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和替代型塑化剂代谢物同步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于辉 向军 +5 位作者 付成忠 许榕钦 何婷 唐斌 严骁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0-1382,共13页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PAEs)因其毒性效应而逐步禁用或限用,替代型塑化剂(APs)日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品中.尿液中PAEs代谢物(mPAEs)和APs代谢物(mAPs)可作为其人体暴露评估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关于mAPs的暴露研究仍十...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PAEs)因其毒性效应而逐步禁用或限用,替代型塑化剂(APs)日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品中.尿液中PAEs代谢物(mPAEs)和APs代谢物(mAPs)可作为其人体暴露评估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关于mAPs的暴露研究仍十分有限,且尚缺乏针对尿液中mPAEs和mAPs同步检测分析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通过优化仪器分析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条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PLC-MS/MS)同步分析尿液中11种mPAEs和7种mAPs的方法.结果显示,mPAEs和mAPs校正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大于0.995;尿液中mPAEs和mAPs的定量限分别为0.05—1.89 ng·mL^(-1)和0.03—0.33 ng·mL^(-1),加标回收率(方法准确度)分别介于83.7%—115%和106%—12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方法精密度)均小于20%,基质效应分别为^(-1)6%—-4.3%和^(-1)8%—-5.4%.采用该方法对30例广州市普通居民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尿液中共检出16种目标化合物,包括9种mPAEs和7种mAPs,检出率分别为78%—100%和50%—100%.Σ_(9)mPAEs的浓度范围为31.5—757 ng·mL^(-1),以邻苯二甲酸单正丁酯(mnBP)、邻苯二甲酸单异丁酯(miBP)为主;Σ_(7)mAPs的浓度范围为1.26—39.6 ng·mL^(-1),对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T)和己二酸2-乙基己酯(MEHA)为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回收率和精密度高、生物基质干扰小,可满足同步分析人体尿液中mPAEs及mAPs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替代型塑化剂 尿液 代谢产物 暴露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类学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煜 李子毅 +1 位作者 易俗 陈远其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0,130,共4页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项目式教学策略,构建以“学生自主实践,教师指导促学”为理念的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该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分为:准备阶段,学生基于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项目;实施阶段,组内成员分工完成实践报告...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项目式教学策略,构建以“学生自主实践,教师指导促学”为理念的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该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分为:准备阶段,学生基于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项目;实施阶段,组内成员分工完成实践报告;成果展示阶段,视频展示并组间互评。阐述该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在帮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知识和提高师范技能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为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范例和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 项目式教学 师范专业认证 课程改革 教学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基因FtAPDSLX1的克隆及其抗立枯病功能分析
3
作者 杨智敏 彭晓杨 +6 位作者 黄旭 焦茹玉 李伟 关超男 周美亮 严明理 肖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55,共14页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是蓼科荞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优质作物。荞麦立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苦荞种植的推广与发展。本研究对茉莉酸或水杨酸处理后的苦荞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FtAPDSLX1的表达模式...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是蓼科荞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优质作物。荞麦立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苦荞种植的推广与发展。本研究对茉莉酸或水杨酸处理后的苦荞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FtAPDSLX1的表达模式受到茉莉酸或水杨酸的诱导。对不同抗性水平苦荞中的FtAPDSLX1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立枯丝核菌抗性材料中FtAPDSLX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立枯丝核菌易感材料。以苦荞代表性品种川荞一号为材料,克隆得到FtAPDSLX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FtAPDSLX1基因的CDS序列中包含1143个碱基对,编码38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该基因启动子具有多个与抗病相关的顺式元件。对FtAPDSLX1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苦荞幼苗中的FtAPDSLX1基因表达量受到立枯丝核菌侵染的诱导,且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对转FtAPDSLX1基因拟南芥株系进行抗病表型分析,结果表明FtAPDSLX1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立枯丝核菌抗性,同时病菌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中FtAPDSLX1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并且FtAPDSLX1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以上结果显示,苦荞受到立枯丝核菌侵染时,FtAPDSLX1可能参与了对立枯丝核菌的防御机制。FtAPDSLX1的功能验证及相关研究为苦荞抗立枯丝核菌的分子机制解析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APDSLX1 天冬氨酸蛋白酶 立枯丝核菌 过表达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市境内不同海拔梯度野生苦荞的调查与鉴定
