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脉冲的热效应对TC11钛合金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富建 李亚洲 +2 位作者 廖君慧 杨志勇 李时春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为了能够研究电脉冲的热效应对钛合金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利用脉冲电流对TC11钛合金进行预热,研究电脉冲的热效应对切削温度、切屑形成、工件表面形貌、工件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同时使用Abaqus软件对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切削过程... 为了能够研究电脉冲的热效应对钛合金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利用脉冲电流对TC11钛合金进行预热,研究电脉冲的热效应对切削温度、切屑形成、工件表面形貌、工件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同时使用Abaqus软件对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切削过程的切削区温度场和应变场,揭示电脉冲的热效应对TC11钛合金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工件表面温度的逐步升高,TC11钛合金材料的塑性得到了提高,切削过程中的等效塑性应变增大,工件表面形貌变得光洁,表面粗糙度值降低,切屑锯齿化程度减小;当工件表面温度从140℃升至180℃时,工件表面氧化,工件表面硬度提高,其表面形貌变得更加粗糙,切屑的变形系数、分离程度分别减小、增大。电脉冲的热效应作为电致塑性效应的一部分,适当的热效应可以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塑性,对TC11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具有显著有利影响,但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工件表面氧化和硬度提升,反而恶化了切削性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电脉冲的热效应,以达到最佳的切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热效应 工件表面温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蓝宝石材料加工的新型超精密抛光技术及复合抛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扬轩 邓朝晖 +1 位作者 万林林 李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52-1458,共7页
超精密抛光是一种降低表面粗糙度,获得高表面质量和表面完整性的加工技术。蓝宝石作为典型的难加工硬脆材料,传统抛光方法存在表面会产生崩碎、划痕等损伤,表面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以及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应用于蓝宝石材料的磁... 超精密抛光是一种降低表面粗糙度,获得高表面质量和表面完整性的加工技术。蓝宝石作为典型的难加工硬脆材料,传统抛光方法存在表面会产生崩碎、划痕等损伤,表面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以及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应用于蓝宝石材料的磁流变抛光、水合抛光、化学机械抛光和激光抛光等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各抛光技术的优缺点;从表面质量、磨料与磨液、效率与成本等方面对各抛光技术进行比较;介绍了复合抛光技术在蓝宝石材料中的应用;最后重点展望了蓝宝石材料超精密抛光技术的下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材料 超精密抛光 去除材料机理 化学机械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及其抑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严灿 刘伟 +2 位作者 邓朝晖 吕黎曙 卓荣锦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工程陶瓷机械加工性能差,工程陶瓷表面/亚表面极易产生加工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工程陶瓷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及疲劳寿命。围绕工程陶瓷磨削加工,从应变率效应和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等方面阐述了磨削加工损伤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 工程陶瓷机械加工性能差,工程陶瓷表面/亚表面极易产生加工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工程陶瓷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及疲劳寿命。围绕工程陶瓷磨削加工,从应变率效应和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等方面阐述了磨削加工损伤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程陶瓷磨削损伤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其次,从工程陶瓷低损伤磨削加工工具与加工工艺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抑制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抑制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损伤 形成机制 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削碳纤维复合材料刀具磨损与加工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彭思泽 李鹏南 +2 位作者 唐思文 张帅 邱新义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5-49,共5页
