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犹豫模糊矩阵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修优先级决策 被引量:25
1
作者 彭熹 王佳文 +4 位作者 李振文 崔卓 杨旭 钟鸣 李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检修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检修优先级决策是合理制定检修计划及最优化检修效果的基础。综合考虑检修经济性与运行可靠性,构建优先级决策指标集并提出各个指标的量化方法,以此对检修任务的检修成本及运行风险展开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引入... 检修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检修优先级决策是合理制定检修计划及最优化检修效果的基础。综合考虑检修经济性与运行可靠性,构建优先级决策指标集并提出各个指标的量化方法,以此对检修任务的检修成本及运行风险展开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指标相关性等因素建立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型,结合反映决策者模糊意见的犹豫模糊矩阵,解决权重确定的模糊性和实时性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为调度人员合理编排检修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自动化设备 检修成本 运行风险 犹豫模糊矩阵 优先级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 kV/500 kV混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检修方式 被引量:4
2
作者 任承贤 李稳 +6 位作者 时海刚 邹德华 严宇 刘兰兰 欧跃雄 曾文远 童诚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7-153,共7页
由于近年同塔多回线路得到广泛应用,其多回线路故障将威胁其安全稳定运行,而检修作业是消除故障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同塔多回线路运行特点,考虑线路两端接地开关的工作方式和线路的长度,计算单回停运回路上的感应电压和电流。计算结果... 由于近年同塔多回线路得到广泛应用,其多回线路故障将威胁其安全稳定运行,而检修作业是消除故障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同塔多回线路运行特点,考虑线路两端接地开关的工作方式和线路的长度,计算单回停运回路上的感应电压和电流。计算结果表明:当停运回路两端接地开关不接地时感应电压最大值达到80.686 kV,但它不随线路长度发生变化,仅与运行回路电压有关;停运回路一端接地开关接地时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最大值分别达到11.741 A、9.892 kV;停运回路两端接地开关均接地时感应电流最大达到227.02 A,线路长度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同时,根据研究结果确定停运回路检修的2种方式和安全防护措施,并提出运行回路带电作业进出电场的"档外荡入法",经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安全可靠。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多回线路 感应电压 感应电流 检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小波变换与形态学的车身刮痕边缘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智勇 刘研奇 +1 位作者 刘佳豪 缪陈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针对车身表面外部噪声干扰的影响,导致无法准确提取到车身刮痕边缘有效信息,提出一种融合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测方法。首先,为减弱车身刮痕边缘提取过程中受光照等外界噪声干扰影响,对刮痕源图像利用小波模极大值边缘检测方法... 针对车身表面外部噪声干扰的影响,导致无法准确提取到车身刮痕边缘有效信息,提出一种融合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测方法。首先,为减弱车身刮痕边缘提取过程中受光照等外界噪声干扰影响,对刮痕源图像利用小波模极大值边缘检测方法,消除部分噪声干扰,提高边缘检测定位的准确性;然后,为了优化刮痕边缘的连续性,避免在多尺度小波检测下边缘有效信息的丢失,提出一种改进的数学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最后,将小波模极大值与数学形态学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小波分解,分别得到图像的高频和低频分量。两图像低频分量根据图像能量大小分配权重进行融合,对应的高频分量通过绝对值取大的方式融合,将融合后的高频和低频分量重构,获取最终的刮痕边缘。通过实验分析,该融合方法能保证在去噪的同时,获得更完善清晰的边缘特征信息,效果优于传统边缘检测算法,能为后续刮痕精确定位修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数学形态学 边缘检测 汽车刮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巧霞 王广民 +4 位作者 李江林 张道杰 任辉 梁运华 梁勇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172,共9页
