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万 周菁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7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文根据湖南生产力分布及其地域组合特点,结合省内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地域差异,遵循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采用地带、区两级等级单位,将湖南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和十个经济区,分析了各地带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各地带的基本建设方针。文章... 本文根据湖南生产力分布及其地域组合特点,结合省内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地域差异,遵循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采用地带、区两级等级单位,将湖南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和十个经济区,分析了各地带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各地带的基本建设方针。文章重点论证了基本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总方针,剖析了各经济区的现状特征、优势、限制因素以及各中心城市的特色,指出了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及战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湖南省 湖南经济 中心城市 地带 经济地理 岳阳市 长株潭 采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演化模拟的村庄类型识别研究——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 被引量:51
2
作者 杨浩 卢新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7,共10页
研究目的: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探索南方丘陵山地区村庄类型的定量识别路径,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和FLUS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2... 研究目的: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探索南方丘陵山地区村庄类型的定量识别路径,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和FLUS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2010—2018年农业生产空间重心总体表现为向东迁移的趋势,非农生产—生活空间扩张迅速致使东北部的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生态空间离散度较高且其重心有向西北挪移的迹象;(2)FLUS模型能对研究区村庄未来土地利用情景进行较好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空间规划约束下2025年建设用地斑块的空间聚合度显著提升;(3)常宁市村庄类型识别结果表明,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主要集中在县城周边,相对稳定类呈环状围绕于外,搬迁撤并类多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和湘江沿岸。研究结论:县域“三生空间”分布格局是村庄类型识别的重要参考因素,应进一步揭示全域村庄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演变规律,以科学引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村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村庄分类 “三生空间” 常宁市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开发区发展特点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段正梁 熊绍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7,共5页
湖南省开发区靠近老城、与旧城联系较为密切;沿江、沿线且沿边分布,布局较合理,级别较低,国家级开发区较少。与国内外相比,省内现有大多数开发区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对于湖南省开发区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并进一步... 湖南省开发区靠近老城、与旧城联系较为密切;沿江、沿线且沿边分布,布局较合理,级别较低,国家级开发区较少。与国内外相比,省内现有大多数开发区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对于湖南省开发区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并进一步制定与完善其建设规划,拓宽投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开发区 发展特点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NPP时空异质性研究
4
作者 刘子华 王海军 +3 位作者 曹永强 徐方 王菲 王金珂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遥感数据,采用CASA模型计算黄河流域及3个生态区域年和月两种时频的NPP值,并引入SHAP可解释性分析方法,解构NPP变化与气温、降水量、NDVI、太阳辐射强度4个自然因子间的关系,探究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分异性显著,高值出现在Ⅱ区、低值广泛分布在Ⅰ区和Ⅲ区,各生态区域NPP均值大小排序为Ⅱ区>Ⅲ区>Ⅰ区,黄河干流沿线NPP较同纬度其他区域的高;2)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在研究期波动上升、在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研究期NPP上升的面积占比为47.17%、下降的面积占比为3.33%,3个生态区域中NPP上升最显著的是Ⅱ区,研究期黄河流域NPP上升速度逐渐减缓;3)从流域整体来看,NDVI对NPP变化的影响最大且其与太阳辐射强度的交互效应较大,但各生态区域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所不同,Ⅰ区为NDVI、Ⅱ区为地表温度、Ⅲ区为NDVI;4)黄河流域各生态区域提升NPP的策略应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点,并充分重视各自然因子间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碳汇 可解释性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分类及开发利用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文明 曹铁如 林亲众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79-85,共7页
湖南省自然条件优越,地质、地貌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本底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据统计,可供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达2000种以上,为该省一大资源优势.本文根据野生植物资源之用途,将其分为4大类17小类,并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各类植物... 湖南省自然条件优越,地质、地貌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本底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据统计,可供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达2000种以上,为该省一大资源优势.本文根据野生植物资源之用途,将其分为4大类17小类,并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各类植物代表种、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同时,提出了开发利用这类资源的建议,可供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这类资源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野生经济植物 分类 开发利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与生态与环境建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玉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9,共4页
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湖南省政府提出了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全国生态城市”设想,以强化湘江作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轴的功能。围绕湘江生态经济带这根主线,在分析评价生态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沿江风... 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湖南省政府提出了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全国生态城市”设想,以强化湘江作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轴的功能。围绕湘江生态经济带这根主线,在分析评价生态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沿江风光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效统一,达到推动长株潭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 生态经济带 生态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陶维荣 苏昌贵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77-80,共4页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民宿设施设计与改造,提升乡村特色韵味;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素质;整合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融入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提倡“共享互助”的差异化理念,增加新客源;建立行业准入体系,提升民宿经营者自身的生存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乡村民宿 农家乐 文化创意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及空间收敛 被引量:6
