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五指山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新跃 王岳军 +3 位作者 范蔚茗 张菲菲 彭头平 张玉芝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463,共10页
海南五指山地区出露大面积花岗片麻岩,且广泛发育NW向定向变形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形变质作用;4个花岗片麻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数据表明它们形成于263~269 Ma,代表了中二叠世的一次重要地质构造热事件。结合... 海南五指山地区出露大面积花岗片麻岩,且广泛发育NW向定向变形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形变质作用;4个花岗片麻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数据表明它们形成于263~269 Ma,代表了中二叠世的一次重要地质构造热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海南五指山地区263~269 Ma花岗片麻岩可能形成于华南与印支块体的碰撞拼合作用。这也暗示华南与印支的碰撞拼合可能始于263~269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锆石 LA—ICP—MS U—Pb年代学 五指山地区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雪峰地区金多金属成矿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新跃 尹萍 +2 位作者 匡文龙 戴德求 资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8,共7页
对湘西雪峰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及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该区金多金属成矿带为一控矿构造复杂,具有多期、多源特征的复成矿带,NE、NW、EW和SN向构造及其次级构造为该区重要的控矿构造,存在赋矿地层... 对湘西雪峰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及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该区金多金属成矿带为一控矿构造复杂,具有多期、多源特征的复成矿带,NE、NW、EW和SN向构造及其次级构造为该区重要的控矿构造,存在赋矿地层、下伏更老的结晶基底以及后期含矿热液等多种成矿物质来源,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可能为该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期。这对于全面了解雪峰地区的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弧形构造 金多金属成矿带 雪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粒陨石中富Ca、Al包体成因研究进展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戴德求 王道德 +2 位作者 宋新社 袁智 冯少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83,共10页
富Ca、Al包体(简称CAI)形成于太阳星云演化的最初始阶段,其成因模式主要包括:气—固凝聚、熔融结晶和部分熔融以及高温蒸发作用等。最近,通过对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进行岩石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化学群中的CAI具有相似的大小... 富Ca、Al包体(简称CAI)形成于太阳星云演化的最初始阶段,其成因模式主要包括:气—固凝聚、熔融结晶和部分熔融以及高温蒸发作用等。最近,通过对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进行岩石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化学群中的CAI具有相似的大小和类型分布特征,表明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极可能具有相似的起源。该结果,与前人的氧同位素、Al—Mg同位素体系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具有相似的成因,并很可能形成于太阳星云的相同区域,随后迁移到不同球粒陨石群的吸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Ca、Al包体 CAI 成因 演化 球粒陨石 太阳星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橄榄石的富Ca,Al组分集合体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德求 陈新跃 杨荣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2-772,共11页
富Ca,Al包体、球粒和蠕虫状橄榄石集合体都是早期星云事件的产物。本文探讨了4个富橄榄石的富Ca,Al组分集合体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矿物岩石学特征表明含橄榄石边的富尖晶石—辉石型包体和富Ca,Al组分蠕虫状橄榄石集... 富Ca,Al包体、球粒和蠕虫状橄榄石集合体都是早期星云事件的产物。本文探讨了4个富橄榄石的富Ca,Al组分集合体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矿物岩石学特征表明含橄榄石边的富尖晶石—辉石型包体和富Ca,Al组分蠕虫状橄榄石集合体都属于星云直接凝聚的产物,而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POI)和富Ca,Al组分球粒经历过熔融结晶过程。矿物模式组成表明POI包体和富Ca,Al组分球粒可能是认识典型富Ca,Al包体与球粒之间相互关系的钥匙。蠕虫状橄榄石集合体GRV022459-2C1中尖晶石普遍具有高的FeO含量,表明其蚀变发生于高氧逸度的星云环境。球粒与粗粒富Ca,Al包体可能属于同一热事件的产物,粗粒富Ca,Al包体形成于富Ca,Al矿物富集的区域,Mg,Fe质硅酸盐球粒形成于富Ca,Al矿物缺失的区域;POI包体和富Ca,Al组分球粒可能形成于上述两个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Ca Al包体 球粒 蠕虫状橄榄石集合体 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 星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与典型富Ca,Al包体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对比研究
5
作者 戴德求 王世杰 +1 位作者 李阳 陈新跃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48,共8页
