兰的叶、根、茎中各亚细胞组分Pb含量逐渐增加;紫茎泽兰中的Pb在叶片分布于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中,两者占总量的75.34%~84.63%;茎也主要分布于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中,占总量的36.10%~57.14%和20.07%~36.52%;而在根中则富集于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分别占39.2%.49.78%和28.27%~37.62%,其他细胞器中的Pb含量均较少。紫茎泽兰叶中的Pb以盐酸提取态和水提取态为主,两者占总量的58.74%~73.04%;茎中的Pb以醋酸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而根中的Pb则以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占优势,两者占总量的39.15%~5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KAS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霞 喻子昊 +2 位作者 敬辉扬 熊凯峰 覃佐东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酮脂酰ACP合成酶(beta-ketoacyl-acyl carrier protein synthase,KAS)是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系。为探究KAS在油茶种子成熟和油脂积累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oKA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 酮脂酰ACP合成酶(beta-ketoacyl-acyl carrier protein synthase,KAS)是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系。为探究KAS在油茶种子成熟和油脂积累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oKA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采用RT-qPCR技术分析油茶果实油脂快速积累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鉴定出的14个CoKAS家族成员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相对分子质量在1.13~5.15 kDa之间,且大部分为酸性稳定蛋白。除CoKAS II-2定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外,其余均定位于叶绿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oKAS基因被分为3个亚类,同一亚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具有相似性。CoKAS基因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区域富含与生长发育、光响应、激素诱导和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表达分析发现,大部分CoKAS基因在油茶种子油脂快速积累期的表达量较高。此外,在油茶果实成熟过程中,CoKAS与CoMYB基因家族间存在有较强相关性的成员。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CoKAS基因在油茶油脂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CoKAS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烘烤预处理对其油脂综合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黎艳 邓志薇 +2 位作者 李若楠 严召颖 肖新生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对油茶籽油理化性质、活性成分及风味的影响,以未经预处理的油茶籽为对照,研究烘烤预处理对油茶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茶籽的出油率,但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性...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对油茶籽油理化性质、活性成分及风味的影响,以未经预处理的油茶籽为对照,研究烘烤预处理对油茶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茶籽的出油率,但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性影响;同时烘烤预处理后油茶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比对照组高,但均未超出压榨一级油茶籽油质量标准;油茶籽油中的总酚含量在339.0~485.0mg/kg范围,角鲨烯含量在185.84~433.12mg/kg范围,烘烤预处理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和角鲨烯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油茶籽油中α-生育酚含量范围在66.77~142.03mg/kg,总甾醇含量在1581.74~3433.46mg/kg,随烘烤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地趋势;油茶籽油中共鉴定出39种挥发性化合物,随着烘烤程度的增加,油脂中醛类物质含量减少,杂环类物质含量逐渐上升,油茶籽油整体风味由青草香和油脂香转变为浓郁的烘烤香和坚果香;结合聚类热图分析,烘烤预处理对醛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化合物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预处理 油茶籽 脂肪酸组成 活性成分 挥发性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志辉 蒋琼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284-285,共2页
笔者分析了湖南科技学院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主要是课时少,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落后,内容更新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辅助资源少;实验考核制度不科学,主观性强。针对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 笔者分析了湖南科技学院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主要是课时少,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落后,内容更新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辅助资源少;实验考核制度不科学,主观性强。针对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见,主要强调应合理制订实验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将科研融入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良性互动;开放实验室,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重视实验管理,采用科学的考核制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的高级结构是蛋白质生物学活性的基本前提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荣玲 廖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60,共2页
在中学阶段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十分必要。本文关注中学生物学基本常识之一,即蛋白质高级结构是蛋白质生物学活性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 蛋白质 高级结构 生物学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湖南省部分猪场临床病例分析
19
作者 何世成 胡云霏 +4 位作者 鲁杏华 林源 唐小明 王卫国 王昌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9期16-18,22,共4页
为了解湖南省当前猪病的总体流行情况,对2017年湖南省13个市州72个规模化猪场和15个散养户送检的87例临床病例,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省猪群疫病多以散发形式出现,以高热、腹泻和呼吸道症状多见,气温偏低或偏高... 为了解湖南省当前猪病的总体流行情况,对2017年湖南省13个市州72个规模化猪场和15个散养户送检的87例临床病例,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省猪群疫病多以散发形式出现,以高热、腹泻和呼吸道症状多见,气温偏低或偏高季节发病率较高,保育猪发病率高于其他生产阶段猪群,尤其是存栏量小的猪群;共检出11种病原,其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检出率最高,且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结果表明,湖南省猪群中病毒感染较为广泛,PCV2和HPPRRSV是主要感染病原,在气温偏低和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加强猪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群疫病 临床病例分析 混合感染 猪圆环病毒2型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呸啶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性(英文)
20
作者 袁霖 李中燕 +2 位作者 贾国凯 张敏 袁先友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5-692,共8页
呸啶是一种多核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工业和生物活性研究领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含氮杂环的存在,广大研究者们对呸啶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1,8-萘二胺和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呸啶衍生物(4a^4g和6),并通过... 呸啶是一种多核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工业和生物活性研究领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含氮杂环的存在,广大研究者们对呸啶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1,8-萘二胺和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呸啶衍生物(4a^4g和6),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化合物4a^4g和6的结构进行了单晶衍射测定。单晶衍射结果显示,化合物4b和6的晶体均属于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此外,还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b^4g和6对所测试的植物性病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说明呸啶衍生物在将来的抗菌生物领域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还表明,抑菌性并不具有明显的取代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呸啶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