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国家农业劳动资源配置与地域经济社会的转型
1
作者 曹前满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6,共7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层面的,体现在价值体系层面,呈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特征,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四化同步"发展。在实践路径层面,转型发展关键在于适应价值体系调整的劳动配置再平衡,使经济转型与社会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层面的,体现在价值体系层面,呈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特征,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四化同步"发展。在实践路径层面,转型发展关键在于适应价值体系调整的劳动配置再平衡,使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匹配协调。基于此,分析地域经济发展与构成大宏观大背景的国家价值体系成因,以及大背景大环境对于地域经济转型的困扰,进而探讨构建地域经济社会体系的劳动配置与结构转型思路框架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体系 劳动资源配置 地域经济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作者 李明生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5期46-52,共7页
80年代在神州大地上兴起、涌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从其轨迹来看,其实质是一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它猛烈地冲击着市场经济这个禁区,呼唤着要重视和利用市场经济这样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探讨有关市场经济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23
3
作者 史常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9,共16页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错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效应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进路、瓶颈与出路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前满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6年第3期46-53,共8页
地域经济系统不断演进,行政划界的县域经济在产业分化、功能特区化、地域开发利益属地化等变迁中走向分化,在市县行政分权的竞争格局下,结构问题不断加深。在地域经济系统中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功能剥离与结构肢解的陷阱,建立在区域发展利... 地域经济系统不断演进,行政划界的县域经济在产业分化、功能特区化、地域开发利益属地化等变迁中走向分化,在市县行政分权的竞争格局下,结构问题不断加深。在地域经济系统中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功能剥离与结构肢解的陷阱,建立在区域发展利益分割基础上的功能区化和政区化,构成事权与财权的矛盾实质。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处理县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关系,统合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核心是权衡价值实现与效率实现,处理好行政分权与功能分区、利益分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行政体制 发展瓶颈 利益分配 均衡发展 自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黎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19,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重中之重。因此,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关键词 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间投资的比较研究──以浙江、湖南、四川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海燕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7,共5页
通过对浙江、湖南和四川的民间投资进行实证考察和比较研究,描述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民间投资的发展态势和特点,揭示了民间投资的差距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速中西部地区的... 通过对浙江、湖南和四川的民间投资进行实证考察和比较研究,描述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民间投资的发展态势和特点,揭示了民间投资的差距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速中西部地区的民间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投资 比较研究 统筹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破围之路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顺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67-69,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湖南时强调要“做好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是优化湖南、湖北生产力布局,切实“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途径和治本之策。通过对洞庭湖区32个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湖南时强调要“做好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是优化湖南、湖北生产力布局,切实“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途径和治本之策。通过对洞庭湖区32个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管理区相关职能部门和86家骨干企业的走访调研,笔者发现当前湖区产业转型发展面临自身效能不足、外部环境不优的多重障碍,需要从产业融通发展、特色品牌打造、软硬环境提升和要素投入保障等层面创新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生态经济区 大湖流域 产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油价高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果仁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12期29-33,共5页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主要原因有供求关系、不确定因素及投机炒作等。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一般商品,给长期的石油供应带来了冲击。中国应采取正确策略应对国际油价的巨幅震荡,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改革,降低成...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主要原因有供求关系、不确定因素及投机炒作等。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一般商品,给长期的石油供应带来了冲击。中国应采取正确策略应对国际油价的巨幅震荡,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抵御油价波动的能力。要在石油开发、战略储备、进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的部署:一方面防止突发事件导致石油供应中断,另一方面防御油价剧烈波动,同时积极进入国际石油市场运作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价格 中国经济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衡发展的三个维度与县域经济走向 被引量:4
9
作者 罗黎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7,共7页
