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效应影响比较分析
1
作者 龙丽 贺慧 +2 位作者 黄璜 陈灿 傅志强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23-31,共9页
为研究稻田综合种养对土壤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研究情况开展综述,将稻田综合种养与水稻单作相比较,从对土壤肥力、土壤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重金属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5个方面,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不同模式... 为研究稻田综合种养对土壤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研究情况开展综述,将稻田综合种养与水稻单作相比较,从对土壤肥力、土壤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重金属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5个方面,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不同模式对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作水稻,稻田综合种养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及水生生物有明显改善作用,不同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养殖动物的排泄物能有效降低土壤对农药、化肥的需要,从源头上减轻重金属对稻田土壤和相关生物的危害作用,但饲料和粪便也是重金属的来源之一,有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否会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问题还有待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明确了稻田综合种养能降低CH4的排放,减弱增温潜势,但由于稻田综合种养涉及的模式众多,有关稻田综合种养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稻田综合种养关于对农田水体环境、养殖动物影响以及相关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将降镉或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引入稻田综合种养研究。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土壤微生物 土壤重金属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田生态种养水稻品种优选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忍 黄璜 +5 位作者 陈烈臣 张印 马微微 黄庆明 廖娟 孙权 《作物研究》 202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已在各地不断推广和发展。2020年湖南省作物学会向全国征集38个优质水稻品种在南县进行试种展示,通过专家现场评议与测产验收,优选出农香42、徽两优丝苗、深两优867等3个稻田生态种养主推优质水稻品种,隆晶优4013、隆晶...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已在各地不断推广和发展。2020年湖南省作物学会向全国征集38个优质水稻品种在南县进行试种展示,通过专家现场评议与测产验收,优选出农香42、徽两优丝苗、深两优867等3个稻田生态种养主推优质水稻品种,隆晶优4013、隆晶优8129、振两优泰丝等3个稻田生态种养适宜优质水稻品种,可为湖南省生态种养水稻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种养 品种筛选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种养工程稻虾蟹立体配置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再 龚向胜 +7 位作者 余政军 刘小燕 陈灿 傅志强 戴振炎 黄尧 黄璜 曾建新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稻田生态种养工程中种养品种立体配置非常关键,合适的配置模式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结合长江以南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依靠地域优势,遵照种养规律和市场需求,利用生物间关系和生物与非生物间关系... 稻田生态种养工程中种养品种立体配置非常关键,合适的配置模式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结合长江以南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依靠地域优势,遵照种养规律和市场需求,利用生物间关系和生物与非生物间关系,在稻田稻虾种养基础上加入蟹。经过2年的试验,稻虾蟹种养模式效果明显。总结了该模式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态种养 稻虾蟹种养模式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鸭生态种养水稻品种优选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忍 黄璜 +7 位作者 陈灿 马微微 马昀君 张印 马学虎 罗雨聪 陈烈臣 罗明德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6,共4页
稻田养鸭作为一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湖南发展迅速。为筛选出适宜湖南稻鸭生态种养的水稻品种,2021年向全省征集17个优质水稻品种在长沙县进行试种展示。结果表明,悦两优美香新占的稻谷产量和稻米产量分别为8.69 t/hm^(2)和5.90 t/hm^(... 稻田养鸭作为一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湖南发展迅速。为筛选出适宜湖南稻鸭生态种养的水稻品种,2021年向全省征集17个优质水稻品种在长沙县进行试种展示。结果表明,悦两优美香新占的稻谷产量和稻米产量分别为8.69 t/hm^(2)和5.90 t/hm^(2),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2.75%和0.8%,谷草比和收获指数分别为1.08和0.52,株高适中,且遭遇大风天气无倒伏情况发生,可作为湖南稻鸭模式主推水稻品种;湘岳占、悦两优钰占和吨两优900这3个品种可作为稻鸭模式的适宜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鸭生态种养 品种筛选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厢作免耕下生态种养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璐 陈灿 +4 位作者 黄璜 任勃 王忍 梁玉刚 周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4-1365,共12页
