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2018年湖南省县域耕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松林 赵翔 +2 位作者 刘中秋 潘雨飘 王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4-283,共10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湖南省县域单元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2009—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利用耕地变化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从数量规模、景观格局和... [目的]分析近年来湖南省县域单元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2009—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利用耕地变化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从数量规模、景观格局和驱动力等方面分析湖南省县级行政单元的耕地变化。[结果](1)2009—2018年,湖南省耕地总量累计增加379.02 km^(2)。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环洞庭湖地区、湘中盆地群和湘西北等土地整治重点地区。(2)在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的积极作用下,湖南省耕地图斑形状趋于规整化;而受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全省耕地破碎化趋势明显。(3)地方财政收支情况、人口增长和地形条件是湖南省2009—2018年间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各驱动因子之间通过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等交互作用实现对耕地时空变化的综合影响。[结论]湖南省耕地保护成效显著,但依然面临许多挑战。新时期全省耕地保护应该处理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新增耕地的开发应当更加注重对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的复垦而减少对生态空间的挤占;优化耕地保护政策,切实提高现有耕地的经济产出效益,发挥市场机制在耕地保护中的长效与可持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特征 驱动力 耕地 湖南省 地理探测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王伟 黄绘青 胡娈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9-153,共5页
土壤侵蚀的变化受到地表覆盖、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新化县作为湖南省典型区域进行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依据土壤侵蚀面蚀分级指标、通用土壤流失模型、坡度因子,建立土壤侵蚀风险评价方案,... 土壤侵蚀的变化受到地表覆盖、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新化县作为湖南省典型区域进行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依据土壤侵蚀面蚀分级指标、通用土壤流失模型、坡度因子,建立土壤侵蚀风险评价方案,完成2020年新化县土壤侵蚀强度计算,并结合2008年土壤侵蚀数据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新化县土壤侵蚀量略有增加,但均属于轻度土壤侵蚀;两个年度的轻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基本相同;相比2008年,由于荒山造林,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为强度、极强度、剧烈的地区得到了一定改善,同时由于灌木林和旱地面积的增加,2020年部分地区的中度水土流失加剧。本文方法利用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数据可快速监测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方法依据与数据支持,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利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坡度 土壤侵蚀分级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语境下科创园区空间转型与规划策略——以湖南林业科技产业园规划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仁宗 雷志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1-246,共6页
公园城市理念为科创园区的规划创新提供了绝佳的思路与方向。分析公园城市语境下科创空间的转型,包括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空间逻辑转型、从标配模式到城绿融合的空间模式转型、从单一科创到多元业态的功能转型,从生产价... 公园城市理念为科创园区的规划创新提供了绝佳的思路与方向。分析公园城市语境下科创空间的转型,包括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空间逻辑转型、从标配模式到城绿融合的空间模式转型、从单一科创到多元业态的功能转型,从生产价值到多维复合的价值转型等。提出科创园区规划的无界共生策略、以人为本策略、场景营造策略和开放共享策略。以湖南林业科技产业园为例,探索公园城市导向下的规划创新,紧扣场地特征与发展诉求,重塑城绿无界的“科学公园”新格局;打造“公园+”体系的多维场景,包括绿意渗透的科研场景、宜种宜游的试验场景、诗意栖居的生活场景、蓝绿交织的休闲场景和林荫花径的出行场景等,从而实现人城境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园区 公园城市 空间形态 转型 绿色空间 规划创新 场景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三维形态空间分异格局对大气污染时空分布响应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4
作者 杨妍 于成 +2 位作者 傅安洲 孙字祥 周楷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城市化过程通常伴随着高层建筑和立体城市布局的发展,城市区域逐渐从“二维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尽管这种三维城市结构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局部区域的空气流通,使得空气污染成为了一... 城市化过程通常伴随着高层建筑和立体城市布局的发展,城市区域逐渐从“二维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尽管这种三维城市结构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局部区域的空气流通,使得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城市问题。