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艳梅 高沐甜 +5 位作者 邱冠杰 廖志杰 贾魏 徐莹 罗红兵 黄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7,共6页
玉米籽粒品质是玉米籽粒营养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提高玉米籽粒品质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玉米籽粒品质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的遗传机制。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利用数量性状位点(... 玉米籽粒品质是玉米籽粒营养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提高玉米籽粒品质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玉米籽粒品质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的遗传机制。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利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等方法,全面解析了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为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油分含量)相关QTL及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根据优质玉米的品质需求,探讨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提高玉米籽粒品质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研究并改良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品质 QTL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农艺性状及不育生理机制分析
2
作者 刘欣怡 廖志杰 +3 位作者 吕丹 莫佳梅 贾魏 罗红兵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揭示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机制,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和保持系T01为试验材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和花粉形态,并在苗期(V1)、拔节期(V6)、十一叶期(V11)、抽雄期(VT)、散粉期(R1)和籽粒建成期(R2)分别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揭示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机制,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和保持系T01为试验材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和花粉形态,并在苗期(V1)、拔节期(V6)、十一叶期(V11)、抽雄期(VT)、散粉期(R1)和籽粒建成期(R2)分别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育系C01与保持系T01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但花药形态存在明显差异,T01花药饱满且能够正常开裂,呈浅黄色,有花粉;C01花药干瘪、不开裂,呈嫩绿色,花药长度和横截面直径均显著低于T01,且内无花粉。V1—VT,C01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T01;除VT外,C01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T01;C01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VT和R1均显著低于T01;在所有生育时期,C01叶片中SOD活性均显著低于T01,POD活性无显著差异,CAT活性在V11和VT均显著低于T01;MDA含量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断,C01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合成运输途径可能受阻,能量供给不足致使CAT和SOD活性低,进而导致C01发生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农艺性状 花粉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草玉米新品系饲用营养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邱冠杰 高沐甜 +3 位作者 朱通通 郑冉 徐莹 罗红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8-122,共5页
本研究将玉米与大刍草杂交并多代自交选育得到的3个品系,与玉米、高粱、苏丹草在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及生物产量方面,除叶片数外,3个品系均显著高于与其具有相似株型的苏丹草。在营... 本研究将玉米与大刍草杂交并多代自交选育得到的3个品系,与玉米、高粱、苏丹草在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及生物产量方面,除叶片数外,3个品系均显著高于与其具有相似株型的苏丹草。在营养品质方面,3个品系在含磷量(P)、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四个方面优于大部分的玉米、高粱及苏丹草,但过高的灰分(ASH)含量可能是其过多分蘖附着泥土及刈割时夹带过多土壤导致的。在饲用价值方面,品系1、2的相对饲喂价值(RFV)大于100,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品系3相对饲喂价值略低,为96.6,在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消化能(DE)两个方面要优于部分玉米、高粱及苏丹草,在维持净能(NE_(m))、增重净能(NE_(g))、泌乳净能(NE_(L))三个方面也优于大部分玉米、高粱及苏丹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玉米 远缘杂交 农艺性状 饲用营养品质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垣县适种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冉景慧 龙照林 +1 位作者 陈平平 易镇邪 《作物研究》 2014年第6期605-608,共4页
为筛选适应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种植的玉米品种,于2013年在花垣进行了21个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各品种产量在6750~11738 kg/hm^2之间,宝玉007、正大999居前两位,分别为11738 kg/hm^2和10926 kg/hm2,是花垣县玉米生产首... 为筛选适应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种植的玉米品种,于2013年在花垣进行了21个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各品种产量在6750~11738 kg/hm^2之间,宝玉007、正大999居前两位,分别为11738 kg/hm^2和10926 kg/hm2,是花垣县玉米生产首选品种;(2)百农5号、三峡玉6号、高玉171、吉湘2188、高玉988、中玉335、源育16号、黔单988产量也在9500 kg/hm^2以上,可适度示范推广;(3)品种间穗长、行粒数、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品种产量潜力较高;(4)品种间灌浆期、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不影响下茬作物的前提下,选择全生育期与灌浆期较长的品种,适期早播,提高百粒重,也是高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筛选 花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发芽动态及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冉 吕丹 罗红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39-144,共6页