为明确厢作免耕养鸭、养鱼模式对双季稻田CH_(4)、N_(2)O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了解稻田厢作免耕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本研究设置厢作免耕养鸭(W-RD)、厢作免耕养鱼(W-RF)、厢作免耕(W-CK)、平作... 为明确厢作免耕养鸭、养鱼模式对双季稻田CH_(4)、N_(2)O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了解稻田厢作免耕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本研究设置厢作免耕养鸭(W-RD)、厢作免耕养鱼(W-RF)、厢作免耕(W-CK)、平作翻耕养鸭(F-RD)、平作翻耕养鱼(F-RF)和平作翻耕(F-CK)6个处理进行大田对比试验,采用密闭静态箱法收集CH_(4)和N_(2)O的排放量,探究双季早晚稻田CH_(4)和N_(2)O的累积排放量、GWP和GHGI。结果表明:早稻CH_(4)累积排放量在分蘖末期-孕穗期阶段排放最多,晚稻CH_(4)累积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返青-分蘖末期阶段,相对于晚稻,早稻CH_(4)排放量占双季稻总排放量的61.60%~77.00%。早稻和晚稻的N_(2)O累积排放量均在分蘖末期-孕穗期阶段排放最多,W-CK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最高为7.85 kg·hm^(-2),F-RF处理最低为2.64 kg·hm^(-2),且W-CK与F-RF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厢作免耕各处理早晚稻累积N_(2)O排放的CO_(2)当量均显著高于平作翻耕各处理,且厢作免耕与平作翻耕各处理均显著低于CK处理。双季稻全球增温潜势(总GWP)和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总GHGI)均以F-CK处理最高(总GWP为25258.08 kg·hm^(-2),总GHGI为4501.41 kgCO_(2)-eq·kg^(-1)),以W-RF处理最低(总GWP为14819.94 kg·hm^(-2),总GHGI为2322.83 kgCO_(2)-eq·kg^(-1)),W-RF处理总GWP和总GHGI分别低于F-CK处理41.33%、48.40%,均达到显著差异。双季水稻总产量中W-RF和F-RF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RF和F-RF处理周年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3.36、13.20 t·hm^(-2)。综上所述,厢作免耕养鱼模式(W-RF)与其他处理相比既可保证水稻高产又可降低GWP和GHGI,而厢作免耕养鸭模式(W-RD)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稻鱼共生 厢作免耕 甲烷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和CH_(4)排放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慧娜 王忍 +4 位作者 黄璜 陈灿 马微微 陈璐 吕广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为探究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CH_(4)排放规律,设置单一种稻(CK)、稻田养鱼(RF)、稻田养泥鳅(RL)、稻田养鸭(RD)4个处理,进行双季稻大区试验。结果表明:RF、RL、RD的CH_(4)排放通量在早、晚稻CH_(4)排放最高峰分别较CK降低6.38~9.81、6.... 为探究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CH_(4)排放规律,设置单一种稻(CK)、稻田养鱼(RF)、稻田养泥鳅(RL)、稻田养鸭(RD)4个处理,进行双季稻大区试验。结果表明:RF、RL、RD的CH_(4)排放通量在早、晚稻CH_(4)排放最高峰分别较CK降低6.38~9.81、6.28~9.72 mg/(m^(2)·h)。RF、RL、RD的全年CH_(4)排放量分别较CK降低44.62%、39.25%、29.60%(P<0.05),双季稻总产量较CK增加了5.82%~11.94%(P<0.05),双季稻单位产量增温潜势分别较CK降低了46.78%、44.44%、36.26%(P<0.05),RF、RL全年CH_(4)排放量显著低于RD,降低率分别为21.34%和16.68%。各生态种养处理早、晚稻的水稻生物量在齐穗期至成熟期均高于CK,早、晚稻成熟期土壤有机质较CK分别高出19.47%~58.11%和6.15%~56.21%。早、晚稻CH_(4)排放高峰的CH_(4)排放通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955。3种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均具有固碳减排的作用,且能显著提高当季稻谷产量,均可作为水稻绿色生产模式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种养 双季稻 甲烷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厢作、平作下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杂草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孟祥杰 梁玉刚 +7 位作者 陈璐 王忍 龚向胜 张印 马微微 袁娇 黄璜 陈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82-2489,共8页
【目的】探究厢作及平作中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稻田杂草群落变化趋势及控草效果。【方法】对平作养鱼、平作养鸭、平作水稻及厢作养鱼、厢作养鸭、厢作水稻的杂草群落、防效进行调查。【结果】厢作与平作中杂草种类相差较大,水稻平... 【目的】探究厢作及平作中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稻田杂草群落变化趋势及控草效果。【方法】对平作养鱼、平作养鸭、平作水稻及厢作养鱼、厢作养鸭、厢作水稻的杂草群落、防效进行调查。【结果】厢作与平作中杂草种类相差较大,水稻平作的中后期,主要以单子叶、一年生杂草危害,水稻厢作的前期,主要以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危害;水稻平作的控草效果优于水稻厢作,平作养鸭及养鱼的密度防效为90.28%、98.61%,厢作养鸭及养鱼的密度防效为88.00%、67.00%。厢作养鸭、养鱼的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丰富度高于平作;平作养鸭的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丰富度均高于平作养鱼;前期,厢作养鸭的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丰富度均高于厢作养鱼,后期厢作养鱼高于厢作养鸭。【结论】稻田养鸭及稻田养鱼显著改变稻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厢作养鸭对杂草的影响强度高于厢作养鱼,平作养鱼对杂草影响强度高于平作养鸭,但养鱼、养鸭对杂草有着重要影响,起到了控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作 平作 生态种养模式 杂草群落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小龙虾”不同种养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良洁 陈灿 +3 位作者 黄璜 汤伟 王忍 张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以水稻(R)、子莲(L)、茭白(Z)3种作物单作为对照,研究稻虾连作(RC)、莲虾共作(LC)、茭虾共作(ZC)对田间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稻虾连作、莲虾共作、茭虾共作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水稻单作相... 以水稻(R)、子莲(L)、茭白(Z)3种作物单作为对照,研究稻虾连作(RC)、莲虾共作(LC)、茭虾共作(ZC)对田间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稻虾连作、莲虾共作、茭虾共作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水稻单作相比,RC处理可以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与子莲单作相比,LC处理可以增加土壤中全钾养分的含量,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LC处理在子莲立叶期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与茭白单作相比,孕茭期ZC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钾的含量。