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2014—2023年流行性感冒哨点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小磊 黄超洋 +7 位作者 孙倩莱 邓志红 黄一伟 赵善露 罗垲炜 任香 陈生宝 戴志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3-1420,共8页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及流感毒株变迁情况,为全省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湖南省2014—2023年的流感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不同人群流感样病例百分比[门急诊就诊人数中流感样病例(...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及流感毒株变迁情况,为全省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湖南省2014—2023年的流感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不同人群流感样病例百分比[门急诊就诊人数中流感样病例(ILI)百分比(ILI%)]、ILI标本流感病毒阳性率的差异。结果2014—2023年共报告ILI 265万余例,ILI%为4.70%。不同年份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0~14岁者是具有流感样症状的主要群体,占82.90%。ILI标本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4.14%,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23年主要流行的流感毒株有A(H1N1)型、A(H3N2)型、B(Victoria)型、B(Yamagata)型,不同年份之间呈现交替流行,但2020—2023年未检出B(Yamagata)型毒株;每年基本有两个流感流行季,分别是冬春季和夏季。结论年龄<15岁者是流感发病的主要人群,且在冬春季和夏季呈现流行高峰。2021—2023年以A(H1N1)型、A(H3N2)型、B(Victoria)型3种毒株交替流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哨点监测 流感样病例 病原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血中铅的优化与应用
2
作者 刘峰 薛超 +4 位作者 彭杰 赵伟 章新奇 吴柳益 陈东洋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920,共6页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中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建立高效、灵敏的ICP-MS法测定血中铅含量。方法以铋为内标,用3.0%硝酸溶液稀释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中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建立高效、灵敏的ICP-MS法测定血中铅含量。方法以铋为内标,用3.0%硝酸溶液稀释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测定。结果表明,铅在1.0μg·L^(-1)~50μg·L^(-1)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26μg·L^(-1),定量限为0.65μg·L^(-1),回收率为99.6%~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2.1%~3.5%,采用此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在12.67~28.83μg·L^(-1)之间,反映出低暴露人群血铅本底不高,其中儿童血液样品与部分发达国家正常儿童血铅水平相近。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充分破坏血样中的红细胞,使样本中铅游离出来,通过离心,有效避免蠕动管和雾化器的堵塞。方法灵敏、便捷、准确度好,适合基层检验机构对血中铅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79种农药残留
3
作者 赵乐 刘先军 +5 位作者 张昊 李剑 蔡亮 范翔 李谭瑶 陈东洋 《色谱》 2025年第9期1053-1062,I0003-I0006,共14页
果蔬中农药残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热点问题,如何有效监测和控制农药残留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优化QuEChERS前处理方法及仪器测定参数,建立了果蔬中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79种典型农药... 果蔬中农药残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热点问题,如何有效监测和控制农药残留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优化QuEChERS前处理方法及仪器测定参数,建立了果蔬中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79种典型农药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UPLC-MS/MS)同时测定方法。果蔬样品经均质后在4℃条件下用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并离心过滤后进行UPLC-MS/MS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分离,以水-甲醇(98∶2,v/v,含5 mmol/L乙酸铵和0.1%甲酸)为水相,甲醇-水(98∶2,v/v,含5 mmol/L乙酸铵和0.1%甲酸)为有机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在0.1~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0;79种化合物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范围分别为0.01~4.0μg/kg和0.03~13.0μg/kg,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8.2%~119.8%,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8%。采用建立的方法对80份果蔬样本进行检测,31份样本中检出19种农药,以噻虫胺、啶虫脒和噻虫嗪检出率最高,含量为0.012~2.62 mg/kg;对检出的烟碱类农药(噻虫胺和噻虫嗪)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噻虫胺在水果和蔬菜中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ADI)分别为5.74%和0.36%,噻虫嗪在水果和蔬菜中的%ADI分别为0.40%、19.50%,二者在蔬菜和水果中的%ADI均低于100%,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果蔬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QuEChERS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