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人类学与音乐研究的范式 被引量:3
1
作者 熊晓辉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近年来,艺术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音乐研究的贡献越来越大,音乐研究者对艺术人类学的兴趣有增无减。艺术人类学是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变迁和演化过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将音乐研究中的音乐生产、音乐实践、音乐审... 近年来,艺术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音乐研究的贡献越来越大,音乐研究者对艺术人类学的兴趣有增无减。艺术人类学是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变迁和演化过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将音乐研究中的音乐生产、音乐实践、音乐审美和音乐传播等四个文化因素纳入思考的范畴,并在研究中借鉴人类学的方法,形成了具有音乐艺术特质的研究范式,也就是说音乐研究的范式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狭义音乐事象的学术领域,而是一种内在于各个相关学科与领域和其他人文学科领域的音乐研究理解范式和艺术综合模式。艺术人类学与音乐研究的范式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它们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研究经验,以艺术人类学整合观、整体观、适应观、普同观、相对观等的视野和田野民族志方法对音乐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音乐研究 符号 属性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志实践:土司音乐制度研究的文化逻辑
2
作者 熊晓辉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12,共9页
土司音乐制度是指在土司统治时期,西南地区各民族参与音乐活动以及参与音乐创作的一种文化管理措施。从五代伊始至清代,历代土司根据封建中央王朝的指令,通过举办音乐活动、加强土民教育、交流外族文化等方式,强化土司地区的文化艺术管... 土司音乐制度是指在土司统治时期,西南地区各民族参与音乐活动以及参与音乐创作的一种文化管理措施。从五代伊始至清代,历代土司根据封建中央王朝的指令,通过举办音乐活动、加强土民教育、交流外族文化等方式,强化土司地区的文化艺术管理,对民族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土司音乐制度的实施是实证各民族共同建设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是凸显中华传统文化“多元一体”形式的重要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大意义。长期以来,土司音乐制度在民族地区的实行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积累了社会控制、经济建设、文教振兴等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可信的民族政治保障的参考依据。当前,土司音乐制度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还存在研究内容缺乏时代性、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研究过程缺乏系统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迫切需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中总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推动文化繁荣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发挥土司音乐制度研究成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 土司音乐制度 文化内涵特征 民族志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性”音乐创作思想的逻辑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熊晓辉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9,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为新时代音乐创作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人民性”文艺创作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不仅是音乐工作者所遵循的根本立场,而且是音乐创作的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为新时代音乐创作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人民性”文艺创作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不仅是音乐工作者所遵循的根本立场,而且是音乐创作的政治方向。音乐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新时代音乐创作的根本立场,也是新时代音乐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民性”是一条明晰的主线,突显了新时代音乐创作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令广大音乐工作者深受鼓舞和感动,在伟大的新时代里,只有坚持“人民性”音乐创作导向,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音乐作品,也有利于实现音乐作品价值共建和共享,从而能够与广大群众一道创造幸福的生活,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习近平 “人民性” 音乐创作 逻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时代音乐口述史学科的自觉与定位
4
作者 熊晓辉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12,共9页
如何在新文科时代充分发挥音乐口述史学科的应用价值,如何对音乐口述史学科进行核心定位,成为音乐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音乐口述史学是从历史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视角来研究音乐文化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它依然秉承真实与想象之间叙述... 如何在新文科时代充分发挥音乐口述史学科的应用价值,如何对音乐口述史学科进行核心定位,成为音乐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音乐口述史学是从历史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视角来研究音乐文化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它依然秉承真实与想象之间叙述音乐现象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承载了社会群体对音乐活动长时间的历史记忆。新文科时代音乐口述史学科的发展及其实践是多元化的,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学科存在着高度自觉,而且学科场域和理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随着音乐口述史学科的发展,在新文科背景下,必然要突出“文、史、哲”的基础意义,使得音乐口述史学科内涵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变革。如今,弘扬传统中国音乐文化,构建自身特质的音乐口述史学科语境,推动其与相关文科专业融合发展,新文科建设为音乐口述史学科发展提供了学科环境和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时代 音乐口述史 学科身份 自觉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土家族歌舞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5
作者 熊晓辉 《民族音乐》 2022年第2期27-29,共3页
土家族歌舞活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土家族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地方性歌舞形式,它与人们民俗生活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土家族民族节日繁多,节日庆典里诸多歌舞的演绎就是土家族先民思想面貌的真实写照,也充... 土家族歌舞活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土家族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地方性歌舞形式,它与人们民俗生活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土家族民族节日繁多,节日庆典里诸多歌舞的演绎就是土家族先民思想面貌的真实写照,也充分表达了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理想。当然,歌舞表演给当地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在日常集会和民族节日里,土家族人不仅仅演绎祭祀歌舞,而且已经将民族歌舞当成了文化产业来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庆典 民族节日 文化产业 歌舞表演 民族歌舞 乡村振兴 创造性转化 歌舞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