该研究以普通玉米(湘农玉27号)、甜玉米(湘农甜玉3号)和糯玉米(湘农白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发芽时间(0~72 h)玉米种子胚芽长、胚根长的变化动态,测定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还原糖、总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 该研究以普通玉米(湘农玉27号)、甜玉米(湘农甜玉3号)和糯玉米(湘农白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发芽时间(0~72 h)玉米种子胚芽长、胚根长的变化动态,测定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还原糖、总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玉米种子发芽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胚芽、胚根的长度随着种子发芽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发芽过程中,不同类型玉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其中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直链淀粉、总淀粉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和赖氨酸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清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37%、0.31%和0.76%,球蛋白含量分别增加0.53%、0.21%和0.58%;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达4.12%、5.82%和4.05%,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64、2.00和1.71倍。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种子发芽过程中胚芽、胚根长分别与清蛋白、球蛋白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发芽 生长特性 生理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2020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奥妮 曾庆平 +3 位作者 田丰 罗红兵 刘松芹 邓敏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329-333,共5页
为探究1997—2020年中国玉米生产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变化的情况,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全国29个玉米生产主力省(区)(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青海、海南)24年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 为探究1997—2020年中国玉米生产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变化的情况,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全国29个玉米生产主力省(区)(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青海、海南)24年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97—2020年间,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总产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北方春播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的玉米产量增长较快,播种面积增长较缓慢;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的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均较缓慢。因此,在全国各地区的玉米播种面积趋于饱和的同时,应提高单产水平,以提升全国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面积 产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花粉育性的影响
7
作者 童博 陈种凯 +5 位作者 吕丹 廖志杰 郑冉 刘雨晴 田丰 罗红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确定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育性转换的生态因子,筛选不育特性稳定的两系材料,选择合适的播期进行制种,以光温敏无雄穗系I17、I478、Ptvt3和Ptvt2为材料,以自交系478、B73为对照,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9个播期玉米的雄花... 为确定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育性转换的生态因子,筛选不育特性稳定的两系材料,选择合适的播期进行制种,以光温敏无雄穗系I17、I478、Ptvt3和Ptvt2为材料,以自交系478、B73为对照,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9个播期玉米的雄花育性、雄穗性状、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光温敏无雄穗系育性转换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苗期的日均高温;I17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6期间;I478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3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2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5期间;I17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1—6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I478适合在播期1、2、8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5—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2—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2适合在播期1和播期2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3—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相比I17、I478和Ptvt2具有繁殖产量高、生育期长等优点,且不育特性稳定,适合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温敏 无雄穗 播种期 花粉育性 生育期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籽粒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分析
8
作者 吕丹 郑冉 +3 位作者 童博 张奥妮 罗红兵 邓敏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5,共7页
为了评价玉米自交系籽粒性状和总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玉米自交系材料。本研究对298份玉米自交系籽粒的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总蛋白质质量分数等性状进行了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同时对不同亚群玉米自交系... 为了评价玉米自交系籽粒性状和总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玉米自交系材料。本研究对298份玉米自交系籽粒的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总蛋白质质量分数等性状进行了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同时对不同亚群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性状和总蛋白质质量分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籽粒总蛋白质质量分数介于3.04%~14.10%之间,均值为9.03%,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13%~26.05%。籽粒总蛋白质质量分数与总淀粉质量分数、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和粒长均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亚群玉米自交系的总蛋白质质量分数和粒长存在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将298份玉米自交系分成6个类群,其中第Ⅳ类群的5个玉米自交系(CIMBL156、CIMBL83、HSBN、S37和CIMBL120)表现出总蛋白质质量分数高且籽粒性状优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性状 总蛋白质质量分数 变异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刍草渗入系群体籽粒及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9
