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北中奥陶统升坪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吴海东 余烨 +1 位作者 王莉 刘泽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0-3122,共13页
为了研究桂北中奥陶统升坪组黑色页岩的形成机理、形成区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构造背景和物源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溪水源剖面升坪组采集16件黑色页岩以及黑色硅质页岩样品,并对其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结... 为了研究桂北中奥陶统升坪组黑色页岩的形成机理、形成区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构造背景和物源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溪水源剖面升坪组采集16件黑色页岩以及黑色硅质页岩样品,并对其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溪水源剖面升坪组黑色页岩中主量元素SiO_(2)的含量最高(62.37%~91.65%,平均值为78.04%),其次为Al_(2)O_(3)(2.88%~16.92%,平均值为9.15%),研究区微量元素与北美页岩(NASC)的含量相比所有元素均表现为亏损。样品(La/Yb)_N值为7.185~15.858,平均值为10.678,轻稀土元素(LREE)/重稀土元素(HREE)为8.165~15.440,平均值为11.029。表明轻重稀土分异现象较明显,LREE相对HREE富集;δEu值表现负异常(0.589~0.950,平均值为0.758);δCe值表现正异常(1.165~1.412,平均值为1.259)。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溪水源剖面升坪组黑色页岩源区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源岩类型为沉积岩;源区遭受了中等偏强程度的化学风化,受化学风化作用影响较大,以温湿气候为主;沉积环境以缺氧的还原环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升坪组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储集条件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肖正辉 王朝晖 +5 位作者 杨荣丰 冯涛 王齐仁 黄俨然 陈新跃 邓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12-1623,共12页
为客观评价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倍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其页岩气储集条件。XRD分析结果表明,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为53.8%~98.1%,平均77.9%,脆... 为客观评价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倍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其页岩气储集条件。XRD分析结果表明,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为53.8%~98.1%,平均77.9%,脆性矿物含量丰富,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张家界柑子坪、三岔及其周边地区。高倍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中发育残余原生孔隙、有机质微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矿物层间微裂隙和构造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有机质微孔隙和不稳定矿物溶蚀孔是研究区页岩基质孔裂隙的主要组成部分。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中蜂窝状的有机质丰富,主要呈分散状和条带状分布,其内部纳米级孔隙发育。Ultrapore-200A氦孔隙仪测试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孔隙度相对较低,为0.6%~11.7%,平均4.6%,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构造裂缝,其次是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和长石含量。ULTRA—PERM200渗透率仪测试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渗透率度相对较低,为0.002-0.06mD,平均0.014mD,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构造裂缝,其次是矿物层间微裂隙。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吸附气性能,其中有机碳含量可能是影响泥页岩吸附气含量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下寒武统 牛蹄塘组 页岩气 储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俨然 杨荣丰 +2 位作者 肖正辉 余烨 杨仙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6,共6页
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一带埋深大,保存较完整。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甜点区”的页岩气质量体积为1.48~8.75 m3/t,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价值。有机碳含量既决定了... 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一带埋深大,保存较完整。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甜点区”的页岩气质量体积为1.48~8.75 m3/t,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价值。有机碳含量既决定了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同时也影响页岩气的吸附和存储能力。