本文研究了2个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和2个富黄长石-尖晶石型和富尖晶石-辉石型包体(分别来自宁强和南极格罗夫山碳质球粒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的矿物模式组成具有富橄榄石和缺失黄长石的特... 本文研究了2个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和2个富黄长石-尖晶石型和富尖晶石-辉石型包体(分别来自宁强和南极格罗夫山碳质球粒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的矿物模式组成具有富橄榄石和缺失黄长石的特征,其可能是球粒和典型难熔包体之间的中间产物,是认识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钥匙。矿物岩石学特征表明富黄长石-尖晶石型和富尖晶石-辉石型包体可能是星云直接凝聚的产物,而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经历过熔融结晶过程。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的初始物质可能是富Al的球粒或含难熔组分的蠕虫状橄榄石集合体。矿物化学组成对比研究发现,GRV 022459-RI6中的尖晶石具有最富FeO的特征,表明包体的蚀变可能发生在高氧逸度的星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Ca Al包体 富钙长石-橄榄石型包体 矿物岩石学特征 星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格罗夫山碳质球粒陨石的研究与展望
6
作者 戴德求 陈新跃 杨荣丰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8-385,共8页
报道了3块南极格罗夫山碳质球粒陨石(GRV 020025、021579和022459)的矿物岩石学特征。3块碳质球粒陨石具有明显的非平衡陨石的特征,基质和球粒的模式比值分别为2.8(GRV 020025)、1.2(GRV 021579)和1(GRV022459)。GRV 022459具有明显较... 报道了3块南极格罗夫山碳质球粒陨石(GRV 020025、021579和022459)的矿物岩石学特征。3块碳质球粒陨石具有明显的非平衡陨石的特征,基质和球粒的模式比值分别为2.8(GRV 020025)、1.2(GRV 021579)和1(GRV022459)。GRV 022459具有明显较其他两块陨石大的球粒直径(0.6—2.0 mm)。在3块碳质球粒陨石中,一共发现了27个富Ca,Al包体,除了在GRV 020025和021579中各发现了一个富尖晶石球粒状包体,其余25个包体均属于A型(似A型)和富尖晶石-辉石型包体。大部分包体发生了强烈的蚀变,GRV 020025中的包体出现了大量层状硅酸盐,GRV 022459中的尖晶石具有富FeO的特征。最后,对南极碳质球粒陨石的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岩石学特征 富Ca Al包体 碳质球粒陨石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对阿尔金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48
7
作者 柳祖汉 吴根耀 +2 位作者 杨孟达 郭泽清 温志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的发育受昆仑山(及青藏高原)崛起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控制。基于对该地新生界尤其是下油砂山组沉积环境的剖析,并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进行对比,对阿尔金断裂的新生代的活动提出以下认识。1)古近纪为右行...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的发育受昆仑山(及青藏高原)崛起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控制。基于对该地新生界尤其是下油砂山组沉积环境的剖析,并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进行对比,对阿尔金断裂的新生代的活动提出以下认识。1)古近纪为右行走滑,中新世起变为左行走滑,在盆地北缘伴随走滑发生的冲断作用,早期向北东扩展,晚期向南西扩展。2)阿尔金断裂的斜冲作用在始新世和上新世表现尤为明显,控制了下干柴沟组上段和狮子沟组异常高的沉积速率和沉积中心自西向东迁移。3)中新世是阿尔金断裂的松弛期,在次级北东向正断层的联合作用下可能在柴西形成拉分盆地,因而盆地发育特征明显不同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4)新近纪阿尔金断裂在左行走滑的大背景下经历了一个陆内的拉张—挤压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右行走滑 左行走滑 沉积响应 柴达木盆地西部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东部冶山和山里陈埃达克质侵入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资锋 王强 +1 位作者 刘新华 邱华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200,共16页
冶山和山里陈岩体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东部,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它们的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1.22±0.77 Ma和130.07±0.48 Ma。冶山和山里陈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 冶山和山里陈岩体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东部,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它们的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1.22±0.77 Ma和130.07±0.48 Ma。冶山和山里陈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w(SiO2)>56%,高Al2O3[w(Al2O3)=14.95%~17.67%]、Sr[w(Sr)=495×10-6~2086×10-6]、Sr/Y(44~159)和La/Yb(26~68),低重稀土元素,如w(Yb)=0.82×10-6~1.56×10-6),w(Y)=9.14×10-6~20.32×10-6,无明显-正Eu异常(δEu=0.90~1.11)。另外,样品普遍具有较高的MgO[w(MgO)=2.01%~4.98%]、IMg(45~71)和Cr[w(Cr)=19.2×10-6~199×10-6]、Ni[w(Ni)=13.8×10-6~58.8×10-6]。它们的Sr-Nd-Pb同位素特征为:(87 Sr/86 Sr)i=0.7059~0.7062,εNd(t)=-14.75~-12.15,(206 Pb/204 Pb)t=16.082~16.847,(207 Pb/204 Pb)t=15.303~15.461,(208Pb/204Pb)t=35.889~36.919。冶山和山里陈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是由于扬子与华北地块在三叠纪的碰撞及扬子地块东部的地壳拆离作用,导致下地壳增厚并发生拆沉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了反应。郯庐断裂带两侧早白垩世时期的埃达克(质)岩可能形成于断裂带早白垩世时期由左行平移向伸展活动转变的阶段,其源动力很可能是受到滨太平洋板块构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拆沉作用 地壳拆离 郯庐断裂带 冶山 山里陈 扬子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PM_(10)健康影响效应的可预报性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肖正辉 邵龙义 +2 位作者 张宁 宋晓焱 王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4-658,共5页
