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旱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炎秀’选育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段继华 李赛君 +6 位作者 黄飞毅 雷雨 罗意 康彦凯 丁玎 陈莹玉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4年第4期456-461,共6页
‘炎秀’(选育编号2012-6-73-3)是一个抗旱、高香、适制红茶的茶树新品种。以‘黄奇’为母本、‘鄂茶1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色绿色,叶身内折,叶齿密度中;芽叶黄绿色,茸毛少,... ‘炎秀’(选育编号2012-6-73-3)是一个抗旱、高香、适制红茶的茶树新品种。以‘黄奇’为母本、‘鄂茶1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色绿色,叶身内折,叶齿密度中;芽叶黄绿色,茸毛少,发芽密度中。内含物丰富,属茶多酚优异种质资源。制红茶外形条索紧结、乌润、带金毫,香气甜香带花香,滋味尚甜醇带花香。产量较高,扦插繁殖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炎秀’ 抗旱 高香 适制性 红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优质型茶树新品种‘碧盛’选育研究
2
作者 段继华 李赛君 +6 位作者 黄飞毅 雷雨 罗意 康彦凯 丁玎 陈莹玉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碧盛’(选育编号为2011-15-3)是一个高抗、优质、早生、红绿茶兼制型茶树新品种,系从‘碧香早’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选育。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深绿色,叶面微隆起;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发芽密度密... ‘碧盛’(选育编号为2011-15-3)是一个高抗、优质、早生、红绿茶兼制型茶树新品种,系从‘碧香早’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选育。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深绿色,叶面微隆起;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发芽密度密。内含物丰富,制茶品质优。制绿茶香气清香高、带花香,滋味鲜醇;制红茶香气甜香带果香,滋味浓醇。产量高,生长势强;抗寒、抗旱性强;扦插繁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碧盛’ 高抗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香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2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赛君 段继华 +7 位作者 雷雨 黄飞毅 康彦凯 罗意 陈宇宏 丁玎 廖汉昌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湘茶研12号(选育代号为2011-12-6)系从金萱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质高香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起,芽叶黄绿,茸毛中等。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达5.17%... 湘茶研12号(选育代号为2011-12-6)系从金萱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质高香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起,芽叶黄绿,茸毛中等。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达5.17%;制绿茶品质优,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制红条茶汤色红亮,蜜香带花香,滋味醇厚带花香。抗逆性和适应性均较强,生长势强,产量较高,扦插繁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湘茶研12号 高香 红绿茶兼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高产绿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阳 刘振 +4 位作者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宁静 刘勇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453-457,482,共6页
‘湘茶研1号’系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安化群体品种天然杂交后代的实生苗中分离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茶研1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多,持嫩性强,一芽一叶期与早生茶... ‘湘茶研1号’系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安化群体品种天然杂交后代的实生苗中分离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茶研1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多,持嫩性强,一芽一叶期与早生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相当。春季平均水浸出物41.45%±2.96%、茶多酚25.40%±4.35%、氨基酸4.10%±0.83%、酚氨比6.20。制烘青绿茶翠绿多毫,条索紧细,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叶底黄绿嫩。品比试验4年(树龄4~7龄)平均年产鲜叶1001.45 kg/667 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63.99%。抗寒、抗旱、抗病虫性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选育 ‘湘茶研1号’ 早生 优质 高产 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金萱杂交亲和性和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赛君 雷雨 +6 位作者 段继华 黄飞毅 罗意 康彦凯 丁玎 陈宇宏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选择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的金萱、福鼎大白茶、铁观音等15个茶树品种为杂交亲本,选配18个组合,通过比较各组合杂交结实率、F_(1)代出苗率、优良单株选择率和早期鉴定等多方面的优势程度,探讨金萱杂交亲和性和综合性状配合力,以期创制优异... 选择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的金萱、福鼎大白茶、铁观音等15个茶树品种为杂交亲本,选配18个组合,通过比较各组合杂交结实率、F_(1)代出苗率、优良单株选择率和早期鉴定等多方面的优势程度,探讨金萱杂交亲和性和综合性状配合力,以期创制优异特色茶树新种质的同时丰富茶树杂交育种理论。结果表明,18个杂交组合结实率为3.53%(保靖黄金茶1号×金萱)~ 38.72%(金萱×汝城白毛茶),平均结实率19.48%;出苗率为9.20%(金萱×白牡丹)~ 85.05%(金萱×铁观音),平均出苗率59.62%;杂交F_(1)代择优率为1.94%(金萱×英红九号)~ 12.00%(金萱×薮北),平均择优率为4.96%;杂交F_(1)代苗期生长势均达Ⅱ级苗以上,生长势强。金萱具广泛的亲和性,结实率高;较高的配合力,杂交F_(1)代优良单株选择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金萱 杂交 亲和性 育种 选优率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4号选育研究