(2)RC较R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粒数,降低水稻的有效穗数,R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RC处理,两者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差异。L与LC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无显著差异,LC处理的莲蓬个数较L处理提高了13.99%。ZC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茭白(第二季夏茭)的壳茭重与壳茭产量,分别比Z处理提高11.70%、8.45%,并且提高净茭产量5.10%。(3)RC、LC、ZC这3种种养模式均能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其中RC处理为最优。综上可知,RC、LC、ZC种养模式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经济性状,提高农田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子莲 茭白 小龙虾 土壤理化性质 作物产量 经济效益 稻虾连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模式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焦文献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 2021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稻田种养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或多种动物,增加了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养殖动物与水稻互利共生,使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符合生态发展的理念。本文将稻田不同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进行比较,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种养模式的优势:对于农... 稻田种养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或多种动物,增加了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养殖动物与水稻互利共生,使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符合生态发展的理念。本文将稻田不同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进行比较,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种养模式的优势:对于农田土壤环境来说,稻田种养模式提高了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总孔隙度,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对于农田水体环境来说,稻田种养模式提高了其养分含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可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病虫草害来说,种养模式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比化学防治更加合理;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来说,可减少CH_(4)的排放量,N_(2)O的排放量虽有上升,但综合增温潜势下降,可缓解温室效应。因此,稻田种养模式优势突出,有利于农田环境的改善,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种养模式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麦穗鱼复合种养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伍世豪 罗雨聪 +5 位作者 黄璜 陈灿 王忍 张印 张泉 马学虎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249-255,共7页
为探究稻、蛙、鱼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10月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不施化肥农药的水稻单作(CK)和常规水稻单作(HX)为对照,设置稻+牛蛙+麦穗鱼(DNY)、稻+黑斑蛙+麦穗鱼(DHY)2种复... 为探究稻、蛙、鱼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10月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不施化肥农药的水稻单作(CK)和常规水稻单作(HX)为对照,设置稻+牛蛙+麦穗鱼(DNY)、稻+黑斑蛙+麦穗鱼(DHY)2种复合种养模式,对不同模式土壤的养分含量、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养分方面,DHY和DNY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因为蛙类与鱼类的活动可以加快全量养分的溶解,从而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稻鱼共生82 d后,与HX处理相比,DHY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4.7%、31.7%、16.6%,容重则降低了7.1%,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水稻产量方面,各处理的实际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稻—蛙—麦穗鱼复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且能够达到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合种养 土壤 理化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基于五宝田传统村落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向胜 魏芙叶 +2 位作者 李煦 邬贤梦 黄璜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415-419,共5页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宝贵的财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底蕴,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农业、建筑、宗教、交通等方面的反映。为进一步探究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特点、价值及保护,以湖南省辰溪县五宝田村为案例,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发...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宝贵的财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底蕴,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农业、建筑、宗教、交通等方面的反映。为进一步探究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特点、价值及保护,以湖南省辰溪县五宝田村为案例,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发现,湖南省传统村落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厚重的文化内涵、别具地域性的建筑风格和景观构成,也具有脆弱性及不可再生性。