对牛蹄塘组页岩气的研究认为:储集空间主要可分为原生晶间或粒间微孔隙、有机质微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构造裂缝和解理缝等5种成因类型;页岩气较易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吸附态气所占较大比例;页岩气存储状态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和储集空间类型的综合影响;高—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生成的天然气在较好的保存条件下仍然可以聚集并成藏;温压条件、埋藏深度和矿物组成等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含气性 牛蹄塘组 湘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模糊数学法在湘西北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肖正辉 宁博文 +3 位作者 杨荣丰 黄俨然 王朝晖 邓翼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7,共5页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热成熟度高,且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运动,这种有机质高热演化程度及复杂构造条件下的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面临挑战。本研究对影响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热成熟度高,且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运动,这种有机质高热演化程度及复杂构造条件下的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面临挑战。本研究对影响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4个二级指标(生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和综合配套条件)及相应的三级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赋予了权重,建立了用于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利用该模型,综合评价湘西北地区鹤峰复背斜、桑植复向斜、古丈隆起、沅麻盆地和洞庭坳陷5个Ⅲ级构造单元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研究表明,桑植复向斜最具勘探开发潜力,其次是鹤峰复背斜,沅麻盆地、古丈隆起与洞庭坳陷则相对最差。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有机质高热演化程度及复杂构造条件下的页岩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参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模糊数学法 勘探开发潜力 有利区块 湘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牛蹄塘组探井页岩气富集要素的对比和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俨然 肖正辉 +4 位作者 焦鹏 秦明阳 余烨 王玺凯 曹涛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40-2248,共9页
基于湘西北地区牛碲塘组是近年来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以该区井花页1井、慈页1井及常页1井为研究对象,根据目的层实钻地层及气显示特征,系统对比页岩气生烃、储集及保存等方面的富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慈页1井和常页1井的原牛牛... 基于湘西北地区牛碲塘组是近年来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以该区井花页1井、慈页1井及常页1井为研究对象,根据目的层实钻地层及气显示特征,系统对比页岩气生烃、储集及保存等方面的富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慈页1井和常页1井的原牛牛蹄塘组可进一步划分为杷榔组和牛碲塘组,与花页1井一致;牛蹄塘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已经历大规模生烃的过程;各探井以吸附状态页岩气为主,且均含有一定的氮气,历史上牛蹄塘组含气层可能受到过破坏;牛蹄塘组基本表现出极低孔隙度及渗透率的物性特征,有较强的压裂改造能力;研究区具有生烃时期早、抬升时期早及幅度大的特征,大规模构造改造及断裂发育,总体上对页岩气保存不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埋深、地层压力、储层物性、脆性矿物质量分数等因素与地层含气量的相关性均不明显,高吸附能力仅是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的1个必要非充分条件;慈页1井及常页1井在局部较好的保存条件下有较高的含气性,常页1井高含气性反映出最后1次抬升的时间晚,对页岩气的保存非常有利,因此,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指标,在勘探过程中需从构造样式、断裂空间分布特征、目的层产状和完整程度、埋藏深度及演化历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重点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牛蹄塘组 页岩气 富集因素 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涟源—邵阳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正辉 牛现强 +3 位作者 杨荣丰 余烨 黄俨然 陈新跃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评价湘中涟源—邵阳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其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隙及裂隙的微观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系统研究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研究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岩石的有机碳含量与岩性关系密切,其中硅... 