改变我国发展失衡的状况,应推动并实施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的再均衡国策,通过供需双调,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再均衡。通过重塑区域发展格局和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中观层面的区域再均衡。通过构建新型二元激励结构体系和激活民营经济... 改变我国发展失衡的状况,应推动并实施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的再均衡国策,通过供需双调,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再均衡。通过重塑区域发展格局和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中观层面的区域再均衡。通过构建新型二元激励结构体系和激活民营经济活力,实现微观主体的动力再均衡。在这种再均衡国策下,县域经济在总体战略谋划上,应积极推动概念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产业发展应注重市场化导向、要素积累及本地根植性;空间发展应重视区域定位调整与内部"三生"空间优化;改革创新应重点抓好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发展 区域经济格局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经济的充分发展与转型逻辑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前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5,共13页
经济发展之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经济充分发展体现在价值实现层面,全部生产力要素参与创造价值,并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是经济规律和资本逻辑使然,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重的,最基本的结构是生... 经济发展之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经济充分发展体现在价值实现层面,全部生产力要素参与创造价值,并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是经济规律和资本逻辑使然,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重的,最基本的结构是生产与消费协调,从更高层面看,是经济与社会协调。由于经济每一步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构成发展的路径依赖,因此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各类瓶颈和逻辑演进上的陷阱,还存在人为的设局或拆局,左右经济运行的秩序。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有必要认识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逻辑,理顺经济运行生态,认识“陷阱”形态,估量转型中的风险,立足“充分发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有效的价值,实现地域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转型逻辑 贸易自由化 经济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世界经济秩序的逻辑:自由主义、利益平衡与结构体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前满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1-45,共5页
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是资本逻辑的衍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全球化参与拓展各经济主体提供获利机会和空间,交互摩擦和利益诉求需要以利益平衡来调和,即贸易平衡。而在技术、资源不平衡格局下,这种平衡是一种价值扭曲的平衡。资本逻辑的&... 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是资本逻辑的衍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全球化参与拓展各经济主体提供获利机会和空间,交互摩擦和利益诉求需要以利益平衡来调和,即贸易平衡。而在技术、资源不平衡格局下,这种平衡是一种价值扭曲的平衡。资本逻辑的"必然"是对资本放任的结果,不是经济运行结构的逻辑必然,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生产与消费的结构体系,生产地与消费地以及生产中心与创新中心的分离,影响到地域经济结构平衡,即全球化的结构不能确保地域结构有序。因而,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秩序只是资本逻辑的辩护,平衡利益的贸易平衡不能替代区域经济的结构平衡,即消费与生产不能脱节。因此,全球化必须回归到区域层面上的生产-消费的循环上来,把民生改善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回归到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新自由主义 全球化 经济结构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逻辑框架及湖南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顺顺 《毛泽东研究》 2020年第6期30-40,共11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的执政理念、方式的重大战略创新,是确保党和国家生态文明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要什么样的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依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从萌芽阶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的执政理念、方式的重大战略创新,是确保党和国家生态文明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要什么样的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依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从萌芽阶段至完善成熟的演进过程,其逻辑框架是对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生态政绩观、严密法治观和共同治理观的完美自洽。近年来,湖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动从先行先试的“两型示范”向绿色发展的“生态强省”转变跨越,展现了美丽湖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新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历史演进 逻辑框架 湖南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13
作者 史常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6,共13页
在测度各省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和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显著促进了农业碳减排,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尤其是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是其中... 在测度各省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和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显著促进了农业碳减排,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尤其是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高和数字基础设施发达的省份,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果更加显著。面板门槛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基于自身发展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只有当农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碳减排效应才会充分显现。最后,研究还发现农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性,并且位置相邻和地理距离相近的地区间更容易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碳排放 绿色技术创新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助力还是阻力?
