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鉴定人工养殖的湘华鲮出现大量由急性肠炎引起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取病鱼腹水和肠道粘液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HL-03。经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人工感染的湘华鲮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初步确定其为该病致病菌株。经细菌形态学、...为鉴定人工养殖的湘华鲮出现大量由急性肠炎引起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取病鱼腹水和肠道粘液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HL-03。经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人工感染的湘华鲮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初步确定其为该病致病菌株。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聚类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株XHL-03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其对诺氟沙星、头孢曲松、新霉素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病理切片显示,感染病原的湘华鲮肝胰脏细胞出现坏死,有急性胰腺炎和肠炎综合症状。本研究为湘华鲮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炎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用0.5、1.0 和2.0 mg/L 的孔雀石绿(MG)药浴人工繁养的鳜鱼(Siniperca chuatsi)幼鱼 [(1.30±0.05)g、(4.6±0.2)cm ] 2 h 后,再转移至水泥池中微流水饲养,用HLPC-MS 法跟踪监测鳜鱼幼鱼体内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用0.5、1.0 和2.0 mg/L 的孔雀石绿(MG)药浴人工繁养的鳜鱼(Siniperca chuatsi)幼鱼 [(1.30±0.05)g、(4.6±0.2)cm ] 2 h 后,再转移至水泥池中微流水饲养,用HLPC-MS 法跟踪监测鳜鱼幼鱼体内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药浴至80~100 min 时,孔雀石绿总量在鳜鱼幼鱼体内的富集达到峰值;停止药浴后15 min 时,孔雀石绿总量明显下降;停药后6~16 d 时孔雀石绿已基本代谢为隐色孔雀石绿;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鳜鱼幼鱼体内的残留量分别于停药后37、55 d 时低于判定值1.0 μg/kg;在鳜鱼幼鱼体内,隐色孔雀石绿的消除速度明显低于孔雀石绿.展开更多
为研究锦鲫Clock基因表达量分析中的内参基因稳定性,采用qRT-PCR技术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并用Ge Norm和Norm Finder软件对5个内参基因(RPL13,GAPDH,18 S rRNA,β-actin和RPS29)进行稳定性评估,筛选出不同组织中最适合的内参基因,以准...为研究锦鲫Clock基因表达量分析中的内参基因稳定性,采用qRT-PCR技术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并用Ge Norm和Norm Finder软件对5个内参基因(RPL13,GAPDH,18 S rRNA,β-actin和RPS29)进行稳定性评估,筛选出不同组织中最适合的内参基因,以准确定量Clock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5个内参基因中,18 S rRNA在锦鲫的肌肉、心脏、肝脏中表达最稳定,β-actin在肠中表达最稳定,RPL13在肾中表达最稳定;根据筛选的内参基因定量Clock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发现,Clock基因在锦鲫肌肉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依次是肝脏、肾、肠,心脏中最低.本研究准确定量Clock基因,为锦鲫生物钟节律机制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为鉴定人工养殖的湘华鲮出现大量由急性肠炎引起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取病鱼腹水和肠道粘液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HL-03。经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人工感染的湘华鲮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初步确定其为该病致病菌株。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聚类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株XHL-03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其对诺氟沙星、头孢曲松、新霉素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病理切片显示,感染病原的湘华鲮肝胰脏细胞出现坏死,有急性胰腺炎和肠炎综合症状。本研究为湘华鲮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炎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文摘用0.5、1.0 和2.0 mg/L 的孔雀石绿(MG)药浴人工繁养的鳜鱼(Siniperca chuatsi)幼鱼 [(1.30±0.05)g、(4.6±0.2)cm ] 2 h 后,再转移至水泥池中微流水饲养,用HLPC-MS 法跟踪监测鳜鱼幼鱼体内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药浴至80~100 min 时,孔雀石绿总量在鳜鱼幼鱼体内的富集达到峰值;停止药浴后15 min 时,孔雀石绿总量明显下降;停药后6~16 d 时孔雀石绿已基本代谢为隐色孔雀石绿;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鳜鱼幼鱼体内的残留量分别于停药后37、55 d 时低于判定值1.0 μg/kg;在鳜鱼幼鱼体内,隐色孔雀石绿的消除速度明显低于孔雀石绿.
文摘为研究锦鲫Clock基因表达量分析中的内参基因稳定性,采用qRT-PCR技术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并用Ge Norm和Norm Finder软件对5个内参基因(RPL13,GAPDH,18 S rRNA,β-actin和RPS29)进行稳定性评估,筛选出不同组织中最适合的内参基因,以准确定量Clock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5个内参基因中,18 S rRNA在锦鲫的肌肉、心脏、肝脏中表达最稳定,β-actin在肠中表达最稳定,RPL13在肾中表达最稳定;根据筛选的内参基因定量Clock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发现,Clock基因在锦鲫肌肉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依次是肝脏、肾、肠,心脏中最低.本研究准确定量Clock基因,为锦鲫生物钟节律机制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