4
作者 彭晓杨 田泽苗 +9 位作者 朱剑锋 杨智敏 冯西博 廖文华 易著虎 李基光 李伟 唐新科 王俊珍 周美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3-1563,共1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的山地河谷地貌,垂直海拔落差大,拥有丰富独特的野生苦荞资源。海拔变化带来的温度、湿度、气压和紫外线强度等一系列变化会引起植物形态和代谢物含量变化,为了探究野生苦荞...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的山地河谷地貌,垂直海拔落差大,拥有丰富独特的野生苦荞资源。海拔变化带来的温度、湿度、气压和紫外线强度等一系列变化会引起植物形态和代谢物含量变化,为了探究野生苦荞功能性状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野生荞麦考察队于2023年10月对林芝市境内的野生苦荞种质进行调查采集工作,选取3100 m、3300 m、3500 m、3700 m和3900 m五个海拔梯度,比较并分析野生苦荞籽粒形态差异和黄酮类代谢物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野生苦荞籽粒的千粒重、籽粒长、籽粒宽、籽粒直径、籽粒周长和籽粒面积先增后减,在海拔3700 m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海拔;不同海拔梯度的野生苦荞中大部分黄酮类代谢物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海拔3900 m处的野生苦荞中芦丁含量和槲皮素含量均最高,3700 m处的野生苦荞中槲皮素7-O-葡萄糖苷含量、原花青素B1含量和原花青素C1含量均最高,3500 m处的野生苦荞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3300 m处的野生苦荞中山奈酚含量、矢车菊素含量、阿福豆苷含量和烟花苷含量均最高。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下野生苦荞的分布丰度、籽粒性状以及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揭示了野生苦荞在适应生态环境的生理机制,为探究野生苦荞的适应性进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荞麦的抗逆育种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苦荞 海拔梯度 农艺性状 黄酮类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历史变化
5
作者 张棠斯 刘良国 +2 位作者 罗丛强 谢晓 孙远东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为了解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2023年采用传统的渔具捕捞法,对沅水流域的7个采样站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120种,隶属9目19科6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85种),占70.83%,在科级分类单... 为了解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2023年采用传统的渔具捕捞法,对沅水流域的7个采样站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120种,隶属9目19科6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85种),占70.83%,在科级分类单元,以鲤科鱼类最多(73种),占60.83%;优势种有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伍氏华鳊(Sinibrama wui)、鲤(Cyprinus carpio);生态习性、食性、栖息地类型分别以湖沼定居型(53.33%)、杂食性(65.00%)和底栖型(43.33%)鱼类为主;不同采样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季节变化上春夏季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秋冬季;群落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沅水鱼类可分为4个类群,除靖州和洪江的鱼类群落呈中等相似外,其余站点之间均呈中等不相似。与禁渔前十年(2010—2011年)的鱼类调查结果比较,禁渔初期沅水土著鱼类物种数增加15种,其中鳤(Ochetobius elongatus)、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m)、瓣结鱼(Folifer brevifilis)、湘华鲮(Decorus tungtin)等珍稀特有鱼类频繁出现;在鱼类群落中,小型鱼类数量和重量占比相对下降,中大型鱼类数量和重量占比相对上升;一些常见经济鱼类的平均体重比禁渔前明显增加。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流域十年禁渔效果初步显现,但与20世纪70—80年代鱼类资源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沅水水电梯级开发等其他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依然存在。研究为沅水及长江流域后续禁渔、鱼类增殖放流和渔业渔政部门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禁渔初期 沅水流域 鱼类资源 多样性指数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terologous Expression,Purification and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Xylitol Dehydrogenase from the Thermophilic Fungus Talaromyces emersonii
6
作者 MENG Er QU Cong +8 位作者 YI Ke LI Hui-Min DUAN Xin-Yi ZHANG Zhe-Yuan HE Shao-Long LUO Yu-Tao WU Lei ZHANG Dong-Yi LIU Chang-Jun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7-1018,共12页
