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生空间”演化模拟的村庄类型识别研究——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 被引量:47
1
作者 杨浩 卢新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7,共10页
研究目的: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探索南方丘陵山地区村庄类型的定量识别路径,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和FLUS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2... 研究目的: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探索南方丘陵山地区村庄类型的定量识别路径,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和FLUS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2010—2018年农业生产空间重心总体表现为向东迁移的趋势,非农生产—生活空间扩张迅速致使东北部的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生态空间离散度较高且其重心有向西北挪移的迹象;(2)FLUS模型能对研究区村庄未来土地利用情景进行较好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空间规划约束下2025年建设用地斑块的空间聚合度显著提升;(3)常宁市村庄类型识别结果表明,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主要集中在县城周边,相对稳定类呈环状围绕于外,搬迁撤并类多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和湘江沿岸。研究结论:县域“三生空间”分布格局是村庄类型识别的重要参考因素,应进一步揭示全域村庄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演变规律,以科学引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村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村庄分类 “三生空间” 常宁市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NPP时空异质性研究
2
作者 刘子华 王海军 +3 位作者 曹永强 徐方 王菲 王金珂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遥感数据,采用CASA模型计算黄河流域及3个生态区域年和月两种时频的NPP值,并引入SHAP可解释性分析方法,解构NPP变化与气温、降水量、NDVI、太阳辐射强度4个自然因子间的关系,探究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分异性显著,高值出现在Ⅱ区、低值广泛分布在Ⅰ区和Ⅲ区,各生态区域NPP均值大小排序为Ⅱ区>Ⅲ区>Ⅰ区,黄河干流沿线NPP较同纬度其他区域的高;2)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在研究期波动上升、在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研究期NPP上升的面积占比为47.17%、下降的面积占比为3.33%,3个生态区域中NPP上升最显著的是Ⅱ区,研究期黄河流域NPP上升速度逐渐减缓;3)从流域整体来看,NDVI对NPP变化的影响最大且其与太阳辐射强度的交互效应较大,但各生态区域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所不同,Ⅰ区为NDVI、Ⅱ区为地表温度、Ⅲ区为NDVI;4)黄河流域各生态区域提升NPP的策略应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点,并充分重视各自然因子间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碳汇 可解释性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与生态与环境建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9,共4页
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湖南省政府提出了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全国生态城市”设想,以强化湘江作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轴的功能。围绕湘江生态经济带这根主线,在分析评价生态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沿江风... 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湖南省政府提出了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全国生态城市”设想,以强化湘江作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轴的功能。围绕湘江生态经济带这根主线,在分析评价生态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沿江风光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效统一,达到推动长株潭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 生态经济带 生态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陶维荣 苏昌贵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77-80,共4页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民宿设施设计与改造,提升乡村特色韵味;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素质;整合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融入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提倡“共享互助”的差异化理念,增加新客源;建立行业准入体系,提升民宿经营者自身的生存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乡村民宿 农家乐 文化创意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紫色土丘岗区水土流失规律及土壤允许侵蚀量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谢庭生 何英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0,共4页
