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冯利平 莫志鸿 +2 位作者 黄晚华 杨晓光 潘学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5-902,共8页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歇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双季稻自幼穗分化前逐渐表现出稻田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随着生育进程干旱不断加重,在雨养条件下,干旱特征随发育进程愈加明显;晚稻比早稻易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生长后期较前期加重;双季稻开花期前后出现的干旱胁迫对生物量、产量影响最大;土壤干旱与作物干旱特征表现不同。(2)早稻与晚稻在平水年型及干旱年型下均表现出干旱现象;在干旱年型下,早稻自穗分化至成熟期干旱都较为严重,且强度与持续时间要大于平水年型;晚稻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大于早稻,尤其是从穗分化到成熟阶段。(3)季节性干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间歇灌溉方式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雨养水稻产量最低;雨养条件下晚稻产量普遍低于早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和采取合理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季节性干旱 产量 ORYZA2000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油菜生长期连阴雨气象灾害发生强度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韩沁哲 罗伯良 +2 位作者 周伟 黄晚华 陆魁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93-96,共4页
利用湖南省96个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资料,以及湖南省农气站1991~2010年油菜观测生育期、产量结构等农业气象资料,结合低温连阴雨指标,分析湖南省油菜生长期连阴雨气象灾害发生的灾害强度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菜出苗... 利用湖南省96个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资料,以及湖南省农气站1991~2010年油菜观测生育期、产量结构等农业气象资料,结合低温连阴雨指标,分析湖南省油菜生长期连阴雨气象灾害发生的灾害强度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菜出苗期连阴雨发生强度呈下降趋势,开花期、成熟期连阴雨发生强度变化较小,区域分布规律以出苗期集中在湘西北,开花期集中在湘中、湘东北地区,成熟期集中在湘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油菜 连阴雨 时空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寒露风发生特征及气象风险区划 被引量:36
3
作者 黄晚华 黄仁和 +1 位作者 袁晓华 李忠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48-52,共5页
基于湖南省《气象灾害术语和分级》地方标准,对湖南省96个气象站自1961年至2009年9月逐日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综合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生产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寒露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出现规律。根据寒露风对水稻受灾影... 基于湖南省《气象灾害术语和分级》地方标准,对湖南省96个气象站自1961年至2009年9月逐日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综合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生产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寒露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出现规律。根据寒露风对水稻受灾影响机理,充分考虑发生寒露风的低温程度和时段,修正冷积温计算方法,得出当量冷积温。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当量冷积温、低温持续天数及过程日照时数等低温强度要素,建立了寒露风综合气象风险指数,应用GIS和定量评估技术得到湖南省寒露风综合气象风险区划。结果发现:双季稻寒露风气象风险以湘南、湘东等平原和山区盆地风险最低,湘中丘陵地区风险次低,湘北部分平原地区和湘南局部丘陵山区风险较高。本研究结论能为湖南省晚稻种植布局和防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露风 分布特征 风险区划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油菜开花结荚期湿渍害指标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小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得出湖南省油菜开花结荚期湿渍害指标,为油菜湿渍害监测预警业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南县、怀化市、益阳市、衡阳市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多年油菜产量实测资料,结合同年开花结荚期气象数据,分析油菜相对气象产量... 【目的】研究得出湖南省油菜开花结荚期湿渍害指标,为油菜湿渍害监测预警业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南县、怀化市、益阳市、衡阳市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多年油菜产量实测资料,结合同年开花结荚期气象数据,分析油菜相对气象产量和减产年开花结荚期气象因子关系,得到油菜湿渍害的致灾气象因子;对油菜减产年相对气象产量和同期致灾气象因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油菜湿渍害指标,再用独立数据对该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过程降水量和过程降水天数是湖南省油菜开花结荚期湿渍害的主要致灾因子。湖南省油菜开花结荚期轻度湿渍害指标是:40 mm≤降水过程雨量<75 mm,降水过程持续天数为5 d;中度以上湿渍害指标是:降水过程雨量≥75 mm,降水过程持续天数≥6 d。【结论】经独立数据检验,本研究提出的油菜湿渍害指标基本准确,可用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湿渍害指标 过程降水量 过程降水天数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湖南省旱灾农业风险综合评估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高霞霞 苏伟 +2 位作者 黄晚华 陆魁东 高曙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158-162,169,共6页
依据湖南省1987~2007年历史气象资料和农业干旱灾情资料,采用灾损风险评估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近21年基于GIS的湖南省旱灾的干旱受灾率、变异系数、不同发生面积的发生概率、脆弱度等风险因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采用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依据湖南省1987~2007年历史气象资料和农业干旱灾情资料,采用灾损风险评估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近21年基于GIS的湖南省旱灾的干旱受灾率、变异系数、不同发生面积的发生概率、脆弱度等风险因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采用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对我省的旱灾进行农业风险分析,得出湖南省旱灾综合风险指数分区。结果表明:就时间分布而言,1987~1992年、2003~2007年湖南省旱灾综合风险相对较高,而1993~2002年旱灾综合风险较低;就空间分布而言,洞庭湖区、湘江下游的平原、低丘陵地区旱灾风险低,而湘南、湘西北的山地、湘中等少雨区旱灾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旱灾 时空分布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山地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和杉木生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惠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89年第4期62-66,共5页