作者 高沐甜 肖艳梅 +1 位作者 廖志杰 黄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5-891,共7页
【目的】研究玉米-大刍草渗入系群体的品质差异,为选育高品质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对玉米-大刍草渗入系群体866份家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其籽粒(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品质(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赖氨... 【目的】研究玉米-大刍草渗入系群体的品质差异,为选育高品质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对玉米-大刍草渗入系群体866份家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其籽粒(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品质(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赖氨酸、磷、钾)等相关性状。【结果】10个性状的变异较丰富,变异系数为6.401%~20.451%。籽粒性状普遍与品质性状负相关,而品质性状间除淀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呈负相关,其余皆呈正相关。筛选出10份较为良好的自交系,其中第3类群皆包含其中。【结论】该群体各个家系的籽粒及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后续产量与品质育种时,可依据其相关性定向选择材料。筛选出了在淀粉、可溶性糖与粒重等方向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材料,可作为品质育种的核心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MT-8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廖志杰 高沐甜 +5 位作者 邱冠杰 童博 刘欣怡 肖艳梅 黄成 罗红兵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F8代中MT-8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MT-8为试验材料,设52500、60000、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MT-8的鲜重和干重均提高,种植...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F8代中MT-8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MT-8为试验材料,设52500、60000、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MT-8的鲜重和干重均提高,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时,MT-8的营养物质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饲喂价值,营养类型为NC型。研究表明,MT-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玉米 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 饲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邱博 罗水清 +2 位作者 陈平平 罗红兵 刘伟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临奥9号、科玉2号、奥玉28、三北2号、三北89、中单808、帮豪玉108、渝单7号、科玉6号、荃玉9号、中科10号、登海11号、联创9号、同玉18、钻卡巴巴、泰玉12、湘农玉14号和奥玉3102等18个夏玉米品种以及临奥1号(CK)为材料,比较了品种... 以临奥9号、科玉2号、奥玉28、三北2号、三北89、中单808、帮豪玉108、渝单7号、科玉6号、荃玉9号、中科10号、登海11号、联创9号、同玉18、钻卡巴巴、泰玉12、湘农玉14号和奥玉3102等18个夏玉米品种以及临奥1号(CK)为材料,比较了品种间的产量,并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北89和中单808产量较高,分别为521.2 kg/(667 m2)和468.3 kg/(667 m2),比CK分别增产16.4%和4.6%,有望成为湖南夏玉米推广的主要品种;行粒数、穗长、株高、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等农艺性状对产量有正相关影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845、0.691、0.682、0.395和0.207;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了对产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的性状,对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影响的性状行粒数、百粒重和穗行数与产量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889、0.325和0.286,因此,选择品种应综合考查行粒数、百粒重和穗行数的关系,主抓行粒数,同时兼顾百粒重和穗行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同科 贺晟阳 +3 位作者 易镇邪 邓敏 马文杰 罗红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9-656,共8页
为筛选适应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以6个供试品种(郑单958、豫单9953、湘农玉27号、京农科728、黔779、福玉10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供试品种的产量与实际机收性能指标。结果表... 为筛选适应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以6个供试品种(郑单958、豫单9953、湘农玉27号、京农科728、黔779、福玉10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供试品种的产量与实际机收性能指标。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生育期为101~110 d,豫单9953、京农科728的生育期最短(101 d);供试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豫单9953、京农科728、福玉10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8214.51、8174.13、8065.61 kg/hm^2;产量(y)与穗行数(x1)、行粒数(x2)、百粒质量(x3)的回归方程为y=–8146.84+284.505 x1+255.274x2+157.759x3,3个自变量对产量均为正作用;各供试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16.05%~30.16%)有差异;机收总损失率为2.58%~4.85%,均值为3.49%;部分品种间机收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含杂率差异显著;供试品种籽粒含水率与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总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呈正相关,与含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供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与机收性状,认为豫单9953、京农科728可作为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收夏玉米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筛选 机械收获性状 籽粒含水率 破碎率 含杂率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不同品种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月莹 邓思情 +3 位作者 刘松芹 罗红兵 易镇邪 邓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9-515,共7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玉米苗期对镉胁迫的响应差异,筛选出耐镉性较强的品种,选用4个玉米杂交种(京农科728、郑单958、正大999、豫单9953),通过水培的方法进行镉胁迫(6 mg/L CdCl2·2.5H2O)处理,在镉胁迫3、6、9、12 d后对4个玉米品种苗期... 