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成效及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鲍文 陈国玉 符正良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3期6-8,65,共3页
全面总结了湖南近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成效,并就存在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定位不统一、监测站点布局不尽合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不规范且缺乏监测成果认证制度、监测经费难以落实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湖南省下一步水土保... 全面总结了湖南近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成效,并就存在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定位不统一、监测站点布局不尽合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不规范且缺乏监测成果认证制度、监测经费难以落实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湖南省下一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思路,即: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监测机构队伍建设;制定监测规划,稳步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完善监测网络,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成效 问题 思路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俊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3期11-12,19,共3页
分析总结了湖南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存在的诸如运行管理经费渠道不畅,运行管理责任不清,监测设备稳定性较差,实际设施与理论要求有较大差距,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全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对策与建议:从经济技术层面实行垂直到... 分析总结了湖南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存在的诸如运行管理经费渠道不畅,运行管理责任不清,监测设备稳定性较差,实际设施与理论要求有较大差距,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全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对策与建议:从经济技术层面实行垂直到点的运行管理模式;出台水土保持监测站运行管理和奖励、数据整理归档等办法;分层级推进不同的监测手段;及时完善已有站点基本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动态监测 问题 对策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试划定探讨
3
作者 宋楠 郭俊军 李国桢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0期54-58,共5页
划定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的必然要求。选取了湖南省慈利县和衡阳县分别开展湖南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试划定工作,划定结果表明:直接采用《国家级水土流失... 划定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的必然要求。选取了湖南省慈利县和衡阳县分别开展湖南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试划定工作,划定结果表明:直接采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划定技术指南》推荐指标,划定结果严重超出基准参照值,需要增加区域特性指标;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划定增加水土保持率区域特性指标,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定增加耕地、园地面积占比区域特性指标,通过调整区域特性指标标准,划定结果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增区域特性指标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定的结果具有较高敏感度;水土保持率指标和耕地、园地面积占比指标分别按所在县平均值提高10%后,划定结果接近基准参照值且空间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试划定 指标体系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发展与思考
4
作者 郭俊军 李忠武 +3 位作者 刘春 宋江平 张燕茹 聂小东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0期72-74,共3页
全面总结了湖南省近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就存在的监测设备落后、基层监测人员技术缺乏、监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及经费紧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建议加强各监测站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准... 全面总结了湖南省近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就存在的监测设备落后、基层监测人员技术缺乏、监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及经费紧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建议加强各监测站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完善各个监测站点管理体制和网络监测体系,实现全省数据动态监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加大各监测站点的自动化管理,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网络 动态监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学翔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3期18-19,59,共3页
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水土保持点(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湖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总体概况,分析了工程实施效果: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治理、流域防洪抗旱能力得以提高、土壤和水污染得到有效防治... 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水土保持点(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湖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总体概况,分析了工程实施效果: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治理、流域防洪抗旱能力得以提高、土壤和水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人居环境得以改善、农业得以有效增产、特色产业得以有效发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建设标准偏低、精品示范工程依然不多、后期管护难度大、部分群众生态意识不强等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科学合理选址,强化前期规划与设计,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完善建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学翔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2期67-69,共3页
介绍了近年来湖南省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强了顶层设计;二是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三是全面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四是严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五是稳步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六是着力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在分析湖... 介绍了近年来湖南省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强了顶层设计;二是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三是全面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四是严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五是稳步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六是着力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在分析湖南省水土保持治理和监管、监测工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全省下阶段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健全考核机制;二是建立水土保持多头投入机制;三是建立科学高效的水土保持监管机制;四是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是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现状 展望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丘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要点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宏锋 何宏波 +1 位作者 李艳平 张国兰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3期8-10,共3页
