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诗词文本分析的民国时期南岳衡山风景意象研究
1
作者 宋亚琪 沈守云 王薇薇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不仅拥有独秀的自然风景,也是文明奥区、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研究衡山景观意象特征,有利于再现衡山民国时期景观风貌,更好地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古迹。以1912—1949年南岳衡山古诗词为研究对...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不仅拥有独秀的自然风景,也是文明奥区、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研究衡山景观意象特征,有利于再现衡山民国时期景观风貌,更好地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古迹。以1912—1949年南岳衡山古诗词为研究对象,探究民国时期衡山的风景意象,共搜集到诗词文本379首,利用Python语言jieba分词、ROST CM6等相关软件进行文本词频统计、共线分析、情感分析等,感知大众心中衡山的景观形象,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可将衡山划分为梵音古刹、烟霞胜境、暮色山林、曲径通幽、云影飞瀑五大景观类型,祝融峰、天柱峰、上封寺、磨镜台是民国时期衡山核心景点;天景、生景等自然景观感知度高于人文景观;文本情感虽以积极为主,但消极情感仍占有一定比例;“高耸”“青翠”“幽深”“巍峨”是衡山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秀美的自然山水与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诗意形成的基础,受时代背景影响,文人多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豪情壮志。基于古诗词的文本挖掘能够强化对民国时期衡山景观价值的提炼,为地域性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意象 南岳衡山 民国 诗词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性与城镇化水平时空耦合及其交互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汤良 胡希军 +5 位作者 罗紫薇 韦宝婧 王烨梓 张亚丽 邵润钰 陈存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62-4677,共16页
协调生态建设与城镇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对科学引导城镇化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探究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程度与城镇化水平整体进程之间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各县区为评价单元,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 协调生态建设与城镇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对科学引导城镇化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探究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程度与城镇化水平整体进程之间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各县区为评价单元,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人口-经济-社会-空间模型构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多维度测算湖南省2000—2020年生态脆弱性和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耦合关系,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交互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湖南省生态脆弱程度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以长株潭为核心重度脆弱区,向南北方向扩散,形成南北地区脆弱程度高、中西部生态脆弱程度低的格局;(2)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高水平城镇化区域从2000年以各地级市行政中心向外发散的散点式布局,到2020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高值区,东部整体较高,西部偏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湖南省严重失调区县明显减少,基本协调区县明显增加的趋势,且城镇化水平是制约湖南省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均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4)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导致地区生态脆弱程度加深,而地区生态状况又反向制约城镇化水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湖南省需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健康发展,缓解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以期实现区域城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城镇化水平 耦合协调度模型 交互影响因素 CRITIC赋权法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TOPSIS模型的湖南省水资源安全空间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紫薇 胡希军 +1 位作者 汤佳 韦宝婧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5,共11页
