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业特色型大学”往何处去
1
作者 李海萍 王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3,共10页
目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三大瓶颈:概念合法性的理论困境、教育管理的制度隐忧、办学定位的实践矛盾。要突破这些瓶颈,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概念正名,凸显行业文化基因,认可行业特色型大学是自发聚类的一种独特高校类型;二是... 目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三大瓶颈:概念合法性的理论困境、教育管理的制度隐忧、办学定位的实践矛盾。要突破这些瓶颈,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概念正名,凸显行业文化基因,认可行业特色型大学是自发聚类的一种独特高校类型;二是路径明确,推进制度创新的螺旋式发展,实现从行业依附到双向赋能的生态重构和从技能传授到知识创新的功能升级;三是职能归正,依托高校优势服务行业发展,实现从“行业附属”到“行业引领”的范式转换和“学术卓越-行业贡献”的良性循环。行业特色型大学未来的发展在时序上应实现行业文化传统承续与范式创新的动态平衡,在空间上应推动行业高校、行业场域与学术共同体的双向建构,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大学 行业文化 螺旋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某大学学生的抑郁情绪与其友伴关系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范兴华 方晓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12-512,510,共2页
关键词 湖南 大学生 抑郁情绪 友伴关系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专业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晓报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103,共12页
文章通过对美国8所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专业教育实践的研究,发现其呈现出以下特征。在设置背景上,跨学科专业主要源于交叉学科或领域的兴起、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兴趣、现实问题的复杂与挑战性以及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在培养目标上,跨... 文章通过对美国8所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专业教育实践的研究,发现其呈现出以下特征。在设置背景上,跨学科专业主要源于交叉学科或领域的兴起、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兴趣、现实问题的复杂与挑战性以及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在培养目标上,跨学科专业强调培养学生多学科或多领域的知识结构、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以及应对跨学科问题或领域的实际能力。在课程特性上,跨学科专业的课程由通识、专业和自由选修课程构成,传统课程与跨学科实践训练并重,学生拥有从多个学科组织课程的任务与权利,同时必须确定专业重点或聚焦领域。在运行机制上,专业管理体制提供了跨学科专业设置的自主权,教师流动与互聘提供了专业运行所需的多学科师资,课程资源高度共享提供了专业所需的多学科课程。借鉴以上经验,我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跨学科专业发展上应该适应多方面现实需求,重视跨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发展;结合科技、社会形势与大学类型,制定多维度的培养目标;立足高等教育与跨学科专业特性,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基于制约因素,建立健全跨学科专业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跨学科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特性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互动对大学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学院内部权力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向东春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0,共7页
从学院内部权力关系视角切入,用调查与量化分析方法考察,可以发现现阶段大学教师工作投入度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学院治理中,教师与行政人员互动程度是影响教师工作投入的重要因素;互动程度越高,沟通和合作就越多,教师与行... 从学院内部权力关系视角切入,用调查与量化分析方法考察,可以发现现阶段大学教师工作投入度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学院治理中,教师与行政人员互动程度是影响教师工作投入的重要因素;互动程度越高,沟通和合作就越多,教师与行政人员就越会主动分享观点和信息,越能理解和支持彼此的决定;教师投入学院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之增大,其工作责任心也越强。做进一步学理分析可以发现:以善意与依恋的情感互动和以认同为基础的认知互动都能提高教师对工作投入的热情度和专注度。可以采取三项措施来有效激发教师投入工作:寻找“搭桥人”促进二者异质互动关系的发生与发展;用契约伦理规范学院共识底线,提高异质互动行为的可靠性;创设深度沟通与交往平台,加深互动者之间的理解与支持,拓宽异质互动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互动 工作投入 权力关系 学院治理 大学教师 沟通平台 共识底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现状调查报告--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炳煌 《当代教育论坛》 2017年第6期11-17,共7页
教育科学研究能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形式对湖南省高职和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职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在科研认识、科研环境、功利取向和科研自主性... 教育科学研究能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形式对湖南省高职和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职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在科研认识、科研环境、功利取向和科研自主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亟需提升教师的科研认识,加强理论与方法学习;营造良好的教育科学研究氛围;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教育科研生态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研究 湖南省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傅定涛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1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教师文化 大学 教育学意义 学科专业 文化交流 教师职业 教学工作 专业领域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的场域进境与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拥军 皮思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62-72,共11页