首先,从分析目前电力监控系统无法支持变电站远程运维及"运维一体化"模式运维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构建区域运维中心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了区域站域两层体系结构的变电站远程运维架构方案,在此架构下,基于运维业务需求,给出了站... 首先,从分析目前电力监控系统无法支持变电站远程运维及"运维一体化"模式运维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构建区域运维中心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了区域站域两层体系结构的变电站远程运维架构方案,在此架构下,基于运维业务需求,给出了站端、区域端、运维班终端3级应用功能部署方案。之后,基于面向服务的区域站域交互框架,详细设计了站域服务接口方案。最后,利用区域站域分布式业务处理实现了设备状态远程监视、远程巡视、远程故障处理和远程智能诊断等远程运维业务。应用实践表明,变电站智能设备远程运维平台的应用提高了设备及系统缺陷预警、故障定位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设备现场巡检次数,降低了运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远程运维 区域运维中心 运维一体化 分布式业务 安全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晕笼电晕特性数值计算分析(Ⅰ)——3维离子流场与电场分布 被引量:8
5
作者 裴春明 李威 +3 位作者 蓝磊 文习山 陈小月 何旺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6-1203,共8页
电晕笼被广泛采用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试验研究。基于模拟电荷法建立了特高压交流电晕笼3维电场计算模型,计算中考虑了有限长导线的端部效应和分裂子导线表面场强的不均匀性,以及笼内3维空间电荷对导线起晕、电荷发射和迁移... 电晕笼被广泛采用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试验研究。基于模拟电荷法建立了特高压交流电晕笼3维电场计算模型,计算中考虑了有限长导线的端部效应和分裂子导线表面场强的不均匀性,以及笼内3维空间电荷对导线起晕、电荷发射和迁移等物理过程的影响,比2维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按此模型计算了500 kV交流电压下特高压电晕笼试验导线表面附近的3维电场分布,得到了交流周期内子导线表面场强的沿线分布,结果表明端部效应主要影响5 m防护笼内导线表面场强。此外通过电场强度云图分析了空间电荷影响下测量笼截面上的场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场强〉10 kV/cm的区域为子导线表面外侧半径0.1 m范围内,空间电荷则分布于分裂导线外半径1 m的环状区域内,对此区间内电场强度的影响范围在-5~7 kV/cm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电晕笼 端部效应 交流离子流场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晕笼电晕特性数值计算分析(Ⅱ)—电晕电流与电晕损失 被引量:3
6
作者 蓝磊 李威 +3 位作者 万保权 陈小月 何旺龄 海景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91-3298,共8页
电晕损失是采用特高压电晕笼研究导线电晕特性的重要内容。搭建了考虑均压环的电晕笼导线交流离子流场3维计算模型,模型在笼体两侧加入均压环电荷以抑制端部效应,采用基于Shockley-Ramo法则的电晕电流计算方法,以及基于电晕电流工频分... 电晕损失是采用特高压电晕笼研究导线电晕特性的重要内容。搭建了考虑均压环的电晕笼导线交流离子流场3维计算模型,模型在笼体两侧加入均压环电荷以抑制端部效应,采用基于Shockley-Ramo法则的电晕电流计算方法,以及基于电晕电流工频分量的电晕损失计算方法。采用此模型计算了特高压电晕笼8×LGJ 630导线的交流离子流场,对比分析了均压环对导线表面最大场强沿线分布的影响,证明了均压环能改善端部效应引起的场强过大。而后计算得到大雨条件下8×LGJ 630导线上施加500 kV电压时的电晕电流时域波形,与理论波形规律一致。最后,对电晕电流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了电晕电流工频分量的幅值和相位,并采用功率因素法计算了干燥和大雨条件下、不同交流电压时笼内单位长度导线上的电晕损失,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相差≤25W/m,且比2维算法结果有更高的精确度,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离子流场模型符合物理实际,对电晕笼导线电晕损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特高压电晕笼 电晕电流 电晕损失 交流离子流场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压电动汽车用逆变器非线性因素的新型补偿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和平 董治平 +2 位作者 邱彬彬 游逍遥 郭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8,共9页
针对低压电动汽车用电压源逆变器(VSI)低压大电流的工况,充分考虑死区时间、开关管开通及关断延时等因素,特别是开关管导通时呈现电阻性质导致的导通压降变化,建立低压电动汽车用电压源逆变器输出特性方程,依据推导的输出特性方程和参... 针对低压电动汽车用电压源逆变器(VSI)低压大电流的工况,充分考虑死区时间、开关管开通及关断延时等因素,特别是开关管导通时呈现电阻性质导致的导通压降变化,建立低压电动汽车用电压源逆变器输出特性方程,依据推导的输出特性方程和参考量得出误差,从而在低压大电流的工况下进行精确地补偿。同时考虑到逆变器非线性因素的补偿过程中需要获取准确的电流极性,而相电流过零点附近存在电流检测毛刺与零电流箝位效应,导致电流过零点附近电流极性判定不准确,提出一种反向补偿的方法促使电流提前过零,在电流过零点附近避免了复杂的电流极性判定与计算的同时,也进行了有效的逆变器非线性因素补偿。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逆变器输出特性方程及补偿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电动汽车 电压源逆变器 感应电机 死区效应 开关管导通压降 电流极性 零电流箝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VSC系统正阻尼时的一类切换型振荡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薛安成 汪云涛 +2 位作者 乔登科 王永杰 付潇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89,共6页
