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基陶瓷材料增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储爱民 王志谦 +2 位作者 张德智 刘文辉 徐红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63-367,383,共6页
Al_2O_3基陶瓷材料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脆性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对氧化铝陶瓷进行增韧是解决其脆性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简要介绍了目前氧化铝陶瓷的增韧方法和增韧机理,综述了氧化铝陶瓷增韧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氧... Al_2O_3基陶瓷材料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脆性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对氧化铝陶瓷进行增韧是解决其脆性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简要介绍了目前氧化铝陶瓷的增韧方法和增韧机理,综述了氧化铝陶瓷增韧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氧化铝陶瓷增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氧化铝陶瓷增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原位生长及复合增韧是高性能Al_2O_3基陶瓷材料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基陶瓷材料 陶瓷增韧 原位生长 复合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制备多尺度混晶镁合金工艺及组织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筱 杨伟成 +4 位作者 朱必武 吴远志 唐昌平 刘文辉 宋宇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8-688,共11页
为了研究中等应变速率轧制下AZ31镁合金的组织演变过程和力学性能,获得同时提升强度和塑性的优良轧制工艺,对均匀化铸态AZ31镁合金进行平均应变速率分别为1.9 s^(-1)、4.8 s^(-1)和7.8 s^(-1),变形温度分别为370℃、410℃和460℃,下压量... 为了研究中等应变速率轧制下AZ31镁合金的组织演变过程和力学性能,获得同时提升强度和塑性的优良轧制工艺,对均匀化铸态AZ31镁合金进行平均应变速率分别为1.9 s^(-1)、4.8 s^(-1)和7.8 s^(-1),变形温度分别为370℃、410℃和460℃,下压量为75%的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并构建嵌入式混晶结构的增塑模型。结果表明: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可制备多尺度混晶镁合金板材,410℃时可形成粗晶镶嵌在多层细晶中的嵌入式结构组织,在(410℃、4.8 s^(-1))时可形成细晶、中等晶粒和粗晶占比均匀并夹极少量超细晶和粗大晶粒的嵌入式结构组织;在410℃时轧制板材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尤其是在(410℃、4.8 s^(-1))时的轧制板材强度和塑性最为均衡,抗拉强度达279.4 MPa、伸长率达21.2%;相较于高应变速率轧制的细晶镁合金轧板,中等应变速率轧制的多尺度混晶组织镁合金轧板的强度明显提高,最大提高了19.7%,伸长率亦有提高;在410℃时轧制板材以韧性断裂为主,其他以韧-脆性断裂为主;微观组织为粗晶镶嵌在多层细晶中的嵌入式结构相比其他混晶结构具有更好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中等应变速率轧制 多尺度混晶 嵌入式结构 增强增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辅助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Al2O3/Cu复合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储爱民 郭自强 +3 位作者 赵玉萍 张华健 陶俊臣 郭世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以硝酸铜、硝酸铝、氯化钠和尿素为原料,结合NaCl辅助低温燃烧合成法和氢还原法制备了Al2O3/Cu复合粉末,研究了NaCl掺入量对复合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与Cu(NO3)2的摩尔比为1.5∶1时,前驱物的比表面积达到了最大值,为41.3 m2/g;前... 以硝酸铜、硝酸铝、氯化钠和尿素为原料,结合NaCl辅助低温燃烧合成法和氢还原法制备了Al2O3/Cu复合粉末,研究了NaCl掺入量对复合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与Cu(NO3)2的摩尔比为1.5∶1时,前驱物的比表面积达到了最大值,为41.3 m2/g;前驱物氢还原后得到的Al2O3/Cu复合粉末颗粒尺寸为2μm左右,比表面积为15.6 m2/g;对复合粉末采用SPS烧结,烧结块体中Al2O3粒子和Cu基体之间的结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Cu复合粉末 氢还原 前驱物 低温燃烧合成法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Cu复合粉末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储爱民 王志谦 +2 位作者 王龙 郭晨光 刘文辉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以硝酸钇、硝酸铜、葡萄糖和尿素为原料,结合低温燃烧合成和氢还原法,制备出Y_2O_3/Cu复合粉末。运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粉末的物相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复合粉末的热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前驱物具有高比表... 以硝酸钇、硝酸铜、葡萄糖和尿素为原料,结合低温燃烧合成和氢还原法,制备出Y_2O_3/Cu复合粉末。运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粉末的物相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复合粉末的热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前驱物具有高比表面积(8.5 m^2/g)和高反应活性,还原反应速率快,在500℃通氢气保温1 h可实现完全还原,制备的Y_2O_3/Cu复合粉末由尺寸约为200 nm的近球形颗粒组成,比表面积达到了11.6 m^2/g,Cu氧化后生成的CuO熔化和分解温度相比标准的低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Y2O3/Cu复合粉末 氢还原 前驱物 低温燃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Johnson-Cook模型和再结晶模型的A356铝合金高温流变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习顺 胡忠举 +4 位作者 朱必武 陈宇强 刘文辉 李运湘 李宁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124,共10页