建立在现代科学发展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是连通现代科学与现代生产活动的中介因素,是实现现代科学和人的现代化相互促进的中介力量。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需要克服“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等场... 建立在现代科学发展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是连通现代科学与现代生产活动的中介因素,是实现现代科学和人的现代化相互促进的中介力量。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需要克服“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等场域误识变成普遍公众错觉的困扰,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和放松的快乐,并激发德智体美各种知识特别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劳动教育需要有效探入多元劳动场域来揭示现代劳动的教育价值,通过项目化劳动更客观地理解、更真实地体验劳动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文化知识,有效提升学习想象力、劳动创造性和生活务实性等品质;通过日常生活劳动以养成劳动习惯,通过隐性劳动资源的开发利用涵养劳动文化,并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真实生活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以此连通劳动场域与教育场域,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和劳动的融通,并涵养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和劳动产品的劳动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性 教育性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回望:努力探寻大学校长向教育家转变的路径——《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评析
8
作者 周险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近代既产生了辉耀历史时空的诸如蔡元培、胡适、梅贻琦等著名的大学校长,也产生了在今天看起来是平庸型、乃至失败型的校长。成功型校长何以成功,平庸型校长何以平庸、失败型校长何以失败,将这些近代大学校长群置于历史时空下进... 中国近代既产生了辉耀历史时空的诸如蔡元培、胡适、梅贻琦等著名的大学校长,也产生了在今天看起来是平庸型、乃至失败型的校长。成功型校长何以成功,平庸型校长何以平庸、失败型校长何以失败,将这些近代大学校长群置于历史时空下进行整体观照,将可以获得比较清晰的历史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长 历史时空 近代 中国 教育家 路径 整体观照 历史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自治与劳动:美国深泉学院的教育理念及启示
9
作者 张晓报 王倩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5,共5页
深泉学院是美国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建校一百多年来一直坚守着“学术、自治与劳动”的教育理念。其中,学术是深泉学院的核心事务,突出表现为对表达能力培养、研讨式教学和课下交流的重视;自治是深泉学院百余年来坚持不变的传统... 深泉学院是美国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建校一百多年来一直坚守着“学术、自治与劳动”的教育理念。其中,学术是深泉学院的核心事务,突出表现为对表达能力培养、研讨式教学和课下交流的重视;自治是深泉学院百余年来坚持不变的传统,体现在从学术事务到日常生活都由学生委员会参与负责管理;劳动是和课程学习同等重要的项目,突出特点为劳动的生活目的与教育目的并重、学生“真实”劳动。深泉学院的教育理念不仅为我国高校建构以学生为主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及实施“真实”的劳动教育提供了借鉴,而且对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各具个性的高校不断生成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泉学院 教育理念 学术 自治 劳动 办学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大学人文学习的价值与复兴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乐佳 刘宇文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1,F0003,共10页
大学的诞生与勃兴和人文学习密切相关,后者为其提供知识养分和教学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中世纪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发展。人文学习的目的和现代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基高度吻合。然而,学科高度分化、知识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人... 大学的诞生与勃兴和人文学习密切相关,后者为其提供知识养分和教学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中世纪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发展。人文学习的目的和现代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基高度吻合。然而,学科高度分化、知识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人文学科发展困境等因素使得人文学习在大学中被轻视。当下,中国正在开展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有利于破解学科过度分化的问题,改革文科学术评价体系有助于破除人文学者的囚徒困境,培养综合性文科人才有利于增强大学人文学习的吸引力,重定文科学科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纾解人文学习本体性发展难题。借助新文科建设这一重要机遇,紧握人文学科和人文主体双重主线,大学人文学习有望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人文学习 成“人” 人文学科 人文主体 新文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基础、挑战与愿景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汉琦 彭波 贺晓珍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9,共15页
面向2035,湖南教育现代化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经费随着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省域教育治理体系初具雏形,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面对未来15年全省人民对教育的新需求,湖南教育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 面向2035,湖南教育现代化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经费随着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省域教育治理体系初具雏形,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面对未来15年全省人民对教育的新需求,湖南教育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大班额现象突出;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协调发展机制不顺;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失衡,专任教师学历水平较低;高校内涵发展不足,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滞后;全省财政性教育支出相对不足,难以支持教育快速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缓慢等。展望2035,湖南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高水平普及各级各类教育、保障省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完善的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和发展体系、建成省域学习型社会、形成完备的教育投入和分配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 发展基础 发展挑战 战略愿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策略分析——以湖南“985”高校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险峰 黄晓彬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共18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以缩小与参照对象或标准的差距为直接目标的一种创新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其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省"985"高校为例,通过排名、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比较,...