湖南省水资源安全对维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空间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旨在为区域生态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3个子系统中选择13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安全空间... 湖南省水资源安全对维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空间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旨在为区域生态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3个子系统中选择13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安全空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水资源安全综合状况并绘制空间分布图,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湖南省水资源安全处于Ⅲ级(基本安全),至2020年达到Ⅱ级(较安全)状态,并逐年好转,与水利建设成果同步;2000-2020年间全域水资源安全空间分异明显,郴州市保持着较高的水资源安全水平状态,湘潭市和衡阳市处于较低安全水平;湖南省水资源安全主要障碍因子为GDP、人口密度、农田有效灌溉单位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单位GDP用水量。湖南省水资源安全水平在研究期内稳步提高,处于不安全水平的区域还需要进一步围绕主要障碍因子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安全 熵值-TOPSIS模型 空间评价 障碍因子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需匹配的洞庭湖区生态保护利用空间识别
4
作者 程甜 黄熠和 +2 位作者 胡文敏 韦宝婧 李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71,共15页
【目的】平原河网地区承担着粮食供给、水源涵养、生境质量和固碳服务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其生态系统遭受的损害也最为明显。洞庭湖区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典型区域,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生态... 【目的】平原河网地区承担着粮食供给、水源涵养、生境质量和固碳服务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其生态系统遭受的损害也最为明显。洞庭湖区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典型区域,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生态保护利用空间识别对洞庭湖区及其他类似区域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洞庭湖区子流域作为基本评价单元,以GIS技术为核心,采用InVEST模型及其他量化方法,统计各子流域的水源涵养、粮食服务、生境质量和固碳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均值,并计算供需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特征和供需比结果,分别划定生态保护分区和功能分区。利用MSPA法,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情况确定并整合生态源地,在此基础上综合识别生态保护与利用空间类型及区域。【结果】1)除粮食服务外,其他功能都没有处于供需平衡的子流域;2)确定了生态维护区、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和生态修复区4个生态保护分区以及145个主要生态功能区;3)整合生态资源共24个,总面积约8610.96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2.5%,主要分布在中心湖区和东、西、南部边缘的林区以及东、西部的部分农田区;4)识别生态保护与利用空间167个,其中面积最大的区域兼有生态保育水源涵养、碳汇、生物多样性等复合功能。【结论】根据洞庭湖区生态保护和利用空间识别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利用建议,为洞庭湖区及其他类似平原河网地区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生态保护 生态功能 生态源识别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民国文本的长沙城市意象研究
5
作者 凌佳诣 沈守云 王薇薇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历史景观特征在逐渐减退。为再现民国时期长沙的城市风貌,采用文本挖掘法,整理筛选民国文本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与聚类分析、情感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探究民国长沙的城市意象元素与形象认知。结果表...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历史景观特征在逐渐减退。为再现民国时期长沙的城市风貌,采用文本挖掘法,整理筛选民国文本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与聚类分析、情感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探究民国长沙的城市意象元素与形象认知。结果表明,民国文本中对长沙的描写以人文要素为主,城市意象因子中道路与交通、山水风貌热力值较高;感知度最高的实体空间意象元素是岳麓山、湘江、天心阁,非实体空间意象元素是街巷、百花、亭台;长沙具有岳峰古迹、湘水月色、街陌盛景、文教新风、战火风云5类意象空间;长沙总体形象认知为美景、幽静、胜地,情绪感知以积极情绪为主。以历史文本为研究材料,为城市意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文本挖掘 环境感知 民国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公路选线优化及生态敏感性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雅丹 韦宝婧 +4 位作者 黄泽斌 杨帆 彭兴 吴毅 熊素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33,共15页
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风险,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公路建设,易对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填补这一空白,更好地优化公路选线仍缺乏普遍研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选线为例,采取客观... 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风险,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公路建设,易对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填补这一空白,更好地优化公路选线仍缺乏普遍研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选线为例,采取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分析公路沿线生态稳定性,通过构建公路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及ArcGIS空间加权叠加分析,指导其在生态脆弱区的选线优化,有效防止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碎和丧失。结果表明:1)从高程(B1)、坡度(B2)、坡向(B3)、水源保护(B4)、土地利用现状(B5)、风景名胜资源保护(B6)、植被覆盖度(B7)、景观破碎度(B8)、地质灾害(B9)9个指标进行评价,权重值由大到小为B7>B1>B4>B8>B5>B2>B9>B6>B3,表明植被覆盖度对公路生态敏感性影响最大,坡向影响最小。2)玉屏至镇远公路生态敏感性分值为1.60~5.62,高敏感区和中敏感区分别占10.72%和25.84%。3)对传统公路选线(B线)与基于生态敏感性选线(K线)指标对比,K线生态敏感性(4.34)低于B线(4.58),提出了不同路段工程建设适宜性与生态恢复策略。本研究为生态脆弱区公路选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推广至其他领域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评价体系 选线优化 生态脆弱区 层次分析法(AHP) 贵州东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护和利用视角下的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烨梓 韦宝婧 +3 位作者 胡希军 蒋紫君 杜心宇 陈志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1-288,共8页