我们根据湖南省主要山系(雪峰山、井岗山)不同海拔高度杉木中幼林的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和相应气象要素的平行观测资料,并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从中得出:(1)湖南山地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变化对杉木生长的关系不太密切;(2)旬日最... 我们根据湖南省主要山系(雪峰山、井岗山)不同海拔高度杉木中幼林的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和相应气象要素的平行观测资料,并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从中得出:(1)湖南山地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变化对杉木生长的关系不太密切;(2)旬日最高气温≥30℃天数的变化对杉术生长的影响不大;(3)旬平均气温、旬平均最高气温、旬平均最低气温、旬平均相对湿度和杉木生长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杉木 气象要素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香料植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7
作者 欧阳惠 李超 《长沙水电师院自然科学学报》 1993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本文探讨了湖南省主要香料植物的物候期,并采用了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和其他相关分析方法,对山苍子、薄菏、缬草、香薷、花椒等香料植物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搞清楚了这些香料植物的生长、采收、海拔高度、降水量、日照时... 本文探讨了湖南省主要香料植物的物候期,并采用了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和其他相关分析方法,对山苍子、薄菏、缬草、香薷、花椒等香料植物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搞清楚了这些香料植物的生长、采收、海拔高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气温等气象因子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指出了各种香料植物种植的最佳气象条件和繁殖栽培技术。对我省山区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发展香料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气候 生态 灰色系统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湖南林火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碧 闫如柳 +4 位作者 陈磊士 罗伯良 隋兵 高霞霞 杜东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3-720,共8页
为深入研究林火时空分布规律,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中外8颗气象卫星资料,基于经典的上下文方法,建立了多源卫星火点判识关键参数和动态阈值。采用卫星监测缓冲区半径核查法,对多源卫星反演的林地热点进行真... 为深入研究林火时空分布规律,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中外8颗气象卫星资料,基于经典的上下文方法,建立了多源卫星火点判识关键参数和动态阈值。采用卫星监测缓冲区半径核查法,对多源卫星反演的林地热点进行真实性检验,并利用2021—2022年防火期真实林地热点数据进行林火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火点监测准确率为84.42%,火点分类准确性为89.90%,建立的反演方法合理可靠。湖南林火空间分布“西南多,东北少”,高发区主要分布于湘南,次高发区为湘西区域;秋防期林火风险远大于春防期。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过程,林火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衡邵盆地;从过程分布看,林火分布可分为4个阶段,前3个阶段林火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第3阶段森林火险风险最严重。第4阶段受降水和全省禁火令的双重影响,林地热点数目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卫星遥感 真实性检验 火点判识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气象局远程高性能计算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宏武 尹新怀 +2 位作者 罗丹 贺炜 戴泽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湖南省气象局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立了我省第一个远程高性能计算终端用户.针对远程环境的搭建,首先分析了湖南省气象局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需求,然后从省级气象部门业务计算需求出发,重点阐述了以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天河一号... 湖南省气象局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立了我省第一个远程高性能计算终端用户.针对远程环境的搭建,首先分析了湖南省气象局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需求,然后从省级气象部门业务计算需求出发,重点阐述了以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天河一号"为计算资源的远程计算环境的系统架构以及主要技术路线与方法.考虑到远程高性能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省级气象部门作业提交的复杂需求,又进一步设计了湖南省远程高性能任务调度的系统流程以及保障远程计算环境高速稳定的多层面方案.最后也给出了高分辨率中小尺度WRF模式在该环境下运行的实际情况,计算速度改善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高性能计算环境 系统架构 作业调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指标在湖南春玉米种植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0
作者 陆魁东 黄晚华 +2 位作者 方丽 周玉 谢佰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8-554,共7页
根据湖南省97个气象站1961—2004年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态习性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计算了玉米生长期内相关的灾害指标。得出玉米吐丝-成熟期干旱、高温热害及播种-出苗期的连阴雨3个气象灾害指标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 根据湖南省97个气象站1961—2004年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态习性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计算了玉米生长期内相关的灾害指标。得出玉米吐丝-成熟期干旱、高温热害及播种-出苗期的连阴雨3个气象灾害指标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在分析该3个灾害指标的地域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该3个指标出现概率,引进"无级变速"原理,进行春玉米种植区划。区划结果表明:湖南大部分地方适宜种植春玉米,从区划结果与实际产量对比分析比较,湖南玉米的高产区均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内;低产区大多都在较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只是湘东南山地低产区在最适宜区范围内,与实际情况不吻合。原因可能是这一区域玉米生长期内光、温资源不足,加之土壤肥力较差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旱 高温热害 连阴雨 气候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湖南省极端强降水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 被引量:70