为研究A356铝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构建能准确描述其高温流变行为的本构模型,在变形温度分别为450、475、500和525℃,应变速率分别为0.001、0.01、0.1、1.0和10 s^(-1)条件下对A356铝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结果表明,A356铝合金... 为研究A356铝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构建能准确描述其高温流变行为的本构模型,在变形温度分别为450、475、500和525℃,应变速率分别为0.001、0.01、0.1、1.0和10 s^(-1)条件下对A356铝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结果表明,A356铝合金高温流变应力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特征;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增加,α-Al变形程度先增加后减弱。利用修正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再结晶模型建立了可以准确描述A356铝合金高温流变行为的分段模型,并引入相关系数R和平均相对误差AARE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热压缩实验 动态回复 动态再结晶 修正Johnson-Cook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出相对Al-Cu-Mg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宇强 潘素平 +3 位作者 刘文辉 蔡志华 唐思文 唐昌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0-909,共10页
利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制备T4、欠时效、峰时效和过时效4种状态的合金,并通过恒应力蠕变拉伸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分别对不同状态合金在150℃、225 MPa和200℃、200MPa的蠕变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在150℃蠕变时,变形主要依靠晶内的... 利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制备T4、欠时效、峰时效和过时效4种状态的合金,并通过恒应力蠕变拉伸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分别对不同状态合金在150℃、225 MPa和200℃、200MPa的蠕变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在150℃蠕变时,变形主要依靠晶内的位错滑移,细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以及固溶原子对位错的钉扎有利于降低合金的蠕变速率;4种合金在该蠕变条件下均经历较长的稳态蠕变阶段,其中峰时效合金的蠕变速率最低;合金在200℃蠕变时,变形主要依靠晶界滑移;在蠕变过程中,峰时效态和过时效态合金中形成明显的无沉淀析出带,导致其蠕变速率显著增加,并且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的稳态蠕变阶段;欠时效态合金在该蠕变条件下的蠕变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合金 蠕变行为 析出相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I4和T6I6时效处理对7050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宇强 宋文炜 +1 位作者 潘素平 刘文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32-3340,共9页
采用硬度测试、力学拉伸测试、透射电镜分析(TEM)以及疲劳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T6I4和T6I6这2种间断时效处理对7050合金力学拉伸性能以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T6时效相比,T6I6峰时效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5.2 MPa和... 采用硬度测试、力学拉伸测试、透射电镜分析(TEM)以及疲劳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T6I4和T6I6这2种间断时效处理对7050合金力学拉伸性能以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T6时效相比,T6I6峰时效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5.2 MPa和10.6 MPa,同时伸长率也增大1.9%;T6I4峰时效合金的伸长率增大2.9%,但强度略有下降;经T6I4和T6I6时效处理后,合金晶内具有高密度的η′相而晶界则分布着不连续的η相;在相同疲劳加载条件下,T6I6峰时效态合金的裂纹源数目最少,T6I4峰时效态合金的裂纹源数目次之,而T6峰时效态合金的裂纹源数目最多;此外,与T6时效相比,T6I6和T6I4峰时效态合金的疲劳寿命均明显增加,其中T6I6峰时效态合金疲劳寿命的增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间断时效 疲劳寿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高速冲击下预孪晶AZ31镁合金的变形机理及力学行为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筱 胡铭月 +4 位作者 谢超 朱必武 马旻 唐昌平 刘文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41-1654,共14页