乡土景观资源是乡村的文化载体,是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融合体,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是发扬优秀乡土文化、“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从保护和利用视角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乡土景观构成与类型,采用田野调研、层次分析(AHP)... 乡土景观资源是乡村的文化载体,是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融合体,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是发扬优秀乡土文化、“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从保护和利用视角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乡土景观构成与类型,采用田野调研、层次分析(AHP)等研究方法,从项目层、因素层及指标层3个层次构建了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对福建省龙海市松岭村进行乡土景观资源评价。结果表明:1)项目层总评分排序为物质空间(1.621)>自然生态(0.864)>社会文化(0.827),说明松岭村乡土景观中物质空间所占权重远高于其他项目层,具有一定优越性;2)从指标层来看,总评分最高为传统文化传承性,其余依次为生活景观参与性、山水景观奇特性、古树名木独特性、建筑年代久远性和生活设施丰富度,说明与乡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在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3)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乡土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为松岭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闽南地区乡土景观资源研究提供较为合理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景观 景观资源评价 AHP法 景观保护与利用 松岭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田县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邱族周 胡希军 +2 位作者 钱惠 韦宝婧 廖坤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56,共11页
【目的】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文物”,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为进一步掌握湖南省新田县的古树资源组成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古树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对... 【目的】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文物”,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为进一步掌握湖南省新田县的古树资源组成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古树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新田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类型,通过核密度分析古树的空间分布密度,分析古树资源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究地理因素与古树分布的关系。【结果】新田县共有古树名木2483株,隶属于39科58属71种,优势种为柏木、樟树、枫香、甜槠、马尾松和青冈栎等,古树资源丰富且极具价值。从古树年龄结构来看,三级古树(100~299 a)占比最大,为87.11%,二级古树(300~499 a)和一级古树(≥500 a)次之,分别占总数的10.79%和2.09%;大于1000 a的古树为5株银杏和1株红豆杉。从径级结构看,树高主要集中在10~29 m之间,占比为73.66%;古树胸径以1 m以下为主,占比为91.78%;冠幅以10 m以下为主,占比为62.75%。从生长势来看,98.27%的古树为正常株。新田县古树名木在空间上为显著集聚模式,呈现出“散点状与多组团状”并存的状态。从分布密度来看,新田县古树名木有多个密度团集聚分布,其中存在2个高密集区中心,分别位于新圩镇和枧头镇,分布密度达7.20~9.32株/km^(2);此外存在4个次密集区,分别位于金盆镇、门楼下瑶族乡西部和大坪塘镇西北部和东部,分布密度达4.54~7.19株/km^(2)。从新田县各乡镇古树分布数量来看,门楼下瑶族乡古树数量最多其次为枧头镇和新圩镇。古树主要分布于农村区域,占古树名木总数的98.83%,其中耕地类型古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8.74%,其次为林地、建设用地和草地。新田县地层以泥盆系为主占总面积的70%,其石灰岩钙质土壤为柏木、青冈栎、麻栎等古树树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生长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分布情况看,新田县古树分布区域以平地及缓坡、紧密红壤质地区为主。【结论】新田县古树资源丰富,其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立地条件、土层地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田县 古树名木 资源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轻型木结构建筑碳排放计算及降碳策略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蒋柯夫 杨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55,68,共6页