6
作者 雷雨 李赛君 +6 位作者 段继华 黄飞毅 康彦凯 罗意 丁玎 陈宇宏 董丽娟 《中国茶叶》 2022年第4期23-27,共5页
湘茶研14号是从金萱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红绿茶兼制型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4号属灌木型、中生种、中叶类;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披针形,叶色绿,叶身平,叶质中,叶面微隆,叶缘平,叶尖急尖;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 湘茶研14号是从金萱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红绿茶兼制型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4号属灌木型、中生种、中叶类;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披针形,叶色绿,叶身平,叶质中,叶面微隆,叶缘平,叶尖急尖;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春茶样2年平均水浸出物含量37.12%、茶多酚23.58%、氨基酸3.58%、咖啡碱4.97%。制绿茶品质优,汤色黄绿明亮,嫩栗香高长,滋味鲜醇;制红茶汤色红浓明亮,有甜香。湘茶研14号生长势强,产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扦插繁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湘茶研14号 优质高产 红绿茶兼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杂交F_(1)代主要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刘子涵 姚林 +6 位作者 彭律文 段继华 谢念祠 于晶 陈宇宏 雷雨 周跃斌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深入解析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特异茶树资源的发掘利用及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以38个杂交F_(1)代茶树新品系为试验对象,基于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主要... 为深入解析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特异茶树资源的发掘利用及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以38个杂交F_(1)代茶树新品系为试验对象,基于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6,变异系数为5.21%~50.21%,平均变异系数为24.40%;各生化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氨比和茶多酚、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没食子儿茶素(DL-C)和表儿茶素(E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和茶多酚、氨基酸和酚氨比、氨基酸和ECG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2.492%。可将38个杂交F_(1)代划分为两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包含20份资源,以较高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为主要特征,适制绿茶;第二类群包含18份资源,其显著特点为较高的水浸出物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高茶多酚含量、高酚氨比,红绿茶兼制。筛选出24份高茶多酚资源、6份高咖啡碱资源和1份高氨基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杂交 F_(1)代 遗传多样性 生化成分 特异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莽山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飞毅 陈宇宏 +9 位作者 刘伟 丁玎 雷雨 段继华 邓晶 康彦凯 罗意 张秀军 刘硕谦 李赛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8-337,共10页
为了解湖南莽山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调查和收集了33份湖南莽山茶树资源,对其中的24份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考察,27份资源进行了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4份资源树型多为小乔木,树姿多为直立状,芽叶多为无茸毛或少茸毛,芽叶色泽... 为了解湖南莽山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调查和收集了33份湖南莽山茶树资源,对其中的24份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考察,27份资源进行了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4份资源树型多为小乔木,树姿多为直立状,芽叶多为无茸毛或少茸毛,芽叶色泽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色绿色或深绿,叶片锯齿密度中或稀、锐度中,叶缘平,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质中,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8.07%~77.90%,平均值为58.7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1~1.05,平均值为0.81。27份资源的18项品质成分变异系数在4.86%~71.32%之间,平均值为28.29%;多样性指数在1.59~2.03之间,平均值为1.8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36%;通过聚类分析将27份资源聚为5大类群,类群Ⅰ含15份资源并分为了2个亚群,类群Ⅱ含5份资源,类群Ⅲ含5份资源,类群Ⅳ和类群Ⅴ各包含1份资源;初步筛选出1份低咖啡碱资源和3份高咖啡碱资源。本研究为湖南莽山茶树资源挖掘与利用以及湖南茶树演变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莽山 茶树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种质资源汝城白毛茶的代谢物差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熙 赵洋 +4 位作者 杨培迪 宁静 杨阳 成杨 刘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汝城白毛茶是湖南四大茶树地方群体资源之一,也是白毛茶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pubilimba Chang)的典型代表,已有研究表明汝城白毛茶在演化地位上与湖南其他3个地方群体资源差异较大,且在植物学特征、生化成分、制茶品质等方面特... 汝城白毛茶是湖南四大茶树地方群体资源之一,也是白毛茶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pubilimba Chang)的典型代表,已有研究表明汝城白毛茶在演化地位上与湖南其他3个地方群体资源差异较大,且在植物学特征、生化成分、制茶品质等方面特色鲜明。