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以缩小与参照对象或标准的差距为直接目标的一种创新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其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省"985"高校为例,通过排名、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其相关差距,从而提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在于与所在区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涉及到"地方"与区域所在的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互促互动。应注意的策略有:加大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投入并多渠道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地方制度环境,把对拔尖人才特别是对年轻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稳定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对接地方产业集群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加强国际合作的程度与质量,把科研水平的提升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推力;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匹配度。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水平大学自身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985”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小学课后服务中校长的领导力及其提升
13
作者 朱华 谢昕仪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11,共5页
乡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开展呼唤校长领导力。课后服务中校长的领导力是其作为领导者基于对课后服务的理解,在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相关事务中通过民主、合作、分享的方式对被领导者进行引领和指导的能力。它既是缓解乡村小学课后服务困境的一... 乡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开展呼唤校长领导力。课后服务中校长的领导力是其作为领导者基于对课后服务的理解,在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相关事务中通过民主、合作、分享的方式对被领导者进行引领和指导的能力。它既是缓解乡村小学课后服务困境的一剂良方,又是克服乡村小学教师课后服务思想贫瘠的内生动力,还是增强乡村家庭教育自信的坚实基础。文化领导力、教育领导力、人际领导力和技术领导力是乡村小学课后服务中校长领导力的主要构成维度。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提升办学治校专业素养、搭建校际交流平台、优化学校制度建设是提升乡村小学课后服务中校长领导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课后服务 校长领导力 乡村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课后服务能促进教育公平吗——基于东中西部6省(自治区)32个县(区)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0
14
作者 张伟平 付卫东 +1 位作者 李伟 曾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3,共8页
中小学课后服务由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让所有学生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对于保障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课后服务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整体比... 中小学课后服务由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让所有学生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对于保障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课后服务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整体比例不高,且参与率随着家庭经济条件升高而升高,低收入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偏低,课后服务未能完全保障教育起点公平;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在参加作业、自主阅读、娱乐、拓展训练、兴趣小组等方面的比例与高收入家庭学生大致相当,但参加音乐、美术和科学类课后服务的比例偏低,课后服务部分保障了教育的过程公平;参加课后服务让原本因为不同经济条件导致的成绩差异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缩小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学生在教育结果上存在的不平等,课后服务基本保障了教育的结果公平。该文认为课后服务作为非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其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但课后服务由学校供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条件造成的不平等。因此,有必要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保障低收入群体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突出育人导向,加大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让课后服务在减轻作业辅导和课外培训负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服务 教育不平等 教育起点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助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模式及建议——基于全国8省20县(区)的调查 被引量:51
15
作者 张伟平 王继新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在对全国8省20县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办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办学中的问题是农村教学点的课程开不齐开不好、师资令人堪忧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教育...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在对全国8省20县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办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办学中的问题是农村教学点的课程开不齐开不好、师资令人堪忧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是重建轻用、重硬轻软、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三种可行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模式:共同体模式、"双师"模式和数字资源模式,并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积极推广三种模式、建立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构建多方协同的教育信息化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教育均衡发展 模式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的构建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伟平 陈梦婷 +1 位作者 赵晓娜 白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9-17,共9页
