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煤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以湖南涟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易海霞 胡家新 +1 位作者 洪勇 孟高头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4期65-68,共4页
湖南涟源地区煤矿多属小型矿山,但小煤矿的开采同样会引起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如瓦斯灾害、煤矿水灾、地裂缝与矿坑疏干排水引起的地面岩溶塌陷、煤矸石堆放破坏土石环境等,这些问题需要评估和解决。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规... 湖南涟源地区煤矿多属小型矿山,但小煤矿的开采同样会引起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如瓦斯灾害、煤矿水灾、地裂缝与矿坑疏干排水引起的地面岩溶塌陷、煤矸石堆放破坏土石环境等,这些问题需要评估和解决。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规律探讨,并对每项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与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煤矿事故 评估 治理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沩山岩体干热岩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5
2
作者 叶见玲 曾琳 杨汉元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7-1293,共7页
为深入查明湖南沩山岩体干热岩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岩矿测试及生热率计算方法,对沩山岩体的区域地质和地热地质背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区存在较大规模的花岗岩岩基,且岩体生热率及放射性热均较高,地表高... 为深入查明湖南沩山岩体干热岩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岩矿测试及生热率计算方法,对沩山岩体的区域地质和地热地质背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区存在较大规模的花岗岩岩基,且岩体生热率及放射性热均较高,地表高热异常,具备干热岩赋存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体积法初步对该区2~6km岩体进行了资源估算,结果显示,湖南沩山岩体干热岩资源量为33.50×10^17kJ,折合1143.39亿吨标准煤。研究表明,沩山岩体具备良好的干热岩地热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沩山岩体 干热岩 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邵阳地区茅口期晚期重力流沉积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邵龙义 刘炳强 +5 位作者 吉丛伟 伍意得 李志能 彭正奇 张超 黎光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3-594,共12页
湖南邵阳市邵阳大道两侧出露的龙潭组下段(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明显的重力流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块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底面发育有重荷模、槽模、工具痕及冲刷充填构造,砂岩内部有块状层理... 湖南邵阳市邵阳大道两侧出露的龙潭组下段(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明显的重力流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块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底面发育有重荷模、槽模、工具痕及冲刷充填构造,砂岩内部有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包卷层理及粒序层理,互层的泥岩中见类似于古网迹的痕迹化石。可识别出砂质碎屑流、浊流与滑塌沉积。剖面下部含泥砾块状砂岩发育,剖面中上部以发育薄到中厚层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特点。根据重力流沉积物特征及其垂向序列特征,建立了重力流沉积模式,将海底扇划分出内扇、中扇与外扇。通过与附近的短陂桥矿区的龙潭组下段沉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华南地区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位于华南盆地范围的邵阳地区,在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龙潭组下段)发育的重力流沉积,可能意味着华南盆地在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的深大断裂在中二叠世末期曾经发生拉张,形成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邵阳 重力流沉积 茅口期晚期 龙潭组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万溶江矿碳沥青特征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曹代勇 朱学申 +2 位作者 邓觉梅 李志能 伍意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2,4,共4页
为了探讨碳沥青的成因,采用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湘西北万溶江矿的碳沥青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矿体呈脉状产于寒武系灰岩断裂带中,碳沥青外观与煤相似,灰黑色至黑色、暗淡至玻璃光泽、染手、质地较纯、易碎,最大反射率Ro,max超过... 为了探讨碳沥青的成因,采用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湘西北万溶江矿的碳沥青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矿体呈脉状产于寒武系灰岩断裂带中,碳沥青外观与煤相似,灰黑色至黑色、暗淡至玻璃光泽、染手、质地较纯、易碎,最大反射率Ro,max超过5.20%。碳沥青样品的顺磁共振分析和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大分子结构发生明显缩合作用,具有石墨化的趋势。通过稳定碳同位素、族组分、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数据,表现出亲石油特征,与煤有显著差异。基于碳沥青是古油气藏经构造破坏,运移到有利构造部位再次聚集,经历高热演化形成,碳沥青的存在也标志该区失去了寻找早古生代液态石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沥青 煤岩学分析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热演化 古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变量的多级分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暖和 潘志刚 毛先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74,共4页