使用麻花钻进行钻削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T800的试验,研究了刀具磨损对轴向力、钻削温度以及出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增大,后刀面磨损值增大;转速低于4 000 r/min时,后刀面磨损值增大比较平缓,高于4 000 r/min时,后刀面... 使用麻花钻进行钻削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T800的试验,研究了刀具磨损对轴向力、钻削温度以及出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增大,后刀面磨损值增大;转速低于4 000 r/min时,后刀面磨损值增大比较平缓,高于4 000 r/min时,后刀面磨损急剧增大;随着进给速度增大,后刀面磨损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在进给速度为60 mm/min时最小;随着刀具磨损增大,轴向力以及钻削温度增大,孔出口形貌变差;在转速低于1 000 r/min时,刀具磨损对温度影响很大,当转速高于2 500 r/min时,随着刀具磨损增大,温度增大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00 轴向力 钻削温度 后刀面磨损值 孔出口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钛合金大孔径阶梯螺旋铣孔实验研究
5
作者 孙富建 王磊 +2 位作者 杨志勇 廖君慧 李时春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87-1593,共7页
大孔径阶梯孔在钛合金结构件中较为常见,钛合金的难加工性能导致其加工质量差、效率低,螺旋铣孔不仅具有具有切削力小、切削温度低、表面质量好的优点,而且能够一次性制孔。本文针对钛合金大孔径阶梯孔不同的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的特点,... 大孔径阶梯孔在钛合金结构件中较为常见,钛合金的难加工性能导致其加工质量差、效率低,螺旋铣孔不仅具有具有切削力小、切削温度低、表面质量好的优点,而且能够一次性制孔。本文针对钛合金大孔径阶梯孔不同的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的特点,对阶梯孔的Ø13.5 mm孔和Ø18 mm孔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主轴转速、切向每齿进给量和螺距这3个因素对螺旋铣孔轴向力、表面粗糙度和孔径的影响,优化两孔的螺旋制孔工艺参数,并利用优化参数进行钛合金大孔径阶梯孔的加工。试验结果表明:螺距对轴向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孔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切向每齿进给量和螺距,一次螺旋铣孔能够加工出高质量和高尺寸精度的钛合金大孔径阶梯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材料 螺旋铣孔 大孔径阶梯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的机床加工工艺参数多目标综合决策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邓朝晖 孟慧娟 +1 位作者 张华 万林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02-2908,共7页
针对机床加工过程的复杂性,提出了考虑传统决策指标和资源环境属性决策指标的多目标决策方法。依据层次分析法和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对各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采用TOPSIS设定正负理想序列,分别采用欧氏距离法和灰色关联法... 针对机床加工过程的复杂性,提出了考虑传统决策指标和资源环境属性决策指标的多目标决策方法。依据层次分析法和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对各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采用TOPSIS设定正负理想序列,分别采用欧氏距离法和灰色关联法对各实验组(工艺参数组合)进行排序,剔除两种方法下排序差异大的方案,得到了折中的最优工艺参数。最后,以平面磨床磨削实验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决策 组合赋权 灰色关联法 欧氏距离法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凸轮轴磨削加工的智能决策云服务实现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涛 邓朝晖 +3 位作者 葛智光 吕黎曙 刘伟 彭克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3-780,共8页
在分析云制造模式下凸轮轴磨削加工特征和工艺智能决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凸轮轴磨削过程的智能决策云服务模式,设计了面向云服务的凸轮轴磨削工艺智能决策软件整体框架,构建了集成基础数据库、工艺知识库、工艺定义与决策优化等模块... 在分析云制造模式下凸轮轴磨削加工特征和工艺智能决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凸轮轴磨削过程的智能决策云服务模式,设计了面向云服务的凸轮轴磨削工艺智能决策软件整体框架,构建了集成基础数据库、工艺知识库、工艺定义与决策优化等模块的工艺智能决策软件,搭建了面向凸轮轴磨削加工的智能决策云服务平台,并通过实例验证实现了工艺数据与智能决策的协同融合,为凸轮轴的高效智能磨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轴 磨削加工 工艺智能决策 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球面零件法向跟踪磨削加工运动学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 邓朝晖 万林林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1-5,23,共6页
针对当前航空航天、高铁等工业领域对难加工材料球面零件的高效精密加工的需求,简要介绍球面零件的加工原理与方法,重点讨论分析传统球面零件磨削加工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砂轮法向跟踪原理的球面磨削加工方法,改善... 针对当前航空航天、高铁等工业领域对难加工材料球面零件的高效精密加工的需求,简要介绍球面零件的加工原理与方法,重点讨论分析传统球面零件磨削加工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砂轮法向跟踪原理的球面磨削加工方法,改善球面零件精密加工的情况,充分利用多轴联动磨床的加工优势。根据几何运动分解处理划分为类外圆磨削和类平面点磨削,并从砂轮–工件几何接触长度、砂轮磨削路径等角度进行了几何学运动分析,为该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 法向跟踪 磨削 运动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万林林 邓泽辉 +1 位作者 邓朝晖 戴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4,共9页
