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资源管理中典型地理信息服务链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艳军 路立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42,共5页
面向服务的架构和Web Service为空间信息共享和服务链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探讨了空间信息服务概念和理论,着重研究了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链中涉及的服务注册和发现、按需扩展定制描述和服务组合方法等关键技术... 面向服务的架构和Web Service为空间信息共享和服务链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探讨了空间信息服务概念和理论,着重研究了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链中涉及的服务注册和发现、按需扩展定制描述和服务组合方法等关键技术。通过设计地理空间信息链参考模型、服务注册中心和目录服务方法,以服务组合构建了某城市铁路线规划中的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的空间分析服务链,为空间信息服务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方案,并可推广应用于空间信息共享与专业应用系统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服务架构 空间信息服务 网络要素服务 网络地理处理服务 服务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务架构的地理要素在线更新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艳军 徐狄军 +1 位作者 李丹农 邵振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4,共4页
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设计了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框架的逻辑模型,并研究多源多尺度多专题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共享机制。基于该共享机制,重点研究地理要素的在线更新服务,提出在线更新中基于空间方向索引的数据压缩策略,并实现了具体压缩算... 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设计了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框架的逻辑模型,并研究多源多尺度多专题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共享机制。基于该共享机制,重点研究地理要素的在线更新服务,提出在线更新中基于空间方向索引的数据压缩策略,并实现了具体压缩算法,且采用传统空间数据更新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服务架构 空间信息服务 网络要素服务 在线更新 地理处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种群空间格局及动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强 蒋丽 +2 位作者 刘贤赵 张桐菓 陈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种群空间格局是种群生态学和空间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采集扎龙湿地1981—2008年丹顶鹤种群巢址定位数据,采用平均中心模型和最近邻体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研究区丹顶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探讨了变化的原因与机制。结果表明:近3... 种群空间格局是种群生态学和空间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采集扎龙湿地1981—2008年丹顶鹤种群巢址定位数据,采用平均中心模型和最近邻体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研究区丹顶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探讨了变化的原因与机制。结果表明:近30 a间,空间格局总体分布由研究区域核心区中部转移至西南部,再转移至东北区域,丹顶鹤个体间的离散程度经历了逐渐增大→逐渐减小→迅速增大→逐渐减小的过程,各时期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但不同时期聚集强度差异明显。生境条件的剧烈变化,即湿地缺水加剧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如湿地内修建的各种大型工程)是导致丹顶鹤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突发性干扰(如火灾)对空间格局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离散度 分布型 聚集强度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克里金插值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2
4
作者 李俊晓 李朝奎 殷智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90,97,共5页
介绍地统计学的概念和克里金插值的原理及步骤,从地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借助ArcGIS软件的GA功能,针对试验区域高程点数据进行试验分析,介绍GA模块中克里金插值法的应用,给出克里金插值方法的精度分析及应用优势。
关键词 ARCGIS 地统计分析 克里金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俊晓 李朝奎 +1 位作者 罗淑华 陈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10-214,286,共6页
[目的]构建适合泉州市水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平水年内泉州市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水资源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果]泉州市... [目的]构建适合泉州市水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平水年内泉州市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水资源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果]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比较良好。[结论]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单实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对泉州市以及类似地区水资源的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泉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goDB的遥感影像分布式存储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朝奎 杨武 +1 位作者 殷智慧 张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9,共4页