遭受大扰动作用后具有正阻尼特性的并网电压源换流器(VSC)系统仍存在振荡失稳风险,即当电流达到限幅值时会引发一类切换型振荡。为此,结合降阶模型分析其振荡原因。首先建立了并网VSC系统的简化状态空间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小扰动特... 遭受大扰动作用后具有正阻尼特性的并网电压源换流器(VSC)系统仍存在振荡失稳风险,即当电流达到限幅值时会引发一类切换型振荡。为此,结合降阶模型分析其振荡原因。首先建立了并网VSC系统的简化状态空间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小扰动特性与该模型参数对小扰动特性的影响。其次分析了d轴电流达到限幅值对该系统正阻尼下动态的影响,发现大扰动下并网VSC系统会因d轴电流达到限幅值产生切换型振荡。再次从电流达到限幅值获得的降阶模型角度,揭示了该切换型振荡的产生原因在于物理降阶系统出现负阻尼振荡。最后讨论了物理降阶系统与原系统中振荡产生原因的关联性,可以推测物理降阶系统发生负阻尼振荡是原系统发生切换型振荡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器 限幅 切换型振荡 非光滑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调控零序电压的配电网高阻接地及单相断线故障的选相方法 被引量:28
9
作者 曾祥君 黄慧 +4 位作者 喻锟 张程麒 刘战磊 陈柏宇 庞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8,共10页
为提高配电网故障选相的精确性与灵敏度,针对高阻接地故障及单相断线故障,提出利用测算的偏转角进行故障选相的方法。首先,分析了高阻接地和断线故障选相失败的原因。然后,根据测量的对地参数来判别发生了高阻故障还是断线故障。最后,... 为提高配电网故障选相的精确性与灵敏度,针对高阻接地故障及单相断线故障,提出利用测算的偏转角进行故障选相的方法。首先,分析了高阻接地和断线故障选相失败的原因。然后,根据测量的对地参数来判别发生了高阻故障还是断线故障。最后,提出了基于柔性调控零序电压的选相方法,即:向配电网中性点注入零序电流,调控零序电压相角分别为配电网三相相电压相角,通过注入零序电流及返回零序电压测算故障偏转角,结合判据即可实现故障选相。PSCAD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选出20 kΩ的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相及线路末端断线故障相,且不受故障位置、故障类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选相 零序电流 高阻故障 断线故障 偏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糊机会约束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风电双层规划模型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瑞 罗心仪 肖麟祥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5,共10页
针对风速兼具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多重不确定特征,提出一种主动配电网分布式风电容量配置的随机模糊机会约束双层规划模型。通过随机模糊模拟描述分布式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并考虑其时序特征建立风电出力时序性随机模糊模型,结合随机模糊模... 针对风速兼具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多重不确定特征,提出一种主动配电网分布式风电容量配置的随机模糊机会约束双层规划模型。通过随机模糊模拟描述分布式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并考虑其时序特征建立风电出力时序性随机模糊模型,结合随机模糊模拟及潮流分析获取节点电压、支路功率及系统倒送功率等系统静态安全指标的随机模糊机会测度,采用兼顾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可信度作为评价分布式风电容量配置方案的指标;进而考虑系统功率平衡、静态安全指标机会测度约束及主动管理措施,以年利润随机模糊期望值最大为上层优化目标,以通过主动管理使分布式风电有功削减随机模糊期望值最小为下层优化目标,通过判断上层方案静态安全指标是否满足随机模糊机会约束的置信水平进行上下层规划协同,从而构建一种分布式风电容量配置随机模糊机会约束双层规划新模型;最后提出结合随机模糊模拟、前推回代潮流计算和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IEEE 14节点算例仿真过程及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分布式风电 容量配置 随机模糊机会约束规划 主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云储能服务的工商业用电降费优化方案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任军 蒋璐璐 +3 位作者 吴献祥 吴潘 徐健 朱疆生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9,共7页
