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缺损时血管危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单振锋 周晓 +1 位作者 喻建军 蔡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缺损时处理血管危象的经验和教训。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同一手术组医生共同完成的539例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移植血管...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缺损时处理血管危象的经验和教训。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同一手术组医生共同完成的539例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移植血管危象的征象及其处理方法。结果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516例,成活511例,失败5例;游离腓骨组织瓣23例,成活22例,失败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23例,进行二次手术探查21例,2例保守治疗,抢救成功17例,2例直接切除皮瓣行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取出移植骨。结论熟练掌握血管吻合技术是预防血管危象的关键,术中选择合适的血管、止血彻底、术后6h内密切观察皮瓣、及早发现血管危象是保证游离皮瓣成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危象 皮瓣 头颈部肿瘤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教育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2
作者 颜运英 王可 +4 位作者 周莲清 卿利敏 许湘华 王英 李洲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癌痛知识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赋能教育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癌痛患者在出院后4周服药依从性、癌性爆发痛发生率、癌痛...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癌痛知识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赋能教育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癌痛患者在出院后4周服药依从性、癌性爆发痛发生率、癌痛控制障碍得分及疼痛应对策略得分情况。结果出院后4周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及疼痛应对策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爆发痛发生率及癌痛控制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赋能教育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癌性爆发痛发生率,减轻患者癌痛控制障碍,有利于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控制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赋能教育 服药依从性 爆发痛 癌痛控制障碍 因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癌症患者死亡焦虑的剖面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付蓉 欧美军 +1 位作者 肖芷蕊 许湘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5,共5页
目的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探究初诊癌症患者死亡焦虑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18例初诊癌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及死亡焦虑量表进行调查,基于潜在剖面分析识... 目的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探究初诊癌症患者死亡焦虑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18例初诊癌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及死亡焦虑量表进行调查,基于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初诊癌症患者死亡焦虑的类别,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初诊癌症患者死亡焦虑发生率为58.85%,经过剖面分析将存在死亡焦虑的患者识别出低焦虑-压力与痛苦型(41.06%)及高焦虑-认知型(58.94%)2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8~<45岁、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的初诊癌症患者归属于低焦虑-压力与痛苦型的概率较大,肿瘤分期为Ⅲ期、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归属于高焦虑-认知型的概率较大,生命意义感较高的患者死亡焦虑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 初诊癌症患者的死亡焦虑发生率较高,可分为2个类别。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存在死亡焦虑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初诊 死亡焦虑 潜在剖面分析 生命意义感 压力 痛苦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