因传统村落具有生态景观价值、文化科教价值及经济发展价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议从传统村落资料的收集整理、相关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多渠道资金技术的引入、合理发展规划及活态化保护机制的制定5个方面解决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建档不全、资金短缺、人口老龄化及空心化等问题,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特点 价值 保护 五宝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主要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效益比较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泉 蔡教明 +3 位作者 余政军 张印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 2022年第2期170-175,188,共7页
介绍了武陵山区5种有代表性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稻+鲤鱼、稻+田螺、稻+鳖、稻+小龙虾、稻+鲟鱼),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武陵山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迫切性展开讨论,最后探讨了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 介绍了武陵山区5种有代表性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稻+鲤鱼、稻+田螺、稻+鳖、稻+小龙虾、稻+鲟鱼),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武陵山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迫切性展开讨论,最后探讨了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对该地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态种养 效益 比较分析 武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稻—稻—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静 黄益国 +4 位作者 吕广动 雷利琴 王忍 张明 张瑞春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20期57-60,共4页
“稻—稻—油”模式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意义重大,是湖南的主攻方向。本文从早稻种植、晚稻种植、油菜种植3个生产阶段总结“稻—稻—油”生态高效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并分析其经济效益,以期... “稻—稻—油”模式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意义重大,是湖南的主攻方向。本文从早稻种植、晚稻种植、油菜种植3个生产阶段总结“稻—稻—油”生态高效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并分析其经济效益,以期为湖南“稻—稻—油”模式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稻—油” 栽培 生态 高效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学技术改善稻米品质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灿 焦文献 +1 位作者 袁娇 黄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8,共7页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应用生态学技术改善米质是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稻米的有效途径;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综合利用好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并将各生态技术科学耦合,发挥技术群体的优势,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技术 水稻 合理栽培与耕作 稻田生态种养 重金属生态调控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化武陵山区稻螺种养模式技术分析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灿 廖羡妮 +4 位作者 余政军 张印 张泉 孟祥杰 黄璜 《作物研究》 2022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怀化地区是湖南省传统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特色产区,其武陵山区腹地野生田螺种群资源丰富。稻螺生态种养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模式,现已成为怀化各县的主要稻渔种养模式之一。调研怀化武陵山区稻螺综合种养现状,分析其综合效益,探讨该地... 怀化地区是湖南省传统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特色产区,其武陵山区腹地野生田螺种群资源丰富。稻螺生态种养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模式,现已成为怀化各县的主要稻渔种养模式之一。调研怀化武陵山区稻螺综合种养现状,分析其综合效益,探讨该地区稻螺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要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湖南丘陵山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螺 生态种养 技术 效益 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对土壤与水体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汤伟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490-495,共6页
为研究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及水体理化性状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选取稻鸭、稻鳅、稻鳖、稻蟹等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各模式的土壤肥力性状变化、水体理化性状变化、土壤生物变化和水稻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主要通过养... 为研究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及水体理化性状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选取稻鸭、稻鳅、稻鳖、稻蟹等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各模式的土壤肥力性状变化、水体理化性状变化、土壤生物变化和水稻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主要通过养殖动物的粪便来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大多数模式都是通过养殖动物在田间的活动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或土壤团聚化程度来改善土壤结构。