为评价湘中涟源—邵阳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其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隙及裂隙的微观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系统研究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研究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岩石的有机碳含量与岩性关系密切,其中硅质泥岩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平均质量分数大于3%,表明沉积环境是控制有机碳含量的最主要因素;硅质泥岩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67.7%,与美国Barnett硅质页岩基本相当,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硅质泥岩中构造裂缝较发育,其形成主要与其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及地质构造较发育等因素有关;有机碳含量较高的硅质泥岩,其有机质微孔隙也是基质孔隙及裂隙的主要组成部分;硅质泥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分别小于5%和0.01 m D,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硅质泥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上二叠统 大隆组 湘中涟源-邵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外复杂地质条件区海相页岩气“甜点区”优选:以湘西北地区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秦明阳 郭建华 +6 位作者 黄俨然 焦鹏 刘辰生 郑振华 张良平 郭军 曹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606,共11页
针对湘西北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困难等问题,分析多年来钻井地质成果,对海相页岩气聚集条件进行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外复杂地质条件区"甜点区"评价参数体系,量化界线及权重,涵盖4个方面16个指标,并强调生烃条件和保存条件,优选... 针对湘西北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困难等问题,分析多年来钻井地质成果,对海相页岩气聚集条件进行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外复杂地质条件区"甜点区"评价参数体系,量化界线及权重,涵盖4个方面16个指标,并强调生烃条件和保存条件,优选勘探"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页岩主要发育于深水陆棚相,有机质类型较好,以Ⅰ型干酪根为主;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及其丰度明显比国内其他勘探层系的高;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丰度与四川盆地的相似,但厚度(仅20~30 m)不足;有机质热演化进入高成熟阶段,有利于勘探与开发;页岩矿物质量分数具有"两低—高"的特征,即低质量分数的碳酸盐岩、低质量分数的黏土矿物和高质量分数的石英;页岩储层微观发育多种类型孔隙和微裂缝,但有机质孔控制储层特征,如渗透率、吸附能力等;对于五峰组—龙马溪组,向斜核部属于残留型保存构造样式;对于牛蹄塘组,背斜核部属于破坏型保存构造样式,而向斜核部属于残留型或完整型保存构造样式;优选牛蹄塘组"甜点区"位于雪峰隆起的北西缘逆冲推覆带下盘,而五峰组—龙马溪组"甜点区"应该靠近四川盆地龙山一带的残留向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区 湘西北 古生界 页岩气 "甜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气储层岩矿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焦鹏 郭建华 +4 位作者 王玺凯 刘辰生 郭祥伟 黄俨然 刘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47-1458,共12页
基于页岩矿物组成特征分析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基础,也是影响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以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应用薄片鉴定、XRD、场发射扫描电镜和低温液氮等温吸附实验系统分析牛蹄塘组页岩的矿物... 基于页岩矿物组成特征分析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基础,也是影响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以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应用薄片鉴定、XRD、场发射扫描电镜和低温液氮等温吸附实验系统分析牛蹄塘组页岩的矿物组成特征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矿物组分复杂,具有"两低一高(石英质量分数高(41.40%~60.81%)、黏土矿物质量分数低(21.43%~26.40%)和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低(3.28%~16.10%)"的特点,此外,样品中还普遍含有方解石、斜长石、白云石、黄铁矿及钾长石等矿物;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页岩相比,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脆性矿物种类丰富、质量分数高、脆性指数大,有利于储层的压裂改造;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反映了牛蹄塘组沉积时总体处于干冷气候条件下静水、缺氧的沉积环境,有利于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在沉积及成岩埋藏过程中水介质偏碱性,盐度较高,富含K+,Fe2+和Mg2+;已经历晚成岩阶段B—C亚期,有机质演化属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与矿物成分有关的储层孔隙主要是纳米级黏土矿物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以及微米级微裂缝,BJH总孔体积和BET比表面积经总有机碳归一化处理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与BET比表面积呈正线性关系,表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对页岩的吸附性能有一定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岩矿组分 牛蹄塘组 下寒武统 湘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含气性特征:以湘西北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秦明阳 郭建华 +8 位作者 何红生 黄俨然 焦鹏 刘辰生 郑振华 郭军 曹铮 王崇敬 薛圆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79-1990,共12页