但目前对汝城白毛茶种质资源次生代谢物的差异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以汝城白毛茶为研究对象,湖南典型地方茶树资源安化群体(AHQT,C.sinensis var.sinensis)、城步峒茶[CBDC,C.sinensis 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江华苦茶[JHKC,C.sinensis 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为对照,筛选汝城白毛茶中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并进行K均值聚类(K-means)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AHQT、CBDC、JHKC相比,分别在汝城白毛茶中筛选到显著差异代谢物189、180、162个,种类最多的为黄酮类(69、51、60个),其次为酚酸类(31、40、25个),最少的为木脂素和香豆素(5、4、4个)。汝城白毛茶较对照量均增加的代谢物共15个,含量增加种类最多的均为黄酮和酚酸类,其中增加最多的均为乔松素、其次为1,2,3,6-四-O-没食子酰-D-葡萄糖;将差异代谢物进行K均值聚类(K-means)分析,4个群体中变化趋势一致的代谢物可分为9类,且在汝城白毛茶中含量最高的代谢物共有32个,主要为黄酮和鞣质类。差异代谢物的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黄酮与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等。本研究除检测到一些茶叶中已有研究报道的差异代谢物外,筛选出了一些茶叶研究中关注较少的差异代谢物,如乔松素、鞣花酸、山奈酚等,这些物质将为后期汝城白毛茶特色茶树种质资源的挖掘和选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汝城白毛茶 代谢组学 液质联用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个茶树新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振 赵洋 +3 位作者 杨培迪 成杨 宁静 杨阳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3-399,共7页
对16个茶树新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综合比较了16个品种(系)的生物学特性、产量、生化成分和品质等,结果表明,物候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的有10个品系,晚的有3个品系;产量比对照高的有7个品系,比对照低的有9个。16个品种(系)中,水浸出物... 对16个茶树新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综合比较了16个品种(系)的生物学特性、产量、生化成分和品质等,结果表明,物候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的有10个品系,晚的有3个品系;产量比对照高的有7个品系,比对照低的有9个。16个品种(系)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三年平均值分别为38.0%、24.0%、4.1%、3.8%,其中西莲1号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最高;制茶品质中,三年绿茶感官审评平均排名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的有13个品种(系),依次为08-1、HJ-05、西莲1号、HJ-02、79-26-11、HJ-168、HJ-18、88-01、08-65、HJ-03、HJ-04、80-88-18、79-65-109。综合物候期、产量和制茶品质,初步选育出08-01、HJ-05、西莲1号、79-26-11等4个综合性状较优的茶树新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系 品种比较 生化成分 制茶品质 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金栀’选育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雨 李赛君 +6 位作者 罗意 黄飞毅 段继华 康彦凯 陈莹玉 丁玎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458-463,共6页
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保靖黄金茶1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通过系统选种程序选育出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金栀’(选育代号2012-6-53-12’)。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芽叶黄绿,茸毛... 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保靖黄金茶1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通过系统选种程序选育出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金栀’(选育代号2012-6-53-12’)。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芽叶黄绿,茸毛中,生长势强;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61%(>20%)、4.52%(>4%),属茶多酚及氨基酸优异种质资源;制绿茶尚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清香带花香,滋味鲜醇;制红茶紧结尚润显金毫,汤色红亮,栀子花香浓郁,滋味醇爽;抗寒能力较强,抗旱性中,扦插繁殖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金栀’ 特早生 适制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生抗寒茶树新品种‘玉叶’选育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赛君 段继华 +6 位作者 康彦凯 雷雨 黄飞毅 罗意 丁玎 陈莹玉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茶树良种‘玉叶’(选育代号为2012-6-66-6)系从以‘玉绿’为母本、‘乌牛早’为父本的杂交F1代中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花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花瓣淡... 茶树良种‘玉叶’(选育代号为2012-6-66-6)系从以‘玉绿’为母本、‘乌牛早’为父本的杂交F1代中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花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花瓣淡绿色、6枚。生长势强,鲜叶产量高,扦插繁殖力强。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3.81%和4.36%,属于高茶多酚、高氨基酸优良种质资源。制绿茶翠绿带毫,汤色嫩绿明亮,嫩香持久,滋味醇和;制红茶乌润尚紧细带金毫,汤色红亮,甜香尚高,滋味甜醇。抗寒、抗旱能力强,是一个特早生抗寒性强的茶树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玉叶’ 抗寒性 特早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香型红绿茶兼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8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雨 李赛君 +6 位作者 段继华 黄飞毅 罗意 康彦凯 陈莹玉 丁玎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3年第4期454-459,共6页
