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G+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师支持服务模式构建与行动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琴 蒋志辉 +1 位作者 何向阳 余剑波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4,共8页
随着5G的应用,融入教育所构成的“5G+智慧教育”,让校园现实空间和数字空间的衔接与转换,优质资源的共享交互,智能教育、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完善,变得更为便捷,它为实现智慧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与保障。然而,教师是实现“以信息技术促... 随着5G的应用,融入教育所构成的“5G+智慧教育”,让校园现实空间和数字空间的衔接与转换,优质资源的共享交互,智能教育、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完善,变得更为便捷,它为实现智慧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与保障。然而,教师是实现“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这一目标的关键与核心。因此,在“5G+智慧教育”的场域中,应更加注重教师教学性支持的知识引领,关注教师工具性支持的导航保障,强化教师社交性支持的融合促进,重视教师情感性支持的情感呵护。基于“5G+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师的基本诉求与理性追问以及教师之于智慧教育之间的应然之态,应进一步确立以支持服务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智慧教育教师的支持服务体系架构及其动态螺旋式支持服务模式。同时,将该模式应用于实践并发现: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支持服务更易被学生感知到,融入技术的支持服务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更佳。今后,如何实现“技术+教师”的完美结合,优化教育技术服务机制,助力5G技术下智慧教育的发展,还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智慧教育 智慧学习 教师支持服务 行动路径 动态螺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余剑波 王陆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5期32-37,共6页
随着碎片化资源和草根化媒介技术的出现,微课程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和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我国对微课程定义、形成、设计和开发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微课程设计大部分采用线性设计模式,这与微课程自身特点及实施环境是... 随着碎片化资源和草根化媒介技术的出现,微课程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和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我国对微课程定义、形成、设计和开发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微课程设计大部分采用线性设计模式,这与微课程自身特点及实施环境是相悖的。鉴于此,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程的定义,并在"新三论"和学科科学的指导下,提出了微课程的非线性设计模型——点链圈(PLC)模型,并系统地介绍了该模型设计的原理、思路、框架、内容、主要特点及局限性和适应范围。实践证明,这一模型对中小学微课程设计实践具有指导价值,同时丰富和拓展了课程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非线性 微课程设计 PL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余剑波 袁涤非 李云中 《当代教育论坛》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科研资源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科研资源配置中主要存在失衡、垄断、低效等问题。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教育科研部门应采取战略上倒逼推动、组织上多级联动、机制上双轨运行、过程中协同创新等策略,实现教育科研资源配... 科研资源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科研资源配置中主要存在失衡、垄断、低效等问题。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教育科研部门应采取战略上倒逼推动、组织上多级联动、机制上双轨运行、过程中协同创新等策略,实现教育科研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目标,整体推进区域教育科研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研资源 优化配置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师的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湘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12,共3页
本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理 ,分析了作为教学过程中四要素之一的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发挥其作用时存在的一些弊端 ,指出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 本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理 ,分析了作为教学过程中四要素之一的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发挥其作用时存在的一些弊端 ,指出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提出在新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创设符合条件的学习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师作用 情感创设 学习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价值冲突与处理──“麻岔”教改现象解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余剑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106,共5页
在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面临被漠视和边缘化的命运。这种完全与时代精神相悖的改革为何存在?本文以"麻岔"教改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岔"教改实践的现场考察、深度访谈和文献调研,从信息技术在教学... 在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面临被漠视和边缘化的命运。这种完全与时代精神相悖的改革为何存在?本文以"麻岔"教改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岔"教改实践的现场考察、深度访谈和文献调研,从信息技术在教学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价值冲突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可能性和思路:(1)人的发展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契合点。(2)中小学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一方面,需要重新考量效率;另一方面,需要从数字化校园环境、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系统三个层次将信息技术内化为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融合 价值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