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蓝宝石材料加工的新型超精密抛光技术及复合抛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扬轩 邓朝晖 +1 位作者 万林林 李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52-1458,共7页
超精密抛光是一种降低表面粗糙度,获得高表面质量和表面完整性的加工技术。蓝宝石作为典型的难加工硬脆材料,传统抛光方法存在表面会产生崩碎、划痕等损伤,表面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以及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应用于蓝宝石材料的磁... 超精密抛光是一种降低表面粗糙度,获得高表面质量和表面完整性的加工技术。蓝宝石作为典型的难加工硬脆材料,传统抛光方法存在表面会产生崩碎、划痕等损伤,表面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以及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应用于蓝宝石材料的磁流变抛光、水合抛光、化学机械抛光和激光抛光等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各抛光技术的优缺点;从表面质量、磨料与磨液、效率与成本等方面对各抛光技术进行比较;介绍了复合抛光技术在蓝宝石材料中的应用;最后重点展望了蓝宝石材料超精密抛光技术的下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材料 超精密抛光 去除材料机理 化学机械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及其抑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严灿 刘伟 +2 位作者 邓朝晖 吕黎曙 卓荣锦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工程陶瓷机械加工性能差,工程陶瓷表面/亚表面极易产生加工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工程陶瓷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及疲劳寿命。围绕工程陶瓷磨削加工,从应变率效应和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等方面阐述了磨削加工损伤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 工程陶瓷机械加工性能差,工程陶瓷表面/亚表面极易产生加工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工程陶瓷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及疲劳寿命。围绕工程陶瓷磨削加工,从应变率效应和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等方面阐述了磨削加工损伤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程陶瓷磨削损伤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其次,从工程陶瓷低损伤磨削加工工具与加工工艺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抑制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抑制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损伤 形成机制 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万林林 邓泽辉 +1 位作者 邓朝晖 戴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4,共9页
本文介绍了岩石、混凝土、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研究进展。总结发现,脆性材料进行SHPB实验时主要存在应力波几何弥散、试件应力不均匀及非恒应变率加载、高强度脆性材料的二维效应和不完全平面接触等问题。结合... 本文介绍了岩石、混凝土、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研究进展。总结发现,脆性材料进行SHPB实验时主要存在应力波几何弥散、试件应力不均匀及非恒应变率加载、高强度脆性材料的二维效应和不完全平面接触等问题。结合SHPB实验原理和脆性材料自身特性,着重讨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改进技术,并就这一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B 脆性材料 波形弥散 波形整形技术 恒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等静压工艺制备的Ti-6Al-4V薄壁筒的切削加工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富建 屈盛官 邓朝晖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99,共5页
为了能够提高钛合金薄壁筒的加工效率,利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两个具有不同结构的Ti-6Al-4V薄壁筒,研究了夹具、填充泥浆和筒结构对Ti-6Al-4V薄壁筒的外圆表面粗糙度和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i-6Al-4V热等静压薄壁筒经过切削加工能够达... 为了能够提高钛合金薄壁筒的加工效率,利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两个具有不同结构的Ti-6Al-4V薄壁筒,研究了夹具、填充泥浆和筒结构对Ti-6Al-4V薄壁筒的外圆表面粗糙度和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i-6Al-4V热等静压薄壁筒经过切削加工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填充泥浆降低了弹性回弹,提高了薄壁筒外圆精度;筒结构的内圆环和粗大端能够提高刚度,有效降低了外圆表面粗糙度值;夹具尺寸误差对圆度和同轴度影响较大,较大的尺寸误差显著降低了筒的外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等静压工艺 TI-6AL-4V 薄壁筒 表面粗糙度 外圆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加工中声发射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敬强 邓朝晖 +2 位作者 卓荣锦 吕黎曙 葛吉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6,共9页