为满足当前政府与工商业对于降电费的迫切需求,深入挖掘现有政策的降费潜能,在分析我国现行峰谷电价政策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分布式储能与集中式储能,为工商业用户提供灵活经济的云储能租赁服务。考虑云储能具备的规模经济效益,制定了考... 为满足当前政府与工商业对于降电费的迫切需求,深入挖掘现有政策的降费潜能,在分析我国现行峰谷电价政策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分布式储能与集中式储能,为工商业用户提供灵活经济的云储能租赁服务。考虑云储能具备的规模经济效益,制定了考虑峰谷电价的云储能租赁方案。以工商业用户用电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以功率平衡、与主网交互限制以及云储能设备限制为约束,优化用户租赁云储能的能量及功率,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所提方案的经济性。算例结果表明:工商业用户中引入云储能服务,可有效降低用电总费用;能量型与功率型储能混合租赁模式较单一模式更具经济价值。云储能服务及其相应的租赁模式将随着电储能技术的发展,在地市、城区以及通过互联网响应的工商业用户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业 峰谷电价 云储能 租赁方案 降费潜能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信息综合的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系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日成 方梦鸽 +3 位作者 李志前 李稳 邹德华 李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78,共6页
为有效保障带电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安全,根据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统计,提出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系统。在杆塔适当位置安装视频检测设备和超声测距传感器,快速检测作业人员的位置与周围横担、塔身及其他带电体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安全越限;... 为有效保障带电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安全,根据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统计,提出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系统。在杆塔适当位置安装视频检测设备和超声测距传感器,快速检测作业人员的位置与周围横担、塔身及其他带电体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安全越限;通过穿戴设备检测作业人员的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和心电信号等参数,快速识别和预警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听觉方式提醒作业人员,实时掌握作业过程中的异常状况;通过4G无线网络将作业现场的音视频信息传送到现场指挥单元和控制指挥中心。结果表明: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带电作业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传感器 超声波测距 安全距离 作业人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真空断路器的FCL计算分析及现场性能验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山 孙冰 黄晨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7-195,共9页
在新疆电网局部地区,由于220 kV煤电厂增多、网架结构复杂、线路负荷增大,使系统短路电流超过了断路器的开断能力,治理短路电流超标已经成为电网公司和科研院所研究的热门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了基于快速真空断路器的FCL装... 在新疆电网局部地区,由于220 kV煤电厂增多、网架结构复杂、线路负荷增大,使系统短路电流超过了断路器的开断能力,治理短路电流超标已经成为电网公司和科研院所研究的热门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了基于快速真空断路器的FCL装置原理;其次对新疆某220 kV电厂加装的2台基于快速真空断路器的故障限流器(fault-current limiter,FCL)装置,建立了稳态和暂态仿真模型,计算了稳态短路电流、快速断路器分、合闸操作过电压及其瞬态恢复电压,计算结果表明,FCL装置能有效限制短路电流,也不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危害。最后,在现场进行了FCL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FCL装置能够快速、正确动作,实现了电网限流装置结构轻便、造价低廉、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目标;不足之处是现场没有进行人工短路接地、系统未发生过短路故障,没有得到实测数据,有一定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故障 故障限流器 快速真空断路器 建模仿真 瞬态恢复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负荷和调配时间不确定性的防灾应急电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志奎 孙磊 +3 位作者 林振智 文福拴 易仕敏 张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1,共8页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停电损失,合理配置防灾应急电源至关重要。现有的关于防灾应急电源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优化调度城市区域中已有的防灾应急电源,而应该如何对防灾应急电源进行合理配置则研究较少,且没有系统考虑用户负...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停电损失,合理配置防灾应急电源至关重要。现有的关于防灾应急电源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优化调度城市区域中已有的防灾应急电源,而应该如何对防灾应急电源进行合理配置则研究较少,且没有系统考虑用户负荷及因交通拥堵、道路破坏等引起的应急电源调配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建立了计及负荷和调配时间不确定性的防灾应急电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最大化城市区域的社会效益为优化目标。