自1988~2003年,在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坡度5~20°的石灰性紫色土丘岗地上进行了水土流失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水土流失与坡度、植被覆盖度及开发利用模式关系甚为密切。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坡度每增加1°,土壤侵蚀... 自1988~2003年,在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坡度5~20°的石灰性紫色土丘岗地上进行了水土流失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水土流失与坡度、植被覆盖度及开发利用模式关系甚为密切。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坡度每增加1°,土壤侵蚀量年递增730~930t/km2,坡度与土壤侵蚀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土壤侵蚀量则减少60~100t/km2,土壤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等高作梯的旱耕地和园地土壤侵蚀量仅为顺坡直耕的旱耕地和园地顺坡的1/3左右;旱耕地、园地等高开垦的强度大,开垦之后1~2年土壤侵蚀量成倍增长;从水土保持角度看,林地乔、灌、草结合模式最好,裸地植草模式次之。应用土壤肥力平衡理论,选取化学退化主导指标N元素,并以石灰性紫色土恢复生态时土壤N1.5g/kg为临界,与成土速度综合考虑,进行紫色土坡地土壤允许侵蚀量的研究,首次提出石灰性紫色土丘岗坡地土壤允许侵蚀量为每年170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模式 土壤侵蚀规律 允许侵蚀量 紫色土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村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希军 赵晓英 +1 位作者 刘玉桥 陈存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01-4203,共3页
传统农村文化景观是先辈们长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结晶,是人与土地和谐发展的结果。从农村文化景观的分类、农村文化景观的组成、农村聚落文化景观、特定类型农村文化景观、农村文化景观保护及规划5方面探讨我国传统农村文化景观... 传统农村文化景观是先辈们长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结晶,是人与土地和谐发展的结果。从农村文化景观的分类、农村文化景观的组成、农村聚落文化景观、特定类型农村文化景观、农村文化景观保护及规划5方面探讨我国传统农村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景观 聚落文化景观 景观分类 景观组成 景观保护与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新资源──黑藻的研究Ⅰ.黑藻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文明 盛哲 林亲众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57-463,共7页
通过不同地区的野外调查采集,不同条件下的室外玻璃缸养殖,对黑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物候期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黑藻的营养成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黑藻是多年生沉水植物,其花程式为:♂:*K3C3... 通过不同地区的野外调查采集,不同条件下的室外玻璃缸养殖,对黑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物候期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黑藻的营养成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黑藻是多年生沉水植物,其花程式为:♂:*K3C3A3;♀:*K3C3G(3:1).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能以多种方式繁殖。7月中旬至8月下旬盛花期,全生育期250d左右。黑藻中粗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25.3%,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蛋白质新资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营养成分 生物学特性 蛋白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陆国庆 高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分析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投资可行性的基础上,针对现时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停滞不前的局面。提出了界定滩涂资源产权、合理安排开发产业等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沿海滩涂资源 土地资源 资源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水土保持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魏晓 孙峰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1,共3页
简述了宁夏的生态环境,论述了宁夏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总体方向。根据宁夏生态环境状况,将其划分为5个水土保持区,即:①银川平原水土资源基本平衡区;②贺兰山森林草坡轻度流失区;③盐池—同心沙漠化草原中度流失区;④海原—固原草原强度... 简述了宁夏的生态环境,论述了宁夏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总体方向。根据宁夏生态环境状况,将其划分为5个水土保持区,即:①银川平原水土资源基本平衡区;②贺兰山森林草坡轻度流失区;③盐池—同心沙漠化草原中度流失区;④海原—固原草原强度流失区;⑤六盘山疏林草原中度流失区。为宁夏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水土保持 区划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新资源植物──黑藻的研究Ⅱ.生态学特性及引种栽培试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文明 盛哲 林亲众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0-16,共7页
在不同季节,不同移栽方法,不同移栽量,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pH值等条件下,通过室外玻璃缸和渔场池塘栽培,对黑藻的生态学特性、生长状态和影响生物产量的因素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藻具有耐高温和低光照,喜钙等生态学特性... 在不同季节,不同移栽方法,不同移栽量,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pH值等条件下,通过室外玻璃缸和渔场池塘栽培,对黑藻的生态学特性、生长状态和影响生物产量的因素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藻具有耐高温和低光照,喜钙等生态学特性,在水温高达42℃时仍能正常生长开花;在清澈水体中,水下7m处或极阴蔽处的水体中仍能生长;水体pH值为7.5时生长最好、生物产量最高。黑藻引种栽培极易成功,但要获得优质高产,仍要注意掌握移栽季节、移栽方法、移栽量和适当施肥,以及选择适宜的水温、水深和高透明度的静止或流动缓慢的水体等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生态学 栽培 蛋白质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侵蚀沟建植物篱自然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庭生 罗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5,共4页