通过碎片式划分算法对影像进行分级分块处理,提出基于MongoDB的非关系型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存储策略,使其在高并发访问的前提下,读写速度没有明显下降。通过试验对比其与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遥感影像存储方法的存储效率和多并发访问... 通过碎片式划分算法对影像进行分级分块处理,提出基于MongoDB的非关系型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存储策略,使其在高并发访问的前提下,读写速度没有明显下降。通过试验对比其与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遥感影像存储方法的存储效率和多并发访问效率,结果表明,MongoDB在遥感影像的存储与多并发访问上效率明显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DB 非关系数据库 碎片式划分算法 SQL SERVER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区重力侵蚀及其产沙输沙效应研究——以震中牛圈沟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韩用顺 梁川 +3 位作者 韩军 黄鹏 李龙伟 彭述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0-116,共7页
震区重力侵蚀及其产沙输沙效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城镇损毁,极大地改变了灾区生态环境并严重威胁灾后恢复重建和重大工程安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汶川地震震中牛圈沟流域为研究区,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 震区重力侵蚀及其产沙输沙效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城镇损毁,极大地改变了灾区生态环境并严重威胁灾后恢复重建和重大工程安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汶川地震震中牛圈沟流域为研究区,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区布设野外监测网,选择流域中下游的典型部位,采用GPS、全站仪、3D激光扫描系统和GIS等现代测绘技术,进行不同水土条件下的坡面、断面、沟道和地表形变监测,分析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育特征、产沙输沙效应和致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具有大冲大淤特征,在流域中下游一场泥石流最大冲刷和淤积深度分别达6.84和4.77 m;2)在沟道上部,泥石流表现为冲刷特征,其中最大冲刷6.84 m;3)在沟道中部,前期泥石流会产生弯道超高现象,凹岸比凸岸平均高出2.2 m,在后期泥石流表现出大规模冲刷作用,最大冲刷深度3.77 m;4)在沟道下部,前期泥石流表现为堆积特征,平均堆积厚度达1.65 m,后期泥石流表现冲刷作用,河床向一侧迁移,并形成倾斜河床;5)重力侵蚀具有强烈的产沙输沙效应,一场泥石流的平均产沙输沙量和堆积厚度可达到15.2×104m3和1.44 m、最大输沙量和冲刷深度分别可达16.2×104m3和1.53 m。研究结果可以为灾区重大工程选址选线、河流整治和次生山地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对保障山区公共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侵蚀 野外监测 产沙输沙 牛圈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象-事件-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新保 Songnian Li +1 位作者 李黎 李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6,共7页
根据地理本体思想,提出和构建了基于对象-事件-过程的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该模型基于3个基本地理实体类型:地理对象、地理事件和地理过程,三者基于地理本体的特性,本体化地表达和概括了地理现象和事物。该模型能有效地描述和表达... 根据地理本体思想,提出和构建了基于对象-事件-过程的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该模型基于3个基本地理实体类型:地理对象、地理事件和地理过程,三者基于地理本体的特性,本体化地表达和概括了地理现象和事物。该模型能有效地描述和表达复杂的地理动态现象和事物,能增强性的探讨和表征地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关联。甚者,鉴于描述和表达三者的侧重点不同,该模型可灵动性地整合或拆分成其它时空数据模型,不失为一种通用的时空数据模型。最后,以动态变化的海冰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对象 地理事件 地理过程 时空数据模型 海冰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和规则的高分辨率影像分类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朝奎 方文 董小姣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3,35,共6页
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极大提高,高效解译并处理海量的、具有空间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的地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已成为遥感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对象和规则的... 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极大提高,高效解译并处理海量的、具有空间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的地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已成为遥感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对象和规则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分类提取方法,即通过发现和挖掘高分辨率影像丰富的光谱和空间特征知识,建立影像对象多层次网络分割分类结构,实现对遥感影像准确快速的地物分类和精度评价。