以‘金萱’为母本、‘薮北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通过系统选种程序选育出高香型红绿茶兼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8号’(选育代号2011-4-8-1)。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芽叶绿带浅紫,茸毛中,发芽密度... 以‘金萱’为母本、‘薮北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通过系统选种程序选育出高香型红绿茶兼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8号’(选育代号2011-4-8-1)。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芽叶绿带浅紫,茸毛中,发芽密度中;花瓣白色,质地薄,子房有茸毛;产量高,内含物丰富,春茶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3.74%(>20%),属茶多酚含量略高的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制绿茶香气清香带花香,滋味尚鲜醇;制红茶香气花香持久,滋味甜醇带花香,综合评分高于对照‘槠叶齐’。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湘茶研18号’ 高香型 红绿茶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抗型茶树新品种‘渐荣齐’选育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赛君 罗意 +6 位作者 雷雨 段继华 黄飞毅 康彦凯 陈莹玉 丁玎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305-311,共7页
茶树品种‘渐荣齐’(选育代号为2011-4-9-6)系从以‘槠叶齐’为母本、日本‘薮北种’为父本的杂交F_(1)代中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缘平;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发芽密度密;花瓣白... 茶树品种‘渐荣齐’(选育代号为2011-4-9-6)系从以‘槠叶齐’为母本、日本‘薮北种’为父本的杂交F_(1)代中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缘平;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发芽密度密;花瓣白色,子房有茸毛。内含物丰富,制绿茶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制红茶汤色尚红亮,甜香,滋味醇和。生长势强,产量高,扦插繁殖能力强。抗寒性强,抗旱性强,是一个高产、高抗、制红绿兼优型茶树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渐荣齐’ 高产 抗逆性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权保护与乡土特色种植茶产业振兴——基于供给需求匹配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喜喜 张良元 +2 位作者 贺林波 李赛君 邓晶 《茶叶通讯》 2023年第2期272-278,共7页
做精特色种植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特色种植产业开发中的品种权对培育保护种植产业“特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地方特色植物品种的适种区域、繁殖利用和权利结构与种植产业特色选择、特色培育和特色保护的现实需求不匹... 做精特色种植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特色种植产业开发中的品种权对培育保护种植产业“特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地方特色植物品种的适种区域、繁殖利用和权利结构与种植产业特色选择、特色培育和特色保护的现实需求不匹配,是导致种植产业特色开发困境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供给需求匹配的视角,探讨茶树新品种权保护对特色茶叶产业振兴的意义。认为规定特色茶树新品种适种区域的法律效力,加强特色茶叶产业的府际合作,实施繁殖利用的分类管理,制定地方特色茶树种苗(种子)推广销售的地方标准,加强新品种权的执法保护,签订茶树新品种权排他独占的特许协议等,是振兴特色茶产业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权保护 特色种植 产业振兴 茶叶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杂交F1真假杂种的SSR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雷雨 段继华 +7 位作者 黄飞毅 康彦凯 罗意 陈宇宏 丁玎 姚利娜 董丽娟 李赛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757,共10页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以福鼎大白茶和安徽1号为母本,保靖黄金茶1号为父本的2个杂交F1进行真假杂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的48株F1中共鉴定出真杂种41株,杂种率为85.42%,以安徽1号为母本的44个F1中共鉴定...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以福鼎大白茶和安徽1号为母本,保靖黄金茶1号为父本的2个杂交F1进行真假杂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的48株F1中共鉴定出真杂种41株,杂种率为85.42%,以安徽1号为母本的44个F1中共鉴定出真杂种35株,杂种率79.55%。筛选出的17对SSR引物在2个杂交群体中共享等位基因41个,平均含有2.82(福鼎大白茶)和2.71(安徽1号)个,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态性。2个杂交F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差别不大,Nei、He、Ho、I平均值分别为0.56、0.43、0.78、0.93(福鼎大白茶×保靖黄金茶1号)和0.55、0.43、0.75、0.90(安徽1号×保靖黄金茶1号)。福鼎大白茶×保靖黄金茶1号和安徽1号×保靖黄金茶1号杂交F1中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分别在0.44~0.90和0.48~0.95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进行聚类,2个杂交群体分别在相似系数为0.60和0.64处分为3大类:2个杂交子代各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聚为一类,最后与父本聚为一类,说明这2个杂交F1具有偏母本遗传倾向。该研究表明EST-SSR可应用于茶树真假杂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SR 杂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杂交F_(1)主要品质成分杂种优势与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雨 段继华 +5 位作者 黄飞毅 康彦凯 罗意 陈莹玉 丁玎 李赛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44-1750,共7页
