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臭氧分布特征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云芸 胡燕 +2 位作者 肖童觉 李蔚 刘焕乾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3,共7页
利用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2015-2019年臭氧质量日浓度资料及同期气象要素数据,对典型城市群臭氧(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间长株潭城市群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浓度增幅和臭氧超标... 利用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2015-2019年臭氧质量日浓度资料及同期气象要素数据,对典型城市群臭氧(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间长株潭城市群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浓度增幅和臭氧超标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长沙>湘潭>株洲;臭氧浓度在夏季最高,而月变化特征呈现双峰结构,次高峰和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和9月,臭氧高值区处于5-9月间,且逐月升高;夏季为臭氧最高的季节且;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与臭氧变化相关性最高,相对而言,降水量和地面风速与臭氧为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臭氧污染 分布特征 气象因素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自动土壤水分数据订正拟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黎明 高炉东 +3 位作者 刘焕乾 李建宇 周旭辉 王建波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23-26,共4页
用不同土质的标准土壤样本对土壤水分传感器归一化频率进行第一次订正拟合,进而对比自动、人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进行第二次拟合,分析对比差值、相关系数等,结果表明,二次订正拟合方法能进一步提高自动土壤湿度数据的准确性,其相关性与... 用不同土质的标准土壤样本对土壤水分传感器归一化频率进行第一次订正拟合,进而对比自动、人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进行第二次拟合,分析对比差值、相关系数等,结果表明,二次订正拟合方法能进一步提高自动土壤湿度数据的准确性,其相关性与数据拟合方法和数据选取有关,在拟合时应选取合理的数据。采用二次订正拟合方法对29个观测站的土壤水分监测资料分析发现,拟合后的土壤湿度与实际土壤墒情相关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频域反射法 自动数据 人工数据 订正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雨季小时极端降水的特征及其对暴雨贡献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燕 陈鹤 +3 位作者 刘红武 刘焕乾 王青霞 高嵩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2-903,共12页
湖南是中国南方典型多雨省份,境内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极端降水事件不断增多,由于其显著的日变化特征,预报难度大。本文利用2012—2021年湖南159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开展了湖南省雨季(4—9月)小时极端降水... 湖南是中国南方典型多雨省份,境内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极端降水事件不断增多,由于其显著的日变化特征,预报难度大。本文利用2012—2021年湖南159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开展了湖南省雨季(4—9月)小时极端降水与12 h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及小时极端降水对12 h暴雨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湖南雨季第99.9百分位小时极端降水高频区主要分布在雪峰山脉和南岭山脉一带以及洞庭湖区域,复杂地形和下垫面对小时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均有明显增强作用。湖南雨季小时极端降水总频次呈波浪式增长,2021年发生频次最多,5—8月为小时极端降水高发月份,其中6月为第一峰值。小时极端降水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双峰结构,峰值分别出现在傍晚18时和早上07时。12 h暴雨发生频次空间分布与小时极端降水相似,年均频次为夜间2490次,白天2039次,日变化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5—7月为发生频次最多月份。洞庭湖区域12 h暴雨6、7月发生频次最高,高值区主要在河湖冲积平原。白天小时极端降水对12 h暴雨的降水量贡献比夜间大,高贡献率(70%~90%)的站点也更多,贡献率大值区均集中在湖南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和洞庭湖区域 小时极端降水 12h暴雨 日变化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气象预警中心智能布线设计与研究
4
作者 李艾卿 刘宝丰 +2 位作者 李振 王黎明 朱长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随着互联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智能布线已成为办公、居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以湖南省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为例,对气象业务服务的功能需求、布线结构与标准、信息点与防雷设计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研究,并全面介绍了依托... 随着互联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智能布线已成为办公、居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以湖南省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为例,对气象业务服务的功能需求、布线结构与标准、信息点与防雷设计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研究,并全面介绍了依托智能布线系统而建立的新一代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可为同类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警 智能布线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各要素传感器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朱乐坤 郑丽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5-642,共8页
