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南新邵太芝庙乡特大致洪暴雨分析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周雨华
刘志雄
谭一洲
尹忠海
黄小玉
彭双姿
-
机构
湖南省气象台
湖南省娄底市气象台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
湖南省邵阳市气象台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1-87,I0004,共8页
-
文摘
利用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及水文雨量点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美国WRF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对2005年5月31日夜间发生在湖南新邵太芝庙乡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气层结的强烈不稳定,超强的风垂直切变,是形成对流性暴雨的重要条件;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大暴雨同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切变线上中β尺度气旋的演变和发展密切相关,暴雨区上空的经向次级环流的形成和维持是大暴雨形成的另一个条件。分析还发现:太芝庙乡复杂的地形对大暴雨的产生及特大山洪的爆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暴雨山洪
数值模拟
雷达回波
-
Keywords
heavy rainfall mountain torrent shear meso-β-scale cyclon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vertical wind
-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一次大范围辐射雾天气过程的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9
- 2
-
-
作者
彭双姿
刘从省
屈右铭
姚蓉
唐杰
田泽芸
-
机构
湖南省邵阳市气象台
湖南省气象局
湖南省常德市气象台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9-687,共9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2011年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CMAGJ2011M35)项目资助
-
文摘
利用观测资料分析2010年1月华中一次大范围辐射雾过程的环流背景及气象要素分布特点。发现:本次大雾过程有两层较明显的逆温层,高空系统性偏北气流形成下沉逆温,位于7000hPa附近,使大气层结维持稳定,低层水汽不能上传,为大雾生成提供高湿环境条件;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形成近地辐射逆温层,是辐射雾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日出后太阳短波辐射对地面的加热和热量湍流输送是白天辐射雾消散的重要原因。利用WRF模式进行模拟实验,发现用T213资料作为模式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模拟近地层气象要素,较NCEP再分析资料有一定优势;900 m以下U大值区与最大逆温≥5℃重叠区与雾区对应较好;河流湖泊北侧在地面由高压脊转高压后部后,在低空偏南气流水汽输送作用下,出现辐射雾转平流雾可能性较大;WRF模式模拟的近地面层要素结果和实况有所差距,必须采用观测资料同化改进。
-
关键词
辐射雾
逆温层
WRF模式
-
Keywords
radiation fog, inversion layer, WRF model
-
分类号
P426.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廖仁国
吕校华
刘序林
何卫晖
戴传洪
-
机构
湖南省武冈市气象局
湖南省邵阳市气象台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27-5528,5543,共3页
-
文摘
[目的]对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0年T213和欧洲中心ECMWF模式产品及相应时段内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用多因子相似预报方法动态优选预报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多模式集成MOS方法,经动态地订正模式误差和回归误差后,得出动态预报方程,制作24~120 h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预报。[结果]经样本优选、误差订正得到的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方程,经多次随机抽样,并做F检验,可通过显著水平为0.1的检验。[结论]这种方法具有预报模式中外结合、充分利用多个模式的有用信息、吸取各自的优点,考虑本地局部环境因素,减少模式误差和回归误差,利于提高预报精度的优点。
-
关键词
日最高气温
多模式集成
MOS方法
动态预报方程
-
Keywords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Multi-mode integration
MOS method
Dynamic forecast equation
-
分类号
S165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P457.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