11
作者 罗伯良 张超 林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5,共6页
利用1961—2004年逐日降水资料,对湖南极端强降水事件气候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来,极端强降水量和日数呈增加趋势。1993年是显著增加的突变点,年平均极端强降水量与日数1994—2004年比1961—1993年分别增加126.... 利用1961—2004年逐日降水资料,对湖南极端强降水事件气候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来,极端强降水量和日数呈增加趋势。1993年是显著增加的突变点,年平均极端强降水量与日数1994—2004年比1961—1993年分别增加126.4mm和2.05d。极端强降水年平均强度趋势不明显,无明显突变,但1993年之后一直处于上升趋势,1994—2004年比1961—1993年增加了2.25mm.d-1。间隔1~5d的极端强降水事件除湘西和永州南部外,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洞庭湖区和湘江流域增加显著。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和5月上中旬,1990年代以来,7月中旬也是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气候变化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在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中的比较 被引量:41
12
作者 帅细强 陆魁东 黄晚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了提高产量趋势预报的准确性和定量预报的准确率,利用1962—2002年气象、早稻产量和田间观测资料,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关键气象因子、作物生长模型的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3—2012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 为了提高产量趋势预报的准确性和定量预报的准确率,利用1962—2002年气象、早稻产量和田间观测资料,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关键气象因子、作物生长模型的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3—2012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分析表明:3种方法的预报准确率比较接近,平均在93.8%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预报方法的趋势预报准确性最高,较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方法高4%~6%;基于作物生长模型预报方法的误差5%以内样本百分率最高,较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预报方法高2%~20%。研究结果为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筛选出了较优的方法,即产量趋势预报选用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方法,定量预报选用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方法,同时可供我国其他早稻区的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度 关键气象因子 作物生长模型 产量预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水稻生产旱灾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伯良 黄晚华 +2 位作者 帅细强 谢佰承 彭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429-16431,16489,共4页
以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为研究对象,从水稻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成灾环境、成灾体的脆弱性等方面选取灾害频率、灾害范围、灾害强度、社会经济等评价因子,根据人类生存环境风险评价法,建立了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评价模型,应... 以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为研究对象,从水稻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成灾环境、成灾体的脆弱性等方面选取灾害频率、灾害范围、灾害强度、社会经济等评价因子,根据人类生存环境风险评价法,建立了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评价模型,应用GIS技术给出了湖南水稻生产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风险区划 水稻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2001年夏秋季对流云降水潜力数值模拟结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熊华南 张国君 周益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10-117,共8页
应用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 2 0 0 1年 7~ 9月湖南省三个探空站 0 0 :0 0和 1 2 :0 0 (世界时 ) 4 62个对流云降水算例。模拟结果表明 :(1 )其中 53天的 1 98个算例属于有利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 ,1 33个算例的可播度大于零 ,54个算例的... 应用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 2 0 0 1年 7~ 9月湖南省三个探空站 0 0 :0 0和 1 2 :0 0 (世界时 ) 4 62个对流云降水算例。模拟结果表明 :(1 )其中 53天的 1 98个算例属于有利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 ,1 33个算例的可播度大于零 ,54个算例的增雨率大于零 ;(2 ) 7~ 9月天气形势有利于人工增雨日的算例 ,对流云平均含水量为 575万吨 ,平均降水效率 1 1 .4 % ;(3) 8月降水潜力大于 7月 ,9月降水潜力最小。这表明即使大旱的 2 0 0 1年湖南省夏秋季对流云仍然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2001年 秋季 对流云 降水潜力 夏季 人工增雨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地区极端阴雨天气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廖玉芳 彭嘉栋 +4 位作者 罗伯良 曾向红 段丽洁 李秋林 李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7,共5页
