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金融韧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曾祥炎 侯丽娟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3,共8页
依据2011—2021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考量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金融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主要通过提升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进而增强城市金融韧性。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科技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以及... 依据2011—2021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考量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金融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主要通过提升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进而增强城市金融韧性。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科技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以及非中心城市金融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科技发展增强城市金融韧性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高市场化水平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鉴于此,应持续优化金融科技发展政策体系,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政策稳定性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韧性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市场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科技城政企学研协同创新三方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成鹏飞 王懿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基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假设,构建大学科技城管委会、企业和学研方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考量三方共同作用的演化稳定策略和博弈演化过程。结果发现: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演化策略是三方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只研究单一主体的演化决策具有... 基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假设,构建大学科技城管委会、企业和学研方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考量三方共同作用的演化稳定策略和博弈演化过程。结果发现: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演化策略是三方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只研究单一主体的演化决策具有局限性;学研方和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意愿与大学科技城的相关政策有关;学研方和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意愿与大学科技城主体的互信程度有关;大学科技城管委会选择监管的意愿与监管收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技城 演化博弈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湖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配置
3
作者 王依玲 贺曲夫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0期13-15,共3页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城乡快速融合发展需要打造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农村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的效率,而湖南省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长沙县和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进...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城乡快速融合发展需要打造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农村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的效率,而湖南省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长沙县和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进行实地考察,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分析两县市农民与村干部对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实际满意度,探索农村公共产品供应情况和改进办法,为优化湖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配置提出对策建议。当下,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凭借当地的地方特色和自然资源优势,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仍需要分步骤、多层次、渐进式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资源配置 湖南省株洲市 自然资源优势 新农村建设 醴陵市 双向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转型、出口产品竞争力与产业链溢出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志彬 王典 韩峰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7,共13页
基于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创新性地从市场相似性视角构建“企业—产品”层面的出口竞争力指标,探究了智能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产业链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智能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 基于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创新性地从市场相似性视角构建“企业—产品”层面的出口竞争力指标,探究了智能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产业链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智能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智能化转型通过增强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和产品质量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出口产品竞争力;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化转型对具有同质性、加工贸易以及出口至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化转型对产业链某一分工环节的冲击会波及至上下游关联企业,兼具“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的产业链传导效应;拓展性研究发现,企业智能化不仅有助于培育外贸新动能,也能推动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其贸易拓展效应有利于出口多样化发展;智能化转型有助于现有出口产品市场渗透和市场开拓,对新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重塑”效应可能尚未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转型 出口产品竞争力 产业链溢出效应 外贸新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市场下省际总量贸易和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及演化机制——基于国内价值链的分解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贺胜兵 张倩 刘友金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32,共20页
超大规模市场是发展省际贸易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国内价值链(NVC)进行分解,分析省际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采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讨省际总量贸易和增加值贸易网络的演化机制。研究... 超大规模市场是发展省际贸易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国内价值链(NVC)进行分解,分析省际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采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讨省际总量贸易和增加值贸易网络的演化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观测区间内省内贸易占比最高但呈下降趋势,省际贸易持续上升。增加值贸易以国内循环为主,但是生产和流通的链条较短。第二,中间投入和居民消费的网络结构较为稳定且聚类系数较高,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网络结构呈现非均衡特征。总量贸易网络中心化特征增强且有南移趋势,增加值贸易网络整体上呈收缩式、非集聚化发展。第三,TERGM估计结果显示,省际总量贸易网络和增加值贸易网络均存在显著的内生结构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对两类省际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省内交通便利程度提升使省内贸易对省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因此,应进一步促进省际贸易网络发展,加强跨区域产业链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市场 国内价值链 省际总量贸易 增加值贸易 网络社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邝嫦娥 狄亚轩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实融合能通过绿色技术进步、产业多样化集聚和劳动力配置优化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最大,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为数实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城市群及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耦合协调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琼 刘慕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相对东部地区更显著且高于全国水平。鉴于此,建议加大科技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加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促进地区企业所得税增长?