为研究不同遗传背景下茶树主要品质成分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模型,本研究以保靖黄金茶1号为父本,福鼎大白茶、安徽1号和碧香早分别为母本,构建3个杂交F_(1)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等方法对其开展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 为研究不同遗传背景下茶树主要品质成分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模型,本研究以保靖黄金茶1号为父本,福鼎大白茶、安徽1号和碧香早分别为母本,构建3个杂交F_(1)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等方法对其开展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4个主要品质成分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水浸出物外,其余各成分遗传变异均较为广泛。4个性状在3个杂交F_(1)群体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亲优势,超亲分离现象广泛存在,3个组合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表现正向中亲优势,咖啡碱表现了不同的正向和负向中亲优势,而氨基酸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且存在偏母性遗传;4个性状遗传在3个杂交F_(1)群体中共符合3种模型,但均为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在以福鼎大白茶和碧香早为母本的杂交F_(1)群体检测到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茶多酚在2个组合中表现不一致,分别为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两对等加性主基因;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在以安徽1号为母本的杂交F_(1)群体检测到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咖啡碱表现为两对加性效应的主基因。3个杂交F_(1)群体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均大于50%,茶多酚和氨基酸主基因遗传率为1.083%~99.246%。本研究初步分析了茶树主要品质成分的遗传规律及主基因间互作效应,为主要品质成分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质成分 杂种优势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香早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意 雷雨 +5 位作者 段继华 黄飞毅 康彦凯 陈宇宏 丁玎 李赛君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0-405,共6页
以碧香早为亲本,与19个优良茶树品种配组杂交,调查组合结实率及F1代出苗率,探讨碧香早的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以碧香早为母本的17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和F1代平均出苗率分别为24.76%和64.36%,结实率最高为碧香早×龙井长叶(41.29%)... 以碧香早为亲本,与19个优良茶树品种配组杂交,调查组合结实率及F1代出苗率,探讨碧香早的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以碧香早为母本的17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和F1代平均出苗率分别为24.76%和64.36%,结实率最高为碧香早×龙井长叶(41.29%),最低为碧香早×安徽1号(10.91%);出苗率最高为碧香早×金萱(82.61%),最低为碧香早×紫娟(36.36%)。以碧香早为父本的7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和F1代平均出苗率分别为21.78%和51.40%,结实率最高为迎霜×碧香早(40.35%),最低为保靖黄金茶1号×碧香早(5.41%);出苗率最高为白毫早×碧香早(73.26%),最低为金萱×碧香早(25.00%)。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与F1代平均出苗率呈中度正相关;不同年份间组合杂交结实率与F1代出苗率无显著差异;结实率和出苗率高的组合其F1代实生苗生长势强。因此,碧香早是一个亲和力强,尤以做母本时更强的杂交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香早 杂交授粉 亲和性 结实率 F1代出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粉悬浊液组分的筛选及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雨 黄飞毅 +6 位作者 段继华 康彦凯 罗意 陈宇宏 丁玎 董丽娟 李赛君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8-592,共5页
以保靖黄金茶1号花粉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茶树花粉悬浊液的组分进行筛选并优化,以寻求适宜的液体介质,探索液体授粉技术在茶树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稳定剂对花粉悬浊液的稳定性和萌发率有着不同的影响,较低... 以保靖黄金茶1号花粉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茶树花粉悬浊液的组分进行筛选并优化,以寻求适宜的液体介质,探索液体授粉技术在茶树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稳定剂对花粉悬浊液的稳定性和萌发率有着不同的影响,较低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琼脂对花粉悬浊液的稳定性起一定的作用;四个因素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A)>硼酸(B)>氯化钙(C)>琼脂(D),A和B因素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性水平,而C和D因素未达显著性水平;茶树花粉悬浊液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0%蔗糖+0.01%硼酸+0.06%琼脂+0.02%氯化钙,花粉萌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粉悬浊液 授粉 组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意 段继华 +5 位作者 康彦凯 雷雨 黄飞毅 李赛君 丁玎 陈莹玉 《茶叶通讯》 2023年第2期209-214,共6页
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一芽一叶工夫红茶共检测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 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一芽一叶工夫红茶共检测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化合物与烯烃等,其中醇类、醛类、酯类是该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占香气总量的84.28%。该品系红茶香气类型与中阿杂交的大吉岭及云南红茶属于同一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β-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2-正戊基呋喃、β-环柠檬醛、β-紫罗酮及苯甲醛等和相对含量较少的壬醛、柠檬烯、β-月桂烯、顺-茉莉酮、橙花醇、α-雪松醇、苯乙醛、α-萜品醇等都呈花果香,是花果香型红茶的主要成分,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茶鲜叶制工夫红茶花果香浓郁、香气好,具有开发高香优质红茶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椀香茗’ 工夫红茶 香气成分 花果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