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鳝生长、免疫、抗氧化及消化酶的影响
1
作者 田芊芊 陈云飞 +3 位作者 李昭林 胡毅 张德洪 张璐 《科学养鱼》 2016年第2期52-53,共2页
目前,在生产上黄鳝饲料主要以鱼浆和人工配合饲料搭配使用。本试验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探讨其对黄鳝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降低鱼浆使用量,为提高黄鳝的健... 目前,在生产上黄鳝饲料主要以鱼浆和人工配合饲料搭配使用。本试验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探讨其对黄鳝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降低鱼浆使用量,为提高黄鳝的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鱼浆 消化酶活力 饲料搭配 人工配合 饲料配方 试验饲料 初始体重 理论参考 增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赤眼鳟(♂)杂交F1倍性分析和性腺发育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乔庆 刘巧林 +5 位作者 肖调义 赵鑫 邓亚林 王荣华 黎玉元 何美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322,共10页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杂交F_1的倍性和生育性能,对杂交F_1的染色体核型和红细胞核DNA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并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共124尾杂交F_1的性腺发育特点...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杂交F_1的倍性和生育性能,对杂交F_1的染色体核型和红细胞核DNA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并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共124尾杂交F_1的性腺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F_1染色体2n=48,核型公式2n=26 m+20 sm+2 st,NF=94,未发现端部着丝点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等结构;(2)杂交F_1相对DNA含量为对照组鸡血的1.29倍,其绝对DNA含量为(3.21±0.61)pg/N,DNA指数为0.92;(3)经解剖观察和切片鉴定,杂交F_1卵细胞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卵细胞第Ⅰ—Ⅴ时相均发育正常,可完成排卵并产生后代,为正常发育型;另一类卵细胞发育到第Ⅴ时相后,卵黄颗粒减少,油滴增加,呈无卵黄空洞状,为异常发育型。杂交F_1精巢包括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无成熟精子;部分精小囊内精细胞量极少,多为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生产实践中暂未发现可以排精的杂交F_1个体。研究表明,草鱼与赤眼鳟杂交获得的杂交F_1为二倍体,部分雌性可育,雄性可能为败育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F1 核型 DNA含量 性腺 倍性 生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对匙吻鲟生长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汪富荣 孙浪 +3 位作者 何纯希 廖伏初 肖调义 任建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9-41,45,共4页
本试验以初始体质量(48.87±3.13)g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5、5.0、7.5 g/kg的包膜丁酸钠,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研究不同浓度包膜丁酸钠对匙吻鲟生长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本试验以初始体质量(48.87±3.13)g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5、5.0、7.5 g/kg的包膜丁酸钠,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研究不同浓度包膜丁酸钠对匙吻鲟生长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在水库网箱中进行,每网箱饲喂15尾,每处理组3个重复,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5%,日投喂3次,试验持续10周。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匙吻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显著提高了匙吻鲟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当丁酸钠添加量为1.0 g/kg时,匙吻鲟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87%和9.3%(P<0.05);丁酸钠添加量为1.0 g/kg时,匙吻鲟肠道绒毛高度显著升高,比对照组提高153.4%(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丁酸钠可通过显著提高匙吻鲟肠绒毛高度,从而促进其生长,并且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匙吻鲟 生长 肠道黏膜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对匙吻鲟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富荣 孙浪 +7 位作者 何纯希 冷奏凯 陈喜庭 杨章泉 邓亮 廖伏初 肖调义 任建舟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36-38,46,共4页
为研究不同质量分数包膜丁酸钠对匙吻鲟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225尾初始体质量(48.87±3.13)g匙吻鲟为研究对象,在匙吻鲟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0.25%、0.50%和0.75%包膜丁酸钠,配制5种等氮等能试... 为研究不同质量分数包膜丁酸钠对匙吻鲟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225尾初始体质量(48.87±3.13)g匙吻鲟为研究对象,在匙吻鲟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0.25%、0.50%和0.75%包膜丁酸钠,配制5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在水库网箱中进行,每网箱饲喂15尾,每处理组3个重复,以鱼体质量3.00%~5.00%的投喂量日投喂3次,试验期70 d。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可显著提高匙吻鲟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苏氨酸(Thr)、丙氨酸(Ala)、蛋氨酸(Met)和异亮氨酸(Ile)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丁酸钠添加量为0.10%时,匙吻鲟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苏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升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69%、2.69%、70.56%、39.41%和47.35%(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包膜丁酸钠可显著提高匙吻鲟蛋白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适宜添加量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匙吻鲟 血清生化指标 血清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