以藏南地区World View-2影像数据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和规则的影像分类方法进行验证试验,即综合采用均值方差法、最大面积法、精度比较法进行分析,选择3种最佳分割尺度建立多层次影像对象网络层次结构进行影像分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规则分类方法对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分类,能使高分辨率影像分类结果近似于目视判读的结果,分类精度更高。面向对象规则分类法的综合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7.38%、0.967 3;与面向对象SVM法相比,分别高出6.23%、0.078;与面向对象KNN法相比,分别高出7.96%、0.099 6。建筑物的提取精度、用户精度分别比面向对象SVM法高出18.39%、3.98%,比面向对象KNN法高出21.27%、1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规则 高分辨率 多尺度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曲线形状的矢量地图数据水印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柏燕 李朝奎 王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
提出一种矢量地图数据水印模型,利用量化索引调制(QIM)思想,基于变长量化步长,将水印信息隐藏于有效表征曲线形状的特征集合中,在保障算法鲁棒性的前提下,很好地顾及了曲线的形状变形。同时,通过数据哈希分组及水印重复嵌入的方式,将水... 提出一种矢量地图数据水印模型,利用量化索引调制(QIM)思想,基于变长量化步长,将水印信息隐藏于有效表征曲线形状的特征集合中,在保障算法鲁棒性的前提下,很好地顾及了曲线的形状变形。同时,通过数据哈希分组及水印重复嵌入的方式,将水印信息散布到整个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水印的不可见性方面有明显改进,并且在抵抗节点攻击、数据化简及地物删除等很具威胁性的水印攻击方面也具有令人满意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地图数据 数字水印 曲线形状 量化索引调制(QIM) 保真度 鲁棒性 QUANTIZED Index Modulation(Q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段式的地形数据存储模型设计及算法实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朝奎 方军 +2 位作者 殷智慧 张新长 李慧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9-1936,共8页
在研究地形多分辨率细节层次模型构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地形特征的模型细节层次的细分过程,改进了基于外存的数据存储设计方法。设计了基于增量段式存储的数据组织方式,研究了地形数据绘制过程中的裂缝现象,引入模型高度损失误差... 在研究地形多分辨率细节层次模型构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地形特征的模型细节层次的细分过程,改进了基于外存的数据存储设计方法。设计了基于增量段式存储的数据组织方式,研究了地形数据绘制过程中的裂缝现象,引入模型高度损失误差计算方法,通过采用增删高程点的办法,消除了绘制图形中的裂缝。以某地区的DEM数据为实验数据,采用C++和Open GL编程实现了地形的绘制。结果表明:本存储策略优于传统存储策略,通过增量段式的形式存储不同分辨率的高程点,重叠的高程值不再重复存储,以节约外存空间,减少了数据冗余度,I/O操作时间提高率为25%。且随着数据量增加,I/O操作时间提高效率更为显著。该存储设计将物理分块、逻辑分层、索引检索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减少外存占用率、降低数据量加载的同时,也提高了数据扩展的灵活性。当增加地形分块时,不会影响原有分块和存储结构。实验效果与原始地形非常相似,保证了生成的细节层次模型的真实性。此外,针对DEM实验数据,在加载非相邻分辨率等级层次的数据时,地形绘制过程出现裂缝的问题,通过删除高程点的办法来消除裂缝,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段式 细节层次模型 外存 损失误差 裂缝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GM(1,1)模型在建筑沉降变形观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卜璞 李朝奎 廖孟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0-63,共4页
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建模思想是:原始序列(非负序列)经过一次累加生成后,形成一个单调递增数列,新序列中各数据点的连线可以用指数函数y=aebx进行拟合。根据这个指数函数可以推导出下一个累加值的预测值(即第一个预测期),最后通过累... 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建模思想是:原始序列(非负序列)经过一次累加生成后,形成一个单调递增数列,新序列中各数据点的连线可以用指数函数y=aebx进行拟合。根据这个指数函数可以推导出下一个累加值的预测值(即第一个预测期),最后通过累减生成将累加序列预测值还原为原始序列预测值。本文通过对原始序列进行指数—幂函数变换,增加了原始序列的光滑度;并在灰参数求取过程中对原始序列赋以权重,利用迭代计算的方法推导出了模型精确背景值;最后通过使预测序列残差平方和最小的方法计算出最优初始条件,进而提出了一个改进后的GM(1,1)模型。利用改进后GM(1,1)模型对某大厦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模拟与分析,并对改进前后的模型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的各项精度因子相比于传统模型均有所提高,且时间序列越往后的预测值,精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 灰色系统理论 预测模型 灰色改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区泥石流淤埋强度评价——以红椿沟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用顺 孔亚平 +3 位作者 王云 钱宁 黄鹏 韩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1-207,共7页
