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撑起儿童照顾的“半边天”——对父职实践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36
1
作者 何绍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1,共7页
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不断渗透,父亲参与儿童照顾的现象和行动越来越多。父亲关爱、全职爸爸、奶爸等新的父亲形象与父职实践不断涌现,新旧父职话语与父职实践正在同一时空上演。儿童照顾中父亲参与的增多,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同伴群... 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不断渗透,父亲参与儿童照顾的现象和行动越来越多。父亲关爱、全职爸爸、奶爸等新的父亲形象与父职实践不断涌现,新旧父职话语与父职实践正在同一时空上演。儿童照顾中父亲参与的增多,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同伴群体的示范带动、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动、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和男性照顾的优势地位发挥等息息相关。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唤醒儿童照顾上的父职自觉,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儿童照顾实践中来、确保父爱在场,竭力撑起儿童照顾的"半边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照顾 父职参与 父职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逻辑机理、实践维度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4
2
作者 童中贤 胡守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创业具有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即科技创新创业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基本途径,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深入发展的重要依托,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创业均以改善城市生活为归依。城乡区域规划与动态系统监... 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创业具有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即科技创新创业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基本途径,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深入发展的重要依托,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创业均以改善城市生活为归依。城乡区域规划与动态系统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城乡低碳环保与绿色城市建设、居民智慧生活与城市社会治理等是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维度。要从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治理体系、发展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强化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方面不断推进两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科技创新创业 融合发展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世代青年的形成背景与群体特征 被引量:86
3
作者 何绍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0,共7页
从“社会代”角度而言,Z世代是具有鲜明代际特征和代际符码的一代。因其成长生活环境的独特性,Z世代呈现出与其他“世代”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表现及其心理特征。Z世代作为特定“社会代”,其所形成的结构背景与社会条件... 从“社会代”角度而言,Z世代是具有鲜明代际特征和代际符码的一代。因其成长生活环境的独特性,Z世代呈现出与其他“世代”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表现及其心理特征。Z世代作为特定“社会代”,其所形成的结构背景与社会条件主要是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与少子化、物质条件的相对充裕与社会的长期稳定、人际关系的个体化与自主性以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同为“改革开放的孩子们”,Z世代相比其他“社会代”亦有显著差异。认识、分析和理解Z世代,当有整体性视角,需融合结构与文化的双重分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社会代 整体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单元重构与城市社区治理质量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绍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126,共8页
科学合理设置治理的基本单元,对于顺利推进治理、提升治理绩效和实现有效治理而言至关重要。在乡土中国已然转变为城乡中国的当下,合适的城市社区治理单元对于现代城市中国建设尤为关键。在分析城市社区治理单元演变趋向的基础上,探讨... 科学合理设置治理的基本单元,对于顺利推进治理、提升治理绩效和实现有效治理而言至关重要。在乡土中国已然转变为城乡中国的当下,合适的城市社区治理单元对于现代城市中国建设尤为关键。在分析城市社区治理单元演变趋向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单元选择的影响因素、基本原则与方向,以及小区作为城市社区治理单元何以可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单元 城市社区治理质量 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绍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9,共6页
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苏南地区农村"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日渐盛行。通过对金村"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的实证调查,分析了"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新... 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苏南地区农村"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日渐盛行。通过对金村"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的实证调查,分析了"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形成的宏观背景,低度分化的村庄性质、村民价值观念的变迁和较为封闭的通婚圈则是其形成的中观机制,维持家庭完整性的本体性需求与确保家庭养老的功能性需要是"两家并一家"婚居模式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家并一家 婚居模式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与城市社区治理质量提升 被引量:17
6
作者 何绍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6,共9页
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巨变中的城市社区治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有着发展的诸多便利,同时也需应对巨变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创新城市... 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巨变中的城市社区治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有着发展的诸多便利,同时也需应对巨变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创新城市社区党建,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质量,就要注意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社区党员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建与社区动员的关系。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基层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在党建工作方式创新中做强做实基层党建、通过社区党建将社区及社区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在增强党员与社区关联中优化社区党建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社区党建 城市社区治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的困境及其破解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守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86,共6页
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实现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深度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应具有引导意识形态、保障文化民生、服务精准脱贫、完善社会治理的功能预设,但客观上存在制约... 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实现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深度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应具有引导意识形态、保障文化民生、服务精准脱贫、完善社会治理的功能预设,但客观上存在制约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的服务"融入性"困境、公共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困境、服务精准脱贫的"操作性"困境和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性"困境。破解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困境,需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从强化价值引导、完善运行体系、推进跨界融合和加强统筹协调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公共文化服务 功能预设 效能建设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地区文化帮扶体系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守勇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2,共9页
相对脱贫攻坚期的文化精准扶贫,文化帮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在长期的相对贫困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顺应国家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的时代境遇,要从完善领导体制、厘清责任边界、夯实衔接基... 相对脱贫攻坚期的文化精准扶贫,文化帮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在长期的相对贫困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顺应国家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的时代境遇,要从完善领导体制、厘清责任边界、夯实衔接基础、扩大投入渠道、重塑动员体系、拓展融合空间、构建评价机制、深化区域协同、推进生态建设、加强法治保障等十个方面着力,加快构建脱贫地区的文化帮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文化扶贫 乡村振兴 文化帮扶体系 相对贫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扶贫的理论内涵与减贫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守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93,共8页
文化扶贫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和非均衡性为现实依据,以总体协调发展和文化均衡发展为目标导向,以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为行动逻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具有先导性、价值性、层... 文化扶贫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和非均衡性为现实依据,以总体协调发展和文化均衡发展为目标导向,以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为行动逻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具有先导性、价值性、层次性、浸润性、生态性和发展性特征,是中国特色减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扶贫聚焦文化贫困、经济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精神贫困和区域贫困,从发展公共文化、开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赋能、改善文化治理、调适文化心理、优化文化布局等实践维度,缓解多维贫困,释放综合减贫效应,体现出复杂的减贫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扶贫 减贫机理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机制创新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守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84,共6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政治文明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力量。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意识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政治文明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力量。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水平既是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市民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以机制创新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意识文明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发挥各自的主体性优势,实现协同发力。具体而言,要着力完善以制度化运行为重点的维权机制、以有效性传递为重点的表达机制和以政治能力为重点的培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政治意识文明 维权机制 表达机制 培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城镇化路子走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绍辉 《毛泽东研究》 2020年第4期26-33,共8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需要发挥城镇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需要发挥城镇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遵循。推进城镇化、做好城市工作,走正城镇化路子,就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好城市发展中的基本关系、搞好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城镇化 城市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后之问题审视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守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6期40-46,共7页
立案登记制改革实现了我国法院受案模式从职权主义向诉权保障主义的转变,较好化解了"立案难"问题。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出现的案多人少影响审理质量、诉权滥用追问应对举措、棘手案件考验审理能力、定纷机制探求新的平衡等问题... 立案登记制改革实现了我国法院受案模式从职权主义向诉权保障主义的转变,较好化解了"立案难"问题。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出现的案多人少影响审理质量、诉权滥用追问应对举措、棘手案件考验审理能力、定纷机制探求新的平衡等问题总体上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其背后存在社会认知不足、资源配置不足、工作创新不足、制度配套不足等四大原因。破解这些问题需从深化省以下司法体制改革、强化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细化立案登记制制度设计、优化法院内部资源配置、催化多元纠纷处置机制等方面着手,为立案登记制改革创造更好的法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 立案审查制 纠纷解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