结合郴州市水土保持监测实际,对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出按中心延伸监测单元划分法和中心辐射监测单元划分法划分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按程序到位、安全第一及指导弃渣综合利用和渣场全线范围优化配置的原则来提高渣场水土保持监测质... 结合郴州市水土保持监测实际,对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出按中心延伸监测单元划分法和中心辐射监测单元划分法划分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按程序到位、安全第一及指导弃渣综合利用和渣场全线范围优化配置的原则来提高渣场水土保持监测质量,注重切方边坡、天然水利设施及生态环境影响的动态监测等监测要点及具体做法,使山丘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真正起到指导、监督、预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要点 公路建设项目 山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岷抗冲地区三种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志忠 陈国玉 +3 位作者 尹黎明 姚亮 张旭平 饶碧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3期48-50,62,共4页
在湘西岷抗冲地区19°的坡面上设置4种处理的径流小区,研究了植被种植与植被自我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通过观测植被覆盖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不同处理小区植被的蓄水率和保土率。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种... 在湘西岷抗冲地区19°的坡面上设置4种处理的径流小区,研究了植被种植与植被自我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通过观测植被覆盖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不同处理小区植被的蓄水率和保土率。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种植并不一定优于植被自我恢复措施,这与所选择的植物种类有关;种植香根草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其蓄水率、保土率分别达55.24%、64.15%,保持水土的效果明显,可作为该地区植被建设的首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黄红壤 水土保持效益 岷抗冲地区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软件在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长兵 韩红伟 黄钰淇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8期23-24,共2页
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经常涉及大量的外业调查和内业资料整理,传统的处理模式费时费力,借助导航软件Google Earth和OruxMaps,能有效减轻技术人员负担,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和质量。详细介绍了导航软件Google Earth和OruxMaps在公路项... 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经常涉及大量的外业调查和内业资料整理,传统的处理模式费时费力,借助导航软件Google Earth和OruxMaps,能有效减轻技术人员负担,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和质量。详细介绍了导航软件Google Earth和OruxMaps在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软件 水土保持 应用 公路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北红壤低山丘陵区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径流泥沙效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江平 李忠武 +5 位作者 刘春 王丹阳 陈佳 彭浩 肖海兵 郭俊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探明径流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径流泥沙效应,对于大尺度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自然降雨试验探究了湘北红壤低山丘陵地带3种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S1模式:坡改梯+经果林,S2模式:等高沟垄+农作物,S... 探明径流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径流泥沙效应,对于大尺度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自然降雨试验探究了湘北红壤低山丘陵地带3种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S1模式:坡改梯+经果林,S2模式:等高沟垄+农作物,S3模式:平整撂荒坡面+草本)径流泥沙效应。结果表明:3种治理模式在次降雨诱导下平均径流量为S3(1.84m^3)>S1(1.03m^3)>S2(0.78m^3),平均泥沙流失量为S3(1.191t/hm^2)>S1(0.411t/hm^2)>S2(0.311t/hm^2);3种治理模式在A、B、C雨型诱导下(K-均值聚类)累积径流量均为S3(33.19,15.25,14.13 m^3)>S1(19.40,9.06,6.48 m^3)>S2(16.60,5.89,4.15m^3),累积泥沙流失量也表现出了相同规律,即S3(14.474,10.863,15.153t/hm^2>S1(7.521,2.695,3.766t/hm^2)>S2(6.149,1.685,2.741t/hm^2);不同治理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响应特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3,0.920,0.677,其中,S1、S2和S3模式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线性回归斜率(k)分别为0.356,0.420,0.493,表明S3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的响应最明显,S2模式次之,S1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响应程度较小。因此,3种典型模式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模式 径流 泥沙 径流小区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炎高速公路不同施工类型区水土流失分异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训凤 赵辉 +1 位作者 王东生 罗建民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2,共3页
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和钢钎法,对高速公路施工期不同施工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工类型区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分异规律明显,因施工扰动破坏原地表覆被和土体结构,其值均大于自然未扰动坡面,尤以高陡开挖或回填... 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和钢钎法,对高速公路施工期不同施工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工类型区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分异规律明显,因施工扰动破坏原地表覆被和土体结构,其值均大于自然未扰动坡面,尤以高陡开挖或回填坡面增幅最大,说明高速公路施工扰动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不仅与土壤或母质类型有关,而且与施工期有关;高陡开挖和回填边坡是高速公路施工期需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监测 施工类型区 分异规律 衡炎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佳馨 王忠诚 +1 位作者 郭俊军 胡学翔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5-50,共6页