以永页2井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其他钻井及前人成果,对比国内外页岩气田地质特征,系统研究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湘西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含气性,指出未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北五峰组—龙马溪组与四川... 以永页2井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其他钻井及前人成果,对比国内外页岩气田地质特征,系统研究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湘西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含气性,指出未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北五峰组—龙马溪组与四川盆地涪陵地区的页岩气聚集条件相近,具有4个显著特征:1)深水陆棚相发育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超过20 m,富含有机质、硅质、黄铁矿以及笔石化石;2)有机质属于Ⅰ型干酪根,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普遍大于2.0%,自西向东逐渐减小,镜体反射率Ro主要在2.0%~3.0%之间,热演化达到过成熟阶段;3)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平均质量分数为47.9%,黏土矿物(主要是伊/蒙混层)次之,平均质量分数为26.9%,碳酸盐岩矿物质量分数低于10%,页岩普遍发育微孔隙(主要为有机质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储层吸附能力强;4)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含气量为1.0~3.5 m3/t,以解吸气为主,甲烷体积分数超过90%。深水陆棚相发育丰富有机质,奠定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基础,但含气性受控于盖层、埋深及断裂等保存条件。未来勘探方向应集中于桑植—石门复向斜内龙山—永顺一带向斜核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地质条件 含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中奥陶统升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以溪水源剖面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烨 吴海东 +4 位作者 王莉 黄俨然 郭原草 曹涛涛 蔡灵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9-1324,共16页
为综合评价桂北地区中奥陶统升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碳硫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孔渗分析仪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广西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溪水源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质丰度... 为综合评价桂北地区中奥陶统升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碳硫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孔渗分析仪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广西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溪水源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质丰度、无机矿物组成、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等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升坪组碳质页岩累计厚度约81 m,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TOC值介于0.63%~3.04%之间,平均为2.04%;Ro值为3.52%~3.68%,平均为3.60%;页岩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黄铁矿、硬石膏、白云石和方解石,脆性指数介于52.70~89.00之间,平均为73.31;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次之,不含蒙脱石,指示了明显的蒙脱石向伊利石转换过程;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铸模孔、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孔隙度为1.0%~6.8%之间,平均为3.12%;渗透率介于0.001 3×10^(-3)μm^(2)~0.042 5×10^(-3)μm^(2)之间,平均为0.019 0×10^(-3)μm^(2)。通过与四川盆地和北美页岩气储层特征的对比分析,指出桂北地区中奥陶统升坪组中段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溪水源剖面 升坪组 中奥陶统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生气物质基础研究
11
作者 王朝晖 肖正辉 +5 位作者 杨荣丰 冯涛 王齐仁 黄俨然 陈新跃 宁博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6-70,82,共6页
为客观评价湘西北地区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利用野外露头地质剖面资料、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等研究了区内页岩气生气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泥页岩厚度可从几十米高至两百余米,且从深水陆棚往斜坡方向黑色泥页岩厚度逐渐减... 为客观评价湘西北地区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利用野外露头地质剖面资料、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等研究了区内页岩气生气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泥页岩厚度可从几十米高至两百余米,且从深水陆棚往斜坡方向黑色泥页岩厚度逐渐减薄。研究区黑色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5.46%,热水喷口及其周边地区则平均高达8%以上。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与其石英矿物含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深水陆棚区和斜坡区泥页岩有机碳含量与其黏土矿物含量之间则分别具有正、负相关关系,表明泥页岩中石英、黏土矿物含量可指示其有机质富集程度。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等效镜质组反射率均在2.5%以上,平均大于3%,达到了过成熟阶段。不难发现,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具有良好的页岩气生气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下寒武统 牛蹄塘组 页岩气 生气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牛蹄塘组页岩气“甜点段”识别和优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诗情 郭建华 +3 位作者 李智宇 秦明阳 黄俨然 何昊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8-1059,共12页
