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改奏乐章 老校唱新歌——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纪实
1
作者 舒清红 《教师》 2014年第16期78-79,共2页
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以下简称“警予学校”)创建于1916年,前身为“溆浦女校”,创办人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妇女领袖向警予.1978年经湖南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定名为“警予学校”;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关键词 湖南省 溆浦县 新课程改革 学校 中共中央总书记 乐章 课改 纪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浅谈网络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被引量:2
2
作者 向君兰 《教师》 2011年第5期35-35,共1页
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通过如下措施取得了网络教学的可喜成绩: 一、QQ群组,加强合作促交流 QQ群的理念是汇聚精英,共享资源。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把它作为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个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 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通过如下措施取得了网络教学的可喜成绩: 一、QQ群组,加强合作促交流 QQ群的理念是汇聚精英,共享资源。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把它作为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个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使QQ群成了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 合作交流 QQ群 网络教学 共享资源 精神家园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校训教育 建设德育名校
3
作者 舒清红 《教师》 2015年第22期114-114,共1页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认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最集中、最直观、最能体现的就是学校的校训。
关键词 学校特色 中华百科辞典 舶来词 活动设计 活动文化 道德行为 办学思想 必先 向警予 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看待新课改
4
作者 舒清红 《教师》 2016年第34期99-99,共1页
在系统工程学领域,人们往往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用系统的眼光把新课改放在教育体系中来观照,从教育教学整体出发,合理设计、实施或运用... 在系统工程学领域,人们往往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用系统的眼光把新课改放在教育体系中来观照,从教育教学整体出发,合理设计、实施或运用新课改,应该是中小学课改的当务之急。个人觉得,系统看待新课改其实就是以扬弃的态度认识新课改,以开阔的视野设计新课改,以完善的机制推动新课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体系 态度认识 图书角 教师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 有机整体 德育体系 学生评价体系 教师专业能力 德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是教师管理的灵魂
5
作者 舒清红 《教师》 2012年第21期15-15,共1页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就决定其特点是重在教育,重在引导,重在激励,重在感化与施加影响。要在学校范围内构成一种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就决定其特点是重在教育,重在引导,重在激励,重在感化与施加影响。要在学校范围内构成一种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氛围,这样才能坚持"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师管理 灵魂 学校管理 管理过程 主观能动性 人的积极性 人的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级博客,打造班级管理新品位——博客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6
作者 向君兰 《教师》 2013年第33期27-27,共1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老师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自2006年起,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进行“网络环境校本教...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老师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自2006年起,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进行“网络环境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研究,学校申请了一个博客群,老师们纷纷建立自己的博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博客 班级管理 应用 品位 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 学校申请 网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
7
作者 周怡 《教师》 2015年第4期66-66,共1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真实、有效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真实,是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 一、鼓励学生质疑真实的问题——凸显“以学定教” 清代学者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真实、有效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真实,是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 一、鼓励学生质疑真实的问题——凸显“以学定教” 清代学者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对于这点,大多数老师也认同:“课堂当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贵有疑 以学定教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清代学者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方式 堂课 教育家陶行知 妙语连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为本 拓宽渠道 聚焦语用
8
作者 曹娟 《教师》 2018年第28期61-62,共2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捕捉语言文字训练的点,随时关注学生学的状态,随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重视质疑、恰当补白,让语用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 语用 兴趣 情境 质疑 补白 以生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浩荡满眼春“文”“化”怡人绘蓝图
9
作者 舒清红 《教师》 2021年第34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就教育而言,文是文化,是人文,又是文明;化是教化,是转化,又是净化。在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以下简称“警予学校”)校长舒清红心里,教育就是在浓厚文化气息里,带着深深的人文情怀,朝着深远文明目标去转化人... 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就教育而言,文是文化,是人文,又是文明;化是教化,是转化,又是净化。在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以下简称“警予学校”)校长舒清红心里,教育就是在浓厚文化气息里,带着深深的人文情怀,朝着深远文明目标去转化人的认知,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浩荡 人文情怀 文化与教育 文化气息 校长 人的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创新铸品牌 开拓进取谱新篇
10
作者 舒清红 《教师》 2018年第8期120-121,共2页
“立社会公德,树自治之人”,自建校以来就是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的立校之本和育人之道。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价值取向。靠优化模式出效益,靠细化过程增效益,靠一体化评价促效益,靠... “立社会公德,树自治之人”,自建校以来就是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的立校之本和育人之道。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价值取向。靠优化模式出效益,靠细化过程增效益,靠一体化评价促效益,靠强化民主保效益。认真构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凭借高品质的特色文化铸教育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发 发展 壮大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反思实践研究操作策略
11
作者 周怡 《教师》 2011年第4期40-41,共2页
开展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反思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必须注意操作策略,从网络环境构建、反思意识的培养、典型课例的选择、反思实践的探索、反思成果的总结等几个方面入手,确保研究的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典型课例 反思实践 操作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激活品德与社会课堂
12
作者 肖时永 《教师》 2017年第34期117-117,共1页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活动来创设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进情境中去,自然而然地悟出道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作者以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合作——左手和右手》...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活动来创设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进情境中去,自然而然地悟出道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作者以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合作——左手和右手》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语用”点,教好古诗词——浅谈基于“语用”的古诗词教学
13
作者 向君兰 《教师》 2015年第28期37-38,共2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教好古诗词:关注朗读,感受语言之美;关注选词,感验用词之妙;关注意象,感知言外之意;关注想象,感悟情感之真,挖掘出古诗词独特的言语表达形...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教好古诗词:关注朗读,感受语言之美;关注选词,感验用词之妙;关注意象,感知言外之意;关注想象,感悟情感之真,挖掘出古诗词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以体现古诗类文本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 古诗词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