本文介绍了岩石、混凝土、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研究进展。总结发现,脆性材料进行SHPB实验时主要存在应力波几何弥散、试件应力不均匀及非恒应变率加载、高强度脆性材料的二维效应和不完全平面接触等问题。结合... 本文介绍了岩石、混凝土、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研究进展。总结发现,脆性材料进行SHPB实验时主要存在应力波几何弥散、试件应力不均匀及非恒应变率加载、高强度脆性材料的二维效应和不完全平面接触等问题。结合SHPB实验原理和脆性材料自身特性,着重讨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改进技术,并就这一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B 脆性材料 波形弥散 波形整形技术 恒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硬轴承钢硬车削和磨削辅助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富建 陈金龙 +2 位作者 韩涛 肖罡 李时春 《轴承》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7,共5页
为提高轴承套圈表面加工质量及生产效率,在硬车削、磨削中引入了辅助加工技术。介绍热效应、冷效应、超声振动硬车削辅助加工技术,以及超声振动、冷效应、在线电解修整砂轮磨削辅助加工技术,分析了各辅助加工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硬车... 为提高轴承套圈表面加工质量及生产效率,在硬车削、磨削中引入了辅助加工技术。介绍热效应、冷效应、超声振动硬车削辅助加工技术,以及超声振动、冷效应、在线电解修整砂轮磨削辅助加工技术,分析了各辅助加工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硬车削、磨削辅助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承钢 车削 磨削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处理及其辅助金属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富建 万上 +3 位作者 肖罡 李时春 刘奕梁 万可谦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共6页
电脉冲施加于金属材料时会产生热效应与非热效应,两种效应的耦合作用能够促进位错移动和原子扩散,提高空位扩散的迁移率,导致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形成电致塑性效应。从电致塑性效应的基本理论出发,综述了电脉冲处理调控金属材料组... 电脉冲施加于金属材料时会产生热效应与非热效应,两种效应的耦合作用能够促进位错移动和原子扩散,提高空位扩散的迁移率,导致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形成电致塑性效应。从电致塑性效应的基本理论出发,综述了电脉冲处理调控金属材料组织结构的研究进展以及电脉冲在辅助塑性加工和切削加工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未来研究重点应集中在电脉冲处理及其辅助加工中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耦合机理以及复杂结构零部件加工时的电流密度分布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 热效应 非热效应 微观结构转变 电致塑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等静压工艺制备的Ti-6Al-4V薄壁筒的切削加工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富建 屈盛官 邓朝晖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99,共5页
为了能够提高钛合金薄壁筒的加工效率,利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两个具有不同结构的Ti-6Al-4V薄壁筒,研究了夹具、填充泥浆和筒结构对Ti-6Al-4V薄壁筒的外圆表面粗糙度和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i-6Al-4V热等静压薄壁筒经过切削加工能够达... 为了能够提高钛合金薄壁筒的加工效率,利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两个具有不同结构的Ti-6Al-4V薄壁筒,研究了夹具、填充泥浆和筒结构对Ti-6Al-4V薄壁筒的外圆表面粗糙度和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i-6Al-4V热等静压薄壁筒经过切削加工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填充泥浆降低了弹性回弹,提高了薄壁筒外圆精度;筒结构的内圆环和粗大端能够提高刚度,有效降低了外圆表面粗糙度值;夹具尺寸误差对圆度和同轴度影响较大,较大的尺寸误差显著降低了筒的外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等静压工艺 TI-6AL-4V 薄壁筒 表面粗糙度 外圆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加工中声发射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敬强 邓朝晖 +2 位作者 卓荣锦 吕黎曙 葛吉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6,共9页
从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原理、特征提取与选择、监测模型和监测系统开发4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首先针对磨削中声发射信号源及特性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不同磨削状态下声发射监测的原理;随后对比了磨削加工... 从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原理、特征提取与选择、监测模型和监测系统开发4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首先针对磨削中声发射信号源及特性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不同磨削状态下声发射监测的原理;随后对比了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中常见的特征提取与选择方法和监测模型,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概括了现有监测系统的开发情况;最后对以上几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磨削加工 信号处理 智能监测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合金的磨削加工去除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冰 李顺顺 +1 位作者 刘国跃 何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4-318,共15页