泥石流灾害是震后危害最大的次生山地灾害,已成为山区防灾减灾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快速科学地计算震后泥石流淤埋强度和宽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淤埋强度评估,对灾后重大工程选址重建和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震区... 泥石流灾害是震后危害最大的次生山地灾害,已成为山区防灾减灾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快速科学地计算震后泥石流淤埋强度和宽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淤埋强度评估,对灾后重大工程选址重建和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震区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考察、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淤埋厚度、宽度和强度评估模型,进行红椿沟泥石流淤埋强度评估。研究表明:(1)红椿沟泥石流淤埋厚度评估结果为11.07 m,实测结果为10.5 m,绝对误差为+0.57 m、相对误差5.1%;(2)泥石流淤埋宽度评估结果为174.66 m,实测结果为180.3 m,绝对误差为-5.64 m、相对误差3.2%;(3)泥石流淤埋强度指数为4.6,为极高强度,具有极高的冲淤能力和危险性;(4)建立的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还需要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要参数作进一步的修正。研究结果为震区都汶公路及其跨沟桥梁设计施工和防治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预埋厚度与宽度计算 预埋强度评估 红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基于法矢方向调整的平面点云分割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强 李朝奎 +1 位作者 李俊晓 严雯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和快速推广,使得三维建模成为当前热点研究方向。平面点云分割是三维点云建模中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一种三角面片法向量方向调整方法,通过后续对邻近法向量进行加权平均估算实现平面点云的分割。首先采用八... 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和快速推广,使得三维建模成为当前热点研究方向。平面点云分割是三维点云建模中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一种三角面片法向量方向调整方法,通过后续对邻近法向量进行加权平均估算实现平面点云的分割。首先采用八叉树的空间划分方法将无序的点云建立索引,利用K紧邻搜索获取参考点的K个邻近点,然后将该局部点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并且得到包含参考点的所有三角面片以及三角面片的法向量,并通过将三维点投影到二维平面,利用平面三角形两边向量叉乘的方法,判断并调整各三角面片的顶点排列顺序,使三角面片的法向量一致化,最后对包含参考点的所有三角面片的法向量加权平均,估算参考点的法向量,根据点云法矢一致、共面的原则将平面点云分割出来。以徕卡Scanstation 2型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能较好地实现对点云法矢量方向的调整与估算,并对平面点云数据进行分割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三角面片 法向量 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几何特征的规则激光点云分割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军 李朝奎 +3 位作者 张新长 张强 廖孟光 卜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52,共6页
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快速地获取三维场景的高精度点云数据,已成为快速三维建模的重要工具。点云分割是三维点云模型数据预处理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重建效率与模型质量的重要因素。以激光点云的分割为研究切入点,以八叉树空间划分方式对... 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快速地获取三维场景的高精度点云数据,已成为快速三维建模的重要工具。点云分割是三维点云模型数据预处理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重建效率与模型质量的重要因素。以激光点云的分割为研究切入点,以八叉树空间划分方式对数据进行组织,并用八进制编码进行命名,结合K邻近搜索法获取目标点的局部邻近点,采用加权平均目标点相邻的三角面片法向量来估算单点法向量。基于投影欧氏距离拟合曲面求取曲率。量化了规则点云集的分割约束条件,采用法向量信息来进行平面点的提取,根据曲率在两个主方向上的差异性来识别和分割柱面和球面信息。试验结果表明:1基于法矢量的平面点分割效果理想;2基于曲率差异性的规则曲面点分割效果较差;3基于几何特性的规则激光点分割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空间划分 邻近点 点云分割 法矢量 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经济发展下环泉州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16
作者 全斌 雷师 +4 位作者 李朝奎 白一君 欧阳鸿 罗淑华 谢金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237,333,共6页
为定量化探索环泉州湾地区不同时期城市化格局演变,以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建设用地转移、扩展驱动力等5个方面分析了泉州市中心城区1995—2010年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自... 为定量化探索环泉州湾地区不同时期城市化格局演变,以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建设用地转移、扩展驱动力等5个方面分析了泉州市中心城区1995—2010年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其建设用地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泉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原泉州城区、惠安县和晋江市,并呈现出以泉州湾为中心,沿着晋江、洛阳江为发展轴线,环湾、向湾扩展的空间动态格局;(2)1995—2010年期间泉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扩展速度主要分为1995—2005年的较高速发展阶段和2005—2010年的较低速发展阶段;(3)1995—2010年间新增建设用地的最大来源为耕地,次要来源为园地和林地;(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驱动着泉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地形、人口和经济增长、政策是其主要的驱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驱动力 遥感 环泉州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区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17
作者 韩用顺 彭述刚 +3 位作者 朱颖彦 孔亚平 李龙伟 付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47-450,454,共5页