从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原理、特征提取与选择、监测模型和监测系统开发4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首先针对磨削中声发射信号源及特性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不同磨削状态下声发射监测的原理;随后对比了磨削加工... 从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原理、特征提取与选择、监测模型和监测系统开发4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首先针对磨削中声发射信号源及特性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不同磨削状态下声发射监测的原理;随后对比了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中常见的特征提取与选择方法和监测模型,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概括了现有监测系统的开发情况;最后对以上几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磨削加工 信号处理 智能监测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孔刀具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伍俏平 赵恒 +2 位作者 王煜 欧阳志勇 邓朝晖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8,共6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抗磨损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常与其他结构件连接,连接所需的制孔加工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因其材料的层间剪切系数小、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抗磨损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常与其他结构件连接,连接所需的制孔加工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因其材料的层间剪切系数小、材料各向异性、导热性差等特性,其制孔加工对钻头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及刀具几何结构提出更高要求。主要综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孔用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孔用刀具的优选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钻头 刀具材料 刀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切削仿真与实验 被引量:4
7
作者 万林林 刘志坚 +2 位作者 邓朝晖 刘伟 赵小雨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5,共6页
针对金刚石砂轮磨粒尺寸、形状的不规则性和空间位置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球坐标中随机点产生的空间平面切分实体和截角多面体相结合的方法,并考虑氮化硅陶瓷工件的磨削亚表面形貌和裂纹损伤,建立了截角多面体磨粒和含有典型裂纹的工件... 针对金刚石砂轮磨粒尺寸、形状的不规则性和空间位置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球坐标中随机点产生的空间平面切分实体和截角多面体相结合的方法,并考虑氮化硅陶瓷工件的磨削亚表面形貌和裂纹损伤,建立了截角多面体磨粒和含有典型裂纹的工件模型。进行单颗磨粒切削氮化硅陶瓷的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磨削加工和数值仿真的磨削力值变化趋势相同,差值小于8%,切削力随砂轮转速增大而减小、随工件速度和切削深度增大而增大,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角多面体磨粒 工程陶瓷 有限元仿真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高速外圆磨削表面完整性实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伟 邓朝晖 黄宇岑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0,共5页
为充分发挥钛合金的优良性能,以TC4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速外圆磨削实验,分析外圆磨削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件亚表面未出现变质层;随着砂轮线速度提高,表面质量提高;随着工件转速提高,表面划痕明显;随着磨削深... 为充分发挥钛合金的优良性能,以TC4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速外圆磨削实验,分析外圆磨削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件亚表面未出现变质层;随着砂轮线速度提高,表面质量提高;随着工件转速提高,表面划痕明显;随着磨削深度增加,出现表面烧伤现象,并且磨削深度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程度最大;磨削力与磨削温度对表面硬度的影响是正相关的,且磨削力对表面硬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来保证较大的材料去除率与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为TC4钛合金高速外圆磨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高速外圆磨削 实验研究 表面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跃明 时启龙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60,共9页