目的 解决钨合金磨削加工去除机理不明晰的问题。方法 基于单磨粒刻划有限元仿真、单磨粒刻划和磨削加工实验,探究钨合金的磨削加工去除机理。结果 在刻划过程中,划痕的不同位置材料的去除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单颗粒刻划切入端,材料依... 目的 解决钨合金磨削加工去除机理不明晰的问题。方法 基于单磨粒刻划有限元仿真、单磨粒刻划和磨削加工实验,探究钨合金的磨削加工去除机理。结果 在刻划过程中,划痕的不同位置材料的去除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单颗粒刻划切入端,材料依次发生了塑性变形、隆起、微裂纹,再到钨相与黏结相的混杂交融。在划痕中段以材料去除为主,出现了材料微卷起和材料卷起现象,沿着刻划方向卷起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划痕切出端,划痕边缘和尾部均出现了“飞边”现象,且相较于切入端,切出端的形貌较差,实验与仿真吻合。此外,在不同相位处,材料的去除特性也存在一定不同。在钨相区域,同时存在脆性特征和塑性特征。在黏结相区域,刻划深度较浅时主要呈现塑性变形、塑性流动等特征,刻划中端深度较大时主要呈现与钨相的混杂和交融。在钨相与黏结相的相界处,相邻钨颗粒呈现不同的损伤或去除特征,且相界会阻断特征形貌的传递。最后,磨削后的钨合金表面存在单颗粒刻划痕上出现的所有去除特征,与单颗粒划痕的去除特征吻合。不同的是,磨削后划痕底部出现了区域性和放射状的裂纹。结论 钨合金的两相特性使得磨削表面的去除特征较复杂,存在塑性变形、微裂纹、微卷起、卷起、裂纹和两相交融等脆塑性并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合金 单颗磨粒 刻划 有限元 去除特征 磨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塑性流动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建模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炜 蔡一丁 +2 位作者 肖罡 杨钦文 唐进元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3,共6页
针对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问题,考虑微凸体顶端因接触变形产生的材料塑性流动,从塑性变形体积守恒准则出发,将相邻接触单元划分为不同类型接触片段,对不同类型接触片段分别提出了材料塑性流动模式与算法,建立了表面微观形貌循环更新的弹... 针对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问题,考虑微凸体顶端因接触变形产生的材料塑性流动,从塑性变形体积守恒准则出发,将相邻接触单元划分为不同类型接触片段,对不同类型接触片段分别提出了材料塑性流动模式与算法,建立了表面微观形貌循环更新的弹塑性接触模型。通过与Hertz解和有限元解进行对比,检验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应用所提模型开展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分析,获得了表面微观形貌和接触压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Hertz解和有限元解基本相符,最大误差在10%以内;材料塑性流动使得材料由峰顶逐渐向峰谷转移,导致接触范围随之变大,平均接触压力随之减小,但转变速度逐渐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弹塑性 接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C含量对烧结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莎 陈刚 +2 位作者 贾寓真 喻浩然 许新雨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了提升高速钢的红硬性及韧性,通过粉末球磨(碳化物及金属粉末)加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NbC颗粒增强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对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为了提升高速钢的红硬性及韧性,通过粉末球磨(碳化物及金属粉末)加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NbC颗粒增强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对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bC的添加不会改变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并且随着NbC含量的增加,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基体晶粒尺寸明显减小;热处理能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随着NbC含量的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bC含量为4%时的热处理态复合材料拥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平均晶粒尺寸为6.52μm,硬度、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71.7 HRC、825.3 MPa、6.75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NBC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炭微球对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电解修整磨削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刘伟 常佳起 +3 位作者 李博鑫 严灿 邓朝晖 万林林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大粒度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在电解修整时氧化膜成膜质量差、厚度不足,进而导致磨削性能不佳,在磨料层中加入中间相炭微球(MCMB)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开展了不同MCMB含量对砂轮性能及其电解修整磨削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CMB能显著... 