本文以预孪晶AZ3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结合黏塑性自洽(VPSC)模型仿真,研究中温高速冲击下预孪晶镁合金的变形机理和力学行为,拓展了VPSC模型的应用领域,为研究镁合金动态载荷下的变形机理和力学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结果表明:中温高速冲... 本文以预孪晶AZ3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结合黏塑性自洽(VPSC)模型仿真,研究中温高速冲击下预孪晶镁合金的变形机理和力学行为,拓展了VPSC模型的应用领域,为研究镁合金动态载荷下的变形机理和力学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结果表明:中温高速冲击过程中,基面滑移和二阶锥面滑移是协调变形的主要机制,孪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孪晶的出现引起流变应力在变形初期发生波动;压缩孪晶的出现引起织构最大极密度位置向半径方向(Radial direction,RD)偏转,二次孪晶的产生有利于形成双峰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中温高速冲击 黏塑性自洽模型 力学行为 预孪晶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中间退火对LZ91镁锂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筱 刘文辉 +3 位作者 罗号 姚玮 唐昌平 肖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5,共5页
利用硬度测试、室温拉伸、杯突试验、金相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冷轧中间退火对LZ91镁锂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中间退火后,合金发生再结晶,可以有效改善板材边裂现象。较优的中间退火工艺为200... 利用硬度测试、室温拉伸、杯突试验、金相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冷轧中间退火对LZ91镁锂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中间退火后,合金发生再结晶,可以有效改善板材边裂现象。较优的中间退火工艺为200℃×1.0 h,薄板抗拉强度为224 MPa,较未经中间退火的薄板低16.1%;伸长率为24.8%,较未经中间退火的薄板升高11.2%;杯突IE值为6.23 mm,提高11.9%。未经中间退火的合金试样,其裂纹都平行于轧制方向呈直线状分布;而退火后,破裂的部位在胀形的最高点,裂纹呈散射状由膨胀中心沿着径向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Z91镁合金 退火 再结晶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E12铝合金均匀化过程微观组织演变规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宇强 潘素平 +3 位作者 易丹青 刘文辉 蔡志华 唐昌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6-324,共9页
采用SEM,EPMA,TEM和硬度测试等技术,研究2E12铝合金铸锭在均匀化过程中的非平衡相溶解、元素分布特征以及第二相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锭的晶界处连续分布着粗大的α+θ+S共晶组织。合金中的Cu和Mg元素存在明显的偏析,而Mn元素... 采用SEM,EPMA,TEM和硬度测试等技术,研究2E12铝合金铸锭在均匀化过程中的非平衡相溶解、元素分布特征以及第二相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锭的晶界处连续分布着粗大的α+θ+S共晶组织。合金中的Cu和Mg元素存在明显的偏析,而Mn元素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均匀化处理的进行,合金中的粗大共晶组织逐渐溶解,Cu,Mg和Si元素逐步溶入合金基体,而Fe和Mn元素则从合金基体中脱溶。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合金基体中析出大量T相粒子。伴随着T相的析出,合金的硬度逐渐升高,同时电导率也明显增加。当合金于490℃均匀化1 000 h后,晶界附近出现明显的PF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E12铝合金 均匀化 T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环境对高强铝合金疲劳损伤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宇强 张浩 +3 位作者 张文涛 潘素平 刘文辉 宋宇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从温度、湿度、腐蚀介质、气体介质、加载条件等方面综述了不同服役环境下高强铝合金疲劳损伤行为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环境因素对高强铝合金疲劳损伤行为的影响机理,指出了目前高强铝合金疲劳损伤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强铝合金 疲劳损伤 服役环境 裂纹扩展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颗粒对7N01-T6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宇强 宋文炜 +3 位作者 潘素平 刘文辉 宋宇锋 张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7-1701,共5页
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法,结合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以及断口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R=0.1和R=0.5两种应力比下,石墨和氧化铝沉积颗粒对7N01-T6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应力比条件下,裂纹扩展Ⅰ、Ⅱ阶段中,合金在石墨... 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法,结合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以及断口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R=0.1和R=0.5两种应力比下,石墨和氧化铝沉积颗粒对7N01-T6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应力比条件下,裂纹扩展Ⅰ、Ⅱ阶段中,合金在石墨颗粒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均最快。