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主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之关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阳岳龙 周群 林剑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36-40,共5页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利用以往的资料、野外调查及G IS技术,结合湖南省地貌图,对湖南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绘出灾害点分布图。结果表明:湖南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湘西北、湘西、湘南和湘东地区;与低山...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利用以往的资料、野外调查及G IS技术,结合湖南省地貌图,对湖南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绘出灾害点分布图。结果表明:湖南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湘西北、湘西、湘南和湘东地区;与低山、低中山、中中山和喀斯特山原等地貌类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形 地貌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山冰川系统结构、近期变化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淑红 谢自楚 +2 位作者 戴亚南 刘时银 王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地跨中、俄、哈、蒙四国的阿尔泰山共有冰川面积约1 700 km2,其中中国约280 km2,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约880 km2,可作为统一的冰川系统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应用中国及前苏联冰川编目数据分析了本系统冰川的结构特征。表明本区冰川平衡线约... 地跨中、俄、哈、蒙四国的阿尔泰山共有冰川面积约1 700 km2,其中中国约280 km2,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约880 km2,可作为统一的冰川系统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应用中国及前苏联冰川编目数据分析了本系统冰川的结构特征。表明本区冰川平衡线约为2 983 m,为中国的小型冰川(平均面积0.8 km2)作用区。应用最新的遥感影像与冰川编目数据对比,计算出近40~50 a来,已有208条冰川消失,总面积退缩12%,其中南侧中国为31%,北侧俄、哈两国为7%,这个差别与阿尔泰山南、北两地区近数10 a来气温上升幅度不同有关。应用冰川系统模型计算,阿尔泰山南、北两侧冰川径流在20世纪70~80年代达到最大,然后均逐渐减少,在增温为0.05℃/a的情景下,到本世纪末,阿尔泰山冰川将趋近完全消失,其中中国只剩下3%,俄、哈两国也还只有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冰川系统结构 近期变化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山地旅游气候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以衡山和雪峰山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陶建军 全斌 袁开国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利用衡山高山气象站(1952―1996年)和湖南雪峰山高山气象站(1973―1989年)的气象资料,以衡阳和吉首同期的气象资料作为参照,分析了衡山及雪峰山的山地气候特点,指出(1)湖南的山地(如衡山和雪峰山等)是盛夏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具有进一步... 利用衡山高山气象站(1952―1996年)和湖南雪峰山高山气象站(1973―1989年)的气象资料,以衡阳和吉首同期的气象资料作为参照,分析了衡山及雪峰山的山地气候特点,指出(1)湖南的山地(如衡山和雪峰山等)是盛夏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具有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2)为了充分利用山地特殊的气象景观资源,应掌握好气象景观(如云雾、日出、雪和雾凇等)出现的最佳时机,加大宣传力度,适时开辟专门的气象景观旅游线路;(3)可以利用山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如云雾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气候资源 旅游开发 南岳衡山 雪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雪峰山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农村旅游开发 被引量:7
4
作者 陶建军 陈晶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277-8280,共4页
运用Excel软件对雪峰山1973~1989年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得出雪峰山气象景观及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并对雪峰山的气象景观以及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雪峰山具备利用旅游气候资源和相应的动植物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的条件。
关键词 湖南 雪峰山 气象景观 旅游气候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载田 袁开国 《热带地理》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南发展特色农业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有利、农业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等优势。但其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南发展特色农业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有利、农业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等优势。但其发展现状与湖南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加工工业落后,营销水平不高以及农业开发落后,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稀少等问题。为使湖南农产品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必须加快湖南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为此,在生产经营上必须突出重点,调整布局;实施系统工程战略,完善农产品整体优化过程;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自然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贡湖湾水生植被分布现状(2012年)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凯 李振国 +3 位作者 魏宏农 张静 马久远 王国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1-428,共8页
贡湖湾是无锡和苏州两市的重要水源地,随着近些年太湖水质的急速恶化,贡湖湾蓝藻暴发现象日益严重,危及饮水安全.为提供贡湖湾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依据,于2012年开展贡湖湾水生植被野外调查.对8个断面进行为期5天的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 贡湖湾是无锡和苏州两市的重要水源地,随着近些年太湖水质的急速恶化,贡湖湾蓝藻暴发现象日益严重,危及饮水安全.为提供贡湖湾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依据,于2012年开展贡湖湾水生植被野外调查.对8个断面进行为期5天的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贡湖湾水生植物20科27属34种,单子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别为优势分类群和生态型;(2)贡湖湾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占总水域面积的45.35%,为典型半草型湖泊;(3)共有8种水生植物群落分布,其中马来眼子菜群落分布区面积和生物量最大;(4)贡湖湾水生植被总体表现出北部无水生植被分布,东部生物量高、群落及物种组成复杂,其他区域生物量小、群落组成单一的分布格局.水质恶化和插网捕鱼对贡湖湾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存在影响,过度清淤可能是造成北部水域裸露的原因.结合贡湖湾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分析结果,建议在贡湖湾水生植被管理中要开展北部裸水区植被修复,促进湾口区域马来眼子菜群落生长,加强对"引江济太"工程上游来水和贡湖湾水质的监测,并注重外来入侵植物尤其是水盾草群落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贡湖湾 水生植被 植被调查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欣 凌娟 +3 位作者 莫宏伟 林剑 张勇 李振国 《热带地理》 2008年第6期504-507,512,共5页
