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时空差异分析——基于改进后倍斜率聚类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9
1
作者 宋焱 徐颂军 +4 位作者 刘贤赵 张勇 邱鹏华 牛安逸 许观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11,共9页
于2007年和2014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测量了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及其附近河涌8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DO、COD、BOD5、TP和TN等物化指标。通过对比监测结果和倍斜率聚类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水质总体上处于Ⅱ级-Ⅲ级或Ⅱ级... 于2007年和2014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测量了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及其附近河涌8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DO、COD、BOD5、TP和TN等物化指标。通过对比监测结果和倍斜率聚类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水质总体上处于Ⅱ级-Ⅲ级或Ⅱ级-Ⅳ级的"尚清洁"状态;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2008年对外开放后至2014年,水环境指标中pH变化范围不大,DO、COD含量有所下降,BOD5、TP和T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007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采样点W1、W2、W3水质优于河涌采样点W7和W8,河涌采样点W7和W8水质优于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采样点W4、W5、W6;2014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采样点W4、W5、W6水质优于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采样点W1、W2、W3和河涌采样点W7、W8;8个采样点中水质改善最明显的是二期采样点W6,水质下降最明显的是一期采样点W3;丰水期河涌水质2014年较2007年有所好转,但红树林湿地公园水质无论枯水期亦或丰水期,多数情况下优于河涌水质;研究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差异总规律为2007-2014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水质好转,一期水质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斜率聚类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 红树林湿地 时空差异分析 广州南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倍斜率聚类法的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宋焱 张勇 +2 位作者 邱鹏华 徐越 徐颂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8-241,共4页
为了探讨倍斜率聚类法在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了包括聚类指标溶解氧(DO)等在内的宽域式倍斜率聚类隶属函数,测量了南沙湿地公园和附近6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值、DO、BOD5、COD、TP和NH+4等物化指标。结果表明,南... 为了探讨倍斜率聚类法在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了包括聚类指标溶解氧(DO)等在内的宽域式倍斜率聚类隶属函数,测量了南沙湿地公园和附近6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值、DO、BOD5、COD、TP和NH+4等物化指标。结果表明,南沙湿地公园水域整体处于"尚清洁"状态,内部3个采样点均为Ⅱ级水质标准,但与外围的2个采样点的Ⅰ级水质标准相比,水质稍有下降。外围的另外1个采样点虽也处于Ⅱ级,但已接近Ⅲ级水平,在6个采样点中水质最差。评价结果与南沙湿地公园的实际较为接近,表明用倍斜率聚类法能较好地评价湿地旅游景区的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水环境质量评价 倍斜率聚类法 湿地旅游景区 广州南沙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害后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群落水土生要素的CC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焱 刘贤赵 +5 位作者 张勇 廖秀英 李振国 许观嫦 马姣娇 徐颂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274-6283,共10页
选取2008年寒害后和恢复重建5年后红树林群落水土生要素进行纵向对比,选取水域pH、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总悬浮物(TSS)、总无机氮(TIN)、正磷酸盐(PO_4-P)等水环境指标和(S)pH、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质(OM)等沉积物指标进行... 选取2008年寒害后和恢复重建5年后红树林群落水土生要素进行纵向对比,选取水域pH、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总悬浮物(TSS)、总无机氮(TIN)、正磷酸盐(PO_4-P)等水环境指标和(S)pH、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质(OM)等沉积物指标进行不同类型红树林群落间的横向对比。自变量指标中水环境指标所占比例较大,约为2—3,弥补了红树林湿地植被、沉积物和水文等3个自然因素中水文条件研究较为缺乏的现状。结合各类红树林群落水、土、生三要素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的结果表明:1)典范对应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淇澳岛大围湾各类红树林典型群落寒害后及寒害5年后的群落生物过程特征与各种生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效果良好,前4组自变量的典型变量可以解释标准变量中绝大部分(约80%以上)的信息。2)恢复重建5年后,淇澳岛大围湾各类红树林群落中中潮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和高潮位的桐花树(Aegiceras comiculatum)群落拓展最快,面积分别增加26.58hm^2和23.1 hm^2,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因无瓣海桑群落的扩张而受到抑制,面积下降31.51hm^2。3)水域pH、沉积物(S)pH、OM、DO、COD等水土指标与冠幅、胸径、基径、盖度和高度等生物过程指标依次正相关,而PO_4-P、TSS和TIN等水域指标与生物过程指标依次负相关。4)珠海淇澳岛大围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对水域悬浮物和营养元素的固定效果明显,但其植被生物过程受水土因素,尤其是水文因素,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生境因素是pH值(包括水域pH值和沉积物(S)pH值)。低中潮位、中性至弱碱性的表层沉积物生境条件较为适合无瓣海桑和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等红树植物群落的初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群落 寒害 恢复重建 水土生要素 典范对应分析 珠海淇澳岛 大围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