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主战场,构建2.0时代的课堂教学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协同演进""动态平衡"等特征,突出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 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主战场,构建2.0时代的课堂教学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协同演进""动态平衡"等特征,突出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强调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包括了工具层、数据层、功能层、活动层和外围等几个部分。为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需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省市县区和学校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和班级层面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课堂教学 新生态 模型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高等教育:价值意蕴、潜在挑战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27
17
作者 邓桂英 李晏新闻 陈京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7,共10页
元宇宙是一种整合多种新兴智能技术、实现虚实共生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社会形态。元宇宙的“高沉浸感”能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开放创造”能够构建自由化学习环境,“虚实融合”能够创设即时性交互空间,是元宇宙赋能高等教育的... 元宇宙是一种整合多种新兴智能技术、实现虚实共生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社会形态。元宇宙的“高沉浸感”能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开放创造”能够构建自由化学习环境,“虚实融合”能够创设即时性交互空间,是元宇宙赋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5G/6G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技术、VR/AR/MR等底层技术的聚合为元宇宙赋能教育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元宇宙赋能高等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学习专注力,助推教学目标高效达成;可以挖掘自主创造性,助力创新教育的有效落实;可以整合多样化资源,促进教育成本的显著降低;可以拓展社会交互性,有力推动教育主体参与教育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目前,元宇宙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制度缺失、技术瓶颈、伦理隐忧等诸多潜在挑战与风险,需要我们在多方协同下通过聚焦育人指向、加强顶层设计,关注主流价值、打造伦理共识,完善教学设计、探索教学创新等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共同推进、合理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教育元宇宙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生态失衡及其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进良 张克敏 《远程教育杂志》 2006年第5期16-20,共5页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人-教育-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注重系统、整体的观点,从能量流、信息流、知识流的角度分析整个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与教育...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人-教育-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注重系统、整体的观点,从能量流、信息流、知识流的角度分析整个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与教育生态系统有相同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缺点,存在着网络教育理论和远程教学实践之间脱节、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情感教育等现象。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现代远程教育,把现代远程教育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系统内物种组成、影响因子;分析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信息供给关系;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内要素的平衡与失衡、适应与发展,也许从中能够找回现代远程教育缺失的本质——关注人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态失衡 对策 网络教育 情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质量意识演进与质量控制行为演变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拥军 贾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共5页
高等教育质量观常常受人们价值观念差异和社会现实变化的双重影响,而不同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相应质量控制行为往往与其背后的质量意识从内隐到外显、从萌生与澄清的变化密切相关。学位从大学行会内部身份区分符号到地位等级确认符号的... 高等教育质量观常常受人们价值观念差异和社会现实变化的双重影响,而不同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相应质量控制行为往往与其背后的质量意识从内隐到外显、从萌生与澄清的变化密切相关。学位从大学行会内部身份区分符号到地位等级确认符号的变化意味着学位从萌生到制度化的蝶变。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从高等教育内部从业者独享的特权向社会的普遍让渡标志着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形形色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不同国家被不遗余力地建构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在世界范围的日渐流行意味着高等教育全面走向社会。上述看似毫无关联的高等教育控制行为都包含着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深度关注,其背后则隐藏着不同高等教育质量意识及相应的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意识 质量观念 质量控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质量观演进的逻辑 被引量:11
20
作者 贾佳 彭拥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质量观历经从生产者质量观到消费者质量观,再到教育服务质量观的演进过程,尽管每一阶段有其独特的质量评判取向,但其背后潜藏着相同或相似的逻辑。这种逻辑裹挟着政策、资源、理念和需求等众多力量。它们牵引着教...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质量观历经从生产者质量观到消费者质量观,再到教育服务质量观的演进过程,尽管每一阶段有其独特的质量评判取向,但其背后潜藏着相同或相似的逻辑。这种逻辑裹挟着政策、资源、理念和需求等众多力量。它们牵引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左右高等教育向本质的回归、影响评判主体的转变及质量评判标准的多样化,共同推动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观 演进 逻辑 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