The xylitol dehydrogenase(XDH)is a crucial enzyme involved in the xylose utilization in pentose⁃catabolizing yeasts and fungi.In addition to producing xylulose,XDH can also be employed to develop a biosensor for monit... The xylitol dehydrogenase(XDH)is a crucial enzyme involved in the xylose utilization in pentose⁃catabolizing yeasts and fungi.In addition to producing xylulose,XDH can also be employed to develop a biosensor for monitoring xylitol concentration.In this study,the gene encoding the thermophilic fungus Talaromyces emersonii XDH(TeXDH)was heterologously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at 16℃in the soluble form.Recombinant TeXDH with high purity was purified by using a Ni⁃NTA affinity column.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SDS⁃PAG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TeXDH exists as a native trimer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approximately 116 kD,and is composed of three identical subunits,each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around 39 kD.The TeXDH strictly preferred NAD^(+)as a coenzyme to NADP^(+).The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pH of the TeXDH were 40℃and 10.0,respectively.After EDTA treatment,the enzyme activity of TeXDH decreased to 43.26%of the initial enzyme activity,while the divalent metal ions Mg^(2+)or Ca^(2+)could recover the enzyme activity of TeXDH,reaching 103.32%and 110.69%of the initial enzyme activity,respectively,making them the optimal divalent metal ion cofactors for TeXDH enzyme.However,the divalent metal ions of Mn^(2+),Ni^(2+),Cu^(2+),Zn^(2+),Co^(2+),and Cd^(2+)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TeXDH.ICP⁃MS and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revealed that 1 mol/L of TeXDH bound 2 mol/L Zn^(2+)ions and 1 mol/L Mg^(2+)ion.Further⁃more,TeXDH exhibited a high specificity for xylitol,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xylitol bio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ylitol dehydrogenase(XDH) Talaromyces emersonii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对壬基酚胁迫的响应
7
作者 张琼宇 彭娟 +1 位作者 田雨苏 孙远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9-1159,共11页
【目的】明确红鲫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8基因(Sox8)表达模式及壬基酚(NP)暴露对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NP胁迫下红鲫胚胎发育畸形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RACE克隆红鲫Sox8基因cDNA全长序列,通过P... 【目的】明确红鲫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8基因(Sox8)表达模式及壬基酚(NP)暴露对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NP胁迫下红鲫胚胎发育畸形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RACE克隆红鲫Sox8基因cDNA全长序列,通过ProtParam、ProtScale、InterPro、PredictProtein、DeepTMHMM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红鲫Sox8基因在各成体组织及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浓度NP暴露对红鲫胚胎期Sox8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红鲫Sox8基因c DNA序列全长2163 bp,其开放阅读框(ORF)1176bp,共编码391个氨基酸残基;红鲫SOX8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3798.30Da,理论等电点(pI)为6.90,脂溶指数为49.92,不稳定指数为66.04,总平均亲水性指数(GRAVY)为-1.026,其N端含有Sox_N二聚化结构域和HMG-box结构域;基于SOX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红鲫与鲫的亲缘关系最近。红鲫Sox8基因在各成体组织中广泛表达,以脑组织中的Sox8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下同);在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的表达从受精后到14体节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从21体节期开始Sox8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直到孵化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NP暴露能显著影响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的表达,特别是14体节期后的发育阶段,NP暴露主要是不同程度地激活Sox8基因表达。【结论】Sox8基因表达在红鲫成体中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NP暴露能显著影响红鲫胚胎发育过程中Sox8基因的表达,14体节期后Sox8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NP致畸红鲫胚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鲫 Sox8基因 壬基酚 胚胎发育 毒性 致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
8
作者 杨承忠 杨雨婷 +6 位作者 李海涛 陈围 陆子茜 彭建军 崔小娟 马雪梅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0-2108,共9页