为了探索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牛蹄塘组原始储层中页岩气赋存状态,笔者采用了液氮低温吸附/脱附实验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分别表征了页岩对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储集能力;同时结合典型井的含气性特点,研究页岩气的赋存机理,识别和优选出了... 为了探索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牛蹄塘组原始储层中页岩气赋存状态,笔者采用了液氮低温吸附/脱附实验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分别表征了页岩对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储集能力;同时结合典型井的含气性特点,研究页岩气的赋存机理,识别和优选出了研究区储层的"甜点段"。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发育1~2层富有机质页岩(有机碳含量TOC>2.0%),岩性以黑色硅质页岩为主;储层微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两端开口的圆柱孔),粘土矿物层间孔(四面开口的狭窄平板孔)以及粒间孔和晶间孔(四面开口的锥形平板孔),而最重要的孔隙类型是有机质孔。牛蹄塘组含气性普遍较差,但慈页1井残余气体积分数高达69.7%。理论计算和现场实验结果均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储层赋存甲烷特征变化随TOC发生改变,由于有机质孔的孔径较小(一般仅为几十纳米以下),导致原始储层中赋存吸附气能力较强,而赋存游离气能力较弱。随着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岩石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但泊松比却逐渐增加。牛蹄塘组"甜点段"具有"甜"和"脆"的特点,即厚度为20~40 m,TOC含量为4%~8%,石英质量分数超过40%,粘土矿物质量分数30%~40%,碳酸盐岩质量分数低于20%,VBJH在(10~17)×10-3 cm3/g,VL在4~6 cm3/g,游离气体积分数超过40%,弹性模量为25~35 GPa,泊松比为0.20~0.25,整体上,牛蹄塘组"甜点段"主要发育在深水陆棚泥质相带,且游离气富集能力强的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 页岩气 牛蹄塘组 海相地层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区页岩气聚集差异性及其意义:以湘西北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智文 郭建华 +2 位作者 秦明阳 黄俨然 曹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针对湘西北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海相页岩勘探效果巨大差异,比较复杂地质条件区聚集特征,分析差异性原因,指出未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质量分数w(TOC)及厚度异常高,明显... 针对湘西北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海相页岩勘探效果巨大差异,比较复杂地质条件区聚集特征,分析差异性原因,指出未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质量分数w(TOC)及厚度异常高,明显比五峰组—龙马溪组的高;2)牛蹄塘组以热水沉积作用下的硅质页岩为主,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而五峰组—龙马溪组以生物作用下的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为主,黏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3)牛蹄塘组储层中孔(孔径为2~50 nm)和小孔(孔径<2 nm)更加发育,吸附能力比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强;4)牛蹄塘组热演化程度高,主要生气期与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时期相一致;5)牛蹄塘组含气量低,甲烷体积分数低,残余气体积分数超过65%;而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性较好,甲烷体积分数超过90%,解吸气体积分数超过50%。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影响页岩品质,尤其是w(TOC)及厚度;牛蹄塘组顶底板条件较差,影响页岩气保存;燕山—喜山期断裂与滑脱双重作用导致牛蹄塘组含气性较差。复杂地质条件区页岩气聚集的关键因素为:沉积条件控制页岩气聚集的物质基础,保存条件控制页岩气富集程度。未来牛蹄塘组勘探应该重视寻找“外源供给型”气藏,五峰组—龙马溪组应重视残留向斜内滑脱作用形成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页岩气 聚集条件 差异性 滑脱层 外源供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秦明阳 郭建华 +4 位作者 黄俨然 焦鹏 郑振华 卿艳彬 吴诗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2-932,共11页