自动气象站是由各要素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的测量误差将会发生漂移。为确保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具有可比性,定期开展自动气象站的检定和校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检定将各要素系统... 自动气象站是由各要素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的测量误差将会发生漂移。为确保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具有可比性,定期开展自动气象站的检定和校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检定将各要素系统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对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是考察检定结果可信程度的重要步骤。本文依据自动气象站检定规程及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并根据检定数据,进行自动气象站的各要素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对自动气象站检定结果可信度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各要素传感器 检定结果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下不同类型水稻高光谱特征及叶绿素含量反演对比分析
6
作者 陈铭杰 何昊 +6 位作者 柯浩楠 曹琰梅 史家宾 屈珂樨 赵婧 李琪 胡正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8-1159,共12页
为了探究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粳稻和籼稻的高光谱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粳稻“金香玉1号”和籼稻“扬稻6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开顶式气室(OTC)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四种处理:对照(环境CO_(2)浓度和气温,CK)、CO_(2)浓度比C... 为了探究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粳稻和籼稻的高光谱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粳稻“金香玉1号”和籼稻“扬稻6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开顶式气室(OTC)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四种处理:对照(环境CO_(2)浓度和气温,CK)、CO_(2)浓度比CK升高200μmol∙mol^(-1)(C+)、温度比CK升高2℃(T+)、CO_(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C+T+),测定各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高光谱反射率,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变换,比较粳稻和籼稻的高光谱特征,并采用一元和多元方法构建叶绿素含量的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C+处理使SPAD值增加2.8%~8.8%,而T+处理使其降低4.4%~11.1%,且T+处理下粳稻“金香玉1号”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更为明显。CO_(2)浓度和温度处理虽未改变水稻冠层原始光谱曲线的波形,但显著影响了反射率。水稻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呈现“单峰”或“双峰”特征,各处理的粳稻在整个生长季中主峰位置均出现蓝移,而籼稻在T+和C+T+处理下呈现先红移后蓝移。粳稻的最优叶绿素反演模型为支持向量回归(SVR),其决定系数R^(2)为0.63,均方根误差(RMSE)为2.94;籼稻的最优叶绿素反演模型为BP神经网络,其R^(2)为0.66,RMSE为2.73。综上,在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粳稻和籼稻的高光谱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多元模型在叶绿素含量反演中表现出更优的估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温度 水稻 叶绿素含量 光谱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杂波反射率因子的天气雷达在线标校方法
7
作者 雷永恒 王黎明 +3 位作者 杨亭 傅一原 刘宜萱 叶飞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2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杂波反射率因子天气雷达在线标校方法,旨在及时发现并纠正由于雷达硬件故障或性能退化导致的反射率因子测量误差偏移,提高降水定量估测的准确性。利用Gabella天气雷达杂波识别算法,对未滤波的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杂波反射率因子天气雷达在线标校方法,旨在及时发现并纠正由于雷达硬件故障或性能退化导致的反射率因子测量误差偏移,提高降水定量估测的准确性。利用Gabella天气雷达杂波识别算法,对未滤波的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地杂波标记,在此基础上,通过重新采样获得固定维度的地杂波数据矩阵,统计地杂波的出现频次,计算地杂波数据的累计概率密度函数,并选取其95%分布对应的反射率因子值作为监测值,以识别稳定的地杂波数据;再利用金属球标校方法得到地杂波反射率因子的基值,最终通过监测值与基值的差值计算雷达的相对校准值。并进行了地杂波数据选取范围、去距离订正以及大范围降水条件下的敏感性试验,优化了筛选阈值,显著提高了雷达系统偏差在线标校的灵敏度和可靠性。长沙莲花山CINRAD/SA-D型天气雷达的试验结果表明,2024年3月28日,在大范围降水条件下,雷达逐小时相对校准值平均为0.22 dB,标准偏差为0.76 dB;3月逐日相对校准值标准差为0.75 dB,并在3月8日~9日有效监测到雷达标定常数变化约2 dB;9月11日,金属球定点扫描获得的地杂波反射率因子基值与理论值对比,雷达系统偏差为-0.13 dB,标准差为0.26 dB。