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浅析
1
作者 李邵平 唐松元 +4 位作者 段文武 李继健 逯金瑶 宋林 吴慧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如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水利等新能源项目以及道路、输变电线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工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型工程建设对生...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如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水利等新能源项目以及道路、输变电线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工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型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景观,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重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减缓与保护策略,旨在探索建立大型工程建设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监测评价体系,以期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宏观政策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工程建设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监测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人工规模繁育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卢敏 邓太平 +5 位作者 袁冬菊 颜果 颜学武 李芝兰 赵正萍 张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1-66,共6页
规模繁育是甜菜夜蛾生态学研究及其绿色防控技术开发的前提。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饲养温度、饲养密度和饲养容器等因素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了随龄期变化的饲养策略。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期和幼虫期的最适饲养温度为26~28... 规模繁育是甜菜夜蛾生态学研究及其绿色防控技术开发的前提。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饲养温度、饲养密度和饲养容器等因素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了随龄期变化的饲养策略。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期和幼虫期的最适饲养温度为26~28℃,蛹期和成虫期的最适饲养温度为24~26℃;1~2龄、3龄、4龄、5龄幼虫的最适饲养密度分别为10、2、0.5、0.2头·cm^(-2);3龄以下幼虫合适的饲养容器为塑料养虫杯和塑料养虫盒,而3龄及以上幼虫合适的饲养容器则为塑料养虫箱。研究结果为甜菜夜蛾的工厂化繁育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规模繁育 温度 密度 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对洞庭湖区小天鹅种群和分布的影响
3
作者 吴耀祥 李邵平 +14 位作者 李彬哲 宋林 姚艳 段文武 吴慧 李立 兰玉红 曹文华 唐松元 李继健 李芝兰 朱晋梅 逯金瑶 姜卫星 李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5,共7页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范围内干旱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正在持续增加,了解干旱对濒危物种的影响对物种保护至关重要。湿地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栖息地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经常被用于气候变暖相关研究,是衡量极端干旱的良好指示物...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范围内干旱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正在持续增加,了解干旱对濒危物种的影响对物种保护至关重要。湿地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栖息地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经常被用于气候变暖相关研究,是衡量极端干旱的良好指示物种。以天鹅属(Cyg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基于2022—2023年度越冬季(极端干旱年)5次同步调查数据,分析洞庭湖区小天鹅的分布和丰度的月度变化,结合历史数据,探讨极端干旱对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2022—2023年越冬季种群数量从11月(4736只)持续增长,1月达到峰值(16592只),然后开始下降,3月仅2292只。采桑湖、横岭湖、三关咀、东古湖、荞麦湖、白泥湖和大通湖是小天鹅在洞庭湖区的重要栖息地,极端干旱可能是导致2022—2023年洞庭湖小天鹅数量下降并向周边堤垸内湖扩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气候变化 水鸟调查 湿地生态系统 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野外放归初期活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4
作者 姚艳 逯金瑶 +4 位作者 宋林 吴耀祥 李芝兰 李立 李邵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为了加强珍稀濒危雉类物种保护,推进珍稀濒危雉类种群复壮进程,2021年9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了40只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成体,利用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机和GPS卫星定位信号发射器对放归的白冠长尾雉进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 为了加强珍稀濒危雉类物种保护,推进珍稀濒危雉类种群复壮进程,2021年9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了40只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成体,利用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机和GPS卫星定位信号发射器对放归的白冠长尾雉进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红外相机监测获得28张白冠长尾雉独立有效照片;给10只白冠长尾雉安装PTT,10只个体放归后每10d的移动距离为(448.34±309.80)m,活动范围(68753.99±59706.90)m^(2);白冠长尾雉在放归后的前2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较小且比较稳定,在21~5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在51~7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稍微减小,在71~8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在81~9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减小;10只白冠长尾雉个体平均分布海拔为(1018.71±70.48)m,与其物种生态特性一致。本研究建议,后续进行雉类野外放归时应加强雉类野化训练,扩大野外放归范围,提高野外放归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野外放归 卫星定位发射器 活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骨骼标本制作技术