四川盆地东缘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质丰度高以及热演化程度高等特点,资源前景广阔,是近年来南方页岩气勘探重点。文章以该区参数井——花页1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岩屑观察,采用薄片鉴定、X-衍射矿... 四川盆地东缘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质丰度高以及热演化程度高等特点,资源前景广阔,是近年来南方页岩气勘探重点。文章以该区参数井——花页1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岩屑观察,采用薄片鉴定、X-衍射矿物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脱附实验等系统手段,研究储层特征,综合分析储层的影响因素。在深水陆棚相,牛蹄塘组发育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以富含炭质、硅质及黄铁矿,低黏土矿物(伊利石为主)含量为特征,页岩属特低孔、特低渗类型储层。SEM和低温氮气吸/脱附实验表明,储层主要发育圆筒孔(有机质孔)、狭窄平行板孔(粘土矿物层间孔)、四面开口的锥形管孔(粘土矿物粒间孔)以及锥形平板孔(微裂缝);中孔(2~50 nm)提供了平均60.3%的BJH体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微观孔隙发育:深水泥质陆棚控制了孔隙发育物质基础;丰富TOC促进有机质孔(尤其是大孔)发育;矿物组成及含量控制了孔隙发育类型及程度;有机质热演化作用促进有机质孔、微裂缝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储层 牛蹄塘组 湘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储层含油气性预测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林 廖建平 +2 位作者 李景叶 陈小宏 刘兴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88-3806,共19页
流体指示因子和泊松比作为重要的指标参数在储层含油气性预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学者开展了这两个参数的直接反演研究.然而,现有反演方法主要是以精确Zoeppritz方程的近似公式为正演方程,近似公式诸多的假设条件及较低的计算... 流体指示因子和泊松比作为重要的指标参数在储层含油气性预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学者开展了这两个参数的直接反演研究.然而,现有反演方法主要是以精确Zoeppritz方程的近似公式为正演方程,近似公式诸多的假设条件及较低的计算精度极大地限制了这类方法在复杂储层的应用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储层含油气性预测精度,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流体因子和泊松比反演方法.首先,借助敏感流体因子定量分析法对现有流体指示因子进行优选,并将传统形式的精确Zoeppritz方程改写为包含该优选流体指示因子和泊松比的新形式.然后,基于新方程构建贝叶斯理论框架下的非线性反演目标函数.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流体因子和泊松比对储层的刻画精度,在假设背景先验模型服从高斯分布的同时引入服从微分拉普拉斯分布的块约束项.最后,借助泰勒级数展开对上述非线性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合成数据和油田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稳定合理地估计流体指示因子和泊松比,且精度远高于基于近似公式的传统方法.此外,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储层含油气性预测精度,降低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Zoeppritz方程 流体指示因子 泊松比 块约束 含油气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海退体系域识别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烨 张昌民 +3 位作者 朱锐 杜家元 黄俨然 王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5-355,共11页
利用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钻测井数据、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滨线迁移轨迹特征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21 Ma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演化模式和油气意义进行了探讨,指出该体系域在平... 利用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钻测井数据、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滨线迁移轨迹特征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21 Ma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演化模式和油气意义进行了探讨,指出该体系域在平行物源方向具有高角度斜交型前积反射,其前端靠近盆地中心发育具丘状反射的盆底扇,滨线迁移轨迹呈向盆地方向逐级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强制海退体系域在垂直物源方向发育"U"型的下切谷,内部为平行的地震反射充填结构;测井曲线为漏斗形和箱型的组合特征,表现为多个四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准层序组,且每个准层序组都具有向上水体变浅和顶部突然变深的特征;强制海退体系域之下为前期层序高位体系域的前三角洲或陆架泥岩,其上沉积了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半深海暗色泥岩,同时受陆架坡折带地层尖灭和断裂沟通深部油源的控制,可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海退体系域 地震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白云凹陷北坡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早寒武世热水活动对周缘沉积的影响
17
作者 段宸章 黄俨然 +1 位作者 罗满 高钧健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80,共14页
【目的】湘西北早寒武世的热水活动对当时的沉积地层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对周缘区域的具体影响和程度范围尚不清楚。【方法】运用总有机碳、X射线衍射、主微量元素等分析,对该地区的花页1井(HY1)、湘安1井(XA1)、湘吉1井(XJ1)下寒武统牛... 【目的】湘西北早寒武世的热水活动对当时的沉积地层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对周缘区域的具体影响和程度范围尚不清楚。【方法】运用总有机碳、X射线衍射、主微量元素等分析,对该地区的花页1井(HY1)、湘安1井(XA1)、湘吉1井(XJ1)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开展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各井皆相对远离热水活动,热水沉积的贡献少,但地化指标仍显示黑色岩系兼具正常和热水沉积的特征。比较而言,XJ1所受影响最大,XA1基本不受影响,而HY1则介于两者之间,Co/Zn、La_(N)/Ce_(N)与ΣREE以及ΣLREE/ΣHREE是较好的热水活动示踪指标。Ba、Mo、Ni、U、V等元素在牛蹄塘组底部高度富集,强还原—硫化的沉积环境可能是富集的主要原因,有机质丰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各元素的富集程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受热水活动影响依次减弱的XJ1、HY1与XA1在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XA1表现为更依赖深海内源远端碎屑的供给。【结论】热水活动提供了富含上述元素的物质基础,同时加强了周缘沉积环境的还原性,有利于元素及有机质的进一步富集,这种影响伴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渐衰减,然而元素含量本身的变化多样也导致了在热水沉积响应上相对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地区 牛蹄塘组 热水活动 黑色岩系 元素富集 氧化还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动态断裂分析的落锤撕裂实验与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中俊 万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9-814,948,共6页