为提供一种适合轻型木结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式及降碳路径,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将轻型木结构建筑生命周期分为木材固碳、建筑建材的生产与运输、建筑施工、运行使用、拆除处理五个阶段,通过研究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得出符合轻型木... 为提供一种适合轻型木结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式及降碳路径,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将轻型木结构建筑生命周期分为木材固碳、建筑建材的生产与运输、建筑施工、运行使用、拆除处理五个阶段,通过研究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得出符合轻型木结构建筑特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提出合理选择建筑木材、延长木材储碳周期、优化能源消耗结构、科学管理工程施工等降碳策略,以期为轻型木结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方法指导,为轻型木结构建筑选材、建设、运行及拆除处理等阶段相关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轻型木结构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计算 降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2A的普洱市思茅区城市绿地覆盖分类及碳储量估测
10
作者 胥晓 沈守云 张加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城市绿地碳储量遥感反演已成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年Sentinel的遥感数据源、《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结合Sentinel和DE... 城市绿地碳储量遥感反演已成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年Sentinel的遥感数据源、《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结合Sentinel和DEM数据提取并筛选出纹理因子(9×9窗口下的均值信息meanR9)、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地表水分指数(LS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B11、红边位置指数(S2REP)、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DWI)、归一化红边指数(NDRE1)等城市绿地碳储量强相关因子,采用RF、KNN、GBRT模型估测普洱市思茅区城市碳储量。结果表明:1)思茅区城市绿地系统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4类,其面积及占比分别为16.09、19.4、0.425、2.64 km^(2)和41.72%、50.33%、1.10%、6.85%。其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OA)为89.02%,Kappa系数为0.8471,F_(1)为89.44%;2)RF模型估测绿地碳储量的总体效果(R2、RMSE、P和rRMSE分别为0.762~0.966、5.766~10.684 t/hm^(2)、0.548~0.965、14.765~34.102),优于KNN和GBRT模型;3)选取最优RF模型反演得到的各类绿地碳储量,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的碳储量密度及占比分别为10.571、9.698、2.395、8.866 t/hm^(2)和45.69%、30.52%、2.53%、21.25%,总体误差在0.53%~1.85%。普洱市思茅区城市绿地有着较高的碳储量,具备较大的碳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碳吸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碳储量 SENTINEL R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在杭州地区的行迹与审美意象
11
作者 李湘男 朱墨晶 沈守云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方,其中杭州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苏轼的审美情趣和诗文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探讨苏轼在杭州地区的行迹...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方,其中杭州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苏轼的审美情趣和诗文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探讨苏轼在杭州地区的行迹及其对杭州自然景观和文化的深刻影响,通过收集苏轼仕杭时期的文学作品,利用Python语言及相关技术手段,通过词频分析、情感分析的方法进行意象的提取,并借助话语云将结果可视化,揭示他对杭州自然美和人文环境的深切体验和艺术表现,进而探索其在审美意象上的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审美意象 风景活动 行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话语的青秀山风景意象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薇薇 沈守云 +2 位作者 廖秋林 陈翠怡 孙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8-165,共8页
【目的】网络时代催生了数据资源的生产与利用,也推动了风景资源评价朝着数据获取方式更加多源、即时、客观、精细、智能的方向前行。利用网络话语进行风景意象评价有助于完善传统评价方法,并为风景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指导。... 【目的】网络时代催生了数据资源的生产与利用,也推动了风景资源评价朝着数据获取方式更加多源、即时、客观、精细、智能的方向前行。利用网络话语进行风景意象评价有助于完善传统评价方法,并为风景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2009-2018年青秀山网络评论、游记为对象开展大众风景意象评价,利用Python语言及相关技术手段,通过词频分析、共现分析的方法进行青秀山风景形态感知、风景形象认知评价,并借助话语云、话语网络将结果可视化。【结果】青秀山风景形态感知评价接近巴莱特定律(Pareto’s principle),即20%~30%的词汇占据了80%的词频,其中植物型要素、植物型景点、文化型景点敏感度较高,热力指数分别为7.188、3.519、3.252;总体风景形象认知中"风景优美""值得""面积很大"形成了普遍共识,热力指数分别为1.964、0.792、0.693;风景形象认知网络呈多组团结构,植物、空气、树木组团占据网络核心位置,其中对"空气-好""空气-清新"的认知最强烈,热力指数分别为0.961、0.479。