为探究微卫星在黏孢子虫全基因组中的作用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在对“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微卫星分布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基因组完整型微卫星的筛选,共得到2195... 为探究微卫星在黏孢子虫全基因组中的作用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在对“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微卫星分布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基因组完整型微卫星的筛选,共得到21957个完整型微卫星,总长311751 bp,在全基因组中占0.3%。在6种微卫星重复类型中,单碱基重复类型的微卫星数量最多,占42.5%,其次是二碱基(26.0%)、三碱基(17.9%)、四碱基(12.5%)、五碱基(0.8%)和六碱基(0.4%)。得到位于外显子区的微卫星93个,分别定位于39个基因。GO注释结果显示,基因中涉及到生物过程的基因数量最多,其中最显著的条目是胞内细胞器组分。KEGG富集结果显示,基因共涉及到80条通路,其中集合管酸分泌物通路最为显著。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鳞上碘泡虫含有微卫星的外显子可能与体内生物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研究获得了黏孢子虫微卫星分布特征及规律方面的基础数据,将为黏孢子虫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分析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 微卫星 分布特征 鳞上碘泡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治疗中新型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雨凝 苏佳琳 +2 位作者 谭树华 罗永忠 张乐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4,共9页
传统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相结合,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但在稳定性、靶向性、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新型ADC,如双特异性、位点特异性、双有效载荷和前药型ADC,... 传统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相结合,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但在稳定性、靶向性、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新型ADC,如双特异性、位点特异性、双有效载荷和前药型ADC,通过同时结合2个不同抗原或表位、选择更稳定的连接子、与抗体特定氨基酸位点偶联、携带不同药物有效载荷以及采用前药策略等优化方法,在保留传统ADC作用特点的基础上,显著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靶向性、疗效和安全性,能更好地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新型ADC可能会在未来的癌症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探讨新型ADC在癌症治疗中的进展并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可为开发抗癌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为药物研发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癌症 双特异性 位点特异性 双有效载荷 前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份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茹玉 朱羿霖 +6 位作者 谢其均 谭文清 曲亮 刘新红 邓力超 刘丽莉 严明理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1-2093,共13页
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抑制作用,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萌发期是植物对盐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建立准确便捷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体系和筛选耐盐甘蓝型油菜种质对提高油菜品种抗盐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1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盐损伤指数确... 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抑制作用,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萌发期是植物对盐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建立准确便捷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体系和筛选耐盐甘蓝型油菜种质对提高油菜品种抗盐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1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盐损伤指数确定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佳浓度为1.25%。在该浓度下对18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萌发势、萌发率、根长、下胚轴长、鲜重和干重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耐盐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建立耐盐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宜的评价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25%NaCl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的萌发势耐盐指数、萌发率耐盐指数、根长耐盐指数、下胚轴长耐盐指数、鲜重耐盐指数、干重耐盐指数间互相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6项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809%。依据3个主成分的权重计算各种质的D值,将186份种质划分为4个等级,筛选出5份耐盐材料。建立了甘蓝型油菜耐盐性鉴定的数学评价模型D=0.111+0.201X_(1)+0.165X_(2)+0.381X_(5)。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盐鉴定指标和耐盐材料可为开展油菜耐盐育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期 甘蓝型油菜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种子中神经酸、芥酸和油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一铭 吴金锋 +5 位作者 李洪戈 李浩 陈碧云 闫贵欣 蔡光勤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94,共14页