以碳纤维体积分数为30%的2.5维针刺碳毡为预制体,通过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法(Isothermal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ICVI),制备4种C/C-SiC复合材料,基体中Si C含量由56%降至15%,其密度相近(1.87~1.91 g/cm^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 以碳纤维体积分数为30%的2.5维针刺碳毡为预制体,通过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法(Isothermal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ICVI),制备4种C/C-SiC复合材料,基体中Si C含量由56%降至15%,其密度相近(1.87~1.91 g/cm^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上述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基体Si C含量的降低,C/C-SiC复合材料的平均宏观硬度由98.2HRA降至65.1HRA,硬度分布的均匀性也明显下降;制动过程的平均摩擦系数和质量磨损率均显著增加;通过对摩擦表面形貌和磨屑微观形貌的分析,表明制动过程中的磨损机制受材料表面宏观硬度的影响显著;随着复合材料表面硬度的降低,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为主向磨粒磨损和黏结磨损联合转变,从而使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法 C/C-SIC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锻件与粉末冶金材料切屑形貌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孙富建 屈盛官 +1 位作者 苏飞 邓朝晖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9,共5页
利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高致密度的Ti-6Al-4V粉末冶金材料,对比Ti-6Al-4V锻件和粉末冶金材料切屑的横截面形貌和特征参数,研究粉末冶金材料的残余微孔隙和显微结构对切屑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材料切屑锯齿状结构的高度和密度均... 利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高致密度的Ti-6Al-4V粉末冶金材料,对比Ti-6Al-4V锻件和粉末冶金材料切屑的横截面形貌和特征参数,研究粉末冶金材料的残余微孔隙和显微结构对切屑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材料切屑锯齿状结构的高度和密度均小于锻件,粉末冶金材料切屑的分离频率小于锻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锻件 粉末冶金材料 残余微孔隙 微观结构 切屑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的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伟 邓朝晖 +1 位作者 商圆圆 万林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为深入探讨磨削材料去除机理,以氮化硅陶瓷的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为研究对象,进行旋转变切深的连续划痕正交磨削实验,分析砂轮线速度、工件速度、磨削深度等磨削参数对切向磨削力、法向磨削力以及工件划痕形貌的影响规律。结合压痕断裂... 为深入探讨磨削材料去除机理,以氮化硅陶瓷的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为研究对象,进行旋转变切深的连续划痕正交磨削实验,分析砂轮线速度、工件速度、磨削深度等磨削参数对切向磨削力、法向磨削力以及工件划痕形貌的影响规律。结合压痕断裂力学模型分析可知,氮化硅陶瓷在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时,材料主要以显微塑性变形为主,存在少量脆性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单颗磨粒 磨削 金刚石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E12铝合金均匀化过程微观组织演变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宇强 潘素平 +3 位作者 易丹青 刘文辉 蔡志华 唐昌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6-324,共9页
采用SEM,EPMA,TEM和硬度测试等技术,研究2E12铝合金铸锭在均匀化过程中的非平衡相溶解、元素分布特征以及第二相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锭的晶界处连续分布着粗大的α+θ+S共晶组织。合金中的Cu和Mg元素存在明显的偏析,而Mn元素... 采用SEM,EPMA,TEM和硬度测试等技术,研究2E12铝合金铸锭在均匀化过程中的非平衡相溶解、元素分布特征以及第二相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锭的晶界处连续分布着粗大的α+θ+S共晶组织。合金中的Cu和Mg元素存在明显的偏析,而Mn元素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均匀化处理的进行,合金中的粗大共晶组织逐渐溶解,Cu,Mg和Si元素逐步溶入合金基体,而Fe和Mn元素则从合金基体中脱溶。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合金基体中析出大量T相粒子。伴随着T相的析出,合金的硬度逐渐升高,同时电导率也明显增加。当合金于490℃均匀化1 000 h后,晶界附近出现明显的PF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E12铝合金 均匀化 T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基纳米陶瓷涂层冷喷涂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跃明 陈梦华 +4 位作者 李月 曾志杰 熊翔 时启龙 解路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139,共5页