植被覆盖度(FVC)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研究城市植被覆盖变化,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利用Landsat系列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法对2000... 植被覆盖度(FVC)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研究城市植被覆盖变化,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利用Landsat系列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法对2000-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遥感影像的近红外和红光波段进行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上看,22 a绿心区植被覆盖度呈波段增长趋势,不同时间节点上发生植被覆盖度降低变化是由于生产建设活动所造成的。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空间规划所规定的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控制建设区三类不同管控区域上看,高植被覆盖度地区面积占比为:禁止开发区(78.06%)>限制开发区(19.09%)>控制建设区(2.85%),低植被覆盖度地区的面积占比为:控制建设区(40.57%)>禁止开发区(35.28%)>限制开发区(24.15%)。整体而言绿心区植被覆盖明显改善,改善趋势和覆盖变异情况都很稳定,绿心区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规划、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监管可有力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的植被改善,将更好地发挥“绿心区”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像元二分法 变异系数法 长株潭城市群 绿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花岗岩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产流与侵蚀产沙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辉 郭索彦 +1 位作者 解明曙 陈国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0,共5页
基于自然坡面径流小区,分析了南方花岗岩红壤区5种典型土地利用下坡面地表径流与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与侵蚀产沙分异规律明显。裸露荒地、坡耕地、旱地和疏林地的地表径流分别是典型林分林地的1354.9%,1099.9%,712... 基于自然坡面径流小区,分析了南方花岗岩红壤区5种典型土地利用下坡面地表径流与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与侵蚀产沙分异规律明显。裸露荒地、坡耕地、旱地和疏林地的地表径流分别是典型林分林地的1354.9%,1099.9%,712.3%和285.4%;不同地类土壤侵蚀强度排序为裸露荒地>坡耕地>旱地>疏林地>典型林分林地,说明植被能较好地调蓄地表径流和减少侵蚀产沙。在不同降雨强度和雨型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的坡面产流与侵蚀产沙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裸露荒地、坡耕地、旱地、疏林地是研究区主要的侵蚀产沙地类。基于径流小区次降雨条件下径流和侵蚀产沙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地类坡面径流与侵蚀产沙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侵蚀产沙 土地利用类型 花岗岩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红壤区不同地类土壤抗蚀性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刚 赵辉 +2 位作者 陈国玉 解明曙 赖奕卡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7-29,45,共4页
选用5类16个指标对研究区不同地类土壤抗蚀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为无机胶粒类、团聚类、水稳性团聚体类和有机及微团聚类。不同地类各土层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典型林分林地、疏幼林地、旱地、荒(草)地、坡耕地... 选用5类16个指标对研究区不同地类土壤抗蚀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为无机胶粒类、团聚类、水稳性团聚体类和有机及微团聚类。不同地类各土层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典型林分林地、疏幼林地、旱地、荒(草)地、坡耕地,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最强,其次为疏幼林地,再次为旱地、荒(草)地,最差的为坡耕地,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坡耕地、荒(草)地、旱地、疏幼林地是研究区主要的流失地类。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抗蚀性可分为5类,抗蚀性最强的一类是典型林分林地各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 地类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退耕还林初期坡面产流产沙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刚 田育新 +2 位作者 陈国玉 符正良 鲍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湘西北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3个地质类型区的11个退耕还林类型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地质类型区,各退耕还林类型在退耕还林初期可不同程度地减少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其中板页岩类型区地...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湘西北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3个地质类型区的11个退耕还林类型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地质类型区,各退耕还林类型在退耕还林初期可不同程度地减少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其中板页岩类型区地表产流量减少29.45%、产沙量减少47.02%,花岗岩类型区地表产流量减少56.54%、产沙量减少64.04%,石灰岩类型区地表产流量减少14.16%、产沙量减少36.27%;2)在退耕还林初期,坡改梯工程措施能大幅减少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退耕还林结合坡改梯工程措施后,其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仅为坡耕地直接退耕还林类型平均值的34.92%、3.66%;3)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随降雨量下降而急剧减少,各退耕还林类型径流小区在降雨量大于50 mm的坡面,平均产流量和平均产沙量分别占年平均总产流量的52.17%和年平均总产沙量的7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类型 地表产流量 产沙量 坡耕地 湘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鲍文 赖奕卡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7-50,66,共4页
以湖南省衡阳县武水流域为例,对湘中红壤丘陵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花岗岩红壤的结构随植被演退和人为耕作的干扰而退化。与林地相比,旱地和坡耕地等耕... 以湖南省衡阳县武水流域为例,对湘中红壤丘陵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花岗岩红壤的结构随植被演退和人为耕作的干扰而退化。与林地相比,旱地和坡耕地等耕作土壤砂粒含量增加,黏粒含量相对减少,表土呈现砂化;与林地和疏林地相比,耕作土壤的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减小,结构稳定性下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按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持水性能大小排序为林地>疏林地>荒地>旱地>坡耕地。研究结果说明良好的植被条件与合理的土地利用能通过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有机质以及细颗粒含量来改善土壤的团聚能力,并增加土壤蓄水量,从而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壤物理性质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侵蚀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数据和监督分类方法的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肖凡 郭俊军 张梦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8期110-113,共4页
该研究以Landsat8数据为基础,采用ENV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为标准,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为农用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5种类型,分别采用平行六面体法、马氏距离法、最小距离法、... 该研究以Landsat8数据为基础,采用ENV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为标准,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为农用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5种类型,分别采用平行六面体法、马氏距离法、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等6种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对土地分类结果和精度进行评价,以分类精度和制图精度最高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为对象,用其他5种分类方法与其进行结果差异对比分析。通过多种监督分类方法结果对比,以期为后期土地利用分类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监督分类方法 土地利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