神经酸等有益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芥菜型油菜作为神经酸潜力来源,是具有高品质的功能型油料作物。为探究芥菜型油菜神经酸等重要脂肪酸的遗传规律,本文以芥菜型油菜高神经酸种质JH1和低神经酸种质JL4为亲本,创制遗传分析世代... 神经酸等有益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芥菜型油菜作为神经酸潜力来源,是具有高品质的功能型油料作物。为探究芥菜型油菜神经酸等重要脂肪酸的遗传规律,本文以芥菜型油菜高神经酸种质JH1和低神经酸种质JL4为亲本,创制遗传分析世代(P_(1)、P_(2)、F_(1)/RF_(1)、B_(1)/RB_(1)、B_(2)/RB_(2)、F_(2)/RF_(2)),测定各世代种子的脂肪酸含量,对神经酸、芥酸和油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油酸与芥酸、神经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酸与芥酸极显著正相关(P<0.01)。两个亲本的神经酸含量分别为(2.998±0.274)%和(0.000±0.000)%,芥酸含量分别为(47.644±2.343)%和(0.000±0.000)%,油酸含量分别为(8.853±1.963)%和(48.649±3.395)%,亲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和RF1的三种脂肪酸含量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分离世代的表型分布广泛。遗传分析表明:三种脂肪酸含量的加性效应较强,其最佳遗传模型均为MX2-ADI-ADI(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B2/RB2和F2/RF2中三种脂肪酸的遗传都以主基因为主,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小。B1和RB1的神经酸和芥酸以主基因或多基因遗传为主,环境影响小,油酸受环境影响较大。本文结果为高神经酸芥菜型油菜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神经酸 芥酸 油酸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芥和埃塞俄比亚芥PAP2基因克隆及B基因组PAP2功能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娜娜 黄伟 +6 位作者 高国应 张大为 周定港 吴金锋 向建华 刘丽莉 严明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3,共10页
PAP2(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 2)编码MYB转录因子,与bHLH、WD40形成MYB-bHLH-WD40复合体来调控花青素合成。本研究从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中分别克隆出2个和1个PAP2基因拷贝,分别命名为BcaB.PAP2、BcaC.PAP2、BniB.PAP2,这三... PAP2(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 2)编码MYB转录因子,与bHLH、WD40形成MYB-bHLH-WD40复合体来调控花青素合成。本研究从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中分别克隆出2个和1个PAP2基因拷贝,分别命名为BcaB.PAP2、BcaC.PAP2、BniB.PAP2,这三个基因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均编码247个氨基酸。基于本研究克隆的PAP2基因序列和已报道的其他芸薹属PAP2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能分别检测A、B、C基因组PAP2基因的引物,通过等位特异PCR可以区分芸薹属禹氏三角中的6个物种PAP2的基因组来源。选取芥菜型油菜B基因组的BjuB.PAP2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其叶片变紫,表明PAP2基因正调控花青素合成。遮光处理10天后紫叶埃塞俄比亚芥的叶片紫色变淡,花青素含量下降了41.22%。荧光定量PCR和转录组研究表明,遮光处理植株叶片中BcaB.PAP2和BcaC.PAP2表达量均下降,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DFR)、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NS)、类黄酮3-葡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等基因的表达量也下降。本研究完成了对芸薹属植物中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PAP2基因的克隆,并对其进行进化分析。根据本实验中克隆及其他已报道的PAP2基因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为芸薹属种间杂交后代PAP2基因的基因组传递鉴定提供了分子标记。通过BjuB.PAP2基因转拟南芥植株结果表明PAP2基因参与花青素的积累。紫叶埃塞俄比亚芥经遮光处理后,发现BcaPAP2基因及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光照的诱导。本研究在芸薹属中克隆PAP2基因,并初步验证PAP2的功能,为进一步解析芸薹属植物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2基因 花青素 芸薹属 克隆 功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脱落酸对甘蓝型油菜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静 赵玉全 +4 位作者 黄锡金 贺春军 张大为 肖璐 刘丽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7-2121,共15页
脱落酸(AB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脱落酸调控油菜幼苗对镉(Cd)胁迫的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肥一号为试验材料,在Hoagland液中添加10μmol/L Cd模拟镉胁迫,分析外施... 脱落酸(AB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脱落酸调控油菜幼苗对镉(Cd)胁迫的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肥一号为试验材料,在Hoagland液中添加10μmol/L Cd模拟镉胁迫,分析外施5μmol/L对油菜镉胁迫下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幼苗地上/地下部Cd含量、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Cd胁迫3 d,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上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降低,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施用脱落酸能有效降低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明显提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获得脱落酸调节油菜Cd胁迫特有上调基因514个,下调基因431个,并对其所富集的相关通路分析。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被大量富集在蔗糖和淀粉代谢、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GO功能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在半纤维素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含苯化合物代谢、细胞壁大分子代谢过程、系统获得性抗性等分类条目中。qRT-PCR验证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外源脱落酸对镉胁迫下油菜叶片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代谢相关基因XTH、BXL、PAL、C4H等的差异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脱落酸处理后大部分呈现下调表达,研究结果为脱落酸调控油菜镉胁迫的生理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外源脱落酸 生理响应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叶甘蓝型油菜花青素合成的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弘峰 朱思颖 +5 位作者 贺丹 刘丽莉 陈道宗 谭晨 张大为 严明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4,共10页
