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23
1
作者 史常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9,共16页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错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黎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19,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重中之重。因此,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关键词 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3
作者 史常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6,共13页
在测度各省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和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显著促进了农业碳减排,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尤其是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是其中... 在测度各省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和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显著促进了农业碳减排,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尤其是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高和数字基础设施发达的省份,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果更加显著。面板门槛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基于自身发展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只有当农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碳减排效应才会充分显现。最后,研究还发现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性,并且位置相邻和地理距离相近的地区间更容易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碳排放 绿色技术创新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资产资源产权资本化经营 被引量:8
4
作者 邓大才 《当代经济管理》 2004年第1期26-33,共8页
文章作者认为农村资产资源相当丰富,缺少的是开发这些资源的机制。农村产权资本化是搞活农村资产资源的重要方式,即资产资源的所有者或者控制者将产权作为资本经营。
关键词 资产 资源 产权 资本化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邓大才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任何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会遇到“三农”问题 ,因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本身就是对“三农”问题的扬弃。但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却有较强的特殊性 ,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没有遇到过的。其原因在于多年来的... 任何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会遇到“三农”问题 ,因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本身就是对“三农”问题的扬弃。但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却有较强的特殊性 ,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没有遇到过的。其原因在于多年来的非农化战略、抑商政策、不太宽松的内部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特殊的意识形态等等。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采取务实的态度 ,既不能操之过急 ,也不能坐等机会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特殊性 非农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三农”问题的几个重大判断 被引量:6
6
作者 邓大才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三农”是结构问题 ,还是制度问题 ;是政治问题 ,还是经济问题 ;是农民自己的问题 ,还是政府问题 ;是农业本身问题 ,还是工商业问题 。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制度结构 政治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探源 被引量:19
7
作者 邓大才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3-20,共8页
地方保护主义产生有其理论上的必然性,但是也有其体制、制度、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经济转轨时期尤其如此。因此,要治理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强化整体利益,改革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改革税收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国... 地方保护主义产生有其理论上的必然性,但是也有其体制、制度、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经济转轨时期尤其如此。因此,要治理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强化整体利益,改革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改革税收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改革干部考核选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转轨时期 行政体制 事权 财权 法制建设 地方保护主义 中国 国有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育消费维权看我国民办教育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51,共4页
民办教育消费维权问题的提出基于两个逻辑起点 :学生的教育消费主体地位 ;学校与学生或学生家长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民办教育消费维权的内容与范围主要表现在 :教育的物质载体方面 ,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管理方面 ,教育消费... 民办教育消费维权问题的提出基于两个逻辑起点 :学生的教育消费主体地位 ;学校与学生或学生家长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民办教育消费维权的内容与范围主要表现在 :教育的物质载体方面 ,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管理方面 ,教育消费环境方面等。导致我国民办教育消费权益问题的原因则在于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非对称信息 ,消费主体与投资主体的行为目标错位 ,学校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法律规范等等。围绕我国民办教育消费维权的实践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消费权益 中国 民办教育 教育契约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技术 教学管理 教育消费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要素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率改进 被引量:73
9
作者 史常亮 占鹏 朱俊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7,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从要素错配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改善总体效率。研究方法:时变SFA模型、固定效应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 研究目的:基于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从要素错配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改善总体效率。研究方法:时变SFA模型、固定效应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确权前后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其效果的发挥既依赖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依赖于对土地权利的有效保护;(3)土地流转主要通过纠正劳动力错配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对土地错配状况的纠正作用有限。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能改善农业要素投入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错配状况并进而改善总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业生产效率 要素错配 异质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教育消费维权 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10
作者 刘敏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14,共4页
教育消费维权问题存在的逻辑起点在于学生的教育消费主体地位,以及教育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等教育契约关系。关注并切实维护教育消费权益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提高教育消费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 教育消费维权问题存在的逻辑起点在于学生的教育消费主体地位,以及教育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等教育契约关系。关注并切实维护教育消费权益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提高教育消费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消费维权的内容表现在三个方面,我国当前尤其要加强私立教育或民办教育的消费维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教育消费 劳务消费 中国 消费权益 维权意识 教学质量 文化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及其隐性成本解密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屹 黄东 +2 位作者 黄汉权 韩静波 武拉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19,共3页
减少粮食损失是增加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避免粮食生产投入资源无端消耗、降低农户种粮单位成本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八大类粮油作物收获和农户储备环节损失的调查,并结合全国农产品成本数据,测算粮食损失造成的隐... 减少粮食损失是增加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避免粮食生产投入资源无端消耗、降低农户种粮单位成本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八大类粮油作物收获和农户储备环节损失的调查,并结合全国农产品成本数据,测算粮食损失造成的隐性成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八大类粮油作物收获和储备环节的总损失率为5.64%,折算成产量为2985.10万吨,相当于损失耕地面积8375.19万亩;因收获和储备损失造成的隐性总成本达941.90亿元,平均每户农户362.27元,平均每亩耕地37.84元。如若将粮食收获和储备损失率分别降低至1%,相当于节约耕地5253.82万亩,降低种粮成本554.66亿元。建议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建设,推动技术升级,减少粮食损失,降低种粮隐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损失 收获 储备 种粮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收敛吗?--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史常亮 张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收敛性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地区农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与随机前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增长情况进行测算,并采用空... 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收敛性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地区农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与随机前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增长情况进行测算,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发现:1978年至2019年中国农业TFP年均增长率为3.83%,这一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忽略空间效应会高估农业TFP增长的收敛性,而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效应后,中国省际农业TFP增长同时表现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条件收敛速度显著快于绝对收敛速度。另外,中国农业TFP增长空间收敛还表现出区域性、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分区域看,西部、中部、东部收敛速度依次递减;分阶段看,在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收敛速度明显降低;分TFP内部构成看,技术效率收敛速度最快、规模效率次之、技术进步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Β收敛 空间效应 随机前沿分析 广义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