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天气雷达系统偏差的在线监测灵敏度和可靠性,为天气雷达的在线标校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地杂波 反射率因子 在线标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初湖南两次灾害性大暴雪成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胡燕 刘红武 +3 位作者 赵恩榕 王青霞 刘焕乾 陈红专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2022年2月6—7日(简称“2.6”过程)和21—22日(简称“2.22”过程)湖南出现了两次灾害性大暴雪天气过程,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通过HYSPLIT v4.9(空气质点轨迹追踪模式)及聚类算法,从环流背景、温度条件及水汽特征探讨两次强降... 2022年2月6—7日(简称“2.6”过程)和21—22日(简称“2.22”过程)湖南出现了两次灾害性大暴雪天气过程,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通过HYSPLIT v4.9(空气质点轨迹追踪模式)及聚类算法,从环流背景、温度条件及水汽特征探讨两次强降雪特征及成因差异。分析表明:(1)“2.6”过程降雪持续时间短,降雪时段集中,小时雪量大;“2.22”过程强降雪持续时间长,累积降雪量大,部分站点雪深破历史极值,具有显著极端性。(2)两次过程均受南支槽影响,其中“2.22”过程南支槽更深厚,地面上两个强大的高压中心持续补充冷空气,造成长时间的地面低温。(3)温度平流差异明显,“2.6”过程主要受高空和地面冷平流共同作用造成温度下降,“2.22”过程由中层冷平流驱动冷空气下传,长时间维持深厚冷垫和10 m/s以上的边界层东北回流是造成持续性强降雪的重要成因。(4)两次大暴雪过程的主要水汽通道均是来自阿拉伯海的西南输送带,另外,还有一支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水汽输送带,经南海转为偏南路径向北输送至暴雪区,这也是湖南冬季暴雪需要特别关注的水汽传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大暴雪 大气环流 温度条件 水汽传输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多项式拟合的风廓线雷达风谱识别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旭辉 马杰良 +2 位作者 吴蕾 高玉春 柴秀梅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31,共5页
风廓线雷达是一种以大气湍流为主要探测对象的晴空测风雷达,由于大气湍流对电磁波的散射非常微弱,湍流回波常常被淹没,特别是在降水条件下更是如此。为了能准确识别湍流回波提高谱矩估计精度,文中提出了基于正交多项式拟合的风谱识别方... 风廓线雷达是一种以大气湍流为主要探测对象的晴空测风雷达,由于大气湍流对电磁波的散射非常微弱,湍流回波常常被淹没,特别是在降水条件下更是如此。为了能准确识别湍流回波提高谱矩估计精度,文中提出了基于正交多项式拟合的风谱识别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降水天气下能很好地保留湍流回波信息,在风廓线雷达谱数据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正交多项式拟合 谱数据处理 湍流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中小河流致灾雨量阈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军 聂作先 +1 位作者 吴贤云 郭海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65-874,共10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高程数据和D8算法实现了湖南中小河流流域子流域划分。利用洪水预报网络传播模型,构建中小河流各子流域径流拓扑结构并提出了空间子流域等效面雨量的概念。基于等效面雨量序列和径流观测...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高程数据和D8算法实现了湖南中小河流流域子流域划分。利用洪水预报网络传播模型,构建中小河流各子流域径流拓扑结构并提出了空间子流域等效面雨量的概念。基于等效面雨量序列和径流观测序列,构建了基于时空概念的隐马尔可夫降水-径流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中小河流各子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条件下暴雨致灾临界面雨量阈值,最后利用2010—2015年实况资料对阈值进行检验,结果证明相比传统统计法,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结果一致且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基于2015年6月的一次暴雨灾害预报,证明了该方法适应于业务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暴雨致灾 隐马尔可夫模型 降水致灾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准确度多分类结构选择方法
11
作者 陈青锋 秦拯 +1 位作者 何流 陈麟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7-1782,共6页
支持向量机SVM是目前最流行的二分类算法之一。现实生活中数据集大多要求能够进行多分类,而有向无环图DAG方法是将SVM应用扩展到多分类的用得最多的方式之一,它调用分类器次数较少,执行速度快,但是由于有错误向下累积和分类偏向性等情... 支持向量机SVM是目前最流行的二分类算法之一。现实生活中数据集大多要求能够进行多分类,而有向无环图DAG方法是将SVM应用扩展到多分类的用得最多的方式之一,它调用分类器次数较少,执行速度快,但是由于有错误向下累积和分类偏向性等情况存在,会影响DAG分类结果的准确度。在使用DAG-SVM的时候,对于k种类别有k!种不同的备选结构,根据数据集特性选择合适的DAG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结果的准确度。提出使用估计准确度的方法,从备选结构中用穷举法选择出最高准确度估计值的DAG结构,以此作为测试集的结构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其它方法,测试数据集采用该方法选择的DAG结构后的分类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在对类别数量不太多的数据集进行多类分类时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多分类 DAG-SVM 结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传感器实验室校准与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炉东 张继光 +1 位作者 王黎明 刘焕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366-368,共3页
介绍了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实验室校准方法,以湖南省气象部门业务运行的26套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站逐层传感器实验室校准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的一致性。
关键词 FDR 土壤水分 传感器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动站的一次雷击故障判别与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红 陈蓉 +2 位作者 李蕾 易林芝 唐坤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1期215-215,217,共2页