大粒度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在电解修整时氧化膜成膜质量差、厚度不足,进而导致磨削性能不佳,在磨料层中加入中间相炭微球(MCMB)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开展了不同MCMB含量对砂轮性能及其电解修整磨削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CMB能显著改善砂轮的电解成膜能力,氧化膜厚度最大达到104μm,氧化膜的致密性与黏附性均有改善;含MCMB试验组的工件磨削表面形貌完整性更高,脆性破碎凹坑较少;当工件进给速度为40 mm/s、磨削深度为15μm时,体积分数为5%的MCMB试验组相比不含MCMB的试验组表面粗糙度Ra下降29.8%;在工件进给速度30 mm/s、磨削深度20μm时,体积分数为5%的MCMB试验组相比不含MCMB的试验组亚表面损伤深度减小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钎焊砂轮 电解修整磨削 中间相炭微球 氧化膜 亚表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绿色高效制造的铣削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邓朝晖 符亚辉 +1 位作者 万林林 张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365-2372,共8页
为了实现数控机床的绿色高效制造,考虑加工过程中刀具寿命和零件表面质量的实际约束条件,建立了以能量效率最高、碳排放最低和材料去除率最高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设计面中心复合试验获取试验数据,采用信噪比方法将不同要求的... 为了实现数控机床的绿色高效制造,考虑加工过程中刀具寿命和零件表面质量的实际约束条件,建立了以能量效率最高、碳排放最低和材料去除率最高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设计面中心复合试验获取试验数据,采用信噪比方法将不同要求的优化目标转换成同要求的信噪比,使用基于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关联度与工艺参数的二阶关系模型,应用量子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高效 能量效率 碳排放 灰色关联 响应曲面法 量子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轴数控磨削工件主轴转速优化建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寿智 邓朝晖 +3 位作者 吴桂云 刘伟 万林林 彭克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2-657,共6页
根据凸轮轴X-C轴联动恒线速度磨削加工数学模型,建立了砂轮架进给位移与速度、凸轮工件主轴转速的理论方程。根据数控凸轮轴磨床加工能力的约束条件,对砂轮架进给中速度、加速度或加加速度值超出限定值的凸轮转角区间,通过积分反求方法... 根据凸轮轴X-C轴联动恒线速度磨削加工数学模型,建立了砂轮架进给位移与速度、凸轮工件主轴转速的理论方程。根据数控凸轮轴磨床加工能力的约束条件,对砂轮架进给中速度、加速度或加加速度值超出限定值的凸轮转角区间,通过积分反求方法求解出相应转角区间工件主轴所允许的转速值,并以该段转速值替换对应的转角区间上凸轮轴恒线速度磨削时理论转速值。对优化计算前后的工件主轴转速曲线进行了凸轮轴磨削加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凸轮工件主轴转速进行加工,相比于恒线速度理论转速加工,其升程最大误差与最大相邻误差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提高了凸轮轴高效精密磨削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轴 工件主轴 转速优化 砂轮架加速度 积分反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化学机械抛光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巨龙 毛美姣 +3 位作者 李敏 刘舜 胡自化 吴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0-267,共8页
目的研究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化学机械抛光(CMP)机理,为改善硬质合金刀具表面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析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在酸性抛光液中的化学反应,研究硬质合金刀具材料CMP的化学反应机理。基于接触力学理论计算抛光垫与工件的实际接触... 目的研究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化学机械抛光(CMP)机理,为改善硬质合金刀具表面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析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在酸性抛光液中的化学反应,研究硬质合金刀具材料CMP的化学反应机理。基于接触力学理论计算抛光垫与工件的实际接触面积和单个磨粒的实际切削面积,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硬质合金刀具材料CMP的材料去除率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材料去除率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在酸性抛光液中,硬质合金被氧化成Co_3O_4。当工件、抛光垫、磨粒类型、工件安装位置确定时,材料去除率与抛光载荷、磨粒浓度和抛光盘转速有关。常用硬质合金抛光条件下,抛光YG8刀具的修正系数Kcm为8.53,抛光后刀具的最低表面粗糙度能达到48nm,材料去除率为62.381nm/min,材料去除率的理论值和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3.25%,消除了表面缺陷,获得了较好的镜面效果。结论建立的材料去除率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对硬质合金刀具材料进行化学机械抛光能消除刀具的表面缺陷,改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刀具 化学机械抛光 机理 化学反应 运动轨迹 材料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