为探究不同品种玉米苗期对镉胁迫的响应差异,筛选出耐镉性较强的品种,选用4个玉米杂交种(京农科728、郑单958、正大999、豫单9953),通过水培的方法进行镉胁迫(6 mg/L CdCl2·2.5H2O)处理,在镉胁迫3、6、9、12 d后对4个玉米品种苗期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耐镉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镉胁迫后4个品种幼苗的根长、株高、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整体低于对照(蒸馏水处理),豫单9953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叶片和根部的POD活性以及MDA含量高于对照组;镉胁迫下,与其他品种相比,豫单9953的株高、根长和干质量下降幅度较大,但其鲜质量受影响较小,且其叶片MDA含量增加幅度小,POD活性强。耐镉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豫单9953、京农科728、正大999、郑单958的耐镉性依次减弱,豫单9953可作为耐镉性品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镉胁迫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雄性不育系T9501不育基因的初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晟阳 张同科 +3 位作者 赵宇 邢嘉韵 罗红兵 邓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9-462,共4页
2014年,在海南田间繁种过程中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T9501;2016年,以B73为父本,与T9501杂交,得到F1;2017年,套袋自交得到F2群体。本研究中,以亲本、F1及F2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花粉育性鉴定及遗传分析。花粉育性鉴定结... 2014年,在海南田间繁种过程中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T9501;2016年,以B73为父本,与T9501杂交,得到F1;2017年,套袋自交得到F2群体。本研究中,以亲本、F1及F2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花粉育性鉴定及遗传分析。花粉育性鉴定结果显示,不育株花药内花粉极少且没有育性。遗传分析表明,不育性状由1对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利用128对Indel标记对亲本与F2进行多态性检测和连锁分析,将该不育基因初步定位在甜玉米6号染色体短臂(6.01bin)上,暂命名为MS9501,后通过开发加密标记,初步确定目的基因位于标记Indel130与SNP2之间,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91 cM和8.10 cM,物理距离约6.51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雄性不育系T9501 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与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冉 吕丹 罗红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7-504,共8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光照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长状态、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确定玉米种子萌发的最适光照。【方法】以湘农玉27号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24 h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h黑暗)处理下玉米萌发过程中(1、3和5 d)...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光照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长状态、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确定玉米种子萌发的最适光照。【方法】以湘农玉27号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24 h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h黑暗)处理下玉米萌发过程中(1、3和5 d)的发芽率、胚根和胚芽长度,同时测定玉米种子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还原糖、总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赖氨酸、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变化,并对生长、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胚根和胚芽长均呈上升趋势,玉米籽粒中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总蛋白、总糖、直链淀粉、总淀粉、POD含量降低,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CAT和SOD含量呈上升趋势,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高,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光照处理下,CAT、SOD和POD与淀粉组分呈显著相关,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和赖氨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24 h光照处理能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显著增加玉米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等品质指标含量和CAT、SOD酶的抗氧化活性,为优化玉米萌发方法及研发萌发玉米食品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照 种子萌发 品质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被引量:4
16
作者 柳志华 肖仁杰 +2 位作者 徐莹 罗红兵 黄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利用玉米自交系W22与大刍草杂交衍生得到的包含866个家系的渗入系群体,结合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19 838个SNP分子标记,采用R/qtl的多QTL模型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进行高精度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 利用玉米自交系W22与大刍草杂交衍生得到的包含866个家系的渗入系群体,结合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19 838个SNP分子标记,采用R/qtl的多QTL模型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进行高精度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共检测到4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别位于第1、5和8染色体上,单个株高QTL表型贡献率变幅为2.33%~4.85%,加性效应的变幅为2.33~6.01cm;共检测到10个控制穗位高的QTL,分别位于第1、2、3、5、6、7和8染色体上,单个穗位高QTL表型贡献率的变幅为1.77%~6.15%,加性效应的变幅为1.75~6.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刍草渗入系 株高 穗位高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发时间对3种类型玉米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丹 郑冉 罗红兵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1,共7页