植物活篱笆恢复紫色土侵蚀沟植被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结果:(1)香根草、芦竹栽植半年即可形成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据1999年测定,无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为4 210.44 t/hm2,泥沙流失量为1 726.61 t/hm2,而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只为... 植物活篱笆恢复紫色土侵蚀沟植被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结果:(1)香根草、芦竹栽植半年即可形成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据1999年测定,无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为4 210.44 t/hm2,泥沙流失量为1 726.61 t/hm2,而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只为无植物篱处理的7.2%,泥沙流失量为1%;因而被阻截的泥沙在植物篱笆上方淤积,可增厚土层10~20 cm/a,有了土层,植被慢慢恢复,植物篱第1年覆盖度为3%,第2年为10%,第3年为25%,第4年达40%.(2)紫色土坡地水土流失周年变化以5月和6月为高峰期,高峰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总和的45%左右,水土流失为全年流失量的30%左右.由于植物根系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减轻,孔隙增加,因而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流速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篱处理,降雨量多,径流也多,同时也有较多的水入渗进入农田生态系统,而无植物篱则相反,降雨多,径流多,而进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侵蚀沟 紫色土丘陵 植被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垦红壤旱地不同熟化方法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芳 谢庭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60-63,共4页
为了选择新垦红壤熟化的适宜方法,以新垦红壤旱耕地为对象,当地旱地习惯经营为对照,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了种植绿肥翻埋、深耕+施有机肥、象草茎叶易地还田、配方施肥等熟化方法对新垦红壤的熟化效应。结果表明:各熟化方法实施... 为了选择新垦红壤熟化的适宜方法,以新垦红壤旱耕地为对象,当地旱地习惯经营为对照,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了种植绿肥翻埋、深耕+施有机肥、象草茎叶易地还田、配方施肥等熟化方法对新垦红壤的熟化效应。结果表明:各熟化方法实施3 a后的熟化效应明显,较对照年径流深减少8.1%~45.1%、年泥沙流失量减少12.1%~58.1%;水稳性大团聚体总量均高,尤其0.5~1.0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耕层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9%~19.6%,除配方施肥处理外,其他3个处理极显著提高;玉米增产22.7~58.6 kg/667m2,增产7.3%~18.7%,差异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产投比由1.75提高到2.20,提高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垦红壤 熟化效应 种植绿肥 深耕增肥 秸秆还田 配方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研究——以衡南县工联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晓 黄丽萍 谭艺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83-86,90,共5页
衡南县工联村地处湘中衡阳盆地,属紫色土丘冈地貌。1996-2005年,由湖南省科技厅立项,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主持的“湘中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试验与示范研究”项目在该村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项目针对该村“坡... 衡南县工联村地处湘中衡阳盆地,属紫色土丘冈地貌。1996-2005年,由湖南省科技厅立项,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主持的“湘中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试验与示范研究”项目在该村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项目针对该村“坡耕地覆被低,水土流失严重”这个突出矛盾,定位以土地类型为单元而设置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实践了由单项技术突破向综合建设方面跨越。遵循生态原理,重点实施2个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和庭院生态工程);开发与建设并重,优选了3种生态农业模式[粮经结合模式、果-粮(肥)复合经营模式、农牧复合型生态模式];吸取传统农业精华,推广5项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等高耕作技术、秸秆还田及覆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乔灌草结合技术、病虫鼠统防统治技术),以期实现该村经济高产高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创建紫色土丘陵区生态村建设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生态农业 模式技术 示范村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地区不同肥力紫色土旱耕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庭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不同肥力紫色土耕地和果园土壤水分特征,试验发现:(1)不同肥力紫色土旱耕地土壤水分势能与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势能的主导因素;(2)不同肥力紫色土旱耕地的比水容量,高肥力土壤大于低肥力土壤;(3)不同肥... 研究了不同肥力紫色土耕地和果园土壤水分特征,试验发现:(1)不同肥力紫色土旱耕地土壤水分势能与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势能的主导因素;(2)不同肥力紫色土旱耕地的比水容量,高肥力土壤大于低肥力土壤;(3)不同肥力紫色土旱耕地土壤渗透速度,有机质含量高者一般高于含量低者。因此,增施有机肥、覆盖秸秆、改善土壤结构,是降低土壤水分势能、提高紫色土旱耕地土壤抗旱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旱耕地 不同肥力土壤 水分特征 湘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湖南农村科技工作的思考