不同模式对水体环境的改善不同,多数模式能增加水体溶氧,但对温度无显著影响;稻鸭和稻鸭虾模式均降低了藻类种类数量和总生物量,减轻了水体污染程度,提高了水体稳定性。不同模式通过养殖动物的活动有效降低了杂草种类和生物量,明显改善了群落结构。各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增加,稻蛙模式中青蛙粪便可为微生物的增殖提供良好条件,显著提高了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不同的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增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种养模式中饲料的投入和动物排泄物增加了土壤养分;二是动物在田间的活动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团聚化程度,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种养 土壤 理化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稻区冷浸田及综合种养开发利用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建新 龚向胜 +14 位作者 余政军 刘小燕 陈灿 傅志强 戴振炎 黄尧 刘登魁 陈烈臣 卢明 陈双 周国峰 余长生 童中全 柳文玲 黄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本文分析了南方稻区冷浸田概况,包括分布、形成、特点、判定方法及利用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冷浸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冷浸田开发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达88586元/hm^(2),产投比2.062,... 本文分析了南方稻区冷浸田概况,包括分布、形成、特点、判定方法及利用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冷浸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冷浸田开发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达88586元/hm^(2),产投比2.062,远高于冷浸田单种稻模式(效益1969元/hm^(2),产投比1.138),也高于普通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64860元/hm^(2),产投比1.761)。在试验基础上,总结了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技术要点:冷浸田厢沟凼式立体结构改造、耕作与施肥技术改良、“稻+鳖+鲤”综合种养。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对提高冷浸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南方稻区 冷浸田 稻+鳖+鲤 综合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玲 吕广动 +3 位作者 王忍 陈灿 黄璜 张印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165-167,172,共4页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稻—小龙虾模式的种类和田间种养技术流程,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了农业监测系统在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龙虾 生态种养模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稻鸡种养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忍 马昀君 +7 位作者 黄璜 陈灿 马微微 欧林志 张印 马学虎 汤伟 罗雨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为研究稻鸭、稻鸡2种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稻鸭(RD)、稻鸡(RC)2种生态种养模式,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等指标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RC处理的土壤全氮... 为研究稻鸭、稻鸡2种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稻鸭(RD)、稻鸡(RC)2种生态种养模式,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等指标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RC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较RD处理高17.65%(P<0.05),土壤全钾含量分别较CK、RD处理高9.58%、8.68%(P<0.05),但RC、RD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低于CK。RC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在分蘖期、齐穗期均显著高于CK,其孕穗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高13.89%(P<0.05),齐穗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CK高65.52%(P<0.05)。RD处理各时期的土壤pH值均高于CK,并在齐穗期达到显著差异,其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RC处理、CK高11.36%、9.15%(P<0.05)。RC、RD处理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分别较CK高0.63、0.90百分点(P<0.05)。综上,与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稻鸡生态种养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共生期间的土壤酶活性;稻鸭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共生期间的土壤pH值;稻鸭、稻鸡2种种养模式均有利于提高稻米的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养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娇 梁玉刚 +1 位作者 陈灿 王华 《湖南农业》 2021年第8期24-25,共2页
(续第7期第32页)稻-鱼-虾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良好的土壤环境、浅水环境和丰富的饵料来源、通过人工改造稻田,既种植水稻又混合养殖鱼虾,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灌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农民增收... (续第7期第32页)稻-鱼-虾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良好的土壤环境、浅水环境和丰富的饵料来源、通过人工改造稻田,既种植水稻又混合养殖鱼虾,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灌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农民增收的一种立体综合种养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改造 浅水环境 农民增收 复种指数 灌溉水资源 综合种养 生产方式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