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伴发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金玲 刘运海 黄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8-264,共7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病是指颅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和病理表现的综合征,头颅磁共振常表现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病是指颅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和病理表现的综合征,头颅磁共振常表现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是老年人神经功能丧失和认知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心房颤动可能通过微栓塞、低灌注、炎症及内皮功能障碍和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等一系列机制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影像负荷。心房颤动伴发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与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关系,与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相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研究及二级预防策略的制订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脑小血管病 神经影像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颅内出血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
作者 文延斌 贺威 +1 位作者 黄清 刘运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并发颅内出血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PRES患者均为年轻女性,4例继发于子痫...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并发颅内出血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PRES患者均为年轻女性,4例继发于子痫前期,另1例继发于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意识状态改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影像主要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血管源性脑水肿,但也有额叶、基底节、脑干、小脑受累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等不典型表现。5例患者均合并脑实质血肿,4例位于水肿周围,1例并发硬膜下血肿。5例患者均合并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且均因病情危重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经积极治疗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明显好转。结论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PRES较易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颅内出血 磁共振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P3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丽君 杨新宇 宋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561,共6页
随着急救与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严重后天性脑损伤患者经抢救后生存下来,但是在急性昏迷期后幸存的患者中有10%—15%会进入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此类患者的意识水平及预后不尽一致,且治... 随着急救与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严重后天性脑损伤患者经抢救后生存下来,但是在急性昏迷期后幸存的患者中有10%—15%会进入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此类患者的意识水平及预后不尽一致,且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昂、护理繁琐,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对pDOC患者进行精准评估尤为重要。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建立确定或标准化的流程及评估方案来精准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及预测意识恢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研究 意识障碍 急性昏迷 治疗周期 后天性脑损伤 评估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淞 孙善億 +1 位作者 刘慧 黄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0-1266,共7页
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 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功能。相比其他需要荧光示踪技术或注射造影剂的有创检查,DTI-ALPS可以通过量化不同方向上水分子的弥散率对类淋巴系统进行流体力学评估,是一种无创的在体神经影像学方法。利用DTI-ALPS方法计算出的ALPS指数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并能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因此,ALPS指数有望成为预测疾病预后及临床干预疗效的新型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异常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晓华 陈惠娟 +5 位作者 何娟 张娟 胡婷婷 杨晓丽 王青 陶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70-2174,2180,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卫生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纳入3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腔卫生习惯等信息。根据口腔卫生状态及是否发生SAP分组比较,以二元logisti...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卫生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纳入3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腔卫生习惯等信息。根据口腔卫生状态及是否发生SAP分组比较,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清洁度异常和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显示,SAP(OR=2.219,P=0.026)、龋齿(OR=1.292,P=0.005)和年龄(OR=1.030,P=0.006)是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arthel指数评分(OR=0.986,P=0.019)是其保护因素;BOAS评分(OR=1.972,P<0.001)与NIHSS评分(OR=1.322,P<0.001)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异常与SAP互为独立危险因素,保护口腔卫生也许有助于SAP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口腔卫生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龋齿 高龄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