基于长沙、株洲、湘潭3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期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株潭地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雨和干旱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极端高温、低温和干旱事件变化总体皆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雨频次略有上升,但不显著... 基于长沙、株洲、湘潭3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期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株潭地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雨和干旱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极端高温、低温和干旱事件变化总体皆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雨频次略有上升,但不显著;基于Morlet函数的小波分析显示,本区50年代以来的极端气候事件表现为较明显的3-6a周期和较弱的8-14a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地区 极端气候事件 趋势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涡旋中螺旋波不稳定发展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陶建军 李朝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0-656,共7页
文章利用柱坐标下的流体涡度方程,通过求初始时刻的解析解,研究了螺旋波的不稳定发展问题.结论是:涡旋中螺旋波动之间可以通过基本流耦合相互作用,出现共振不稳定增长.其增长率大小与初始扰动的波数相关,数值计算结果也表明:波动在发展... 文章利用柱坐标下的流体涡度方程,通过求初始时刻的解析解,研究了螺旋波的不稳定发展问题.结论是:涡旋中螺旋波动之间可以通过基本流耦合相互作用,出现共振不稳定增长.其增长率大小与初始扰动的波数相关,数值计算结果也表明:波动在发展过程中,螺旋带状结构将越来越明显,螺旋角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 螺旋波 台风 不稳定 耦合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处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久远 曹勋 +6 位作者 王国祥 韩睿明 王风贺 欧媛 许宽 李振国 徐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26,30,共6页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中浊度和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综合叶绿素a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来看,较适宜的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50mg/L。在此投加量下,室内模拟实验中浊度去除率达到91.50%,叶绿素a去除...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中浊度和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综合叶绿素a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来看,较适宜的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50mg/L。在此投加量下,室内模拟实验中浊度去除率达到91.50%,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98.10%;(2)在原位实验中,投加改性硅藻土也能有效去除浊度和叶绿素a,表、中、下层3层水体的最终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2.41%、79.09%、72.82%,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92.43%、87.17%、65.62%。(3)无论在室内模拟实验还是原位实验中,投加改性硅藻土后水体的浊度去除和叶绿素a去除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1),即两者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壳聚糖 叶绿素A 浊度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眼子菜群丛对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振国 王国祥 +2 位作者 马久远 张佳 欧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72-1877,共6页
采用磷分级提取的方法对太湖贡湖湾、南部湖区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群落内外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调查了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状况,研究马来眼子菜群落对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丛... 采用磷分级提取的方法对太湖贡湖湾、南部湖区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群落内外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调查了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状况,研究马来眼子菜群落对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丛对沉积物铁铝磷(Fe/Al-P)的影响在贡湖湾和南太湖表现不同.贡湖湾马来眼子菜群丛内部沉积物Fe/Al-P高于群落外部的27.6%,差异性显著(P〈0.05);南太湖马来眼子菜群丛内部沉积物中Fe/Al-P均值低于群丛外部的47.4%,差异性显著(P〈0.05).植物群丛对沉积物有机磷(OP)的影响在贡湖湾和南太湖表现相似,两湖区植物群丛外部沉积物中OP含量均值高于群落内部.马来眼子菜群丛对贡湖湾和南太湖沉积物中Ca-P有较明显的影响,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层0-15cm范围内,贡湖湾湖区沉积物Fe/Al-P和OP含量较高,在植物的影响下转化为Ca-P,因此Ca-P在表层沉积物中呈上升趋势;南太湖沉积物中Ca-P含量较高,在植物影响下Ca-P有一定量的释放,因此Ca-P在表层沉积物中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沉积物 马来眼子菜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时空差异分析——基于改进后倍斜率聚类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焱 徐颂军 +4 位作者 刘贤赵 张勇 邱鹏华 牛安逸 许观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11,共9页