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了CoNiCrAlY过渡层及厚度约40μm的YSZ涂层,通过SEM、XRD、TEM观察了冷喷涂层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YSZ涂层及CoNiCrAlY过渡层的界面形貌及晶粒取向,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YSZ涂层的孔隙率、结合强... 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了CoNiCrAlY过渡层及厚度约40μm的YSZ涂层,通过SEM、XRD、TEM观察了冷喷涂层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YSZ涂层及CoNiCrAlY过渡层的界面形貌及晶粒取向,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YSZ涂层的孔隙率、结合强度。研究发现,冷喷涂技术制备的热障涂层为明显的颗粒状结构,孔隙率仅约1.8%,远低于等离子喷涂相同材质涂层的孔隙率(约12.5%)。在冷喷涂高应变速率条件下,YSZ涂层与CoNiCrAlY过渡层界面实现了冶金结合,涂层界面比较稳定,结合强度达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涂层 纳米ZrO2/Y2O3 热障涂层 冷喷涂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损伤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林林 刘志坚 +1 位作者 邓朝晖 刘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4,共8页
针对工程陶瓷磨削损伤现象,探讨材料去除与损伤机理,综述国内外基于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损伤建模技术在工程陶瓷磨削损伤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单颗磨粒建模和砂轮三维形貌建模方法进行总结讨论,在此基础上介绍数值模拟技术在工程陶瓷磨... 针对工程陶瓷磨削损伤现象,探讨材料去除与损伤机理,综述国内外基于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损伤建模技术在工程陶瓷磨削损伤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单颗磨粒建模和砂轮三维形貌建模方法进行总结讨论,在此基础上介绍数值模拟技术在工程陶瓷磨削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实现针对力热耦合作用下工程陶瓷磨削损伤的数值模拟,最后就这一方向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损伤 细观力学建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Hadfield钢单向拉伸变形及断裂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罡 卜晓兵 +2 位作者 杨钦文 杨旭静 冯江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811-3814,共4页
本研究测试了高锰Hadfield钢室温下在大应变速率(分别为6×10^-3 s^-1、6×10^-4 s^-1、3×10^-5 s^-1和6×10^-6 s^-1)范围内的单向拉伸变形的力学响应行为,分析了合金的变形行为及裂纹萌生与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在不... 本研究测试了高锰Hadfield钢室温下在大应变速率(分别为6×10^-3 s^-1、6×10^-4 s^-1、3×10^-5 s^-1和6×10^-6 s^-1)范围内的单向拉伸变形的力学响应行为,分析了合金的变形行为及裂纹萌生与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变速率下均存在动态应变时效现象,且延伸率具有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拉伸变形后,奥氏体晶粒内产生了大量位错和层错,以及细小且相互平行的形变孪晶。应变硬化率随真应变的增加依次表现为“减小—增大—减小”三个演变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增大现象是形变孪晶的急剧增加而形成孪生硬化所致。垂直于拉伸变形方向分布的高密度滑移带是裂纹萌生的主要区域。裂纹扩展以沿垂直拉伸方向的穿晶形式为主,结合沿孪晶方向进行。高锰Hadfield钢的主要变形机制是滑移与孪生的相互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Hadfield钢 应变硬化 断裂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e合金构件气氛保护等离子喷涂成形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跃明 陈梦华 +6 位作者 李月 唐科文 丁旺旺 熊翔 时启龙 解路 徐玄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4,共11页
采用包覆法制备W-5%(质量分数)Re复合粉末,采用气氛保护等离子喷涂成形技术制备某实验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Solid Rocket Motor,SRM),研究2300℃真空烧结时喷管致密度﹑组织结构及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压缩强度等性能随烧结时间的变化... 采用包覆法制备W-5%(质量分数)Re复合粉末,采用气氛保护等离子喷涂成形技术制备某实验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Solid Rocket Motor,SRM),研究2300℃真空烧结时喷管致密度﹑组织结构及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压缩强度等性能随烧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喷涂成形件为典型的柱状晶层片结构,粒子层片结合部位存在较多孔隙及微观缝隙,成形件致密度为87.5%,其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分别为321.8 HV_(0.025),57.9 MPa及390.2MPa。随着真空烧结时间由2 h延长至6 h及8 h,W-Re合金逐渐由定向凝固柱状晶层片结构转化为颗粒状结构,致密度及力学性能均随之提高。其中经8 h烧结处理后,W-Re合金致密度、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及屈服强度分别增加至98.6%,529.7 HV_(0.025),384.7 MPa,1466.5 MPa及879.6 MPa。由于Re元素可提高W-Re合金的再结晶温度,有效细化晶粒,显著提高合金的程度及塑性,等离子喷涂成形W-Re合金经真空烧结后可观察到明显的Re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e合金构件 气氛保护等离子喷涂 近净成形 真空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成形质量表征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时春 莫彬 +1 位作者 肖罡 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145,共9页
