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技能训练中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被引量:1
1
作者 文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工作作风 技能训练 科学 医务工作者 实事求是 培养目标 医学教育 医疗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药葫芦钻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曾立 杨林 +1 位作者 周效思 朱琪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瑶药葫芦钻系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是瑶族常用药材之一。通过预试验,对葫芦钻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水提法、乙醇提法和石油醚提法通过水浴加热及常温浸泡,然后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分析其化学... 瑶药葫芦钻系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是瑶族常用药材之一。通过预试验,对葫芦钻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水提法、乙醇提法和石油醚提法通过水浴加热及常温浸泡,然后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葫芦钻中可能含有苷类、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萜类内酯、甾体、三萜类、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挥发油和油脂等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钻 化学成分 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诱导大鼠皮层和海马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表达增加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艳伟 赵晋英 +1 位作者 黄俊 李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对大鼠皮层、海马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1、3、7、28 d和假手术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采用RT-PCR测定DMT1+/-I... 目的:探讨脑缺血对大鼠皮层、海马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1、3、7、28 d和假手术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采用RT-PCR测定DMT1+/-IRE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大鼠皮层及海马组织DMT1的表达。结果:大鼠皮层和海马DMT1+/-IRE mRNA的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皮层DMT1+/-IRE mRNA的表达在缺血1、3 d时无差异(P>0.05);缺血7 d时表达增加(P<0.01),缺血28d时增加更明显(P<0.01)。海马DMT1-IRE mRNA表达除在缺血1 d时与假手术组无差异外(P>0.05),其余时间点DMT1+/-IRE 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随缺血时间的延长,大鼠皮层、海马的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DMT1的表达逐渐增加。DMT1的表达除缺血1 d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别外(P>0.05),其余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脑缺血可诱导大鼠皮层及海马DMT1表达升高,DMT1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引起大鼠脑铁含量升高及神经元铁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铁含量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文平 王仁祥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2,共4页
本文从转基因植物的类型、转化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并简述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在全球和中国的应用概况。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研究进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病 被引量:5
5
作者 文平 蒋雪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共3页
线粒体在人类遗传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线粒体DNA突变与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突变类型和一些常见的线粒体病。
关键词 线粒体DNA 遗传特性 突变 线粒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视窗下西南蛮区风俗习尚改良运动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德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4-87,共4页
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作为整个民族复兴的大后方,其战略地位凸显。西南蛮区由于历史原因保留了大量风俗习尚,针对这一情形,国民政府制订和出台了旨在革新蛮区风俗习尚、推进汉蛮一体化进程的方针政策。西南蛮区民俗风尚改良运动具有政治... 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作为整个民族复兴的大后方,其战略地位凸显。西南蛮区由于历史原因保留了大量风俗习尚,针对这一情形,国民政府制订和出台了旨在革新蛮区风俗习尚、推进汉蛮一体化进程的方针政策。西南蛮区民俗风尚改良运动具有政治与学术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南地区 风俗习尚 改良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进行吞咽障碍管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曾明安 陈玲 +1 位作者 王如蜜 吴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1-953,共3页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对患者的饮食营养维持、疾病康复及生存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资料表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对患者的饮食营养维持、疾病康复及生存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资料表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22%-65%,并导致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加病残率.因此,对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管理,是减少脑卒中不良预后及改善康复结局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低频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旨在探讨管理吞咽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 低频电刺激 疗效观察 管理 脑卒中患者 最佳治疗方案 康复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