【结论】研究证明大众风景意象在具备离散性的同时呈现趋同性;青秀山植物型风景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人文型风景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大众倾向从直觉与价值层面理解风景;网络话语具有自由性、丰富性的特点,客观地反映出大众风景意象,话语评价方法及技术灵敏度、准确性、效率较高,客观地总结了评价内容;网络话语风景意象评价为进一步的风景话语情绪评价奠定了基础,为大众参与风景资源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话语 风景意象 风景评价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要性-脆弱性-服务价值”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管控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韦宝婧 胡希军 +4 位作者 张亚丽 汤佳 康鹏 李芮芝 刘路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9-258,共10页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科学划定与管控保护修复关键区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福建上杭县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区,在综合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构...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科学划定与管控保护修复关键区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福建上杭县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区,在综合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构建了“重要性-脆弱性-服务价值”(Ⅰ-F-Ⅴ)的多维生态系统测度框架,进而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多维特征、测度因子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运用空间聚类(分组分析)划定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并基于各分区的空间分异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提出分区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上杭县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重要性较高、脆弱性程度低、服务价值较高的空间分异格局;2)上杭县各生态系统测度因子间协同与权衡关系并存,综合重要性、脆弱性和服务价值之间均为协同关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区域可能存在高度重叠;3)上杭县可划分为Ⅲ-Ⅰ-Ⅴ(中等重要-一般脆弱-极高价值)、Ⅲ-Ⅲ-Ⅴ(中等重要-中等脆弱-极高价值)、Ⅲ-Ⅱ-Ⅴ(中等重要-较为脆弱-极高价值)、Ⅲ-Ⅲ-Ⅳ(中等重要-中等脆弱-较高价值)、Ⅱ-Ⅲ-Ⅰ(较为重要-中等脆弱-低价值)和Ⅳ-Ⅰ-Ⅰ(高度重要-一般脆弱-低价值)6个分区,其中,Ⅲ-Ⅰ-Ⅴ和Ⅲ-Ⅱ-Ⅴ两个分区面积较大,是区域发展的生态系统功能基底,各分区所在的土地覆被类型构成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林地、灌丛、耕地和园地属于优势土地覆被类型;4)依据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将研究区进一步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绿色发展区、适度开发区)和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保护修复统筹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与建设、生态安全格局维护提供较为科学、全面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保护修复与管控 生态系统测度 空间分区 上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流体力学的城市近郊湖泊“湿岛效应”情景模拟研究:以长沙市同升湖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伟 陈存友 +4 位作者 胡希军 梁胜 王凯丽 杜心宇 刘路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0-680,共11页
选择长沙市同升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定点实测与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情景模拟交互验证的方法,研究夏季城市近郊湖泊“湿岛效应”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筑因子对湖泊“湿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城... 选择长沙市同升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定点实测与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情景模拟交互验证的方法,研究夏季城市近郊湖泊“湿岛效应”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筑因子对湖泊“湿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城市近郊湖泊对周围环境存在增湿效应,日均增湿强度为0.99百分点,最大增湿强度可达2.02百分点;(2)湖泊水体的增湿作用与距湖岸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在距湖岸0 m处最明显,对下风向区域的增湿效果明显高于上风向区域和垂直向区域;(3)建筑因子(建筑高度、建筑后退距离、建筑间距)是影响湖泊“湿岛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对湖泊“湿岛效应”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差异性。建筑后退湖岸100和200 m,湖泊西北部区域相对湿度增加0.27~1.40百分点,增湿范围扩大100~300 m;建筑高度增加10和20 m,湖泊水体上方相对湿度下降0.60~0.87百分点,水体对西北部区域的增湿范围减小50~100 m;建筑间距增大2倍,东南部区域相对湿度下降0.59~0.81百分点,湖泊水体对西北部区域的影响范围为500~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岛效应 冷岛效应 城市近郊湖泊 CFD情景模拟 同升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组合模型的湖南文庙植物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霞 胡希军 张成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目的】针对文庙修复过程中对历史植物继承不够、场地限制因素考虑不周、新种类应用依据不充分等现象,全面审视文庙植物的历史与现状,构建文庙植物优选模型,为文庙植物合理选择应用提供参照。【方法】筛选湖南文庙植物样本,采用层次分... 【目的】针对文庙修复过程中对历史植物继承不够、场地限制因素考虑不周、新种类应用依据不充分等现象,全面审视文庙植物的历史与现状,构建文庙植物优选模型,为文庙植物合理选择应用提供参照。