激光增材制造(LAM)制备多层结构成形件的工艺过程是由单熔覆道的逐道搭接和单熔覆层的逐层堆叠形成最后的成形件。在该工艺过程中,成形件容易产生缺陷,而单熔覆道及单熔覆层的成形优劣影响了最终的多层结构成形质量。明确缺陷在多层结... 激光增材制造(LAM)制备多层结构成形件的工艺过程是由单熔覆道的逐道搭接和单熔覆层的逐层堆叠形成最后的成形件。在该工艺过程中,成形件容易产生缺陷,而单熔覆道及单熔覆层的成形优劣影响了最终的多层结构成形质量。明确缺陷在多层结构搭接及堆叠成形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优化单熔覆道及单熔覆层的成形质量是多层结构成形件最终成形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LAM成形过程中多层结构的缺陷形成过程、成形质量的表征以及成形质量的调控研究,为实现多层结构成形件的良好成形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成形质量 缺陷遗传 质量表征 调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磨粒切削氮化硅陶瓷表面残留高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林林 刘志坚 +1 位作者 邓朝晖 刘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单颗磨粒切削路径规划和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建立加工表面残留高度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在高精度数控平面磨床上进行单颗磨粒切削氮化硅陶瓷加工实验,结果表明残留高度与与切削力呈正相关关系。当材料去除方式为以脆性裂纹扩... 基于单颗磨粒切削路径规划和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建立加工表面残留高度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在高精度数控平面磨床上进行单颗磨粒切削氮化硅陶瓷加工实验,结果表明残留高度与与切削力呈正相关关系。当材料去除方式为以脆性裂纹扩展控制的断裂破碎时,加工表面残留高度现象相对明显。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获得有助于降低表面残留高度的加工参数组合,可用于指导实际磨削加工,并通过磨削实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残留高度 未变形切屑厚度 单颗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室压力对低压等离子喷涂成形钨靶材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跃明 唐求豪 +1 位作者 闫志巧 王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112,共9页
采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成形技术制备片状及回转体钨靶材,分析真空室压力对钨靶材致密度、氧质量分数、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并对片状钨靶材的磁控溅射镀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室压力由1.3×104Pa增大至3.... 采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成形技术制备片状及回转体钨靶材,分析真空室压力对钨靶材致密度、氧质量分数、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并对片状钨靶材的磁控溅射镀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室压力由1.3×104Pa增大至3.9×104Pa,钨粉充分熔化铺展,未熔W颗粒减少,钨靶材氧含量稍有提高,致密度,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大至97.2%,377.8HV0.025及201.1MPa。然而,当真空室压力进一步增大至6.5×104Pa后,钨靶材层片结合界面形成絮状的W3O夹杂层,氧含量增大至0.71%,其各项性能反而有所降低。低压等离子喷涂成形片状钨靶材(3.9×104Pa真空室压力)可磁控溅射沉积出平整、致密、连续的钨薄膜,镀膜厚度约为300nm。XRD结果表明,钨薄膜为体心立方结构,沿(110)方向择优生长。磁控溅射离子的均匀轰击导致钨靶材表面快速溅射及均匀减薄,溅射表面及截面较为平整、光滑,溅射凹坑接近纳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等离子喷涂 钨靶材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组织特征对2E12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素平 陈宇强 +1 位作者 宋文炜 刘文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32,共11页
制备了富含大量共晶组织、过饱和固溶体以及富含粗大析出相3种典型组织特征的2E12合金。结合热模拟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针对3种合金铸锭在变形温度为340.490°C、应变速率为0.001.10s1下的变形行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特征对... 制备了富含大量共晶组织、过饱和固溶体以及富含粗大析出相3种典型组织特征的2E12合金。结合热模拟实验和显微组织观察,针对3种合金铸锭在变形温度为340.490°C、应变速率为0.001.10s1下的变形行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特征对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有显著影响。在3种合金中,富含粗大析出相合金的峰值应力较高而富含大量共晶组织合金的峰值应力较低。3种合金的流变应力均可用双曲正弦本构关系来描述。3种合金的变形激活能分别为178.6,222.l,154.9kJ/m〇L利用加工图确定热变形的流变失稳区,富含粗大析出相合金具有较大的可加工范围而富含大量共晶组织合金的可加工范围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E12铝合金 热变形 显微组织 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