8
作者 曾祥炎 冯晓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9,共14页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加地区的企业所得税,这种正向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强化税收征管效率机制实现的。进一步看,营商环境的改善显著增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企业所得税增长的效果;这一效果还受...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加地区的企业所得税,这种正向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强化税收征管效率机制实现的。进一步看,营商环境的改善显著增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企业所得税增长的效果;这一效果还受到地理位置、城市规模的影响。“宽带中国”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地区之间企业所得税增长率的离差,即使得地区间企业所得税的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增加地区税收和缓解地区间税收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政策 企业所得税 双重差分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9
作者 罗文兵 雷淑婷 邓明君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5,共11页
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不仅赋予了企业显著的信息优势,促进了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还优化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增强了监督效应,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成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 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不仅赋予了企业显著的信息优势,促进了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还优化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增强了监督效应,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成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和ESG表现在其中分别发挥了资源、信息和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重污染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新质生产力 社会网络 网络中心性 共同持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套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政策、住房价格与实体企业信贷
10
作者 王鹤 严鸿 付明卫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7,共7页
依据2021年第一季度到2023年第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量首套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政策对实体企业信贷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套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政策有利于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修复预期,但减少了实... 依据2021年第一季度到2023年第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量首套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政策对实体企业信贷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套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政策有利于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修复预期,但减少了实体企业信贷资源;异质性检验显示,该政策主要影响企业短期信贷,对非国有实体企业、服务业企业和一、二线城市实体企业信贷影响更大。鉴于此,建议通过金融配套政策,加大对“非优势”实体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逐步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价格 首套房贷款利率政策 实体企业 信贷挤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CIPP评价及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11
作者 朱湖英 易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07-112,共6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了中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CIPP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导游实务”任务驱动教学的CIPP评价结果,中职学校应做好学情分析,建立切合实际的分层任务目标体系;加强资源建设,任务设计更具人... 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了中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CIPP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导游实务”任务驱动教学的CIPP评价结果,中职学校应做好学情分析,建立切合实际的分层任务目标体系;加强资源建设,任务设计更具人性化;明确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切实执行任务;及时反馈任务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课程 任务驱动教学 CIPP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袁永发 潘爱民 +1 位作者 马健 范晓韵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0,共7页
依据2011—2022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通过激发居民创业、推动居民理财、促进居民就业,显著提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且对住房支付能力偏弱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住房... 依据2011—2022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通过激发居民创业、推动居民理财、促进居民就业,显著提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且对住房支付能力偏弱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提升作用更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程度大于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鉴于此,建议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因城施策,促进数字金融平衡发展;加强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互动,协同提高居民购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融合如何影响“碳解锁”?
13
作者 邝嫦娥 黄嘉信 狄亚轩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经济正面临从传统碳基技术路径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巨大挑战。如何有效打破这种“碳锁定”,实现“碳解锁”,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中国2011—2022年279个...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经济正面临从传统碳基技术路径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巨大挑战。如何有效打破这种“碳锁定”,实现“碳解锁”,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中国2011—2022年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智融合对“碳解锁”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数智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碳解锁”,该促进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表现更为突出。从“碳解锁”的不同维度来看,数智融合发展的促进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科技维度、制度维度、产业维度与文化维度。(2)机制检验表明,数智融合可以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碳解锁”。(3)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宽带中国建设等硬环境政策支持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和公共数据开放等软环境政策支持都有助于增强数智融合对“碳解锁”的促进作用。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数智融合如何通过影响市场一体化促进“碳解锁”,以期为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融合 市场一体化 碳解锁 碳锁定 绿色低碳 经济转型 数字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全过程驱动效应——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
14
作者 仇怡 高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数字经济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也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突破点。基于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DEA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创新整体效率、绿色科技研发效率以及绿色成果转化效率,考... 数字经济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也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突破点。基于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DEA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创新整体效率、绿色科技研发效率以及绿色成果转化效率,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升绿色创新整体效率、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经济发展效果较好、科教资源丰裕、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以及高科技研发-高成果转化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金融支持力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能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在绿色创新不同阶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效率 长江经济带 区域创新 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碳解锁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李华金 黄嘉信 狄亚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65-7079,共15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碳解锁水平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以2011—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从产业、制度...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碳解锁水平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以2011—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从产业、制度、科技、文化四个维度构建碳解锁水平指标体系,探究碳解锁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空间格局演变上,环鄱阳湖城市群碳解锁水平相对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更高,南昌、武汉对周边城市存在技术溢出的辐射效应。②区域差异特征上,泰尔指数经历先升后降的动态过程,总体差异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导,其中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区域内差异贡献率最高,武汉城市圈贡献率波动显著,环长株潭城市群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而区域间差异贡献率虽低但近年呈递增态势。③网络联系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碳解锁网络关联度保持高位,强连通性显著,网络密度持续攀升、效率下降、等级度降低;以武汉和南昌代表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构成的“净溢出板块”通过技术、政策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萍乡、武汉、宜昌和黄冈等市在网络中发挥着中介作用。④在影响因素方面,富裕程度与互联网发展对本地碳解锁产生显著正向直接效应,社会消费则具有负向作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口规模、互联网发展及富裕程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的总效应表现为正向驱动,人口规模与互联网的总效应呈现负向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碳解锁 STIRPAT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促进了流动人口参保吗?