【方法】筛选湖南文庙植物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逼近理想解法(TOPSIS)进行加权排序,得出乔木、灌木适宜性排序。【结果】1)综合评价模型由文化象征、礼仪要求、审美特性、生长习性和环境适应5个评价准则及相关的17个评价因子构成。从权重值大小表明,文庙植物的礼仪要求最为重要,文化象征与审美特性是彼此关联的因子,具有同等重要性,而礼仪要求中的仪式物品、礼制等级权重最高,其次是生长习性的生长寿命权重也较高,三者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2)对64种乔灌木进行TOPSIS加权排序,得出文庙植物较适宜乔木31种、灌木21种,共52种,尤重长寿命、常绿、通直等植物特质。3)提出了湖南文庙的古树名木、历史植物和乡土树种的利用策略。湖南文庙古树名木记录有香樟、银杏、桂花、紫薇等10种,隶属10科10属,以香樟数量最多,占比50%,银杏树龄最大,约1700年。【结论】运用AHP-TOPSIS组合模型评价法对64种湖南文庙植物进行评价与适宜度排序,为文庙植物景观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庙植物资源 调查与评价 AHP-TOPSIS组合模型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生态足迹变化与经济脱钩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亚丽 胡希军 +3 位作者 尹伟特 杨贤均 李晓红 邢肖毅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26-34,共9页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会限制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明晰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的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采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Tapio弹性脱钩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09—2018年环...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会限制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明晰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的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采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Tapio弹性脱钩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09—2018年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的生态足迹时空特征、脱钩状态进行定量定性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量整体经历了“上升-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深度远远超出生态足迹广度,各城市足迹深度、广度空间分异显著,以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主要的发展模式;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是主要的足迹来源,娄底市是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城市;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脱钩关系主要为强脱钩和弱脱钩,各城市之间脱钩状态差异较大,城市群处于环境压力缓慢增长的状态。研究结果可为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进行“生态足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 脱钩关系 人均生态足迹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弹性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6与Landsat8混合像元分解的石漠化信息提取差异研究--以普定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士博 胡文敏 +3 位作者 韩祯颖 李果 王忠诚 高志海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4-283,共10页
目前不同中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在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石漠化信息上存在效果差异,比较不同遥感卫星在提取石漠化信息上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精度。本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采用GF-6与Landsat8卫星数据,利用顶点... 目前不同中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在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石漠化信息上存在效果差异,比较不同遥感卫星在提取石漠化信息上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精度。本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采用GF-6与Landsat8卫星数据,利用顶点成分分析(vertex component analysis,VCA)和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法(fully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FCLS)相结合的混合像元分解方法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探究GF-6与Landsat8在石漠化信息提取的端元特征和等级差异,以此探索GF-6在提取石漠化信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红边波段范围上,GF-6植被端元波谱曲线明显区别于基岩与土壤端元,更易识别出植被端元;②石漠化信息端元提取精度上,GF-6和Landsat8提取植被端元OA分别为0.63和0.45,Kappa系数分别为0.50和0.29,RMSE分别为1.19和1.71,GF-6和Landsat8提取基岩端元OA分别为0.79和0.61,Kappa系数分别为0.63和0.42,RMSE分别为0.54和0.88;③石漠化等级评价上,GF-6和Landsat8提取石漠化等级OA分别为0.76和0.59,Kappa系数分别为0.56和0.38,RMSE分别为0.64和1.27。因此,GF-6在混合像元分解提取石漠化信息精度要优于Landsat8,且GF-6的红边波段能更好地识别石漠化区域植被信息,基于GF-6的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可作为一种石漠化监测手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GF-6 顶点成分分析法 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法 混合像元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LM”的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综合识别研究 被引量:74