公路地质灾害专题制图是公路灾害领域系统研究成果的高度综合。面向我国西部高烈度地震区公路建设及其防灾减灾需求,从灾害系统和风险管理出发,综合应用现代数字制图技术和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介绍震区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 公路地质灾害专题制图是公路灾害领域系统研究成果的高度综合。面向我国西部高烈度地震区公路建设及其防灾减灾需求,从灾害系统和风险管理出发,综合应用现代数字制图技术和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介绍震区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的设计思想和制图流程。该图集较为系统地表达了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灾情和灾害风险评估等内容,展示了灾害形成机理、分布规律、识别诊断、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治规划和恢复重建等公路防灾减灾成果与经验,为公路恢复重建、交通运营安全、相关科学研究、政府应对巨灾、领导宏观决策和公众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地图集 设计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认知理论的三维建筑群模型分层聚类概括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朝奎 方军 +2 位作者 李慧婷 吴柏燕 陈爱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8,共6页
针对三维建筑群模型简化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视觉认知理论的模型群组聚类概括方法。该方法利用道路要素对场景进行粗划分;然后利用方向、面积、高度等空间认知要素及其拓扑关系约束进行精分类,使其符合城市形态学特征;采用Delaunay三... 针对三维建筑群模型简化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视觉认知理论的模型群组聚类概括方法。该方法利用道路要素对场景进行粗划分;然后利用方向、面积、高度等空间认知要素及其拓扑关系约束进行精分类,使其符合城市形态学特征;采用Delaunay三角网和边界追踪综合算法进行模型合并概括,并对模型进行分层存储。应用典型城市建筑群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化效率高,分类结果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并且通过聚类概括过程中各阈值的自适应控制,对于不同的模型,概括层次能够达到相对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认知 三维建筑群模型 几何阈值 层次概括 聚类概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环境下基于视点移动的三维城市模型快速显示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朝奎 方军 +1 位作者 方文 卜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8,共5页
大范围三维城市模型数据在现有的单机运行环境下,因数据量大导致运行速度慢、计算耗时等难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结合集群并行运算,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移动规则的大范围三维城市模型的快速显示方法。采用静态细节层次简化算法将三维城... 大范围三维城市模型数据在现有的单机运行环境下,因数据量大导致运行速度慢、计算耗时等难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结合集群并行运算,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移动规则的大范围三维城市模型的快速显示方法。采用静态细节层次简化算法将三维城市模型简化为4个分辨率层次,根据视点移动规律,利用距离和偏心率选择不同层次的细节层次模型,逐级加载不同分辨率层次模型,并在集群系统中并行显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大范围三维城市模型加载显示过慢、场景效果跳跃等问题,实现了对大范围三维城市模型的快速可视化。试验结果表明:随视点变化分层逐级加载不同等级LOD模型,采用PC集群并行绘制,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大范围三维城市模型进行渲染处理,在兼顾效率的同时,并行地显示模型的细节,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环境 视点移动 三维城市模型 快速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thon辅助下的坡度提取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馁 李朝奎 +2 位作者 方军 褚楠 吴柏燕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47,共7页
以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为试验数据源,借助Python地理建模技术深入研究坡度提取的不确定性。以平均坡度来代表坡度的一般水平,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地貌类型,将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重采样成30~120 m分辨率的10组DEM数据,使用以Arc GIS平台和... 以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为试验数据源,借助Python地理建模技术深入研究坡度提取的不确定性。以平均坡度来代表坡度的一般水平,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地貌类型,将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重采样成30~120 m分辨率的10组DEM数据,使用以Arc GIS平台和Python开发语言为基础的地理建模技术,定量分析平均坡度与DEM空间分辨率、区域地貌特征的关系,研究坡度提取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地貌区域提取的平均坡度都随DEM分辨率的减小而减小,衰减速率基本不变;其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与所在地貌单元的沟壑密度呈二次函数变化特征;坡度提取的精度与DEM的分辨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基于Python的地理建模技术有效地整合了坡度提取分析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现有坡度提取方法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坡度提取 不确定性 PYTH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