本研究以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的三维建筑物数据和PM_(2.5)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城市三维形态指标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市主城区三维景观格局与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进一步探讨了三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分布的驱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内的三维景观类型多样,展现出一定的空间格局异质性;2)研究区域内PM_(2.5)浓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夏、冬两季差异明显;3)三维景观指数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PM_(2.5)浓度的时空异质性,其中建筑数量和建筑高度标准差具有较强的正向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景观格局 PM_(2.5)浓度 空间自相关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韧性理论的地铁线路局部中断事件应急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玺阳 刘晨辉 +2 位作者 刘令 彭海波 张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在地铁延误与中断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针对常见应急策略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韧性理论的地铁线路局部中断事件应急策略。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突发事件下的地铁线路性能演化过程;其次,利用线路连通率、抗延误指数与客流保有率等指标构建... 在地铁延误与中断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针对常见应急策略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韧性理论的地铁线路局部中断事件应急策略。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突发事件下的地铁线路性能演化过程;其次,利用线路连通率、抗延误指数与客流保有率等指标构建了地铁线路韧性评估模型;最后,针对常见的地铁线路单侧轨道局部中断事件,以提升地铁线路韧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多区间单轨双向运行应急策略。该策略将事故路段相反方向的可运行轨道划分为若干区间,每个区间内有一辆列车以单轨双向运行模式运行。对工作日早高峰长沙地铁4号线进行实例分析,评价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大部分乘客的等待时间集中于5~7 min,乘客等待率在10 min内会下降至50%以下;与传统的小交路运行方案和单轨双向运行方案相比,多区间单轨双向运行方案的客流保有率分别提升了42.4%与12.7%,线路韧性分别提升145%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韧性评估 恢复策略 客流损失 多项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载激光三维点云构建张家界地貌DEM 被引量:10
6
作者 段佳 孙敬宇 +2 位作者 刘海飞 胡娈运 华建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7-109,113,共4页
以张家界地貌为研究对象,以武陵源区218 km2为研究范围,采用平均点云密度为每平方米8~15个点的机载激光雷达三维点云数据进行高精度DEM制作。根据张家界地貌的复杂性,使用Terrasoild软件设计了区别于传统方法的分类流程和分类参数,采用... 以张家界地貌为研究对象,以武陵源区218 km2为研究范围,采用平均点云密度为每平方米8~15个点的机载激光雷达三维点云数据进行高精度DEM制作。根据张家界地貌的复杂性,使用Terrasoild软件设计了区别于传统方法的分类流程和分类参数,采用自动和人机交互的分类方法完成点云数据的地面点分类,构建了张家界武陵源区不规则格网和规则格网的1∶2000的DEM模型,为张家界地貌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点云分类 DEM 张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RT模型的湖南县域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预测 被引量:8
7
作者 赵翔 蔡博诚 +2 位作者 王静 罗海凤 陈松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7,F0003,共11页
针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预测研究存在的评价方法主观性强、预测结果可靠性缺乏事实证据支持等问题,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和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方法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预测模型,自动... 针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预测研究存在的评价方法主观性强、预测结果可靠性缺乏事实证据支持等问题,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和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方法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预测模型,自动识别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释放规律,并以湖南省为案例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回归预测R2为0.976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1.64%,预测精度总体能满足规划决策支持的需要。根据模型预测:(1)2020-2035年,湖南省农村居民点复垦整治潜力总规模约为36050.26 hm^(2),占2020年现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的4.58%,且预测结果与湖南省各县域单元历史整治潜力释放特征基本相符,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2)湖南省潜力规模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平缓、交通便利、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长株潭”地区、环洞庭湖地区和湘中盆地地区,而湘南和湘西地区则相对较小。总体上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将为省级尺度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治 潜力 农村居民点 梯度提升回归树 土地整治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坡度级别赋值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胡娈运 李春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37-139,142,共4页
耕地调查是第三次国土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而耕地坡度级别是耕地净面积计算的重要因素。针对湖南省新生产的坡度图数据具有精度高、数据量大的特点,本文研究采用ArcGIS软件构建了耕地坡度级别赋值模型,完成了全省三调初始库耕地图斑的... 耕地调查是第三次国土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而耕地坡度级别是耕地净面积计算的重要因素。针对湖南省新生产的坡度图数据具有精度高、数据量大的特点,本文研究采用ArcGIS软件构建了耕地坡度级别赋值模型,完成了全省三调初始库耕地图斑的坡度级别赋值试验,平均每个县30 min,全省122个县共需61 h(2. 54 d)。通过与其他软件方法对比,该模型大幅提高了在地形复杂地区和面积较大地区的耕地坡度级别赋值速度,加快推动了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坡度级别 地类图斑 坡度图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建筑信息模型构件语义信息提取
9
作者 谢梦愿 李朝奎 +3 位作者 汤仲安 吕强 任伟 唐至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5,共8页