已有的不同类型落锤撕裂实验数据表明,高钢级管线钢的单位断裂能和裂尖张开角依赖于断裂速度。本文进一步确定了其依赖关系是由断裂韧性而非试件几何差异所引起,并且定量分析了基于断裂准则所定义的断裂韧性与断裂速度之间的关系。利用... 已有的不同类型落锤撕裂实验数据表明,高钢级管线钢的单位断裂能和裂尖张开角依赖于断裂速度。本文进一步确定了其依赖关系是由断裂韧性而非试件几何差异所引起,并且定量分析了基于断裂准则所定义的断裂韧性与断裂速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所提出的黏结本构法则分别对X80管线钢标准试件和修正试件的落锤撕裂实验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并将有限元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的加载曲线、断裂速度、裂尖张开角与对应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故本文提出的黏结本构法则能较好地应用于X80管线钢的动态断裂分析;标准试件的断裂韧性高于修正试件的断裂韧性,而标准试件的断裂速度则低于修正试件的断裂速度;七次有限元计算结果都表明断裂韧性随稳态断裂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且二者的关系可以由本文提出的自然指数函数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区模型 落锤撕裂实验 断裂速度 裂尖张开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有机质富集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灵慧 余烨 +2 位作者 郭建华 黄俨然 郭原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2-1379,共18页
为了研究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富含有机质的黑色细粒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模式,选取了宁远棉花坪(MHP)、双牌何家洞(HJD)、全州沙子塘(SZT)等剖面,测试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并对其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 为了研究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富含有机质的黑色细粒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模式,选取了宁远棉花坪(MHP)、双牌何家洞(HJD)、全州沙子塘(SZT)等剖面,测试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并对其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较好,SiO_(2)质量分数高,属于优质烃源岩;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比较高,w(TOC)平均值为2.12%,普遍高于2%,脆性矿物体积分数在50%以上,具有很好的生气能力。烟溪组内发育的大量硅质层主要为沉积成因,氧化还原参数U/Th,V/(V+Ni)等指标指示水体整体为贫氧的还原环境,烟溪组时期生产力较高;陆源物质输入、氧化还原环境、海平面相对变化和古生产力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有机质的富集,烟溪组页岩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控于缺氧环境,属于“深水滞留盆地”的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南地区 烟溪组 黑色页岩 地球化学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地球化学在层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烨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少华 朱锐 秦成岗 张忠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04-211,共8页
为了探讨地球化学元素对层序界面及体系域识别方法的适用性,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地球化学元素为基础,讨论了在海平面变化周期内,Fe,Al,Mn及Mn/Fe,Th/U,Sr/Ca比值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它们与层序地层单元的发育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果... 为了探讨地球化学元素对层序界面及体系域识别方法的适用性,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地球化学元素为基础,讨论了在海平面变化周期内,Fe,Al,Mn及Mn/Fe,Th/U,Sr/Ca比值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它们与层序地层单元的发育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层序界面上的Fe,Al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且以氧化物形式出现;微量元素Th/U比值很大,Sr/Ca比值则很小。Fe族元素、Th/U,Cr/V,Co/Ni,Sr/Ba及δ(Ce)等地球化学指标在低位体系域(LST)时期逐渐增高至最高,海侵体系域(TST)时期逐渐降低到最低,高位体系域时期(HST)再逐渐增高;而Mn族元素、Mn/Fe,Mn/Ti,Sr/Ca,∑REE,(La/Ce)N等地球化学指标则刚好相反,在低位体系域(LST)时期逐渐降低到最低,海侵体系域(TST)时期逐渐增高至最高,高位体系域时期(HST)再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层序界面识别 体系域识别 珠江口盆地 白云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