当R=0.5时,在裂纹扩展Ⅰ、Ⅱ阶段,合金在氧化铝颗粒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最慢。当R=0.1时,在应力强度因子ΔK<15 MPa·m^(1/2)阶段,合金在氧化铝颗粒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最慢,在ΔK=15~30 MPa·m^(1/2)阶段,合金在氧化铝颗粒环境和大气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相当。石墨颗粒环境下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增加是由于石墨颗粒的润滑作用降低了疲劳卸载过程中的裂纹闭合效应。氧化铝颗粒环境下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降低是由于氧化铝颗粒在断面的沉积增强了疲劳卸载过程中的裂纹闭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颗粒 铝合金 疲劳裂纹扩展 应力比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大S相对2E12铝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宇强 宋文炜 +2 位作者 潘素平 刘文辉 唐昌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67-2278,共12页
制备不含粗大S相(1号合金)和富含粗大S相(2号合金)两种典型组织特征的2E12合金。结合热模拟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针对两种合金在340~490℃、0.001~10 s^(-1)下的变形行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除(490℃,0.001 s^(-1))的变形条件下,2号合金... 制备不含粗大S相(1号合金)和富含粗大S相(2号合金)两种典型组织特征的2E12合金。结合热模拟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针对两种合金在340~490℃、0.001~10 s^(-1)下的变形行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除(490℃,0.001 s^(-1))的变形条件下,2号合金在相同变形条件下比1号合金拥有更高的峰值应力。在(340℃,10 s^(-1))变形条件下,1号合金和2号合金的主要失效形式分别为三叉晶界的变形失稳和S相脆裂引起的沿晶开裂。在(490℃,0.001 s^(-1))的变形条件下,晶界处S相完全弱化导致2号合金出现明显的晶界开裂。在变形过程中,合金晶内的T相和S相均对位错运动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能强化合金并且促进合金的均匀变形。在回复阶段,晶内的T相和S相能钉扎亚晶界从而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E12铝合金 热变形 S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I6处理对Al-Si-Mg-Cu铸铝时效析出及疲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宇强 张文涛 +6 位作者 张浩 潘素平 李运湘 李宁波 欧陈贵 伏明珠 阳铭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122-14128,共7页
利用硬度测试、力学拉伸测试、疲劳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等方法研究了T6I6处理对Al-Si-Mg-Cu铸铝时效析出和疲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6和T6I6峰时效阶段,Al-Si-Mg-Cu铸造铝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GP区和β″相,T6I6处理能够明显... 利用硬度测试、力学拉伸测试、疲劳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等方法研究了T6I6处理对Al-Si-Mg-Cu铸铝时效析出和疲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6和T6I6峰时效阶段,Al-Si-Mg-Cu铸造铝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GP区和β″相,T6I6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峰时效态合金强化相的密度。与T6峰时效态合金相比,T6I6峰时效态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7.3 MPa和11.5 MPa,同时延伸率也提高了4.1%。相同加载条件下,T6I6峰时效态合金的疲劳寿命更长,在最大应力为175 MPa时,疲劳寿命提高了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Mg-Cu铸铝 T6I6时效处理 微观组织 疲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组织特征对2E12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素平 陈宇强 +1 位作者 宋文炜 刘文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32,共11页
制备了富含大量共晶组织、过饱和固溶体以及富含粗大析出相3种典型组织特征的2E12合金。结合热模拟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针对3种合金铸锭在变形温度为340.490°C、应变速率为0.001.10s1下的变形行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特征对... 制备了富含大量共晶组织、过饱和固溶体以及富含粗大析出相3种典型组织特征的2E12合金。结合热模拟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针对3种合金铸锭在变形温度为340.490°C、应变速率为0.001.10s1下的变形行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特征对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有显著影响。在3种合金中,富含粗大析出相合金的峰值应力较高而富含大量共晶组织合金的峰值应力较低。3种合金的流变应力均可用双曲正弦本构关系来描述。3种合金的变形激活能分别为178.6,222.l,154.9kJ/m〇L利用加工图确定热变形的流变失稳区,富含粗大析出相合金具有较大的可加工范围而富含大量共晶组织合金的可加工范围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E12铝合金 热变形 显微组织 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晶组织对2E12铝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的影响