15
作者 魏晓 谭艺平 黄宇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9期168-171,173,共5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湖南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几种主要粮食作物应用含钛微肥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为栋 汤海涛 +4 位作者 肖安民 谢庭生 孙玉桃 廖育林 汤睿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55-58,共4页
通过2009~2010年在湖南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上应用万春钛微肥试验,初步肯定了含钛微肥在这些作物上叶面喷施的效果,结果表明:(1)水稻喷施钛微肥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比喷自配微肥的处理分别增加3.0%和3.8%,增... 通过2009~2010年在湖南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上应用万春钛微肥试验,初步肯定了含钛微肥在这些作物上叶面喷施的效果,结果表明:(1)水稻喷施钛微肥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比喷自配微肥的处理分别增加3.0%和3.8%,增产150 kg/hm2左右,平均增产7.4%;(2)几种叶面调控剂比较,以含钛微肥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645.4 kg/hm2,增幅37.0%,其次为多效唑,增产424.9 kg/hm2,增幅24.4%,其它产品增产效果不明显;(3)小麦喷施万春钛微肥较喷自配微肥后期成穗率提高5.1%,穗粒数增加3.4%,千粒重增加1.6%,增产235.5 kg/hm2,增幅11.1%;(4)高粱喷万春钛微肥处理地上部干物质总量较喷自配微肥处理增加4.6%~13.7%,平均增加10.8%,籽粒产量也明显增加3.9%~7.9%(平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粮食作物 微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喷施891植物促长素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光萍 何英豪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3-35,共3页
农作物喷施891植物促长素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李光萍,何英豪(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长沙410004)(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组织中“钛”含量差异很大,一般作物含量在1ppm左右,有的作物含量较高,如玉米含量在2... 农作物喷施891植物促长素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李光萍,何英豪(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长沙410004)(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组织中“钛”含量差异很大,一般作物含量在1ppm左右,有的作物含量较高,如玉米含量在20ppm左右,豆科作物含量在25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施肥 喷施 植物促长素891 增产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考——以绥宁县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籍瑞芬 刘志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42-145,共4页
以湖南湘西绥宁县为例,分析了"大湘西"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现状特征,结合经济发展增长理论,提出了绥宁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方略,并以此推及整个"大湘西"落后地区,对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 以湖南湘西绥宁县为例,分析了"大湘西"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现状特征,结合经济发展增长理论,提出了绥宁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方略,并以此推及整个"大湘西"落后地区,对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后地区 县域经济 发展现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陆地卫星影象判别洞庭湖地区主要农作物类型的研究
19
作者 周时 《作物研究》 1984年第4期10-10,共1页
湖南省洞庭湖地区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地处亚热带,地形破碎,农作物种类繁多,分布零散。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探测农作物资源是合理布局农业生产、估测农作物产量、整治洞庭湖的一项基础工作。
关键词 双季稻 水稻 洞庭湖地区 一季稻 农作物类型 地学分析 油莱 芋麻 黄红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商永刚 何凤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本文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以及财务报销现状,分析目前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剖析深层次原因提出修订和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优化财务报销工作流程、构建“互联网+”财务综合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行财务助理制... 本文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以及财务报销现状,分析目前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剖析深层次原因提出修订和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优化财务报销工作流程、构建“互联网+”财务综合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行财务助理制度等多项具体对策,以期对我国高校的财务报销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财务报销 问题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