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南新田辽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1
作者 资柏忠 肖荣 +2 位作者 唐分配 罗小亚 黎传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95-996,共2页
1地质背景湘南新田辽铜多金属矿位于湖南省汝城县盈洞瑶族自治乡境内,大地构造处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诸广山南北向构造带与炎陵-汝城新华夏系构造带复合部位的南部。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一大批大中型以钨为主的多金属矿床... 1地质背景湘南新田辽铜多金属矿位于湖南省汝城县盈洞瑶族自治乡境内,大地构造处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诸广山南北向构造带与炎陵-汝城新华夏系构造带复合部位的南部。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一大批大中型以钨为主的多金属矿床,铜多金属矿产地见有5处,成因类型以中-高温热液充填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找矿方向 地质特征 成矿地质条件 银矿化 诸广山 南北向构造带 多金属矿床 矿石矿物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构造背景初探 被引量:27
2
作者 车勤建 李金冬 +1 位作者 魏绍六 伍光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从地层、构造力学体系、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提出前泥盆纪在炎陵—蓝山构造岩浆岩带两侧的地质体是分离的。通过对地块拼贴时力的作用和平面变形的分析,认为炎陵—蓝山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是两个地块的拼贴线... 从地层、构造力学体系、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提出前泥盆纪在炎陵—蓝山构造岩浆岩带两侧的地质体是分离的。通过对地块拼贴时力的作用和平面变形的分析,认为炎陵—蓝山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是两个地块的拼贴线;郴州—邵阳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是地块拼贴时的应力集中带,两带交汇于此,是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最本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 构造背景 地块拼贴 应力集中带 成矿带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地区骑田岭与香花岭岩体的成矿特征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晗晗 王登红 +5 位作者 王瑞江 李建康 赵芝 黄凡 于扬 张怡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9,共14页
湘南地区是典型的稀有-有色多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与广泛发育的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以骑田岭和香花岭两个典型成矿岩体为研究对象,对比总结了其岩石学、地球化学、成矿学等方面的特征。骑田岭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湘南地区是典型的稀有-有色多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与广泛发育的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以骑田岭和香花岭两个典型成矿岩体为研究对象,对比总结了其岩石学、地球化学、成矿学等方面的特征。骑田岭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香花岭则以锂白云母花岗岩、铁锂云母花岗岩等为主;骑田岭花岗岩具有高硅碱、弱过铝质-过铝质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而香花岭花岗岩较骑田岭更富硅碱,分异程度更高,且高度富集挥发分氟,是高酸富碱氟、高度分异的碱性-过碱性花岗岩;高分异的香花岭岩体发育钨、锡、铌、钽等有色-稀有金属矿床,而同时期的骑田岭岩体仅形成钨、锡矿床。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从含矿性角度,骑田岭花岗岩中稀有金属含量远不如香花岭岩体;香花岭花岗岩的高分异演化有利于稀有金属和挥发分的逐步富集成矿;骑田岭岩基已遭受高度风化剥蚀作用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综合骑田岭岩体的地球化学成矿图解推断,岩体西北部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结合香花岭小岩体的成矿,认为尽管在受风化剥蚀影响较大的岩体西北部找到矿化并非易事,但若附近有出露或隐伏的小岩体,将会是有利的稀有-有色金属矿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特征 骑田岭 香花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