地质变量是一种总体变化、多级局部变化和随机变化机相叠加的综合性变量。研究表明,多级变化的这种叠加在半变异函数模型上有明显的反映(漂移效应和套合结构),即多级变化的分解与各级变化所对应之变异特征的分离应具有同步性。据此笔者... 地质变量是一种总体变化、多级局部变化和随机变化机相叠加的综合性变量。研究表明,多级变化的这种叠加在半变异函数模型上有明显的反映(漂移效应和套合结构),即多级变化的分解与各级变化所对应之变异特征的分离应具有同步性。据此笔者指出,趋势-剩余分析或滑动平均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筛分地质变量中的多级变化。一个筛分断层构造的应用案例为此提供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变量 筛分 趋势分析 滑动平均 半变异函数 控矿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晖 杨汉元 +2 位作者 姜文 叶见玲 何大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42-147,共6页
为查明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评价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本文在分析长沙市城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条件四个方面,构建了由4个第一级指标... 为查明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评价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本文在分析长沙市城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条件四个方面,构建了由4个第一级指标(准则层)、12个第二级指标(指标层)组成的长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岩土体类型、岩土体结构和地质承载力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影响最大;长沙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等级可划分为良好区(Ⅰ)、较好区(Ⅱ)、一般区(Ⅲ)以及较差区(Ⅳ)。Ⅰ至Ⅳ区面积占比依次为:22%、25%、36%、17%。Ⅰ-Ⅱ级区域岩土体结构稳定,地基承载力高,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条件总体较好;Ⅲ-Ⅳ级区域岩土体结构复杂,地基承载力较差,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条件总体较差,地下工程建设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成本较高。该评价结果可为长沙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 分区评价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21
7
作者 邵龙义 张超 +10 位作者 闫志明 董大啸 高彩霞 李英娇 徐晓燕 梁万林 易同生 徐锡惠 黎光明 陈忠恕 程爱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5-919,共15页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晚二叠世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聚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古地理 被引量:17
8
作者 邵龙义 李英娇 +7 位作者 靳凤仙 高彩霞 张超 梁万林 黎光明 陈忠恕 彭正奇 程爱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3-630,共18页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聚煤规律。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中识别出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聚煤规律。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中识别出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并可进一步识别出冲积扇、河流(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潮坪—潟湖、滨海平原和滨浅海等7种沉积类型。陆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上扬子地区的四川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东南部湘赣粤滨浅海。在晚三叠世含煤岩系中识别出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构造应力转换面、砂砾岩体底部冲刷面和岩性突变面等类型的层序界面,将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以三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由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次为河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聚煤中心主要分部在四川盆地的乐威煤田以及华蓥山煤田、湘赣粤滨浅海地区的湘东南至赣西萍乡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晚三叠世 四川盆地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层泥浆护壁与旋挖钻进工艺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睦峰 彭振斌 +1 位作者 王建军 彭文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5-271,共7页
采用经典土力学滑动理论,分析砂性土地层的孔壁稳定性与泥浆护壁机理;应用岩石破碎学理论,探讨旋挖钻头的碎岩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旋挖钻进的工艺方法、技术参数和泥浆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孔壁起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泥浆的密度,... 采用经典土力学滑动理论,分析砂性土地层的孔壁稳定性与泥浆护壁机理;应用岩石破碎学理论,探讨旋挖钻头的碎岩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旋挖钻进的工艺方法、技术参数和泥浆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孔壁起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泥浆的密度,随着泥浆密度的增大,孔壁稳定性增加;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泥浆,增加凝胶作用,能较好地解决旋挖成孔速度与孔壁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孔内压力降低值随钻具提升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提升速度越大,压力降低越大,越容易造成孔壁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卵石层 泥浆护壁机理 旋挖钻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岩层钻孔灌注桩泥浆选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建军 彭振斌 +1 位作者 刘睦峰 彭文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3-678,共6页
