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应用指南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欣宁 王亚平 +9 位作者 邹定全 张伟 李欣 贺佩瑶 周浩宬 杨彤飚 朱钧 洪波 张宇 肖艳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用改良德尔菲法,邀请本技术领域的10名专家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相关议题进行3轮电子邮件函询及3轮现场会议讨论。结果:针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技术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准备、脑桥前池置管手术规范、镇痛药物选择和剂量衔接、术后镇痛管理和并发症防治共7个议题形成一致意见(同意率≥80%)。结论:脑桥前池药物输注镇痛技术应用于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患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既可减轻长期罹受疼痛患者的痛苦,也能帮助一些患者保持人生最后一程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值得在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推广和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药物输注 脑桥前池 癌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难治性疼痛 头面部疼痛 改良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腰椎入路脑桥前池吗啡泵治疗难治性头颈部癌痛的疗效
2
作者 张文婕 尹柏华 +4 位作者 李欣宁 雷嘉昕 肖艳英 王亚平 邹定全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6期995-1001,共7页
目的:头颈部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疼痛管理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传统鞘内给药模式镇痛作用欠佳,尚未有完善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观察经腰椎入路脑桥前池吗啡泵治疗难治性头颈部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 目的:头颈部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疼痛管理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传统鞘内给药模式镇痛作用欠佳,尚未有完善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观察经腰椎入路脑桥前池吗啡泵治疗难治性头颈部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8例采用脑桥前池吗啡泵治疗难治性头颈部癌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收集患者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日口服吗啡剂量、日暴发痛次数及术后日鞘内吗啡剂量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各时间点的NRS、SDS评分及日口服吗啡剂量、日暴发痛次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随着术后日鞘内吗啡剂量的缓慢增加,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日口服吗啡剂量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均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轻微,其中恶心5例(31.3%)、头痛2例(12.5%),低血压、尿潴留、嗜睡、便秘各1例(各6.3%),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脑桥前池吗啡泵置入术可有效控制难治性头颈部癌痛,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具有微创、不良反应轻、用药量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前池 吗啡泵 难治性癌痛 头颈癌 鞘内靶向药物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