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湖南高速公路绿化谈宁道高速生态恢复
1
作者 廖丹 龙岳林 +2 位作者 方佳鹄 赵丰 王争平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6期35-37,共3页
通过对湖南几条已建高速公路绿化现状实地调查与分析,结合宁道高速路域环境,以宁道高速生态快速恢复为目的,提出了中央分隔带绿化首先应满足分隔及防眩作用,避免重美观轻功能的构思;边坡绿化植物选择应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 通过对湖南几条已建高速公路绿化现状实地调查与分析,结合宁道高速路域环境,以宁道高速生态快速恢复为目的,提出了中央分隔带绿化首先应满足分隔及防眩作用,避免重美观轻功能的构思;边坡绿化植物选择应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并根据不同的边坡类型采取不同的绿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绿化 生态恢复 湖南 分隔带绿化 借鉴 边坡绿化 绿化现状 快速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1-CV组合赋权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效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健陵 高广博 +2 位作者 钟文 陈辉华 曾晓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59-3569,共11页
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有效管理与改进需要以对其科学的工作效能综合评价为基础。基于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影响收费站效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提炼、筛选、剔除和分类,自下而上构建高速公路收费站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客观... 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有效管理与改进需要以对其科学的工作效能综合评价为基础。基于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影响收费站效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提炼、筛选、剔除和分类,自下而上构建高速公路收费站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客观地建立了包含3个1级指标、9个2级指标和25个3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1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主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以偏差极小化为目标,对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进行优化,得到组合权重。运用云模型算法建立高速公路收费站效能标准评价云、评价指标云和综合评价云,借助MATLAB软件绘制云图,通过观察综合评价云与标准评价云的相对位置关系并进行相似度分析,确定效能综合评价结果。基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笔村收费站为例,对其效能进行综合评价,以增强优势、补足短板。结果表明:笔村收费站效能评价等级为“好”,但其多车道通行能力、人工服务质量和制度管理这3项指标评价值相对较低,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效能提升对策。建立了高速公路收费站效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效能评价模型,并以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收费站效能综合评价及改造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收费站 组合权重 云模型 效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袁腾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1-66,共6页
基于风险分析基本理论,建立岩溶路基风险发生概率等级、风险事故损失等级与风险分级评价指标。针对岩溶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取值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采用三角模糊表示参数取值,建立岩溶路基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模型,并综合运用Hoek-B rown准... 基于风险分析基本理论,建立岩溶路基风险发生概率等级、风险事故损失等级与风险分级评价指标。针对岩溶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取值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采用三角模糊表示参数取值,建立岩溶路基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模型,并综合运用Hoek-B rown准则、岩体质量分类指标RMR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出岩体力学参数三角模糊数确定方法。然后,采用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计算岩溶路基失稳概率,并通过探讨岩溶路基风险后果等级划分标准建立岩溶路基风险损失确定方法,进而得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最后,将其用于湖南省某高速公路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路基 风险分析 模糊数学 模糊能度 风险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吉高速公路湘西段路堑边坡结构特征与防护措施 被引量:4
4
作者 卿笃干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677-682,共6页
常吉高速公路湘西段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路堑边坡数量众多,边坡稳定性问题突出。本文根据岩体产状与边坡坡面的关系研究,认为常吉高速湘西段路堑边坡主要包括顺向坡、正交坡与反向坡,其中顺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它的物质组成、岩... 常吉高速公路湘西段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路堑边坡数量众多,边坡稳定性问题突出。本文根据岩体产状与边坡坡面的关系研究,认为常吉高速湘西段路堑边坡主要包括顺向坡、正交坡与反向坡,其中顺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它的物质组成、岩体结构合风化程度等有关。分析、总结了路堑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提出并实施了针对不同边坡结构类型与变形破坏模式的边坡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边坡 边坡结构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炎高速公路不同施工类型区水土流失分异规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训凤 赵辉 +1 位作者 王东生 罗建民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2,共3页