现有相关工程与技术多关注建筑构件几何信息的映射,构件语义信息挖掘侧重于工程项目需要的单一信息,导致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数据在语义交互和智能分析中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BIM建筑构件语... 现有相关工程与技术多关注建筑构件几何信息的映射,构件语义信息挖掘侧重于工程项目需要的单一信息,导致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数据在语义交互和智能分析中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BIM建筑构件语义信息提取方法,首先通过设计语义映射规则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模型的实体、属性、物理信息转化为知识图谱,形成可用于语义分析的结构化语义网络,然后采用TransE嵌入模型对构建的BIM知识图谱进行嵌入学习,通过向量化表示增强信息提取能力。以某三层综合建筑楼为研究对象,提取并构建了包含996个BIM语义节点和2173条关系的知识图谱,进一步采用TransE模型进行语义信息嵌入,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知识图谱能有效提取BIM建筑构件语义信息,选取最优参数后进行TransE模型嵌入学习,实体语义成功率为97.27%,该方法能够精准捕捉建筑构件各类语义信息的关键内容,减少信息遗漏和提取错误,为BIM模型信息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C 语义信息提取 知识图谱 Trans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研究
10
作者 赵晨迪 姚鹏 +1 位作者 王慧敏 邓楚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基于1995-2020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借助Tapio脱钩模型及利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明确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基于1995-2020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借助Tapio脱钩模型及利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明确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与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均呈现缓慢下降-快速增长-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耕地碳排放量则呈现出倒“V”字形的变化特征;林地和水域碳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分别呈“L”型和“M”型;草地碳吸收量表现出阶梯状特征。90%以上的碳排放量来源于建设用地,98.5%以上的碳吸收量来源于林地;(2)在该时期,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表现为:脱钩-扩张型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实现了脱钩状态的四级跨越;(3)经济发展水平是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及脱钩系数最主要的促增因素,其次为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而土地利用经济效率则是最主要的促降因素,其次是能源消费强度、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密度。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土地利用低碳模式的调控和“双碳”政策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脱钩分析 LMDI因素分解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氮转化关键功能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婷 雷志刚 +3 位作者 陈述 吴小红 欧阳子都 闫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36-3647,共12页
近年来,由于林地开发和商品林建设等原因,我国亚热带地区大量天然林和次生林经皆伐改造为林分结构简单、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氮(N)素是维持森林植被生长和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土壤微生物驱动了森林土壤N转化的关键过程。然而,目前... 近年来,由于林地开发和商品林建设等原因,我国亚热带地区大量天然林和次生林经皆伐改造为林分结构简单、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氮(N)素是维持森林植被生长和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土壤微生物驱动了森林土壤N转化的关键过程。然而,目前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N转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仍不清晰。以湖南芦头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内典型次生林(CS)及由其转换而成的油茶(YC)、黄桃(HT)、杨梅(YM)和杉木(SM)四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各林分土壤性质、固N菌和氨氧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群落特征及相互关系,旨在探讨亚热带森林转换后土壤N转化关键过程(固N和氨氧化作用)的功能微生物群落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森林转换显著改变了土壤碳(C)、N含量,降低了土壤nifH基因丰度、固N菌和氨氧化细菌的群落α多样性,但提高了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丰度和氨氧化古菌的群落α多样性;并且,森林转换通过改变各功能微生物优势菌群(如变形菌、蓝细菌、泉古菌和奇古菌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影响了土壤固N菌和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和pH是驱动土壤固N菌和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因素。森林转换后,合理的施肥方式有利于人工林土壤固N菌和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恢复。研究结果为转换后单一人工林土壤养分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土壤氮转化 固氮菌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4个树种外生菌根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宁晨 马伟 +5 位作者 唐盼婷 杨小婕 田雨洋 毛奥平 刘婷 雷志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目的】氮沉降水平不断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量的有效氮输入导致植物根系对养分获取策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土壤重要微生物,如树木根系外生菌根ECM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了解和确定森林主要树种根系微生物群... 