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技术解析茉莉花茶特征滋味品质成分
1
作者 陈圆 安会敏 +6 位作者 黄怡雯 江游仓 应佳淇 王思蕊 李适 刘仲华 黄建安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6,共12页
为探究茉莉花茶滋味品质特征,基于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HPLC-Q Exactive-Orbitrap-MS)代谢组学方法对茉莉花茶窨制前后的样本进行分析。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烘青、半烘炒青和炒青3种绿茶茶坯... 为探究茉莉花茶滋味品质特征,基于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HPLC-Q Exactive-Orbitrap-MS)代谢组学方法对茉莉花茶窨制前后的样本进行分析。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烘青、半烘炒青和炒青3种绿茶茶坯经茉莉花窨制后,茶汤涩味和苦味显著降低,鲜味显著提高,说明窨制工艺对绿茶的滋味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青绿茶窨制的花茶香气和滋味品质最高,整体风味品质最佳。木麻黄素、异槲皮素、还原型谷胱甘肽、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鞣花酸、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7-羟基香豆素是茉莉绿茶窨制前后的关键差异成分,对茉莉绿茶滋味品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茉莉花茶的7种关键非挥发性化合物和滋味品质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得到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程可靠,可用于初步比较茉莉花茶的滋味品质差异。该研究可为全面了解茉莉绿茶滋味品质形成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进一步提高茉莉花茶的滋味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电子舌 代谢物 滋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窨制工艺的茉莉绿片特征风味表征
2
作者 黄怡雯 安会敏 +7 位作者 陈圆 刘佳顺 江游仓 应佳淇 陈宏宇 李适 刘仲华 黄建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8-227,共10页
茉莉绿片是以绿茶片茶和茉莉花为原料窨制而成的一种茉莉花茶,在茶饮料研发、茶产品升级和茶叶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探究窨制工艺对茉莉绿片特征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 茉莉绿片是以绿茶片茶和茉莉花为原料窨制而成的一种茉莉花茶,在茶饮料研发、茶产品升级和茶叶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探究窨制工艺对茉莉绿片特征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等技术对控温拼合窨制的茉莉绿片(KWT)和隔离窨制的茉莉绿片(GLT)进行滋味和香气成分检测,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KWT香气和滋味感官评分均高于GLT;绿片和茉莉绿片中共鉴定出25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乙酸苄酯、α-法呢烯、水杨酸甲酯等34种挥发性成分是区分绿片茶窨制前后香气差异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吲哚、苯甲醛、苯甲酸甲酯等7种化合物被进一步鉴定为影响2种窨制工艺茉莉绿片香气特征的关键挥发性成分,其中KWT中含量较高的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苯甲酸酯和顺式-3-己烯酸顺式-3-己烯酯与“茉莉花香”强度显著正相关,有利于茉莉绿片香气品质;GLT中含量较高的苯甲酸甲酯、苯甲醛和乙酸叶醇酯与“青气”、“陈气”和“闷浊感”强度正相关,不利于茉莉绿片香气品质。JTF指数和XFJTF指数结果显示,KWT得分远高于GLT,控温拼合窨制技术更有利于茉莉绿片风味。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创新、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控温拼合窨制 隔离窨制 关键成分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夏季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基因表达差异 被引量:7
3
作者 黄芳芳 熊立瑰 +3 位作者 李莹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7,共8页
以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碧香早、槠叶齐一芽二叶为材料,采用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儿茶素组分含量,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儿茶素生物合成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以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碧香早、槠叶齐一芽二叶为材料,采用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儿茶素组分含量,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儿茶素生物合成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的含量及茶多酚总量夏季均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表达量有春季高于夏季的趋势;春季采摘的白毫早样品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肉桂酸羟化酶基因、查耳酮合成酶基因、UDP-糖基转移酶基因、类黄酮3’,5’-羟化酶(flavonoid 3’,5’-hydroxylase,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其他样品均存在差异(|log2差异倍数|≥1),由此可知基因的表达量不仅受季节调控,还受到品种的影响。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存在正相关,EGCG是黄烷酮B环3’,4’,5’位置羟基化物质,催化其羟基化的酶为类黄酮3’-羟化酶和F3’5’H,因此F3’5’H可能是EGCG合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夏季 茶树 儿茶素含量 基因相对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化变异茶树石门黄叶理化分析及茶氨酸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可 黄建安 +5 位作者 熊立瑰 刘硕谦 覃小洪 彭靖 李银花 李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黄化变异是茶树较为常见的叶色变异现象,黄化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含量会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叶色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石门地区自然黄化变异茶树为材料,对其全黄、全绿和黄... 黄化变异是茶树较为常见的叶色变异现象,黄化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含量会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叶色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石门地区自然黄化变异茶树为材料,对其全黄、全绿和黄绿叶片进行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茶氨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S,CsGS1,CsGS2)在不同叶色间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茶氨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绿叶相比,黄化叶的叶绿体结构存在异常,主要表现为类囊体膜结构不清晰;(2)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黄叶、绿叶、黄绿叶,组间差异显著;(3)没食子酸、总儿茶素含量在绿叶中最高,在其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多种儿茶素组分含量随叶片转绿而提高,但EC与叶片黄化程度呈正相关;(4)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片黄化趋势相同;(5)TS基因和CsGS1基因在绿叶中表达量最高,在黄绿色叶片中表达量最低,CsGS2基因在全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6)茶氨酸含量与TS、CsGS1、CsGS2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可见,黄化茶树叶片的叶绿体结构异常,其物质代谢会受到影响,氨基酸分解被抑制,并富集在黄化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树 茶氨酸 茶氨酸合成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窨制对不同类型黑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佳顺 安会敏 +6 位作者 陈圆 李适 黄怡雯 陈金亨 张章汉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94-304,共11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定性定量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茉莉黑茶特征挥发性成分,探究其对茶叶香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窨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黑茶原有的香气特征...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定性定量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茉莉黑茶特征挥发性成分,探究其对茶叶香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窨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黑茶原有的香气特征(陈香、木香、松烟香等),并赋予黑茶茉莉花的香气,形成茉莉黑茶“花香鲜灵、茶香纯正”的香气品质特点;黑茶与茉莉黑茶中共鉴定出36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α-法呢烯、乙酸苄酯等38种挥发性成分是区别黑茶窨制前后香气品质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大多数特征挥发性成分与茉莉花香和菌花香正相关,与陈香、木香和松烟香负相关,窨制对茉莉黑茶香气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为茉莉黑茶加工技术、品质提升和香气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黑茶 特征挥发性成分 茶叶香气 花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