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和钢钎法,对高速公路施工期不同施工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工类型区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分异规律明显,因施工扰动破坏原地表覆被和土体结构,其值均大于自然未扰动坡面,尤以高陡开挖或回填... 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和钢钎法,对高速公路施工期不同施工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工类型区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分异规律明显,因施工扰动破坏原地表覆被和土体结构,其值均大于自然未扰动坡面,尤以高陡开挖或回填坡面增幅最大,说明高速公路施工扰动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不仅与土壤或母质类型有关,而且与施工期有关;高陡开挖和回填边坡是高速公路施工期需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监测 施工类型区 分异规律 衡炎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荷损伤效应下开挖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邓东平 石柱 彭文耀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7-340,共14页
边坡开挖卸荷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坡体内岩土体强度产生损伤,进而影响到开挖边坡稳定性。当前,边坡工程开挖滑塌事故频有发生,而较少研究关注卸荷损伤效应下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在此,基于简单的线性模型,建立开挖卸荷效应下边坡滑面岩... 边坡开挖卸荷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坡体内岩土体强度产生损伤,进而影响到开挖边坡稳定性。当前,边坡工程开挖滑塌事故频有发生,而较少研究关注卸荷损伤效应下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在此,基于简单的线性模型,建立开挖卸荷效应下边坡滑面岩土体强度参数计算公式。进而,结合极限平衡推力法,引入迭代计算策略,实现边坡安全系数反馈与滑面强度参数更新之间的交互计算,达到卸荷损伤效应下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目的,为工程边坡开挖过程中安全状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此后,经3种不同类型开挖边坡算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开挖卸荷损伤明显降低开挖后边坡稳定性,且边坡破坏形态可能会演变成近坡面的浅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边坡稳定性 卸荷损伤 滑面强度参数 极限平衡推力法 安全系数 滑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生物酶复合固化红砂岩土的力学与耐久性能
7
作者 关宏信 张海翔 +2 位作者 杨海荣 杨飞 郑天一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5-773,共9页
为研究生物酶土壤固化剂与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的性能,探究复合固化红砂岩土用于高速公路底基层的可行性,以及研究生物酶土壤固化剂掺量对固化土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试验分析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生物酶... 为研究生物酶土壤固化剂与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的性能,探究复合固化红砂岩土用于高速公路底基层的可行性,以及研究生物酶土壤固化剂掺量对固化土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试验分析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生物酶土壤固化剂的掺入可提高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抵抗贯入强度和弹性模量,最佳掺量为2%;相同应力比下,复合固化土的疲劳寿命相比水泥单一固化土增长不明显,相同应力下,复合固化土的疲劳寿命相比水泥单一固化土显著增加。本研究为复合固化红砂岩土用于高速公路底基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土壤固化剂 红砂岩土 路面底基层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红砂岩土的高效粒径范围研究
8
作者 关宏信 郑天一 +4 位作者 张海翔 杨飞 杨海荣 潘旺 李慧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8-387,共10页
为了更高效地提升生物酶对红砂岩土的固化效果,本文优化了室内试验的制件过程,即将红砂岩土筛分出目标粒径范围,并将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目标粒径范围(P≤2.36、P 2.36~4.75、P≥4.75)的红砂岩土体,对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试件进行... 为了更高效地提升生物酶对红砂岩土的固化效果,本文优化了室内试验的制件过程,即将红砂岩土筛分出目标粒径范围,并将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目标粒径范围(P≤2.36、P 2.36~4.75、P≥4.75)的红砂岩土体,对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试件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静态压缩弹性模量、劈裂强度和抗冲刷性能试验。此外,为进一步研究生物酶固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对粒径0.075 mm以下颗粒质量占粒径2.36 mm及以下颗粒总质量不同比例的土体开展了SEM表征,结果表明,粒径2.36 mm以下是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的高效粒径范围,与常规掺入生物酶的制件工艺相比,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红砂岩土的高效粒径范围可以进一步提升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以及静态压缩弹性模量,并大幅降低冲刷引起的质量损失。微观试验结果表明,黏土物质含量会显著影响生物酶固化效果,且0.075 mm以下土体占比对土体表面形貌影响明显,建议将生物酶应用于固化红砂岩土时改进其施工工艺,使生物酶只用于粒径2.36 mm以下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红砂岩土 底基层 粒径范围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向施工隧道贯通前开挖面稳定性上限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孙雁军 阳军生 +1 位作者 杨峰 罗静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0-1296,共7页