5
作者 李邵平 唐松元 +5 位作者 谷祺 宋林 吴耀祥 段文武 吴慧 姜卫星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动物骨骼标本在教学、科研和科普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和研究价值,而东北虎骨骼标本的制作技术对于丰富馆藏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教学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东北虎骨骼标本制作过程时长、药剂使用浓度及浸泡所需时间、制作... 动物骨骼标本在教学、科研和科普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和研究价值,而东北虎骨骼标本的制作技术对于丰富馆藏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教学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东北虎骨骼标本制作过程时长、药剂使用浓度及浸泡所需时间、制作技术流程等内容,本文对东北虎骨骼标本制作中的测量方法、剥皮顺序、骨腔去脂漂白、软组织煮制剔除、骨骼脱脂漂白、浸泡清淘、钢架制作、骨骼组装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此类大型骨骼标本制作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骨骼标本制作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穿山甲和中华穿山甲鳞片编码系统及鳞片差异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策 逯金瑶 +7 位作者 李思源 姜宇泽 梁春芳 华彦 李波 李立 唐松元 徐艳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1,共8页
鳞片是研究穿山甲(Manis spp.)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类、个体鉴定的重要材料,鳞片的形态在穿山甲身体上具有渐变性,只有同部位才具有可比性,因此,开展相关工作需要首先确定鳞片所处的身体部位,为此建立了马来穿山甲(M.javanica)和中华穿山甲... 鳞片是研究穿山甲(Manis spp.)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类、个体鉴定的重要材料,鳞片的形态在穿山甲身体上具有渐变性,只有同部位才具有可比性,因此,开展相关工作需要首先确定鳞片所处的身体部位,为此建立了马来穿山甲(M.javanica)和中华穿山甲(M.pentadactyla)全身鳞片(头部除外)的编码系统,并对其鳞片位置及数量进行比较分析。该编码系统对穿山甲颈部、躯干、四肢、尾部的每一枚鳞片均进行编码,每枚鳞片在坐标系中都有固定的位置。通过这一系统,可以便捷地统计各个部位鳞片的数量,比较部位之间、个体之间、物种之间鳞片数量和对应鳞片相对位置的差异。利用鳞片分布热图揭示出,全身鳞片总数、躯干部鳞片行数、尾缘鳞单侧鳞片数、四肢鳞片数等均具有显著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P<0.001)。此外,马来穿山甲尾腹部鳞片颜色比尾背部颜色浅,中华穿山甲尾腹部鳞片与尾背部鳞片颜色一致;马来穿山甲前肢最后一纵列鳞片逆向生长,与前一纵列的鳞片成“人”字状拱起。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别马来穿山甲和中华穿山甲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甲 鳞片 编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tb基因的穿山甲科物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辰 杨娅富 +3 位作者 李立 逯金瑶 李嘉昊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
为鉴别混有非穿山甲物种疑似检材的来源物种,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设计了穿山甲科特异的新引物DCW-F1/DCW-R1。试验表明:其特异性良好、灵敏度较高、适用检材类型较广。采用BLAST比对法、遗传距离法和系统发育法分析了4组不同长度Cytb序列... 为鉴别混有非穿山甲物种疑似检材的来源物种,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设计了穿山甲科特异的新引物DCW-F1/DCW-R1。试验表明:其特异性良好、灵敏度较高、适用检材类型较广。采用BLAST比对法、遗传距离法和系统发育法分析了4组不同长度Cytb序列,研究序列长度对穿山甲物种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样本与相应穿山甲物种同源序列相似度均高于98%,建议将该值作为BLAST比对法的判别标准;除马来穿山甲(211 bp)和树穿山甲(421和211 bp)外,剩余5个穿山甲物种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序列长度的变化和样本量的不平衡会导致该比值不稳定;除马来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其余物种均为单系,序列长度变短使得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和分支置信度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鉴定 穿山甲 细胞色素b基因(Cytb)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复合扩增的马来穿山甲个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嘉昊 王辰 +3 位作者 雷行 逯金瑶 李立 李波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8-929,共12页
利用12个微卫星位点复合扩增构建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个体识别体系,评估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重构的个体识别体系累积无关个体基因型匹配概率(P_((ID)))和同胞个体基因型匹配概率(P_((ID)sibs))分别为6.48×... 利用12个微卫星位点复合扩增构建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个体识别体系,评估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重构的个体识别体系累积无关个体基因型匹配概率(P_((ID)))和同胞个体基因型匹配概率(P_((ID)sibs))分别为6.48×10^(-16)和9.65×10^(-6),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和灵敏度。在135只马来穿山甲个体上共检测出155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33,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12.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3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756,在鲮鲤科(Manidae)内处于高水平。聚类分析显示样本集分为3个种群,具有显著的遗传结构。重构的马来穿山甲个体识别体系具有可靠性强、成本低、物种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和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类型检材。同时,该体系可用于评估马来穿山甲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识别 马来穿山甲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拔哑变量的杉木优势木高-树龄曲线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易烜 黄朗 +3 位作者 朱晋梅 朱光玉 王琢玙 黄靓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33-40,共8页