将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作为絮凝剂、防塌剂、增黏剂和堵水剂,用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在吸附试验中,在固液比为1:50、温度为(20±0.2)℃时,采用淀粉-碘化镉比色法,根据PAM(或HPAM)标准曲线... 将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作为絮凝剂、防塌剂、增黏剂和堵水剂,用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在吸附试验中,在固液比为1:50、温度为(20±0.2)℃时,采用淀粉-碘化镉比色法,根据PAM(或HPAM)标准曲线,测量其吸附平衡后的离心液浓度,由吸附前后的PAM(或HPAM)浓度计算每克黏土的吸附量。试验结果表明:黏土颗粒随着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HPAM的含量也增加;随着溶液pH值、水解度和温度的增加,吸附HPAM含量降低;聚丙稀酰胺的技术参数确定为:阴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3.0~5.0)×10^8,水解度为30%~50%;在施工中,使用该配方调制的泥浆,能有效地防止黏卡事故的发生,成孔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泥浆 选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岩层大直径嵌岩桩钻进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睦峰 彭振斌 王建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1-626,共6页
在软硬互叠产状变化大且岩层坡面偏陡的地层中进行大直径嵌岩桩基础施工是当今岩土钻掘工程界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结合某桥址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滚刀的碎岩机理和滚刀的分布规律,采用大扭矩动力头液压钻机配组合式滚刀钻头钻进... 在软硬互叠产状变化大且岩层坡面偏陡的地层中进行大直径嵌岩桩基础施工是当今岩土钻掘工程界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结合某桥址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滚刀的碎岩机理和滚刀的分布规律,采用大扭矩动力头液压钻机配组合式滚刀钻头钻进的施工工艺,改进了常规的气举反循环排渣方式,总结出回次钻进技术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应该地层的泥浆性能指标、钻压、转速和小时进尺等工艺技术参数值;研究发现泥浆对钻具的浮力影响是不能忽略的,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简易确定钻压的方法,这些技术参数和工艺方法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层 大直径 嵌岩桩 钻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软硬互叠岩层钻孔灌注桩钻进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睦峰 彭振斌 +1 位作者 王建军 彭文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9-1115,共7页
结合某桥梁的工程地质特征,运用泥浆护壁机理和粉砂质泥岩的水敏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泥浆的配合比,并选用阴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300~500)万、水解度为30%的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来调制泥浆;根据滚刀的碎岩机理,探讨单把滚刀切削力... 结合某桥梁的工程地质特征,运用泥浆护壁机理和粉砂质泥岩的水敏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泥浆的配合比,并选用阴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300~500)万、水解度为30%的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来调制泥浆;根据滚刀的碎岩机理,探讨单把滚刀切削力和比能与刀间距的变化规律,并对滚刀破岩点侵深轨迹进行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1种新的组合滚刀的布置方法;采用大扭矩动力头液压钻机配组合式滚刀钻头钻进的施工工艺,改进常规的气举反循环排渣方式,总结回次钻进技术方法,得出一套适应该地层的钻压、转速和小时进尺等工艺技术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叠岩层 灌注桩 钻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煤分布发育特征及其与层滑构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乐琪浪 陈萍 +1 位作者 周建设 郑广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2-115,119,共5页
分析阐明构造煤和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的关系,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准确的地质信息,从层滑构造的角度探讨构造煤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煤与瓦斯突出问题和构造煤的关系机理。研究矿区层滑构造与构造煤的关系流程:基于钻孔测井曲线判识... 分析阐明构造煤和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的关系,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准确的地质信息,从层滑构造的角度探讨构造煤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煤与瓦斯突出问题和构造煤的关系机理。研究矿区层滑构造与构造煤的关系流程:基于钻孔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特征和分布、构造煤类型、发育位置及其厚度,通过层滑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来探讨构造煤与层滑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潘集矿区11-2煤层的构造煤类型主要为Ⅱ类和Ⅲ类,矿区层滑带主要集中在煤层底部,对煤层底板造成较严重破坏。矿区主要发育断裂式层滑构造,造成煤层揉皱破碎较少。构造煤发育程度分布是矿区中西部是深部比浅部强,矿区东部是浅部相比于深部较发育,深部构造煤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测井曲线 展布规律 层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超深孔桩基轴向静荷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建军 彭振斌 +1 位作者 刘睦峰 李奋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9-1424,共6页
针对某桥梁为主跨480m的双塔组合梁斜拉桥,主桥桥址地质条件复杂,试桩是直径为2.5~2.8m的变截面钻孔灌注桩,对这种大直径超深钻孔桩基进行轴向静荷载试验。其方法为:采用白平衡法测试方案,荷载箱设黄存距桩端最仕位置3.5m处,... 针对某桥梁为主跨480m的双塔组合梁斜拉桥,主桥桥址地质条件复杂,试桩是直径为2.5~2.8m的变截面钻孔灌注桩,对这种大直径超深钻孔桩基进行轴向静荷载试验。其方法为:采用白平衡法测试方案,荷载箱设黄存距桩端最仕位置3.5m处,试验中在荷载12~56MN内共设置9个级别;根据试验结果,对桩侧、桩端阻力与桩士相对位移进行拟合分析,同时,对各级荷载下岩层侧摩阻发挥系数C,进行反算,对桩侧各十层试验过程中并类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衙载为25MN时对该类桩型的檐顶位移几乎没有影响,桩身侧摩阻力足以抵抗上部荷载:桩侧各土层实测时间一位移曲线与拟合曲线在加载后期均趋缓,表明擗侧摩阻力基本达到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孔 桩基础 轴向静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淦 钟帅 车勤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对美国和中国进行了煤炭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认为,从双方的发展状况来看,尽管中国煤炭工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且发展趋势良好,但仍然需要向美国学习。