为探讨对向施工隧道贯通前开挖面存在的相互影响对地层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本文将该问题假定为沿隧道纵向中线剖开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采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法开展计算分析,获得了土体自重作用下地层临界失稳状态对应的隧道开... 为探讨对向施工隧道贯通前开挖面存在的相互影响对地层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本文将该问题假定为沿隧道纵向中线剖开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采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法开展计算分析,获得了土体自重作用下地层临界失稳状态对应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系数Ncr和有效间断线网破坏模式,以单元速度云图和速度矢量图形式呈现了典型破坏模式下速度场分布的特征。研究发现:对向开挖面间距比S/D对稳定性系数Ncr有显著影响,隧道埋深比H/D和土体内摩擦角Ф对其亦有影响。在转换间距比Str/D附近,稳定系数Ncr值差别不大,但破坏模式形态和范围差异明显。本研究为对向施工隧道贯通前的稳定性评价、选取合理预加固方案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向施工 开挖面稳定性 上限有限元 刚体平动运动单元 稳定性系数 破坏模式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新高速复杂地质边坡治理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富强 袁昕 袁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依托娄新高速K22+200~K22+400段右侧边坡支护工程,通过现场施工、选点监测、有限元分析等过程研究炭质泥岩夹层边坡的治理方法与稳定性分析。依据工程地质资料,对比分析选取"锚杆+抗滑桩+灌浆加固"的方法进行边坡治理,并布... 依托娄新高速K22+200~K22+400段右侧边坡支护工程,通过现场施工、选点监测、有限元分析等过程研究炭质泥岩夹层边坡的治理方法与稳定性分析。依据工程地质资料,对比分析选取"锚杆+抗滑桩+灌浆加固"的方法进行边坡治理,并布设监测点进行对边坡的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监测。然后,采用有限元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的边坡安全系数为1.6,并且对比现场监测点与有限元分析的位移过程,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泥岩 边坡治理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被引量:58
11
作者 柳厚祥 李汪石 +2 位作者 查焕奕 蒋武军 许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09-1817,共9页
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提取公路隧道掌子面图片中的围岩分级相关信息。训练以掌子面图片和特征标签为数据集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围岩的节理、裂隙、破碎程度、粗糙程度、光滑程度、泥夹石和涌水等分布式特征;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和岩体... 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提取公路隧道掌子面图片中的围岩分级相关信息。训练以掌子面图片和特征标签为数据集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围岩的节理、裂隙、破碎程度、粗糙程度、光滑程度、泥夹石和涌水等分布式特征;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和岩体裂隙图像智能解译方法统计围岩节理组数和间距来描述结构面完整程度;再利用色彩模型确定岩石种类描述出岩石坚硬程度;最后将围岩分级各判别因子转换为BQ值进行分级,获得围岩分级最终结果。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适用于识别围岩不同形态特征,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获取的围岩分级参数能够实现对公路隧道围岩等级的综合判定。该处理结果与传统BQ分级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深度学习围岩分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围岩分级 深度学习技术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M-C强度准则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时效稳定性分析M-P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东平 杨春会 谢志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66,共16页
拓展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在复杂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适用性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边坡岩土体剪切失效一般服从于非线性强度准则,而传统极限平衡方法仅适用于线性强度准则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此外,预应力锚索作为一种... 拓展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在复杂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适用性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边坡岩土体剪切失效一般服从于非线性强度准则,而传统极限平衡方法仅适用于线性强度准则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此外,预应力锚索作为一种主动防护措施,可极大地即时提高边坡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大型边坡工程加固。然而,在应力松弛、蠕变效应以及腐蚀环境影响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稳定性时效特征往往被忽视。由此,基于Morgenstern-Price(M-P)法,嵌入非线性Mohr-Coulomb(M-C)强度准则,并融入应力松弛与蠕变效应下锚索预应力损失模型以及腐蚀环境下锚索性能劣化模型,从而,建立非线性强度准则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安全系数时程表达式。进一步,为了解决非线性强度准则下隐式嵌套公式难以求解的问题,归零化条间法向力初始值,并应用迭代循环求解策略,在引入循环终止允许误差判别条件后,可实现边坡稳定性理论真实结果的逼近求解。