16
作者 陈宇强 宋文炜 +2 位作者 潘素平 刘文辉 唐昌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50-2959,共10页
采用不同热处理方法制备过饱和固溶体(1号合金)和富含共晶组织(2号合金)这2种具有典型组织特征的2E12合金。结合热模拟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针对2种合金铸锭在变形温度为340~49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下的变形行为以及组织演变特征... 采用不同热处理方法制备过饱和固溶体(1号合金)和富含共晶组织(2号合金)这2种具有典型组织特征的2E12合金。结合热模拟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针对2种合金铸锭在变形温度为340~49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下的变形行为以及组织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0.001~0.1 s-1的应变速率下,2号合金具有较高的峰值应力;在10 s-1的应变速率下,1号合金具有较高的峰值应力;1号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主要失效形式表现为三叉晶界的失稳开裂;2号合金在340℃/10 s-1变形时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晶界共晶组织的碎化;在490℃/0.001 s-1变形时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晶界共晶组织的熔化开裂;在相同变形条件下,1号合金更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且晶粒更细小;弥散分布的T相粒子可以促进合金均匀变形并且细化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E12铝合金 热变形 共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和第二相对Al-Cu-Mg合金微尺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宇峰 肖来荣 +3 位作者 丁学锋 陈宇强 刘文辉 赵小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7-473,共7页
以第二相变化为基础,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组织结构分析手段,结合云纹干涉法研究Al-Cu-Mg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和微尺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残余应力以及Al_2CuMg相的形貌、分布和数量变化是引起Al-Cu-Mg合金尺寸改... 以第二相变化为基础,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组织结构分析手段,结合云纹干涉法研究Al-Cu-Mg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和微尺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残余应力以及Al_2CuMg相的形貌、分布和数量变化是引起Al-Cu-Mg合金尺寸改变的主要原因。提高Al-Cu-Mg合金中Al_2CuMg相的形核率,获得细小弥散分布的Al_2CuMg相可以极大地降低合金的系统自由能,显著提高Al-Cu-Mg合金的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 合金 第二相 尺寸稳定性 云纹干涉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向轧制对6016铝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文辉 赵晨冰 +1 位作者 谭永胜 陈宇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0,共4页
使用X射线衍射、电子背散射衍射、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换向轧制对6016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轧制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轧后普通轧制板材织构表现出典型的"唇式"冷轧织构特征,换向轧制弱化了强度的形变... 使用X射线衍射、电子背散射衍射、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换向轧制对6016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轧制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轧后普通轧制板材织构表现出典型的"唇式"冷轧织构特征,换向轧制弱化了强度的形变织构,β取向线织构密度降低,轧制态板材的屈服强度低于常规轧制板材;换向轧制板材组织含有较多等轴晶粒,且大小分布均匀;T4态换向轧制板材的强度、伸长率和r值高于普通轧制板材;Δr值低于普通轧制板材,表明换向轧制有效改善6016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16铝合金 换向轧制 织构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热暴露对Al-Cu-Mg合金微尺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宇峰 杨亮 +4 位作者 丁学锋 肖来荣 刘文辉 陈宇强 朱必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12-2418,共7页
Al-Cu-Mg合金广泛应用于陀螺仪导航系统,其在长期热暴露环境下的尺寸稳定性是影响导航精度的关键。本文以第二相和残余应力演变为基础,利用X射线和球差透射电镜等微观结构分析手段,研究了长期热暴露作用对Al-Cu-Mg合金微尺寸变化的影响... Al-Cu-Mg合金广泛应用于陀螺仪导航系统,其在长期热暴露环境下的尺寸稳定性是影响导航精度的关键。本文以第二相和残余应力演变为基础,利用X射线和球差透射电镜等微观结构分析手段,研究了长期热暴露作用对Al-Cu-Mg合金微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增加,残余应力逐渐降低,Al2CuMg相则逐渐析出并长大,这使得合金的相对尺寸变化首先显著降低,之后轻微增加。合金的相对尺寸首先下降主要与残余应力释放有关,而之后上升则源于Al2CuMg相形貌的改变。与铝合金基体相比,Al2CuMg相会导致约5%的横向体积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合金 第二相 微尺寸变化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