【目的】氮沉降水平不断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量的有效氮输入导致植物根系对养分获取策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土壤重要微生物,如树木根系外生菌根ECM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了解和确定森林主要树种根系微生物群落活动受氮沉降影响的变化阈值,对于研究森林养分循环特征和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选取马尾松、华山松、湿地松和火炬松4个树种进行5个梯度的氮施加(0、15、30、60、150 kg·hm^(-2)·a^(-1)),通过检测树苗的养分含量、ECM根尖酶活性,以及提取鉴定DNA,分析不同松树在氮沉降水平下外生菌根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1)大多数松科树苗的菌根胞外酶活性在氮浓度30 kg·hm^(-2)·a^(-1)时达到了阈值;以分解纤维素为主的G酶在华山松、湿地松和火炬松中随着N浓度增加而持续提高,即便施氮水平达到当地氮沉降水平的10倍(150 kg·hm^(-2)·a^(-1)),酶活性仍未达到阈值;2)对菌根群落进行分析得出,棉革菌属Tomentella在4个树种中都为优势物种,而须腹菌属Rhizopogon、深色内隔菌Phialocephala会因宿主不同呈现不同的侵染丰度;3)华山松和火炬松的ECM菌根群落酶活性在不同氮浓度间无明显差异,即呈现生态冗余。【结论】在长期氮输入水平升高的情况下,ECM群落组成会因宿主植物和氮沉降水平的变化发生调整,而这一过程中会以变化阈值作为判断标准,该过程对于土壤养分循环中碳氮磷循环以及森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松科植物 氮沉降 胞外酶活性 生态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结构面对象的高分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海飞 杨敏华 +2 位作者 王晶 徐刚 陈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0,共5页
根据建筑物具有丰富的角点和规则的外观形状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依据线段信息生成建筑物变化检测基本单元——结构面对象的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从高分遥感影像中提取出建筑物的边缘线及屋顶外形线条,生成结构面对象并提取其在两时相影像... 根据建筑物具有丰富的角点和规则的外观形状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依据线段信息生成建筑物变化检测基本单元——结构面对象的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从高分遥感影像中提取出建筑物的边缘线及屋顶外形线条,生成结构面对象并提取其在两时相影像中相应的特征信息,通过监督分类获取变化建筑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结构面对象进行建筑物变化检测能较完整地覆盖变化建筑物表面且对象边缘检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变化检测 结构面对象 线特征 结构特征 超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历史DLG数据辅助优化数字正射影像镶嵌线生成的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竞煌 张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76,共3页
为了提升大面积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的效率,介绍了一种利用历史DLG数据辅助优化数字正射影像镶嵌线生成的方法,通过对DLG数据处理,提取出区域具有地物的面层,生成避让区域,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镶嵌线尽可能穿过原始DLG中较少的面及色差较小... 为了提升大面积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的效率,介绍了一种利用历史DLG数据辅助优化数字正射影像镶嵌线生成的方法,通过对DLG数据处理,提取出区域具有地物的面层,生成避让区域,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镶嵌线尽可能穿过原始DLG中较少的面及色差较小的区域,使用贪婪蛇模型算法实现了优化镶嵌线的生成。通过生产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可部分减少镶嵌线编辑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正射影像(DOM) 镶嵌线 避让面 贪婪蛇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农田规划决策支持:模型构建与系统研发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西林 胡娈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9-1695,共7页
基本农田的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随着中国1.03亿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进入尾声,基本农田划定中的高效操作经验有待系统梳理和总结。文章依据沈阳苏家屯区土地利用调查分等定级成果,构建基本农田识别划定模型,... 基本农田的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随着中国1.03亿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进入尾声,基本农田划定中的高效操作经验有待系统梳理和总结。文章依据沈阳苏家屯区土地利用调查分等定级成果,构建基本农田识别划定模型,辅以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探索科学识别、快速划定基本农田,减轻人为干扰,提高基本农田的识别划定效率的方法。该研究提取9项评价指标——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土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等别指数、耕作距离、中心城市影响度、道路通达度、对外交通便利度、农贸市场影响度,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为3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分别为5.084、1.342、1.011,累积贡献率达到82.632%。其中,土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等别指数、自然质量等指数、自然质量分、农贸市场影响度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反映自然条件和社会投入-产出值对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对外交通便利度、中心城市影响度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区位条件对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耕作距离在第三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经济条件对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耕地综合质量指数,再预测基本农田规划面积约束,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识别筛选综合质量指数较高耕地,通过决策系统快速划定入选基本农田的耕地。该模型全面反映了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对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其决策系统的模型构建与系统应用为区县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识别、基本农田面积确定和基本农田的划定三大功能,使基本农田规划决策工作得以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分等定级 主成分分析 0-1整数规划模型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CAD平台下DLG建库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仁峰 吴志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116,共4页