以湖南省醴陵市气象局所安装的DZZ6新型自动气象站为切入点,就其气象部门的应用实际体会与具体应用策略,进行细致的探讨,期望为有效发挥新型自动站的功用,维护其设备的运行质量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新型自动站 醴陵市气象局 气象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7793芯片在地温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焕乾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143-144,154,共3页
AD7793芯片采用四线制、多通道切换设计,较好地满足了地温测量中高精度温度测量、多通道测量的要求。介绍了该芯片在地温测量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在测量中容易产生的误差,通过硬件优化和软件设计等方法进行了改进,最终测试结果表明,系... AD7793芯片采用四线制、多通道切换设计,较好地满足了地温测量中高精度温度测量、多通道测量的要求。介绍了该芯片在地温测量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在测量中容易产生的误差,通过硬件优化和软件设计等方法进行了改进,最终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备较好的测量精度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多通道 AD77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初长沙市一次典型重污染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15
作者 胡燕 杨云芸 +3 位作者 刘焕乾 尹忠海 周慧 王晓雷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3期51-59,共9页
利用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14个国控站2019年1月5—8日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和6种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对应时段的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FY-4卫星资料,结合HYSPLIT4后向轨迹的模拟结果,深入分... 利用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14个国控站2019年1月5—8日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和6种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对应时段的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FY-4卫星资料,结合HYSPLIT4后向轨迹的模拟结果,深入分析了2019年1月上旬长沙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果显示,此次长沙市重污染天气过程是一次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过程。后向轨迹分析表明,中低层污染气团轨迹相同,受气团叠加影响,污染物从河南省中部长距离传输影响长沙市,是导致此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积累和暴发阶段以大范围稳定性中低云为主,TBB大于-10℃。暴发阶段结合风廓线资料分析可知,污染物随东北气流向长沙市传输,外来源输入占主导地位。850~700 hPa中低层有明显逆温层或等温层、高层空气相对湿度小均为本次重污染天气的有利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 污染特征 传输特征 扩散条件 气象条件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MWF模式在岳阳市降水预报中的效果检验和订正分析
16
作者 陈姣荣 丁源 +1 位作者 阮能 韩啸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64-170,共7页
应用TS评分、预报偏差BIAS、ETS以及TSS等方法,对2016—2019年ECMWF模式在岳阳市降水预报中的效果进行检验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岳阳市降水预报总体效果较好,呈逐年提升态势且年际变化幅度不大,但季节差异大;对小雨量级降... 应用TS评分、预报偏差BIAS、ETS以及TSS等方法,对2016—2019年ECMWF模式在岳阳市降水预报中的效果进行检验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岳阳市降水预报总体效果较好,呈逐年提升态势且年际变化幅度不大,但季节差异大;对小雨量级降水预报能力优于其他量级但空报严重,中雨次之,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预报能力较弱,尤其是对暴雨预报能力差且漏报严重。针对该模式小雨量级降水空报率高和暴雨漏报率高的现象,分别进行了消空和消漏订正处理后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将模式预报的0.1~0.3 mm降水进行消空订正后有明显的技巧提升;将60 h时效内模式预报的逐12 h雨量≥35mm降水进行消漏订正后,暴雨漏报率明显下降,TS评分也有提升,有正技巧,但无论是消空还是消漏,还需要结合降水发生的季节、天气系统、气候背景以及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模式 降水量 检验 消空 消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雨量传感器典型检定故障案例分析
17
作者 汪洋 曾子欣 +2 位作者 易恒 侯阳笛 陈亮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2期186-187,共2页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业务之一。降水量的观测作为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在目前的综合观测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维修和计量角度出发,探讨了自动雨量筒的一起典型故障案例分析,提出了...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业务之一。降水量的观测作为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在目前的综合观测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维修和计量角度出发,探讨了自动雨量筒的一起典型故障案例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故障排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雨量筒 气象观测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