使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兰州市大气PM10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能力及其与ρ(PM10)、采样期间的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大部分PM10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能力与ρ(PM10)呈正相关.兰州市PM10全样对质粒DNA... 使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兰州市大气PM10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能力及其与ρ(PM10)、采样期间的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大部分PM10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能力与ρ(PM10)呈正相关.兰州市PM10全样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能力与采样期间的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1和-0.673.通过分析PM10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原因可知,PM10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效应可用便于预报的ρ(PM10)、气象要素(相对湿度和风速等)等进行表征,即其可能具有可预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PM10 质粒DNA评价法 健康影响效应 可预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谊源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耦合分区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运江 廖坤炎 +1 位作者 冯少真 蒋建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7,43,共6页
准确划定矿山环境影响范围,可有效地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并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在分析矿山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采掘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开采深度、移动角、边界角和地下水均衡原理,系统地分析和计算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几... 准确划定矿山环境影响范围,可有效地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并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在分析矿山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采掘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开采深度、移动角、边界角和地下水均衡原理,系统地分析和计算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几类不同影响范围。利用移动角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采用边界角确定井下开采影响范围和利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大井法"定出疏排水影响范围。依据矿山环境问题类型影响耦合程度,相应地将影响耦合范围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3类,并给出其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谊源煤矿 安全开采深度 移动角 边界角 疏排水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木里地区二叠纪苦橄岩和玄武岩成因及源区性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资锋 林广春 李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8-1178,共11页
前人对峨眉山玄武岩的研究已经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如岩浆源区组成、源区温压条件等还存在分歧,或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报道了四川木里地区二叠纪苦橄岩和相关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并进一... 前人对峨眉山玄武岩的研究已经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如岩浆源区组成、源区温压条件等还存在分歧,或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报道了四川木里地区二叠纪苦橄岩和相关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苦橄岩和相关玄武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岩浆形成条件。研究表明:四川木里地区二叠纪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为苦橄岩、高钛玄武岩和低钛玄武岩;苦橄质岩浆来源于地幔柱头部中心的高温区域(地幔柱轴部),岩浆主要起源于石榴石稳定域;高钛和低钛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地幔柱尾部,高钛玄武质岩浆主要起源于石榴石稳定域,而低钛玄武质岩浆起源于石榴石稳定域和尖晶石稳定域的过渡带;苦橄质和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都不同程度混染了大陆岩石圈地幔物质,其中低钛玄武质岩浆可能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橄岩 地幔柱 源区性质 二叠纪 四川木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沙尘暴过程对PM_(10)组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正辉 邵龙义 +1 位作者 张宁 李卫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6-508,共3页
