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耐低氮产量相关性状QTL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婷 李霞 +3 位作者 黄得润 黄凤林 肖宇龙 胡标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9-511,共13页
【目的】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 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 【目的】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 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分析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下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QTL。【结果】共检测到57个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33个区域,单个QTL表型贡献率为3.17%~63.40%,其中3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东乡野生稻。19个QTL在施氮和未施氮条件下均检测到,38个QTL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显著效应,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性状的遗传机制不同。【结论】43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体上的14个QTL簇,表明不同性状涉及到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进行耐低氮有利等位基因的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氮 东乡野生稻 产量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