采用径向区间数的形式(即区间数的两端设定相应的波动半径)来更合理地描述调配时间的不确定性,并将其转化为悲观子模型和乐观子模型,之后分别采用鲁棒优化方法求解。最后,用算例说明了所述模型和方法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应急电源 优化配置 不确定性 区间数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微网谐振模态分析及有源阻尼抑制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林刚 李勇 +5 位作者 王姿雅 曹一家 刘嘉彦 王鹏程 樊芮 杨倩雅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125,132,共8页
谐振可能引起直流微网的谐波不稳定,是导致电压崩溃的潜在原因。利用频域分析法确定直流微网的谐振频率需要建立复杂的高阶传递函数,且不能提供谐振影响范围等信息。提出了分布式控制下直流微网的谐振模态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系统的节点... 谐振可能引起直流微网的谐波不稳定,是导致电压崩溃的潜在原因。利用频域分析法确定直流微网的谐振频率需要建立复杂的高阶传递函数,且不能提供谐振影响范围等信息。提出了分布式控制下直流微网的谐振模态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确定系统的谐振频率,并利用频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参与因子确定谐振的影响范围,进一步地研究了线路参数对系统模式和谐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有源阻尼抑制方法,通过在电流内环注入阻尼信号降低线路调节变流器(LRC)输出阻抗的谐振峰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基于PSCAD/EMTDC平台对所提分析方法和有源阻尼控制进行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模态分析 谐振 有源阻尼 线路调节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注入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有源电压消弧方法 被引量:39
16
作者 彭沙沙 曾祥君 +2 位作者 喻琨 王文 蔡演存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42-149,共8页
针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中存在的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注入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有源电压消弧方法。该方法通过向配电网中性点注入工频电流来达到单相接地故障消弧目的,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电流的参考值由二... 针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中存在的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注入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有源电压消弧方法。该方法通过向配电网中性点注入工频电流来达到单相接地故障消弧目的,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电流的参考值由二次注入特定电流的方法得到,将注入电流偏差信号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驱动逆变器开关管产生逆变电流,经滤波电路后注入电网中性点,抑制故障点电压和电流到零。仿真及10kV接地故障实验表明,该方法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能补偿配电网接地故障电流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及谐波分量,实现瞬时接地故障快速可靠灭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注入 比例谐振 单相接地故障 消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隔离开关分合闸位置监测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56
17
作者 毛文奇 王舶仲 +5 位作者 蒋毅舟 袁培 黄明玮 周辉 周斌 魏娟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119,共8页
由于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量日益增多,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必须通过提升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综述了国内外智能高压隔离开关分合闸位置监测的研... 由于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量日益增多,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必须通过提升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综述了国内外智能高压隔离开关分合闸位置监测的研究状况,总结了常见的智能高压隔离开关监测方法,包括图像识别法、光学感应法、基于压力传感器技术监测方法、基于辅助触点原理监测方法、基于姿态传感器技术监测方法及“双确认”综合判别方法等;从原理、技术特点、适用性及局限性等角度详细阐述了每种方法的综合性能,展望了高压隔离开关分合闸位置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采用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和电力泛在物联网背景下的传感技术是实现智能隔离开关一键顺控要求的关键技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压隔离开关 图像识别 压力传感器 姿态传感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萨如图形及关联度分析的高压输电电缆护层故障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威 夏向阳 +4 位作者 李明德 潘志敏 雷云飞 刘卫东 张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9-997,共9页
