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侯伟伟 于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397,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该病术前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PTB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特点、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强化特征及时间...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该病术前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PTB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特点、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例PTB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交界性2例,恶性3例,11例均表现为乳内边界清晰、分叶状肿块。MRI上病灶均表现为分叶状,MRI平扫T1WI与乳腺实质比较,4例呈稍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T2WI 5例呈等、高混杂信号,6例呈高信号;4例肿瘤内见出血区,表现为T1WI和T2WI均见片状高信号影;动态增强后病灶均有不均匀强化,11例均伴有不强化分隔;7例TIC呈缓慢上升型(I型),4例呈上升平台型(II型)。结论:PTB的MRI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点,认识其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PTB的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被引量:4
2
作者 卢强 文露 +1 位作者 李飞平 于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4例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14例患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5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4例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14例患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55±8)岁;9例为单发,5例多发(病灶2~6个),共26个病灶。病灶均位于幕上,包括大脑半球、基底节、胼胝体等,多数位于脑组织深部。病灶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e,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e,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s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多呈高或稍高信号。全部病灶表现出明显的强化影,其中团块状强化的病灶有23个,环形强化的病灶有3个。病灶周围形成的水肿严重程度不一,其中20个属于重度,4个中度,2个轻度。有2个病灶可见坏死、出血。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位于幕上脑实质深部,多灶生长,信号强度与脑灰质接近,强化明显,弥散受限,坏死囊变少见,占位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恼肿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螺旋CT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小平 梁赵玉 +1 位作者 王平 张文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22-725,共4页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 (RFA)后的CT表现 ,评价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 2 1例共 2 6个肝血管瘤病灶在RFA前后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分析其CT征象。结果 术后 1个月病灶较术前增大 ,术后 4个月病灶缩小至术前大小。术...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 (RFA)后的CT表现 ,评价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 2 1例共 2 6个肝血管瘤病灶在RFA前后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分析其CT征象。结果 术后 1个月病灶较术前增大 ,术后 4个月病灶缩小至术前大小。术后病灶呈不规则形 ,边界较术前清晰 ,CT值进行性下降。 12个病灶未见强化 ,6个病灶周围的肝组织在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可见均匀薄环状强化 ,8个病灶内部见结节样强化。结论 RFA是治疗血管瘤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RFA后肝血管瘤在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形态的变化上具有其特点。螺旋CT扫描 ,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肿瘤 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0
4
作者 于小平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8期905-906,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特点。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单发。肿瘤最长径平均为17.1 cm。共有实性肿块8例、囊实性肿块3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5例肿瘤内可见血管影。4...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特点。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单发。肿瘤最长径平均为17.1 cm。共有实性肿块8例、囊实性肿块3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5例肿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肿瘤侵犯邻近脏器,6例伴有腹水,3例伴盆壁淋巴结肿大。结论: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无性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部未成熟畸胎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于小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部未成熟畸胎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胸腹部未成熟畸胎瘤的CT资料。结果:31例未成熟畸胎瘤中有不均质实性肿块27个和厚壁囊性肿块4个,平均最大径14.3cm。26例可见散在钙化,大多有散在脂质和盘曲的带状略低密... 目的:探讨胸腹部未成熟畸胎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胸腹部未成熟畸胎瘤的CT资料。结果:31例未成熟畸胎瘤中有不均质实性肿块27个和厚壁囊性肿块4个,平均最大径14.3cm。26例可见散在钙化,大多有散在脂质和盘曲的带状略低密度影。8例肿瘤向外突破包膜侵犯邻近脏器。16例伴有胸腹腔或者心包积液。结论:胸腹部未成熟畸胎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胸腹部未成熟畸胎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腹部 畸胎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6
6
作者 于小平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0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其中11例为初发病例,8例为复发病例。结果:19例OGCT患者共有23个肿瘤,其中14个呈类圆形或圆形,9个呈不规则...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其中11例为初发病例,8例为复发病例。结果:19例OGCT患者共有23个肿瘤,其中14个呈类圆形或圆形,9个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共有2个囊性肿块,15个囊实性肿块和6个实性肿块。囊性肿块在CT图像上以均匀低密度、无强化的囊性成分为主,囊壁、分隔或壁结节有强化;实性肿块CT表现为肿块大部分为实性,内有单发或多发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囊实性肿块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大致相等。所有病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轻度-中度强化。13例伴腹水,9例伴子宫内膜增厚,19例均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和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颗粒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IVIM-DWI参数图纹理特征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思野 文露 +6 位作者 侯静 聂少麟 周菊梅 曹芳 卢强 覃玉卉 于小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18-52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参数图的纹理特征对直肠癌原发灶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38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比...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参数图的纹理特征对直肠癌原发灶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38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比较其中原发灶病理完全反应(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组与非pCR组在治疗前IVIM-DWI参数(ADC、D、D*及f)图纹理特征上的差别。结果与非pCR组相比,pCR组的AngScMom_D、AngScMom_(D*)、AngScMom_f、DifVarnc_(ADC)、DifVarnc_D、Contrast_(ADC)及Contrast_D*值更低,而Perc10%_(ADC)、Perc10%_D、Perc99%_(D*)、Correlat_(D*)、Correlat_f、DifEntrp_(ADC)、InvDfMom_(ADC)、SumAvergD、SumVarnc_(D*)及SumOfSqs_(D*)值更高。在预测pCR方面,单个纹理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662~0.829。采用多变量(一级+二级纹理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pCR时,DifVarnc_D(P=0.003)和SumVarnc_(D*)(P=0.002)为独立预测因子,AUC值为0.929。结论基于IVIM-DWI参数图的纹理特征可能有助于预测直肠癌原发灶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反应 扩散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