为了探究玉米在萌发期生长状态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本实验以湘荟玉1号(普通玉米)、湘农甜玉4号(甜玉米)和湘农白糯2号(糯玉米)为材料,测定不同萌发时间的营养成分含量,并统计萌发期玉米的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结果表明:普通玉米... 为了探究玉米在萌发期生长状态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本实验以湘荟玉1号(普通玉米)、湘农甜玉4号(甜玉米)和湘农白糯2号(糯玉米)为材料,测定不同萌发时间的营养成分含量,并统计萌发期玉米的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生长状态最好,萌发速度最快;在萌发期间,3个玉米的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和赖氨酸含量均呈上升变化趋势,增加范围分别为5.33%~103.26%、1.92%~125.00%、10.40%~529.59%和12.50%~100.00%,其中糯玉米是富集营养物质能力强的优秀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玉米的生长状态与营养物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萌发 生长状态 营养成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渗入系群体的出苗率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锦祥 肖仁杰 +5 位作者 柳志华 朱雪晴 李芳 徐莹 罗红兵 黄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61-1567,共7页
玉米出苗率不仅受温度、水分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内部遗传因素的控制,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是玉米育种重要的目标性状之一。本研究利用一套以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Zea mays ssp.Parviglumis Iltis&Doebley)为供体亲本,现... 玉米出苗率不仅受温度、水分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内部遗传因素的控制,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是玉米育种重要的目标性状之一。本研究利用一套以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Zea mays ssp.Parviglumis Iltis&Doebley)为供体亲本,现代玉米自交系W22为受体亲本构建的包含866个家系的渗入系群体,结合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19838个SNP分子标记,采用R/qtl的多QTL模型对玉米出苗率进行高精度的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个控制玉米出苗率的QTL:qFGR4-1、qFGR5-1和qFGR8-1,分别位于第4、5和8染色体,两侧的分子标记分别为m20780与m21277、m29418与m29680、m44383与m44706。3个QTL共解释11.2%的表型变异,单个QTL表型贡献率的变幅为2.8%~4.8%,加性效应的变幅为4.5%~7.4%,表明玉米出苗率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3个QTL均来自W22的等位基因增加出苗率,表明玉米出苗率在玉米长期驯化和改良过程中可能受到定向选择。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玉米出苗率的遗传基础,克隆相关基因和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玉米出苗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刍草 渗入系群体 出苗率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玉米镉的积累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清贵 田丰 +3 位作者 郑冉 吕丹 刘松芹 罗红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9-394,共6页
以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2个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土壤镉浓度下成熟期玉米各器官(根、茎、叶及籽粒)吸收镉(Cd)的特性,比较各器官的Cd含量差异,并对各器官的Cd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浏阳基地,不同品种玉米的根、茎、叶和籽粒Cd... 以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2个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土壤镉浓度下成熟期玉米各器官(根、茎、叶及籽粒)吸收镉(Cd)的特性,比较各器官的Cd含量差异,并对各器官的Cd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浏阳基地,不同品种玉米的根、茎、叶和籽粒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85~1.09、0.44~0.86、0.64~1.36和0.04~0.25;茎、叶、籽粒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42~0.91、0.59~1.44和0.05~0.2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秆与叶片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不同品种玉米的根、茎、叶、籽粒的富集系数分别为3.00~4.12、1.93~3.20、2.18~3.96和0.16~0.94;茎、叶和籽粒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63~0.86、0.61~1.30和0.04~0.2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与叶、籽粒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器官Cd积累情况分为2种,一种为叶、根、茎、籽粒的Cd含量依次降低,另一种是根、叶、茎、籽粒的Cd含量依次降低。在浏阳基地种植的湘农玉22号籽粒的Cd含量超过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而在耘园基地种植的湘农玉22号籽粒的Cd含量未超标,其余7个品种在2个地区种植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少莹 董晓蝶 +3 位作者 刘颖 罗红兵 李瑞莲 邓敏 《作物研究》 2020年第6期525-530,共6页
为比较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在湖南生态条件下的表现,根据其群体结构,将种植于湖南省湘乡市棋梓桥镇龙江村的345份玉米自交系分为热带玉米、温带玉米和混合群3个亚群,对其7个穗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偏度和峰度、相关性等进行比较分... 为比较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在湖南生态条件下的表现,根据其群体结构,将种植于湖南省湘乡市棋梓桥镇龙江村的345份玉米自交系分为热带玉米、温带玉米和混合群3个亚群,对其7个穗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偏度和峰度、相关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群的穗部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变异,不同亚群间部分穗部性状均值差异明显,但不同亚群均具有有利的性状。综合分析认为,热带玉米亚群表现较好,在选育适应湖南生态条件的玉米品种时,可以从中选择自交系作为亲本或供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穗部性状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