关键词 SCP分析框架 煤炭产业 美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植物胶特性及其护壁防漏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建军 彭振斌 +1 位作者 刘睦峰 李奋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9-1423,共5页
结合某矿区的复杂地质特征,选用4种植物胶进行室内试验遴选,辅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聚丙烯酰胺(HPAM)、腐殖酸钾为外加剂进行泡沫植物胶基浆配制,探讨植物胶对基浆中膨润土含量、泡沫稳定性能及其流变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 结合某矿区的复杂地质特征,选用4种植物胶进行室内试验遴选,辅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聚丙烯酰胺(HPAM)、腐殖酸钾为外加剂进行泡沫植物胶基浆配制,探讨植物胶对基浆中膨润土含量、泡沫稳定性能及其流变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胶对膨润土泥浆的流变特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防塌护壁作用主要表现为低失水特性、疏水性泡沫吸附孔壁、黏弹性泥饼结构、低流速塞流状态等特性;防漏堵漏作用主要表现为泡沫群体结构屏蔽防漏、泡沫与岩屑聚结充填堵漏、高结构黏度塞流阻流防漏、低密度低压力流体防漏堵漏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植物胶 护壁防漏 特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晚期场资料的一维反演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长佑 扬世荣 叶剑湘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71-78,共8页
本文研讨了由垂直磁偶源和水平电偶源所激发的瞬变电磁晚期场的垂直磁场时间偏导数及其视电阻率的性态特征。探讨了其一维反演的某些问题,研制出了对该时间域电磁响应函数的一维实用化反演程序,表明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晚期场 一维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钨锑金矿带中锑金矿床成矿的独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鲍振襄 《黄金科学技术》 1995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湘西钨锑金矿带中,锑金矿床是最常见的一类共生金矿床。辉锑矿是金的载体矿物之一,在这类矿床中,锑金矿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带性和空间一致性。其成矿作用与锑金的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及热液的物理化学环境等有关。矿带具有独特的... 在湘西钨锑金矿带中,锑金矿床是最常见的一类共生金矿床。辉锑矿是金的载体矿物之一,在这类矿床中,锑金矿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带性和空间一致性。其成矿作用与锑金的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及热液的物理化学环境等有关。矿带具有独特的“锑中找金”的地质地球化学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金矿床 成矿特性 湖南 辉锑矿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姜文 唐书恒 +2 位作者 龚玉红 范二平 张成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4,共9页
基于野外露头和剖面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有机岩石学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比表面和等温吸附实验等分析测试成果,研究了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形成条件及其有利区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具有沉积面积广、厚度大、有... 基于野外露头和剖面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有机岩石学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比表面和等温吸附实验等分析测试成果,研究了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形成条件及其有利区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具有沉积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平均1.87%)和成熟度较高(大于1.0%以上)等特点。在储层物性方面,页岩孔隙度变化差异大(0.2%~25.9%),平均孔径12.5±3.0 nm,分选性好,有利于含气页岩储层改造后的运移;孔隙结构以微小孔为主,比表面积大,吸附甲烷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含气潜力;对比美国五大盆地页岩气选区参数,认为永顺—桑植和慈利—石门一带为页岩气形成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牛蹄塘组 页岩气 孔隙特征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咤咤 黄文辉 +3 位作者 刘素平 张谦 许启鲁 冯小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0,共8页
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储层显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借助扫描电镜显微裂隙分析、荧光显微镜显微裂隙统计、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了地应力、煤岩显微组分、煤变质程度、煤中矿物质与显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影响煤储层显微裂... 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储层显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借助扫描电镜显微裂隙分析、荧光显微镜显微裂隙统计、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了地应力、煤岩显微组分、煤变质程度、煤中矿物质与显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影响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煤储层显微裂隙较为发育,显微裂隙密度一般为7~59条/9 cm^2,以C型和D型裂隙为主,扫描电镜下常见张性裂隙、剪性裂隙,对煤储层渗透性贡献较大,内生裂隙较少见。显微裂隙通常发育于镜质组中,裂隙密度随变质程度的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煤中矿物的充填作用对于显微裂隙的发育影响较大,对煤样渗透性造成了直接破坏作用,地应力场的方向和大小控制着外生显微裂隙的开合程度,进而对煤储层的渗透性产生影响。因此认为,地应力和煤中矿物是影响该区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储层 显微裂隙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