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财政信用分配方式
- 1
-
-
作者
张瑜
赵诚
-
机构
湖南省财政科研所
-
出处
《武汉财会》
1988年第9期2-3,共2页
-
文摘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攻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财政分配逐步引入了信用机制,一部分省市财政部门先后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财政信用机构并广泛地开展了财政信用工作(本文均指地方财政信用)。使原来在高度集中体制下形成的供给型财政模式逐步得以突破并向经济管理型转变。这一模式和供给型财政体制比较,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信用性,即地方政府运用信用手段筹集财政资金和使用财政资金,以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新型分配方式.由于这一方式遵循还本付息的信用原则,较好地克服了过去那种完全无偿供给资金方式的弊病。因而这种分配方式在财政实践中效果显著并日益得以发展。如湖南省财政信托投资公司从1985年成立以来。
-
关键词
财政信用
分配方式
财政分配
财政体制
信托投资公司
财政模式
供给型
资金筹集
财政收支状况
财政职能
-
分类号
F81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谈“三数法”确定企业上交承包基数
- 2
-
-
作者
杨光明
-
机构
湖南省财政科研所
-
出处
《武汉财会》
1988年第11期39-,共1页
-
文摘
合理确定企业上交承包基数,对于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在实行承包经营中确定基数时存在的行业、企业之间苦乐不均和“鞭打快牛”等问题,我认为要合理确定承包基数,采用“三数法”比较合适。所谓“三数法”,即用历史参数、行业参数和目标参数(或称发展规划参数)来分析论证企业经济效益等有关指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先进性,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目标规划情况,综合确定企业上交财政收入基数的方法。具体讲:①历史参数,即该企业以往年度实现利润的平均水平.
-
关键词
承包基数
数法
企业类型
承包经营责任制
分配关系
实现利润
国家财政收入
目标参数
目标规划
苦乐不均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