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充气征在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石腾 单卉 +2 位作者 陈德平 娄辉 蒋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803-1805,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充气征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及DR影像表现。结果:肺内支气管充气征197例(占78.8%),肺野透亮度降低240例,肺野内细颗粒状或网格状影133例,肺野磨破璃密度影89例... 目的:探讨支气管充气征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及DR影像表现。结果:肺内支气管充气征197例(占78.8%),肺野透亮度降低240例,肺野内细颗粒状或网格状影133例,肺野磨破璃密度影89例,肺野致密呈"白肺"60例(占24.0%),其中DR片中91.4%(32/35)的"白肺"有支气管充气征,高于床旁片的28.0%(7/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P<0.01)。结论: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可靠的征象。"白肺"内支气管充气征是重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支气管充气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海军 周海军 +1 位作者 曹勇军 罗学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脑血管病变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7例中诊...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脑血管病变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7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2例,脑血管畸形5例。16SCTA的VR、MIP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1~3级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脑血管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肿瘤免疫组化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海华 何启强 黄和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4例乳腺癌患者病理及MRI资料。根据免疫组化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阴性、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4例乳腺癌患者病理及MRI资料。根据免疫组化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阴性、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高表达或低表达。图像分析由2位不同级别乳腺亚专科医师分别阅片,如有争议,以高职称医师意见为准。动态增强图像及DWI图像经GE-ADW 4.6工作站处理后,由高职称医师判断。共纳入病灶形态、毛刺、ADC值、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及曲线类型等5个磁共振参数。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ER、PR阳性患者毛刺出现率高于阴性患者,HER-2阴性患者毛刺出现率高于阳性患者,ER阴性患者中早期强化率中位数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及阴性患者中5项磁共振参数没有差别。如果以毛刺及早期强化率预测ER、PR、HER-2状态,诊断效能较低。结论乳腺癌免疫组化表达不同,其磁共振成像特征有一定差异,能给临床提供参考意见以及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ADC值 早期强化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海军 周海军 +3 位作者 张任华 王向日 曹勇军 罗学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208-1211,共4页
关键词 主动脉 假性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表现
5
作者 蒋玲 郑海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资料。结果消化道造影可见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位置异常11例,其中十二指肠呈螺旋型下降5例,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资料。结果消化道造影可见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位置异常11例,其中十二指肠呈螺旋型下降5例,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椎右侧2例,钡剂灌肠回盲部位置异常12例。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静脉关系异常11例,呈漩涡征改变8例。结论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盲部位置异常及漩涡征是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 消化道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