为了研究兰州市2006年3月31日沙尘暴过程对大气PM_(10)组成变化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该沙尘暴期间及其发生前后PM_(10)中的单颗粒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后,PM_(10)主要由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组... 为了研究兰州市2006年3月31日沙尘暴过程对大气PM_(10)组成变化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该沙尘暴期间及其发生前后PM_(10)中的单颗粒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后,PM_(10)主要由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组成,其次是少量的矿物颗粒,而沙尘暴高峰期则相反。与沙尘暴发生前后相比,沙尘暴高峰期矿物颗粒的数量百分比(59.31%)和体积百分比(99.39%)有明显增加,而其数量和体积粒度分布则相反。根据该沙尘暴过程中PM_(10)的组成变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本地污染物清除阶段、新污染物携入阶段、本地新污染物吹入及外来沙尘颗粒减少阶段、沙尘颗粒基本清除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单颗粒 兰州 颗粒物组成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关区冬春季PM_(10)的化学组分和来源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正辉 邵龙义 张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4-168,177,共6页
为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冬春季PM10的来源,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了PM10中全样和水溶性Ti、V、Cr、Cd、Mn、Cu、Zn、As、Se、Sb、Pb、Ba、Mg、Al和Fe元素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冬春季PM10中这些全样和水溶性元素... 为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冬春季PM10的来源,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了PM10中全样和水溶性Ti、V、Cr、Cd、Mn、Cu、Zn、As、Se、Sb、Pb、Ba、Mg、Al和Fe元素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冬春季PM10中这些全样和水溶性元素的总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于春季,且除部分地壳元素(Al和Mg)外,PM10中各全样和水溶性元素的浓度均为冬季高于春季,尤其是Zn和Pb等元素。冬春季PM10中水溶性Cd、Zn、Se、Mg、As和Mn等元素占其全样的比例相对较高,多以可溶状态存在,而Fe、Al、Pb、Ba、Ti和V等元素则相反。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PM10中Cr、Cu、Zn、As、Cd、Pb、Sb和Se等元素的富集因子均大于10,主要来自人为污染,V、Mn、Ba、Ti、Mg、Fe和Al等元素的富集因子均接近1,主要来自地表土。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冬春季PM10主要来自燃煤污染和地表土,分别占35.38%和46.33%,其次是燃油和工业污染等,占18.26%。综合分析可知,兰州市燃煤污染较严重,特别是冬季,在以后的大气治理中仍需加强燃煤污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PM10 全样元素 水溶性元素 富集因子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格罗夫山6块非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德求 林杨挺 +1 位作者 王道德 缪秉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5-412,共8页
主要报导了南极格罗夫山新回收的6块非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它们都保存了原始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包括非常清晰的球粒结构、基质不透明、橄榄石和低钙辉石颗粒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以及颗粒之间极不均匀的化学组... 主要报导了南极格罗夫山新回收的6块非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它们都保存了原始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包括非常清晰的球粒结构、基质不透明、橄榄石和低钙辉石颗粒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以及颗粒之间极不均匀的化学组成等。这6块陨石包括3块高铁群(H3)和3块低铁群(L3)群。根据非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中橄榄石成分Fa变化的PMD(相对标准偏差)值与陨石热变质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划分岩石类型亚类:GRV 020016为H3.7型、GRV 020162为H3.5型、GRV 020166为H3.4型、GRV 020106为L3.7型、GRV 020164为L3.7型、GRV 020165为L3.7型。全部6块陨石的冲击变质程度很低,为S1-S2;样品比较新鲜,风化作用划分为W1-W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 矿物-岩石学特征 分类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钙长石-橄榄石包体与其他部分典型包体W-L边的成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德求 周长生 郝佳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0,共7页
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简称CAI)形成于星云演化的最初始阶段,保存了大量星云形成和演化的各种信息。研究认为,包体的成因主要包括星云直接凝聚和熔融结晶,少部分甚至经历过高温蒸发过程。部分CAI最外层具有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Wa... 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简称CAI)形成于星云演化的最初始阶段,保存了大量星云形成和演化的各种信息。研究认为,包体的成因主要包括星云直接凝聚和熔融结晶,少部分甚至经历过高温蒸发过程。部分CAI最外层具有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Warking-Lovering边(简称为W-L边),CAI和其W-L边对于认识早期星云环境和界定CAI的形成时间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W-L边的形成过程研究并不深入,且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介绍了三个典型包体:C#1(富钙长石-橄榄石包体)、GRV 022459-2RI5(A型包体)和GRV 021579-3RI5(富尖晶石球粒状包体)及其W-L边的矿物岩石学和氧同位素组成特征。C#1包体明显经历过熔融结晶过程,W-L边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与包体内部矿物相似的富^(16)O同位素特征,表明W-L边的成因与包体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形成于同一富^(16)O同位素组成区域,且W-L边属于包体熔融结晶过程后期的产物。矿物岩石学特征表明,GRV 022459-2RI5属于星云直接凝聚形成,其W-L边为包体形成过程最晚期星云凝聚产物。GRV021579-3RI5经历过熔融结晶过程,其W-L边为包体结晶最后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L边 矿物岩石学特征 氧同位素 富Ca、Al包体 球粒陨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块新回收沙漠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德求 杨荣丰 陈新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101,共10页