针对高压输电电缆护层故障监测与识别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利萨如图形及关联度分析的高压电缆护层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包含基于利萨如图形的信号分析方法和基于关联度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通过采集高压电缆首末端环流并构建二维利萨如图... 针对高压输电电缆护层故障监测与识别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利萨如图形及关联度分析的高压电缆护层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包含基于利萨如图形的信号分析方法和基于关联度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通过采集高压电缆首末端环流并构建二维利萨如图形,分析获取图形特征参数包括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离心率、倾斜角及其变化率并结合采集的环流值作为输入特征向量,通过求解未知故障类型的输入特征向量与已知故障类型参数组成的样本空间向量的熵、熵权、关联系数等得到相应的关联度,实现故障的准确识别。最后以实际线路为参考搭建仿真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识别故障类型,这为高压输电电缆状态检修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利萨如图形 关联度 关联系数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压不对称工况下MMC桥臂能量优化控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智 夏向阳 +7 位作者 潘志敏 董巍 雷云飞 姜飞 张程麒 裴翔羽 张静 谢耀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89-2495,共7页
为保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安全稳定运行和降低其对子模块电容的需求,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网压不对称时出现的各桥臂间能量不平衡以及子模块电容能量波动增加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网压不对称工况下MMC桥臂能量优化控制策略。该方... 为保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安全稳定运行和降低其对子模块电容的需求,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网压不对称时出现的各桥臂间能量不平衡以及子模块电容能量波动增加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网压不对称工况下MMC桥臂能量优化控制策略。该方法在分析网压不对称工况下MMC内部能量变化的基础上,以抑制负序电流为系统控制目标,优化控制MMC桥臂电流各分量,进行相间及同相上下桥臂间能量平衡控制,并采用环流注入控制策略减小子模块电容能量波动,从能量平衡和降低能量波动2个方面优化控制网压不对称工况下MMC内部桥臂能量,实现MMC的安全稳定裕度提升,降低MMC对子模块电容的需求。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实现对MMC内部能量变化控制,有助于系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网压不对称 能量平衡 环流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位转移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智琦 罗日成 +3 位作者 李稳 周晨梦 史志强 郑云龙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4-168,175,共6页
为保障进行±8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带电作业人员电位转移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建立作业人员进行电位转移过程中基于流体动力学的棒-板间隙放电模型,仿真得到了人与导线间的空气间隙电... 为保障进行±8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带电作业人员电位转移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建立作业人员进行电位转移过程中基于流体动力学的棒-板间隙放电模型,仿真得到了人与导线间的空气间隙电场强度变化特性,计算了转移过程中的暂态能量,分析了转移距离为0.3~0.6 m时电位转移能量数值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转移距离下的转移能量均在1.0 J附近,随着转移距离的增大,转移能量有所增加,而转移能量高于1.0 J时,导电手套存在被烧蚀的风险,因此作业人员进行±8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位转移宜使用电位转移棒进行电位转移,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 KV 带电作业 电位转移 流体力学模型 电场计算 暂态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