16
作者 张松彪 常月洋 袁艺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2,共9页
基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准自然实验,依据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期DID方法,考量省级统筹对流动人口参保的影响。结果显示,省级统筹主要通过均衡区域养老负担、税务部门征收保费和提高政府信任度促进流... 基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准自然实验,依据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期DID方法,考量省级统筹对流动人口参保的影响。结果显示,省级统筹主要通过均衡区域养老负担、税务部门征收保费和提高政府信任度促进流动人口参保,对中青年、低技能,以及高收入、小规模家庭群体参保促进作用更大,且在第三产业占比更高、东部地区正向影响更突出。鉴于此,需进一步健全全国统一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城职保基金全国统收统支进程、完善征管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城职保基金可持续性,分类施策,促进流动人口参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省级统筹 流动人口 参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产业政策的新动能塑造效应--显利与隐忧并存
17
作者 张志彬 陈卓 王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6,共14页
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所属城市的面板数据,审慎评估选择性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新动能塑造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新动能塑造存在显利效... 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所属城市的面板数据,审慎评估选择性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新动能塑造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新动能塑造存在显利效应,该结论考虑内生性和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效应、资金流动性效应、企业家精神效应是选择性产业政策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中介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存在有效性边界,其新动能塑造效应在高财政透明度、低市场活跃度、重点产业和下游企业样本中存在。拓展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的隐忧主要表现为降低行业竞争效率和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功能性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实施能抑制选择性产业政策隐忧效应的强度,反映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取向一致性。因此,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和强化政策协同实施,有助于实现新动能塑造效能释放与隐忧风险约束之间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产业政策 经济增长新动能 政府补贴 竞争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能有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吗?——基于调节效应与门限效应的研究
18
作者 刘莉君 高晓杰 包一行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5,共9页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直接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直接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在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即政府干预程度的加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双重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0.852和1.053;消费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单一门限效应,门限值为1.047。鉴于此,应加强区域间金融合作,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着力促进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强化金融资源集聚拉动作用,以共建更具韧性的区域经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调节效应 门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征管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来自税收征管文本分析与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香伶 龚日朝 崔浩南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依据税收征管数字化文本分析和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考量税收征管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显示,法治环境更... 依据税收征管数字化文本分析和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考量税收征管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显示,法治环境更好地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政治关联较弱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鉴于此,建议持续深入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建设,完善公司透明度建设、公司治理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配套机制,分类精准施策,以高质量税收征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数字化 新质生产力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费减负政策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涉企收费降费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淑霞 孔德月 +1 位作者 徐莉萍 尹湘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9,共9页
清理和降低涉企收费是地方政府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2008—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涉企收费降费减负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涉企收费降费减负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呈现差... 清理和降低涉企收费是地方政府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2008—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涉企收费降费减负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涉企收费降费减负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呈现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探索式创新投资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开发式创新投资不存在显著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涉企收费降费减负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探索式创新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效率提升会强化涉企收费降费减负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效应;相对于东部地区企业,该政策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企业更为显著。研究扩展了降费减负政策的财务效应和企业双元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政策制定者完善涉企收费政策改革和企业创新投资结构优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费减负 涉企收费 双元创新投资 探索式创新投资 开发式创新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