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根据所选定的阴雨天气评价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阴雨天气特征及强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阴雨天气阶段性特征显著,属隆冬至初春历史罕见的寡照低温多雨事件与初春至初夏... 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根据所选定的阴雨天气评价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阴雨天气特征及强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阴雨天气阶段性特征显著,属隆冬至初春历史罕见的寡照低温多雨事件与初春至初夏的极端多雨寡照事件的组合。同时根据社会调查数据对阴雨天气的影响展开多方位分析,得出低温阴雨天气不仅对农业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水利、交通、建筑业等多行业和人们身体健康也有较大影响,以此提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 阴雨天气 评价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双季超级稻熟性搭配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杜东升 廖玉芳 +1 位作者 陆魁东 谢佰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基于1971-2010年湖南省97个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空间插值等GIS技术,选取8℃~22℃活动积温和3月下旬-10月日照时数为区划指标,进行湖南超级双季稻熟性搭配精细化气候区划,并通过不同年代段的动态气候区划比较,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湖南... 基于1971-2010年湖南省97个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空间插值等GIS技术,选取8℃~22℃活动积温和3月下旬-10月日照时数为区划指标,进行湖南超级双季稻熟性搭配精细化气候区划,并通过不同年代段的动态气候区划比较,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湖南双季超级稻种植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适宜种植双季超级稻的区域面积大,"迟熟+迟熟"区主要位于湘南的平原地区;相对于1971-2000年,1981-2010年湖南双季超级稻"迟熟+迟熟"区、"中熟+迟熟"区面积明显增加,同时向北扩展;"中熟+中熟"区、"早熟+早熟"区面积有所减小;"早熟+中熟"区面积变化不大;不适宜区面积略有增加。建议在稳定现有种植面积的同时,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扩大双季超级稻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熟性 气候区划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可利用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罗伯良 张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湖南89个测站1959~200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分析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南年可利用降水量区域分布差异... 利用湖南89个测站1959~200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分析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南年可利用降水量区域分布差异显著,资江中下游、衡阳南岳和湘东、湘南边缘山区多,湘西北及西部边缘山区少.湖南年、季可利用降水量存在年代际及年际变化.从区域变化趋势看,湖南可利用降水量在冬、夏季以增加为主,春、秋季以减少为主.春季西部大部及长沙和岳阳部分地区可利用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夏季邵阳、娄底、怀化中部及郴州部分地区增加趋势显著,秋季可利用降水量以减少为主,冬季湘北大部和湘西南及湘东南部分地区则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时空分布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湖南冻雨成因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志雄 蔡荣辉 +2 位作者 邓见英 屈右铭 蔡海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6-467,共12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WRF数值预报模式,对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湖南冻雨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冻结层和融化层之间的水汽辐合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冻雨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湖南南部强冻雨的产生需要强水汽辐合和上...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WRF数值预报模式,对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湖南冻雨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冻结层和融化层之间的水汽辐合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冻雨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湖南南部强冻雨的产生需要强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相对较厚的融化层和高的暖中心温度。卫星云图上在融化层能够观测到亮带,回波强度较大;弱冻雨期间云顶亮温相对较高,观测不到亮带,融化层厚度薄。当考虑真实地形影响时,冻结层在雪峰山脉的北面存在加厚过程,冷中心温度明显偏低;受高大山脉影响,融化层的水汽加强,厚度和强度比加入虚拟地形影响时偏厚偏强,中上层对流不稳定增大,上升运动明显加强;当加入虚拟地形因素影响时,上升运动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冻雨 冻结层厚度 融化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及效益评估系统方法之一——用五日滑动平均日平均降水选取对比区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益辉 唐林 熊华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提出了以日平均降水滤除自然降水的随机变动,同时以五日滑动平均日平均降水寻找自然天气周期和进行第二次平滑的办法选择对比区。同时,本文还就五日滑动日平均降水的正态性和正态化问题进行检验,说明经过二次平滑后的日平均降水值符合... 提出了以日平均降水滤除自然降水的随机变动,同时以五日滑动平均日平均降水寻找自然天气周期和进行第二次平滑的办法选择对比区。同时,本文还就五日滑动日平均降水的正态性和正态化问题进行检验,说明经过二次平滑后的日平均降水值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其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是符合气候学和数理统计学原理。此方法可用于湘中、湘南阵性降水人工增雨的效果检验和效益评估。系统软件由VB5.0做成,在Windows 95/98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平均 平滑 回归分析 效果检验 湖南 人工增雨 平均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长沙市湿润指数定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沁哲 匡方毅 隋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494-17495,17544,共3页
根据1954~2010年长沙市气候资料,计算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分析长沙市地表干湿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7年来,长沙市年湿润指数总体略有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的丰水期结束后,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典型干旱年——2007年,该年份的出现... 根据1954~2010年长沙市气候资料,计算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分析长沙市地表干湿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7年来,长沙市年湿润指数总体略有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的丰水期结束后,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典型干旱年——2007年,该年份的出现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异常变化有直接关系。在分季节分析极值过程中发现,年降水量距平极值与春秋冬季湿润指数极值出现时间吻合,年潜在蒸散量距平极值与夏季湿润指数极值出现时间吻合,长沙市春季湿润指数下降明显,伏秋连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 潜在蒸散量 降水量 农业干旱 湖南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