8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6,共13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位数以上的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增长主体;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各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而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空间结构 区域非均衡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1 位作者 李文意 狄亚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6-1945,共10页
基于2006—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城... 基于2006—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的溢出效应。机理分析发现,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存在空间关联网络,且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从时空格局上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整体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韧性呈现分散向集聚转变的空间分布态势。(2)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和生态韧性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网络关联关系,但是在研究期间内其网络整体稳定性有所降低;另外,个体特征表明各节点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削弱,对外辐射和接受外界辐射的能力降低。(3)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分解结果显示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在加强环境协同治理、优化城市更新发展模式以及探索城市更新提升生态韧性的多维路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生态韧性 空间网络 溢出效应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农业旅游者景点替代意向的影响机制及空间表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月亮 段建南 殷章馨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27,共18页
研究休闲农业旅游者景点替代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对优化农业休闲功能、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和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有裨益。文章基于景点替代意向理论,以长沙市休闲农业旅游者为考察对象,依次展开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空间... 研究休闲农业旅游者景点替代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对优化农业休闲功能、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和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有裨益。文章基于景点替代意向理论,以长沙市休闲农业旅游者为考察对象,依次展开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试图揭示休闲农业旅游者景点替代意向的影响因素与空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求新动机正向影响休闲农业旅游者的景点替代意向,而求知、社交、休闲放松三类旅游动机未能通过相关性检验。(2)地方依恋构成休闲农业旅游景点替代意向的前因变量,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均对景点替代意向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3)游客满意度在地方依恋与景点替代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对休闲农业旅游者的景点替代意向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4)长沙市居民休闲农业旅游地选择具有显著的空间临近性特征,到达替代景点的出行时间集中在31~60分钟,替代景点高发区分布于距离区政府15~40千米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点替代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 影响机制 空间表征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粮食生产及其发展构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绍华 杨载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7年第4期20-23,64,共5页
民以食为天,应认真抓好粮食生产。湖南自然条件优越、粮食种植历史悠久、物质基础牢固,发展粮食生产潜力极大。因受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低;发展速度快,年际波动大;水稻突出,旱粮较少;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差异明显;粮食积压较多,发展形势... 民以食为天,应认真抓好粮食生产。湖南自然条件优越、粮食种植历史悠久、物质基础牢固,发展粮食生产潜力极大。因受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低;发展速度快,年际波动大;水稻突出,旱粮较少;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差异明显;粮食积压较多,发展形势严峻等矛盾的制约,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气掘。为此,建议作好粮食转化工作,扩大销售市场;重视智力投资,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高单产,建设好商品粮基地;运用区划成果,调整粮食生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构想 粮食生产 湖南省 盆地 旱粮 年际波动 水稻 山地 稻谷 宜农荒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食品工业发展探讨
12
作者 杨载田 熊绍华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0年第2期52-55,共4页
分析湖南省食品工业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探讨发展食品工业的方向与措施。
关键词 食品工业 湖南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土壤侵蚀卫星影象解译
13
作者 邵家驹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0-53,共4页
文章引入信息源的概念,把信息源分为地面信息源和遥感信息源两类,简述了从信息源着手解译土壤侵蚀卫星影象的过程。提出亚热带气侯区土壤侵蚀的解译。实际上是地表物质、地貌、植被三个基本土壤侵蚀因子的综合解译。文章还以湖南省为例... 文章引入信息源的概念,把信息源分为地面信息源和遥感信息源两类,简述了从信息源着手解译土壤侵蚀卫星影象的过程。提出亚热带气侯区土壤侵蚀的解译。实际上是地表物质、地貌、植被三个基本土壤侵蚀因子的综合解译。文章还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全省的自然概况,运用地学相关分析和卫片多时象分析,建立了这三个土壤侵蚀因子的解译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土壤 侵蚀 卫星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东乐昌市8个乡村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熊鹰 孙维筠 +4 位作者 魏晓 何杰旭 赵丹丹 孙冰 陈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505-6521,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基础,农村社区作为乡村社会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以及小尺度复合生态系统,其经济活动将直接扰动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南方丘陵山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 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基础,农村社区作为乡村社会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以及小尺度复合生态系统,其经济活动将直接扰动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南方丘陵山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以该地带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广东乐昌市的8个地形地貌相似、但发展存有较大差异的乡村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综合分析各村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状况;基于国际通用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标准和评估方法,构建乡村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体系,对各村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评估,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典型模式。