干旱沙漠地区与南极冰盖均有利于陨石样品保存。2013年4—5月,通过首次新疆哈密沙漠陨石考察,回收了陨石样品47块。文中报导其中6块样品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并划分它们的化学-岩石类型。Arlatager004、006、0014、0022和TuzLeik001等5块... 干旱沙漠地区与南极冰盖均有利于陨石样品保存。2013年4—5月,通过首次新疆哈密沙漠陨石考察,回收了陨石样品47块。文中报导其中6块样品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并划分它们的化学-岩石类型。Arlatager004、006、0014、0022和TuzLeik001等5块样品主要由橄榄石、辉石、长石、铁镍金属和陨硫铁组成,具有典型的普通球粒陨石岩石结构特征,其球粒结构不明显,表明经历过较强的热变质,岩石类型划分为5型;根据样品中橄榄石Fa值,低钙辉石Fs值和样品的金属含量等,将Arlatager004、006、0014、0022划分为L5型普通球粒陨石;TuzLeik001划分为H5型普通球粒陨石。Kumtag005具有典型的球粒结构,结合橄榄石Fa值和低钙辉石Fs值以及岩石学特征,将其划分为L3型普通球粒陨石。根据橄榄石Fa值与其百分标准平均方差(PMD)之间的关系,将Kumtag005的岩石类型亚型划分为L 3.4。这6块样品代表了3个化学群,结合该地区回收到的其他陨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哈密沙漠是一个新的陨石富集区,这些沙漠陨石的发现和研究,必将极大促进中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陨石 岩石学特征 矿物化学组成 类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nsaz(CO3)陨石中两个富Al球粒的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形成演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德求 包海梅 +1 位作者 刘爽 尹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0-1856,共7页
富Al球粒是原始球粒陨石中一种矿物岩石学特征介于富钙铝包体(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球粒之间的特殊集合体,所以常常认为富Al球粒在认识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球粒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具有特殊意义。然而,对富Al球粒的初始物质组成以及... 富Al球粒是原始球粒陨石中一种矿物岩石学特征介于富钙铝包体(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球粒之间的特殊集合体,所以常常认为富Al球粒在认识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球粒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具有特殊意义。然而,对富Al球粒的初始物质组成以及形成演化过程一直存在较多争议,而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能够对球粒演化和早期星云环境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在本文中我们报导了来自Kainsaz(1937年降落于俄罗斯,CO3型)碳质球粒陨石中的2个富Al球粒(编号K1-CH1和K2-CH2)的矿物岩石学和氧同位素组成特征。K1-CH1的矿物组成主要为橄榄石、低钙辉石和富钙长石,K2-CH2为橄榄石和富钙长石。2个球粒中的矿物均具有贫16O同位素组成特征。K1-CH1中矿物的△17O组成基本上位于2个区间:-11.1‰^-8.7‰和-3.9‰~0.4‰;而K2-CH2的△17O介于-6.6‰^-0.6‰之间,且具有从中部至边部升高的趋势。矿物岩石学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这2个富Al球粒的初始物质组成为富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在球粒熔融结晶过程中,与贫16O同位素组成(△17O:-8.7‰^-7.8‰)的星云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球粒形成后,发生迁移进入陨石母体,在相对更贫16O同位素组成(△17O:-0.6‰~0.4‰)的母体中(流体参与)发生变质作用,并再次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岩石学特征 氧同位素组成 富Al球粒 初始物质 氧同位素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粒陨石中富Al球粒的氧同位素组成与形成演化过程
18
作者 戴德求 包海梅 +1 位作者 何旺虎 尹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6-728,共3页
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简称CAIs)主要由一些富Ca、Al的硅酸盐和氧化物(如尖晶石和黄长石等)组成,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最古老的固体物质(4567.2±0.6 Ma;4567.30±0.16 Ma);球粒的矿物组成以镁铁质硅酸盐(如橄榄石和低Ca辉石... 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简称CAIs)主要由一些富Ca、Al的硅酸盐和氧化物(如尖晶石和黄长石等)组成,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最古老的固体物质(4567.2±0.6 Ma;4567.30±0.16 Ma);球粒的矿物组成以镁铁质硅酸盐(如橄榄石和低Ca辉石等)为主,明显经历过熔融结晶过程。CAIs及其构成矿物具有最富;O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在氧同位素δ;O-δ;O图解上构成一条斜率接近1的直线,这条直线常称为碳质球粒陨石无水矿物线(简称CCAM线)。镁铁质硅酸盐球粒一般具有贫;O同位素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粒陨石 同位素组成 氧同位素 O同位素 硅酸盐 包体 黄长石 C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