经过后续算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还研究了不同预应力损失速率和不同锈蚀环境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稳定性的时效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极限平衡M-P法 非线性M-C强度准则 预应力锚索加固 时效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矮寨大桥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桥型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榕 胡建华 +1 位作者 陈国平 刘汉彪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湘西矮寨大桥为塔-梁分离式悬索桥,主缆跨径布置为242m+1 176m+116m。设计过程中对高线位、低线位常规悬索桥方案和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方案进行比选,结合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最终选择了山体开挖量小、经济性好、结构合理的塔-梁分离式... 湘西矮寨大桥为塔-梁分离式悬索桥,主缆跨径布置为242m+1 176m+116m。设计过程中对高线位、低线位常规悬索桥方案和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方案进行比选,结合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最终选择了山体开挖量小、经济性好、结构合理的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方案。采用增设辅助锚索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结构无吊索区长度过长造成的主缆和主梁变形不协调的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分析结构体系与山体的稳定性,形成了结构与山体系统稳定技术。采用MI-DAS Civil建立结构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对其静、动力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的竖向、横向以及纵向的整体刚度均比常规悬索桥大,抗风动力性能较好,可较大地减小伸缩缝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塔-梁分离 无吊索区 山体稳定 静力性能 动力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衰减特征 被引量:32
14
作者 朱自强 喻波 +2 位作者 密士文 余涛 周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00-3907,共8页
为研究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和衰减特征,建立基于细观结构的数值混凝土模型,利用黏弹性声波方程模拟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通过对不同参数模型的模拟,研究骨料、孔隙和钢筋对超声波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的孔隙虽然很... 为研究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和衰减特征,建立基于细观结构的数值混凝土模型,利用黏弹性声波方程模拟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通过对不同参数模型的模拟,研究骨料、孔隙和钢筋对超声波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的孔隙虽然很小,但它们是引起超声波能量衰减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的黏滞性是超声波能量衰减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它导致超声波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大呈指数衰减;钢筋和骨料对超声波能量衰减不大,但能引起复杂的反射和散射,增加空洞等异常波形识别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声波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工作面稳定性与滑移线网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雁军 阳军生 +2 位作者 罗静静 郑响凑 杨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74-1380,共7页
针对隧道工作面稳定性和破坏模式问题,从保守角度将其假定为沿隧道纵向中线剖开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采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法(UBFEM-RTME)开展分析研究,绘制了土体自重作用下地层临界失稳状态对应的隧道工作面稳定系数Ncr图表... 针对隧道工作面稳定性和破坏模式问题,从保守角度将其假定为沿隧道纵向中线剖开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采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法(UBFEM-RTME)开展分析研究,绘制了土体自重作用下地层临界失稳状态对应的隧道工作面稳定系数Ncr图表和有效间断线网(近似滑移线网)破坏模式,探讨了埋深比H/D、内摩擦角φ和剪胀角ψ等参数影响规律,给出了Ncr与H/D和φ影响因素的拟合公式,进一步揭示了有效间断线数目及位置分布等网格参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UBFEM-RTME数值计算配合网格更新策略并保证合理充足的网格密度,能提高Ncr上限解精度并捕获高密度有效间断线网破坏模式,其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价隧道工作面稳定性、揭示极限失稳破坏形态的主要特征,为地层预加固方案制定等工作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稳定性 上限有限元 剪胀效应 稳定系数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成本的桥梁车道数决策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邵旭东 彭建新 +1 位作者 晏班夫 李立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5-52,共8页