14
作者 史常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1194,共14页
严格且恰当的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2005—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 严格且恰当的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2005—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正“U”型影响,当前绝大多数省份的环境规制强度都未越过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U”型拐点。2)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提高绿色技术效率实现整体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且相较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效率可以更早突破“U”型拐点。3)机制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激发农业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机制和降低农业生产中劳动力要素错配的线性机制,推动农业绿色转型。4)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高的省份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低的省份均无显著影响。本文建议,在合理范围内适度加大农业环境规制强度,尽快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的环境规制政策,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和农业绿色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强度 农业绿色转型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U”型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规模经济
15
作者 李明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35,48,共7页
试论规模经济李明生规模经济是投资经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到技术经济的问题,又涉及到投资体制的问题;既关乎微观经济,又关乎宏观经济。因此,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为使企业界的同志... 试论规模经济李明生规模经济是投资经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到技术经济的问题,又涉及到投资体制的问题;既关乎微观经济,又关乎宏观经济。因此,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为使企业界的同志能掌握和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本文拟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规模经济 生产规模 生产成本 规模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 总费用函数 劳动生产率 经济规模 关键设备 规模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规模经济
16
作者 李明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13,共5页
浅论规模经济李明生规模经济是投资经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到技术经济的问题,又涉及到投资体制的问题,既关乎微观经济,又关乎宏观经济。因此,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本文拟侧重就企业... 浅论规模经济李明生规模经济是投资经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到技术经济的问题,又涉及到投资体制的问题,既关乎微观经济,又关乎宏观经济。因此,是一个带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本文拟侧重就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问题,结合我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经济 投资经济学 涵义 意义 规律性 测定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17
作者 王翊 《生态经济》 1987年第6期4-7,共4页
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分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两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特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以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为主,加工系统和系统投入相对不发达,系统结构较为松散;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则加工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分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两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特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以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为主,加工系统和系统投入相对不发达,系统结构较为松散;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则加工系统、消费系统高度发达,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萎缩甚至完全消退,系统开放程度和有序性极高。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这些特点,表现在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一、结构特征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为三个基本亚系统:人口、环境和经济亚系统。三个亚系统通过三对相互作用环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亚系统 价值流 系统结构 物质生产 加工系统 环境系统 结构特征 初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山地生态资源的特点看山区经济开发的特殊性
18
作者 王翊 《生态经济》 1989年第5期38-40,共3页
一、生态资源的概念生态资源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特别是植物而言的,它是人们对环境中各种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相互联系的认识的深入。在一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要素互相配合,按特定的关系组成一种能被植物利用并满足其生长发... 一、生态资源的概念生态资源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特别是植物而言的,它是人们对环境中各种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相互联系的认识的深入。在一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要素互相配合,按特定的关系组成一种能被植物利用并满足其生长发育全过程中对物质、能量和空间需要的物质综合体,称之为生态资源。生态资源不能直接为人类所利用,只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转化,形成生物量,表现出一定生产力。生态系统中组成要素多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源 生态系统 生态要素 经济开发 山地系统 山区经济 生产力 生物量 山区开发 互相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体制功能与结构
19
作者 李明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14,共5页
市场经济:体制功能与结构李明生我们党经历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历程,终于抛弃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这个历史性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依据。但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市场经济的体制功能及其结构,能更好... 市场经济:体制功能与结构李明生我们党经历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历程,终于抛弃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这个历史性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依据。但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市场经济的体制功能及其结构,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体制 功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洞庭湖水上救助事业与社会成效研究——以岳州救生局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斌 邓子纲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50-60,共11页
本文主要对清代洞庭湖区水上救生事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社会史学的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透视清代地方公益事业的社会成效,及政府威权与社会力量的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动态演变的发展沿革。研究表明,在湖区救生事业中官府扮演着举足轻重... 本文主要对清代洞庭湖区水上救生事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社会史学的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透视清代地方公益事业的社会成效,及政府威权与社会力量的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动态演变的发展沿革。研究表明,在湖区救生事业中官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财务整顿、治理贪腐与营私作弊等问题上,而同时论证了19世纪中国社会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所谓"自治";官办慈善组织与民办慈善组织具有很好的合作补充关系,在水上救助事业中是相互依存而发展的,后者同样重要;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地方慈善事业长效有序发展的关键,这种慈善资源既包括了人、财、物这类物质性资源,也包含了管理运作等所必备的技术。社会历史学的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发挥政府的职能,官方与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物质与技术的有效整合并将这三者揉入社会大慈善事业之中,才能保证整个慈善事业的有效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洞庭湖 水上救助 社会成效 岳州救生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