18
作者 韦宝婧 苏杰 +3 位作者 胡希军 徐凯恒 朱满乐 刘路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95-3009,共15页
传统的生态网络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中,多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最小费用路径作为生态廊道,并人工判别生态节点,这种方式缺少对生态过程中能量流、信息流等交换过程的考虑,导致生态网络在结构、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缺失。以福... 传统的生态网络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中,多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最小费用路径作为生态廊道,并人工判别生态节点,这种方式缺少对生态过程中能量流、信息流等交换过程的考虑,导致生态网络在结构、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缺失。以福建省上杭县为例,以上杭县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为主要生态源地,从陆生动物迁移特征出发选取土地覆被类型、距道路距离、地形起伏度、坡度、距水域距离、NDVI植被指数等因素为阻力因子,利用熵权法获得权重加权叠加生成综合阻力面,运用水文分析原理Hydrology(HY)和Linkage Mapper工具箱(LM)中电路理论等方法综合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运用重力模型对生态廊道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对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划分等级。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LM方法共提取187条生态廊道,生态夹点52个,生态障碍点55个,基于HY方法共提取生态廊道240条,生态节点133个;(2)LM和HY提取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行叠加,共提取生态廊道197条,辐射道30条,生态节点283个;(3)运用重力模型提取关键生态廊道103条(含辐射道30条),一般生态廊道124条,同时判别关键生态节点97个,一般生态节点186个,关键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主要集中在高阻力和较高阻力值集中的区域,关键生态节点多分布在生态源地周围;(4)对关键生态廊道、关键生态节点缓冲区所在区域土地覆被类型构成进行分析,森林、耕地和草地等土地覆被类型占比具有绝对优势,并从生态连通性和生境质量角度针对各土地覆被类型提出了优化及生态建设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网络安全格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系统修复等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生态节点 水文分析原理(HY) Linkage Mapper(LM) 电路理论 上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与眼动分析的张谷英村文化景观体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罗映舜 沈守云 詹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3,共6页
以张谷英村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SD法并结合眼动分析法对张谷英村文化景观进行体验评价与综合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谷英村文化景观的整体体验评价处于中等水平。眼动数据分析、注视热点分析、SD因子分析突出表明张谷英村中园林... 以张谷英村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SD法并结合眼动分析法对张谷英村文化景观进行体验评价与综合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谷英村文化景观的整体体验评价处于中等水平。眼动数据分析、注视热点分析、SD因子分析突出表明张谷英村中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效果表现不佳,以及乡村绿地区与田园农业区是后期建设需关注的重点。综合评价结果为后续张谷英村文化景观的保护更新与发展传承提供了科学建议,也为乡村文化景观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文化景观 SD法 眼动分析 张谷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变化及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英才 胡文敏 +1 位作者 黄熠和 李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54,共8页
探讨洞庭湖区实施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生态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对于指导区域生态建设有积极作用。基于研究区2010,2015,2020年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探讨了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山水林田湖草空... 探讨洞庭湖区实施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生态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对于指导区域生态建设有积极作用。基于研究区2010,2015,2020年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探讨了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山水林田湖草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变化。结果表明:湖泊面积显著增加,林地和农田面积减少明显,水域和草地面积少量增加,山地面积不变;相较岗地丘陵区和山地区,河湖平原区平均年最大植被覆盖度降低最为明显,其中平原农田降幅最大,亟需重点保护。建议在洞庭湖区后期生态建设中完善山体自然灾害监测机制,进行水环境针对性治理,实行林地分区修复管控,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草地保护修复的关注度。最后,提出了洞庭湖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分项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变化 洞庭湖区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