提出桥梁由于维护导致的维护间接成本改进模型,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在现有劣化模型基础上,研究桥梁结构在最优维护策略下寿命周期内的状态变化规律,以此为约束条件,提出全寿命优化设计方法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框架,并编制相应的决策支持系... 提出桥梁由于维护导致的维护间接成本改进模型,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在现有劣化模型基础上,研究桥梁结构在最优维护策略下寿命周期内的状态变化规律,以此为约束条件,提出全寿命优化设计方法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框架,并编制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桥面铺装属易损结构,其维护对交通将产生很大的干扰。以一座桥梁车道数(宽度)的决策为研究对象,根据桥梁全寿命设计理念,由桥面铺装的劣化-维护规律,对桥梁设计方案的决策进行新的尝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桥梁全寿命优化设计方法不但能考虑桥梁劣化和维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且能够合理规划桥梁服役期内的维护方案,平衡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起到优化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伞寿命优化设计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设计决策 服务水平 最优维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地区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综合动态模糊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现启 张清 +3 位作者 朱自强 鲁光银 柳群义 李建慧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在分析人工挖孔桩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系统理论,建立了科学、及时、动态的安全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法对施工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价,安全评价结果为一般,与实际情况吻合,实践证明将模糊层次法用于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评价是可行... 在分析人工挖孔桩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系统理论,建立了科学、及时、动态的安全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法对施工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价,安全评价结果为一般,与实际情况吻合,实践证明将模糊层次法用于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评价是可行的,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挖孔桩 动态模糊评价 层次分析 安全评价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独塔斜拉桥竖弯刚度评估新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康厚军 苏潇阳 +4 位作者 龚平 蔡向阳 刘海波 胡建华 郭铁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134,共9页
斜拉桥的竖弯刚度评估一直是桥梁动力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斜拉桥中拉索对桥面梁起弹性支承作用的受力特点,针对漂浮式独塔斜拉桥竖弯刚度评估问题建立了一个新的评估方法:建立漂浮式独塔斜拉桥新的三梁离散弹簧整体动力学模型,以... 斜拉桥的竖弯刚度评估一直是桥梁动力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斜拉桥中拉索对桥面梁起弹性支承作用的受力特点,针对漂浮式独塔斜拉桥竖弯刚度评估问题建立了一个新的评估方法:建立漂浮式独塔斜拉桥新的三梁离散弹簧整体动力学模型,以及相应动力学理论,利用传递矩阵法进行求解,从而对漂浮式独塔斜拉桥的竖弯刚度进行评估.在三梁离散弹簧模型中,将斜拉索视为无质量弹簧,将桥塔视为考虑轴力影响的欧拉柏努利梁,将桥面从与桥塔交接处截开为两根欧拉柏努利梁.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可应用于工程设计中的计算和刚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竖弯刚度 评估 建模 传递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下沥青加铺层路面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颜可珍 林峰 江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78-2085,共8页
利用线弹性力学原理,建立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沥青加铺层厚度和弹性模量、旧路弹性模量、水平力及轴载等参数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状况的影响,并研究裂缝和层间接触对加铺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铺路面结... 利用线弹性力学原理,建立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沥青加铺层厚度和弹性模量、旧路弹性模量、水平力及轴载等参数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状况的影响,并研究裂缝和层间接触对加铺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铺路面结构参数和荷载特性对加铺层受力状况都有较大的影响,加铺层厚度及旧路裂缝对加铺层受力特性影响显著,层间接触情况对加铺层寿命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沥青路面的加铺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加铺层 交通荷载 层间接触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花岗岩地层隧道衬砌裂损分析与处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雁军 阳军生 +1 位作者 张箭 王树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3,共6页
围岩风化不仅能改变围岩的矿物成分,而且能降低其强度,使得作用于衬砌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加大,导致衬砌开裂,甚至发生破坏.新家洞隧道穿越地层为花岗岩地层,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好,按Ⅱ级围岩支护.但隧道建成2 a后,隧道衬砌结构出现严重裂损... 围岩风化不仅能改变围岩的矿物成分,而且能降低其强度,使得作用于衬砌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加大,导致衬砌开裂,甚至发生破坏.新家洞隧道穿越地层为花岗岩地层,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好,按Ⅱ级围岩支护.但隧道建成2 a后,隧道衬砌结构出现严重裂损.为了研究衬砌结构开裂原因,采用试验手段对裂缝周边混凝土强度及花岗岩的物相成分、力学性质等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围岩风化、强度降低是导致衬砌开裂的主要原因.最后,利用有限元反分析法确定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此对整治后隧道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从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施效果看,衬砌结构满足强度要求.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层中隧道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衬砌裂损 数值反演法 风化花岗岩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