为了解决数字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建库的技术问题,介绍了Auto CAD平台下DLG建库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对建库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Object ARX的二次开发实现了在Auto CAD平台下完成DLG建库的数据处理。通过生产实际应用发... 为了解决数字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建库的技术问题,介绍了Auto CAD平台下DLG建库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对建库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Object ARX的二次开发实现了在Auto CAD平台下完成DLG建库的数据处理。通过生产实际应用发现,该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数据入库的工作效率,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DLG建库 数据处理 拓扑构建 OBJECTAR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ME的建库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仁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0,共3页
为了提高测绘4D产品生产中建库数据与制图数据生产效率,介绍了基于Geo ME的DLG建库与制图一体化生产思路,对建库数据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定制图库一体化的配置方案,经过生产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生产流程能大大提... 为了提高测绘4D产品生产中建库数据与制图数据生产效率,介绍了基于Geo ME的DLG建库与制图一体化生产思路,对建库数据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定制图库一体化的配置方案,经过生产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生产流程能大大提高数据入库的工作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有效保证基础测绘产品的质量,对促进基础地理数据库快速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库一体化 GeoME AUTOCAD 制图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村镇低成本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佳 张怡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124-125,128,共3页
探讨了构建村镇低成本地理信息系统的难点,提出了降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成本和开发成本的方法,从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3个方面介绍了村镇低成本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最后对构建系统使用到的sdf文件存储、Ajax客户端... 探讨了构建村镇低成本地理信息系统的难点,提出了降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成本和开发成本的方法,从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3个方面介绍了村镇低成本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最后对构建系统使用到的sdf文件存储、Ajax客户端浏览和XML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村镇信息化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蔡超岳 唐健雄 刘雨婧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0-733,共14页
基于空间视角,结合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与旅游发展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中,数字经济的热点区被“空间锁定”于... 基于空间视角,结合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与旅游发展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中,数字经济的热点区被“空间锁定”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位于中西部的冷点区则大幅收缩;旅游发展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滇桂黔渝,冷点区位于山东半岛中西部并逐步向南延伸。2)中国情境下,数字经济既能助力本地旅游发展,同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区域异质性看,直接效应虽在各地均显著为正,但在东部地区的作用强度明显大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得到完全彰显,在中部和东北地区表现为部分显著,西部地区则存在“数字隔离”现象。3)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的正向外溢在300 km处达到最优,此后呈地理距离衰减态势,在800 km处到达有效外溢临界点,1500 km处达到最大衰减边界。4)数字经济各维度中,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均能显著驱动本地旅游发展,但仅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溢出有效突破了行政边界,其余二者均表现出不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发展 空间效应 区域异质性 空间阈值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地理信息采集平台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翟华 彭佳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94-97,共4页
针对传统的手工标绘数据采集模式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特点,提出地理信息的创建、维护和应用可以由大众完成。通过构建自发地理信息采集平台,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数据采集和WEB端的信息标报管理系统,实现多用户在线标注、属性数据智能地址... 针对传统的手工标绘数据采集模式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特点,提出地理信息的创建、维护和应用可以由大众完成。通过构建自发地理信息采集平台,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数据采集和WEB端的信息标报管理系统,实现多用户在线标注、属性数据智能地址匹配生成空间数据、在线审批上报数据、分析与统计等功能,用于信息化条件下地理信息变化的快速发现、标注、传递与整合,实现地理信息快速更新维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地理信息 移动端采集 数据审核 数据标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