于2007年和2014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测量了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及其附近河涌8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DO、COD、BOD5、TP和TN等物化指标。通过对比监测结果和倍斜率聚类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水质总体上处于Ⅱ级-Ⅲ级或Ⅱ级... 于2007年和2014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测量了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及其附近河涌8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DO、COD、BOD5、TP和TN等物化指标。通过对比监测结果和倍斜率聚类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水质总体上处于Ⅱ级-Ⅲ级或Ⅱ级-Ⅳ级的"尚清洁"状态;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2008年对外开放后至2014年,水环境指标中pH变化范围不大,DO、COD含量有所下降,BOD5、TP和T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007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采样点W1、W2、W3水质优于河涌采样点W7和W8,河涌采样点W7和W8水质优于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采样点W4、W5、W6;2014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采样点W4、W5、W6水质优于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采样点W1、W2、W3和河涌采样点W7、W8;8个采样点中水质改善最明显的是二期采样点W6,水质下降最明显的是一期采样点W3;丰水期河涌水质2014年较2007年有所好转,但红树林湿地公园水质无论枯水期亦或丰水期,多数情况下优于河涌水质;研究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差异总规律为2007-2014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水质好转,一期水质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斜率聚类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 红树林湿地 时空差异分析 广州南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害后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群落水土生要素的CC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焱 刘贤赵 +5 位作者 张勇 廖秀英 李振国 许观嫦 马姣娇 徐颂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274-6283,共10页
选取2008年寒害后和恢复重建5年后红树林群落水土生要素进行纵向对比,选取水域pH、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总悬浮物(TSS)、总无机氮(TIN)、正磷酸盐(PO_4-P)等水环境指标和(S)pH、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质(OM)等沉积物指标进行... 选取2008年寒害后和恢复重建5年后红树林群落水土生要素进行纵向对比,选取水域pH、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总悬浮物(TSS)、总无机氮(TIN)、正磷酸盐(PO_4-P)等水环境指标和(S)pH、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质(OM)等沉积物指标进行不同类型红树林群落间的横向对比。自变量指标中水环境指标所占比例较大,约为2—3,弥补了红树林湿地植被、沉积物和水文等3个自然因素中水文条件研究较为缺乏的现状。结合各类红树林群落水、土、生三要素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的结果表明:1)典范对应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淇澳岛大围湾各类红树林典型群落寒害后及寒害5年后的群落生物过程特征与各种生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效果良好,前4组自变量的典型变量可以解释标准变量中绝大部分(约80%以上)的信息。2)恢复重建5年后,淇澳岛大围湾各类红树林群落中中潮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和高潮位的桐花树(Aegiceras comiculatum)群落拓展最快,面积分别增加26.58hm^2和23.1 hm^2,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因无瓣海桑群落的扩张而受到抑制,面积下降31.51hm^2。3)水域pH、沉积物(S)pH、OM、DO、COD等水土指标与冠幅、胸径、基径、盖度和高度等生物过程指标依次正相关,而PO_4-P、TSS和TIN等水域指标与生物过程指标依次负相关。4)珠海淇澳岛大围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对水域悬浮物和营养元素的固定效果明显,但其植被生物过程受水土因素,尤其是水文因素,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生境因素是pH值(包括水域pH值和沉积物(S)pH值)。低中潮位、中性至弱碱性的表层沉积物生境条件较为适合无瓣海桑和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等红树植物群落的初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群落 寒害 恢复重建 水土生要素 典范对应分析 珠海淇澳岛 大围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倍斜率聚类法的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焱 张勇 +2 位作者 邱鹏华 徐越 徐颂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8-241,共4页
为了探讨倍斜率聚类法在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了包括聚类指标溶解氧(DO)等在内的宽域式倍斜率聚类隶属函数,测量了南沙湿地公园和附近6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值、DO、BOD5、COD、TP和NH+4等物化指标。结果表明,南... 为了探讨倍斜率聚类法在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了包括聚类指标溶解氧(DO)等在内的宽域式倍斜率聚类隶属函数,测量了南沙湿地公园和附近6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值、DO、BOD5、COD、TP和NH+4等物化指标。结果表明,南沙湿地公园水域整体处于"尚清洁"状态,内部3个采样点均为Ⅱ级水质标准,但与外围的2个采样点的Ⅰ级水质标准相比,水质稍有下降。外围的另外1个采样点虽也处于Ⅱ级,但已接近Ⅲ级水平,在6个采样点中水质最差。评价结果与南沙湿地公园的实际较为接近,表明用倍斜率聚类法能较好地评价湿地旅游景区的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水环境质量评价 倍斜率聚类法 湿地旅游景区 广州南沙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涡旋中心非对称扰动的斜压不稳定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建军 余越昕 李朝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0-525,共6页
涡旋中的非对称扰动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流体运动现象,如不成熟飓风中出现的中尺度深厚对流云区(又称圆形抽气云CEC),热带风暴发展时的不对称性以及环流中心往往位于浓密云区的边缘等,都是涡旋中存在不对称扰动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涡旋... 涡旋中的非对称扰动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流体运动现象,如不成熟飓风中出现的中尺度深厚对流云区(又称圆形抽气云CEC),热带风暴发展时的不对称性以及环流中心往往位于浓密云区的边缘等,都是涡旋中存在不对称扰动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涡旋中非对称扰动的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文中从柱坐标下的斜压模式出发,研究了热带气旋等一类涡旋中心的非对称扰动的不稳定问题,结果表明:(1)与平直的基本流相比,涡旋中更容易出现斜压不稳定,扰动更容易发展;(2)不稳定可以使涡旋中的能量由基本场向扰动场转换,涡旋变得不对称。扰动是一种重力内波,其传播速度远小于基本流角速度,有些甚至逆基本流缓慢倒转;(3)在通常的稳定度参数条件下,发展扰动主要集中在高层,从结构上看,扰动的倾斜度大。当稳定度参数很小时,扰动可扩展到整个对流层,倾斜度较小;(4)高层反气旋也可以激发出不稳定内波,这种扰动在低层表现明显。当稳定度参数较小时,扰动发展较快,并且也以很小的速度倒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涡旋 不稳定波 非对称扰动 重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