通过筛选甘蓝型油菜绿叶和紫叶突变体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解析花青素合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对苗期叶片呈紫色的甘蓝型油菜(PL)和叶片呈绿色的甘蓝型油菜ZS11(GL)幼苗表型观察发现,PL在长出2片真叶(3周)时紫色斑驳分布,... 通过筛选甘蓝型油菜绿叶和紫叶突变体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解析花青素合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对苗期叶片呈紫色的甘蓝型油菜(PL)和叶片呈绿色的甘蓝型油菜ZS11(GL)幼苗表型观察发现,PL在长出2片真叶(3周)时紫色斑驳分布,随着发育紫色逐渐加深,抽薹期后紫色逐渐变浅最终消失(>16周),GL叶片则全时期呈绿色;转录组KEGG分析在第6,13,16周找到2 523个共差异表达基因,上述差异表达基因在花青素合成途径显著富集。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24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包括3个MYBL2、1个C4H、1个F3H、2个F3′H、2个TT8、3个DFR、4个ANS、5个UGT、3个TT19,上述基因在第6,13周PL叶片中表达量均高于GL。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数据趋势一致。花青素靶向代谢组共检测到50种花青素,其中29种积累差异显著;PL相对于GL有16种花青素积累上调,13种花青素积累下调。PL叶片中多种矢车菊素积累量显著增加,而矮牵牛素积累量显著下降,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均达到显著水平。TT8及其靶基因(DFR、ANS、UGT、TT19)在发育早期(6~13周)的上调促进了PL中以矢车菊素为主的花青素的积累以及矮牵牛素为主的花青素的减少,导致叶片叶色出现差异。而发育后期(13~16周),这些花青素合成基因的下调和花青素的降解可能导致花青素积累的减少,使PL由紫叶转变为绿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青素 转录组 代谢组 叶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代谢重编程与免疫耐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佳琳 李雨凝 +5 位作者 张乐蒙 陈兴龙 刘佳司 江舟 罗永忠(综述) 谭树华(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6-371,共6页
免疫治疗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出现使大多数患者获益有限,如何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存在大量T淋巴细胞,在增殖、活化和发挥效应的生物过程中,肿... 免疫治疗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出现使大多数患者获益有限,如何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存在大量T淋巴细胞,在增殖、活化和发挥效应的生物过程中,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面临严峻的局部代谢压力而发生代谢重编程,以满足急剧增加的能量需求和生物合成需求。这种适应性改变自身代谢模式的过程与TILs的表型和功能密切相关,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并介导免疫治疗耐药。近年来,随着对TILs代谢的研究,寻找特异性的代谢调控点,靶向TILs代谢通路有望恢复其肿瘤杀伤功能,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本综述探讨TILs代谢重编程与免疫耐药的关系,为逆转免疫耐药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肿瘤浸润 T淋巴细胞 代谢重编程 免疫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渍水和生物炭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志东 张煜 +5 位作者 李湘如 杨世鉴 杨菁 谭婧 刘莹成 陈远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7-1093,共7页
豆科植物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在紫色土区的适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L.‘Sanditi’)为研究对象,紫色土为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进行渍水和生物炭添加(0.5%,质量比)处理,研究植物... 豆科植物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在紫色土区的适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L.‘Sanditi’)为研究对象,紫色土为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进行渍水和生物炭添加(0.5%,质量比)处理,研究植物株高、根长、生物量和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等。结果表明:渍水处理仅增加植物茎长和全长;生物炭添加处理增加植物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降低植物根茎长度比、根冠比和CAT与POD活性,且上述效应在渍水条件下也同样存在;生物炭添加对CAT活性影响的时间长于POD。综上,紫花苜蓿能适应一定的渍水环境,生物炭可作为紫色土渍水环境的改良剂,并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与生物量的累积。本研究为紫花苜蓿在南方湿热地区种植与管理提供了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水分胁迫 生物炭 抗氧化酶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OS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深度学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欣芯 唐婷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4,共3页