人工纯林立地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立地指数法,即利用林分平均优势木高和树龄的关系来评价立地质量。本文以湖南青羊湖、高泽源、江华等45个国有林场的518个杉木纯林标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中388个标准地数据,对林分平均优势木高与树龄的... 人工纯林立地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立地指数法,即利用林分平均优势木高和树龄的关系来评价立地质量。本文以湖南青羊湖、高泽源、江华等45个国有林场的518个杉木纯林标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中388个标准地数据,对林分平均优势木高与树龄的关系进行理查德、单分子式和舒马切尔3种常用的非线性基础模型方程模拟。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最优为理查德方程(参数a、b、c分别为23.67023、0.05856、1.59679),其决定系数为0.79489。以最优模型为基础,考虑到不同海拔对优势木高生长过程的影响,将海拔划分等级变量F(以100 m为一个等级,共分为12个等级),纳入含海拔哑变量(F)的优势木高-树龄生长曲线,并以绝对残差均值ARM、决定系数DC、模型精度3个模型精度检验指标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模拟结果表明:加入以海拔等级为哑变量的3个模型精度较高,其中,将哑变量(F)加在参数b上的模型精度最高(绝对残差均值1.20630、决定系数0.8444、模型精度97.77%),并利用130个标准地数据进行再验证,证明该模型可行性强,可为区域性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建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纯林 立地指数 曲线模型 哑变量 立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指标差异对救护雕鸮野放前的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松元 向晨旭 +4 位作者 吴振明 李立 曹玉玲 段文武 逯金瑶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42-46,共5页
利用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放归的18只雕鸮,测定了其各项形态学指标,并佩戴跟踪器以确定其飞行距离,以此探究各项形态学指标、野放后移动距离与雕鸮身体恢复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救护雕鸮各项形态学指标及野放后飞行距离与雕鸮身... 利用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放归的18只雕鸮,测定了其各项形态学指标,并佩戴跟踪器以确定其飞行距离,以此探究各项形态学指标、野放后移动距离与雕鸮身体恢复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救护雕鸮各项形态学指标及野放后飞行距离与雕鸮身体恢复程度之间无显著关系,仅体重(p=0.179)和跗跖(p=0.238)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卫星追踪器的路径跟踪,发现救护雕鸮多选择有林山地作为其栖息地。综合分析认为形态学指标可以作为救护雕鸮放归前评估的参考,为今后雕鸮以及其他猛禽的救护尤其是康复后的释放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指标 雕鸮 救护 野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穿山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艳 逯金瑶 +5 位作者 吴耀祥 吴慧 朱晋梅 宋林 唐松元 李立 《湖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23-26,共4页
为查明救护的1只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的死亡原因,对其进行剖检,从脾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样品分离菌株,对病菌进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序列PCR扩增、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显示,对分离所得菌株鉴定为葡萄... 为查明救护的1只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的死亡原因,对其进行剖检,从脾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样品分离菌株,对病菌进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序列PCR扩增、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显示,对分离所得菌株鉴定为葡萄球菌,该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高敏感,头孢塞肟、头孢他啶中度敏感。结果表明该马来穿山甲发病原因为葡萄球菌感染,且分离菌对多种药物耐药,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穿山甲 葡萄球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华南虎繁殖期饲养管理技术
12
作者 宋平 兰玉红 +7 位作者 肖海兰 李伟 邹运 张强 张金波 邱启官 李春辉 任灿斌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95-99,共5页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目前暂未见有野外华南虎繁殖的相关报道。现在国内绝大多数华南虎存在一定的近亲繁殖情况。为做好华南虎的人工繁育,恢复和壮大华南虎种群,本文从华南虎繁殖前期工作、饲养环境与笼舍、日粮组成与配制和日常...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目前暂未见有野外华南虎繁殖的相关报道。现在国内绝大多数华南虎存在一定的近亲繁殖情况。为做好华南虎的人工繁育,恢复和壮大华南虎种群,本文从华南虎繁殖前期工作、饲养环境与笼舍、日粮组成与配制和日常饲养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圈养条件下华南虎繁殖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并总结了圈养华南虎繁殖期的行为表现,可为圈养华南虎的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繁殖期 饲养管理 行为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莽山、雪峰山野猪种群分布及活动规律研究
13
作者 李娟 李芝兰 +3 位作者 唐松元 何艳 王斌 李立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探究野猪在湖南省的种群分布及活动规律,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危害防控策略,于2021年在莽山、雪峰山对野猪种群进行了红外相机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野猪种群密度在不同生境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灌木丛为6.08头·km^(-2),竹林为... 为了探究野猪在湖南省的种群分布及活动规律,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危害防控策略,于2021年在莽山、雪峰山对野猪种群进行了红外相机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野猪种群密度在不同生境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灌木丛为6.08头·km^(-2),竹林为4.89头·km^(-2),落叶阔叶林为3.39头·km^(-2),针阔混交林为3.39头·km^(-2),常绿-落叶混交林为1.01头·km^(-2),针叶林为0.33头·km^(-2),常绿阔叶林为0.28头·km^(-2),平均密度为2.31头·km^(-2)。(2)野猪种群活动规律为8:00—20:00活跃期,峰值出现在16:00—18:00;季节动态为5—10月活动增强,其中9—10月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种群分布 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