研究表明:(1)从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来看,浆源村最高,为16585.173万元/a,前村次之,为13152.621万元/a,车头园村最低,为1611.611万元/a;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总体呈相似的格局,但局部略有差异。前村、上丛村较高,分别为8.739万元hm^-2 a^-1、8.080万元hm^-2 a^-1。(2)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持、维护及利用,各村农户经济收入与从生态系统服务获得的福利,以及乡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的特征。(3)基于发展基础、生态条件等,适度发展乡村特色种植和生态旅游等低影响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降低对生态系统服务,尤其是调节、支持类等功能的影响,并促进生态系统服务非商业价值向商业价值转变,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研究结果以期为维护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优化乡村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推进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及农村社区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经济发展模式 乡村尺度 协同发展 南方丘陵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紫色土丘岗区水土流失规律及土壤允许侵蚀量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谢庭生 何英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0,共4页
自1988~2003年,在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坡度5~20°的石灰性紫色土丘岗地上进行了水土流失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水土流失与坡度、植被覆盖度及开发利用模式关系甚为密切。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坡度每增加1°,土壤侵蚀... 自1988~2003年,在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坡度5~20°的石灰性紫色土丘岗地上进行了水土流失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水土流失与坡度、植被覆盖度及开发利用模式关系甚为密切。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坡度每增加1°,土壤侵蚀量年递增730~930t/km2,坡度与土壤侵蚀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土壤侵蚀量则减少60~100t/km2,土壤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等高作梯的旱耕地和园地土壤侵蚀量仅为顺坡直耕的旱耕地和园地顺坡的1/3左右;旱耕地、园地等高开垦的强度大,开垦之后1~2年土壤侵蚀量成倍增长;从水土保持角度看,林地乔、灌、草结合模式最好,裸地植草模式次之。应用土壤肥力平衡理论,选取化学退化主导指标N元素,并以石灰性紫色土恢复生态时土壤N1.5g/kg为临界,与成土速度综合考虑,进行紫色土坡地土壤允许侵蚀量的研究,首次提出石灰性紫色土丘岗坡地土壤允许侵蚀量为每年170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模式 土壤侵蚀规律 允许侵蚀量 紫色土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村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希军 赵晓英 +1 位作者 刘玉桥 陈存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01-4203,共3页
传统农村文化景观是先辈们长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结晶,是人与土地和谐发展的结果。从农村文化景观的分类、农村文化景观的组成、农村聚落文化景观、特定类型农村文化景观、农村文化景观保护及规划5方面探讨我国传统农村文化景观... 传统农村文化景观是先辈们长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结晶,是人与土地和谐发展的结果。从农村文化景观的分类、农村文化景观的组成、农村聚落文化景观、特定类型农村文化景观、农村文化景观保护及规划5方面探讨我国传统农村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景观 聚落文化景观 景观分类 景观组成 景观保护与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新资源──黑藻的研究Ⅰ.黑藻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文明 盛哲 林亲众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57-463,共7页
通过不同地区的野外调查采集,不同条件下的室外玻璃缸养殖,对黑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物候期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黑藻的营养成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黑藻是多年生沉水植物,其花程式为:♂:*K3C3... 通过不同地区的野外调查采集,不同条件下的室外玻璃缸养殖,对黑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物候期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黑藻的营养成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黑藻是多年生沉水植物,其花程式为:♂:*K3C3A3;♀:*K3C3G(3:1).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能以多种方式繁殖。7月中旬至8月下旬盛花期,全生育期250d左右。黑藻中粗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25.3%,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蛋白质新资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营养成分 生物学特性 蛋白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陆国庆 高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分析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投资可行性的基础上,针对现时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停滞不前的局面。提出了界定滩涂资源产权、合理安排开发产业等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沿海滩涂资源 土地资源 资源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红壤紫色土地区日本野漆树引种试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庭生 谢树春 赵玲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4,142,共6页
为了解日本野漆树在湖南红壤紫色土地区引种的可能性,通过试验引种,观测日本野漆树在衡南、宁乡、沅江等紫色土、红壤丘陵区的物候期,调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实生苗生长速度,漆籽产量与质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日本野漆树在湖... 为了解日本野漆树在湖南红壤紫色土地区引种的可能性,通过试验引种,观测日本野漆树在衡南、宁乡、沅江等紫色土、红壤丘陵区的物候期,调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实生苗生长速度,漆籽产量与质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日本野漆树在湖南的紫色土丘陵区和红壤丘陵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病虫害发生率低、程度较轻、防治方法简单,可以在同类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野漆树 湖南紫色土 红壤丘陵区 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水土保持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晓 孙峰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1,共3页
简述了宁夏的生态环境,论述了宁夏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总体方向。根据宁夏生态环境状况,将其划分为5个水土保持区,即:①银川平原水土资源基本平衡区;②贺兰山森林草坡轻度流失区;③盐池—同心沙漠化草原中度流失区;④海原—固原草原强度... 简述了宁夏的生态环境,论述了宁夏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总体方向。根据宁夏生态环境状况,将其划分为5个水土保持区,即:①银川平原水土资源基本平衡区;②贺兰山森林草坡轻度流失区;③盐池—同心沙漠化草原中度流失区;④海原—固原草原强度流失区;⑤六盘山疏林草原中度流失区。为宁夏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水土保持 区划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