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例,通过设计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活动阶段体验情境,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在过程阶段内化概念,批判建构知识体系;在对象阶段理解本质,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在图式阶段完善图式,反思评价学习过程,从而实... 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例,通过设计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活动阶段体验情境,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在过程阶段内化概念,批判建构知识体系;在对象阶段理解本质,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在图式阶段完善图式,反思评价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生物学的深度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S理论 气体交换 深度学习 初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FtWRKY28基因克隆及其在低磷与激素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18
作者 文碧瑶 彭喜旭 +3 位作者 田建红 邬清韬 王海华 唐新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0-937,共8页
[目的]WRKY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对低磷胁迫反应的调控。基于前期苦荞在低磷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克隆FtWRKY28基因,预测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结构特征,分析基因在各器官中以及在低磷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转录激活活... [目的]WRKY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对低磷胁迫反应的调控。基于前期苦荞在低磷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克隆FtWRKY28基因,预测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结构特征,分析基因在各器官中以及在低磷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转录激活活性,为阐明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苦荞基因组数据库注释设计特异引物,用逆转录PCR从低磷处理的苦荞根RNA样中克隆FtWRKY28的完整编码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与蛋白的结构以及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用酵母单杂交分析蛋白的转录激活活性。[结果]FtWRKY28的完整编码序列长876bp,编码1个含291个氨基酸、有1个WRKY结构域、锌指结构域为C2H2型的蛋白,归属WRKY家族Ⅱ组。FtWRKY28绝大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转录激活活性。FtWRKY28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受低磷、吲哚乙酸、赤霉素3和6-苄氨基嘌呤显著诱导。[结论]FtWRKY28具有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与生物化学特征,可能通过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信号网络的交互作用,调控苦荞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低磷胁迫 WRKY基因 基因表达 结构预测 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鲇楚克拉虫的地理新记录及不同地理株系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袁采莉 唐发辉 +5 位作者 杨雨婷 彭建军 谭禄奇 张雕雕 杨承忠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5-672,共8页
为探索地理隔离对鲇楚克拉虫(Zschokkella parasiluri Fujita,1927)株系分化的影响规律,研究对鲇楚克拉虫进行了广泛采样并获得了鲇楚克拉虫重庆沙坪坝株系(S3)、重庆渝北株系(S4)、重庆秀山株系(S5)、贵州铜仁株系(S6)及河南信阳株系(... 为探索地理隔离对鲇楚克拉虫(Zschokkella parasiluri Fujita,1927)株系分化的影响规律,研究对鲇楚克拉虫进行了广泛采样并获得了鲇楚克拉虫重庆沙坪坝株系(S3)、重庆渝北株系(S4)、重庆秀山株系(S5)、贵州铜仁株系(S6)及河南信阳株系(S7)等5个地理株系,其中重庆秀山、贵州铜仁和河南信阳为鲇楚克拉虫的地理新记录。基于形态与18S rDNA分子数据对鲇楚克拉虫不同地理株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获得的鲇楚克拉虫5个地理株系的形态与原始报道及已发表的其他株系一致,主成分及显著性差异分析进一步显示,5地理株系间(S3—S7)形态量度无显著差异。联合已有分子信息的湖北株系(S1)和重庆渝北株系(S2)进行遗传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7株系间(S1—S7)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8.7%—100%,遗传距离为0—0.006。这表明,鲇楚克拉虫不同地理株系间已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鲇楚克拉虫各株系间并未形成地理种群特有的单系,地理隔离可能并非鲇楚克拉虫株系分化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隔离 种群分化 形态学 18S rDNA 鲇楚克拉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雨凝 张乐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3-993,共11页
抗肿瘤免疫治疗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不仅限制了免疫治疗的长期有效性,还可能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因此,如何克服免疫治疗耐药,已成为当前癌症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 抗肿瘤免疫治疗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不仅限制了免疫治疗的长期有效性,还可能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因此,如何克服免疫治疗耐药,已成为当前癌症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案和选择,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它们在肿瘤微环境(TME)中的独特作用使其在抗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前景。对于癌症治疗中的TAM研究,当前的探索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和挑战。这些研究不仅涉及TAM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作用机制,还涵盖了TAM在TME中与其他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就TAM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细胞治疗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