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构建中国韵文学学科体系的可喜尝试——评蒋长栋《中国韵文学概论》 |
陶敏
邓新跃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2
|
“语文素养”辨 |
李山林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3
|
新世纪诗歌升温的精神症候与文化透视 |
吴投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4
|
语文课程的人文知识基础及其教学 |
李山林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5
|
沈从文论鲁迅:在疏离与接受之间 |
吴投文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6
|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上)——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 |
张晚林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5 |
4
|
|
7
|
宋四六的文体特征与发展轨迹 |
王友胜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8
|
论中国诗学的实践性 |
张晚林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9
|
论精神的表现及美的究竟义——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到程伊川的“作文害道”说 |
张晚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0
|
清代苏诗研究的繁盛局面及其文化成因 |
王友胜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1
|
沈从文论鲁迅:从游移到认同 |
吴投文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2
|
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的深度阐释——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 |
吴投文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的力作——《长江流域文化与近代中国哲学》评介 |
张晚林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0 |
|
14
|
长安至京北诸州交通与唐边塞行旅诗的形成 |
李德辉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3 |
1
|
|
15
|
“中间代”:当代诗歌的一个环节 |
吴投文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0 |
|
16
|
历史审美与人文视野下的中国现代西部文学(专题讨论)——20世纪90年代西部诗歌创作考察 |
刘昕华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17
|
朱湘、冯至叙事诗比较论 |
吴投文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8
|
宋玉故里考辨 |
吴广平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9
|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下)——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 |
张晚林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5 |
0 |
|
20
|
另类的“伤痕”——《穿过云层的晴朗》读后 |
夏俊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