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白背飞虱前期迁入种群中小尺度虫源地及降落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秋琳 胡高 +5 位作者 陆明红 王标 朱秀秀 粟芳 张仲刚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397-7417,共21页
湖南是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南北往返的必经之路和主害区。明确白背飞虱前期(至5月20日)迁入种群的中小尺度虫源地和降落机制,对实现精细化异地预测至关重要。择出2012年湖南稻区白背飞虱前期迁入种群的上灯峰日... 湖南是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南北往返的必经之路和主害区。明确白背飞虱前期(至5月20日)迁入种群的中小尺度虫源地和降落机制,对实现精细化异地预测至关重要。择出2012年湖南稻区白背飞虱前期迁入种群的上灯峰日,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Weather Rsearch and Forecast)做三维轨迹分析,明确虫源地分布,并对其迁飞过程进行多因素的时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2012年湘西白背飞虱迁入虫源主要来自越南北部、广西西南部,少量来自广西东南部与广东南部。湘东南、湘中迁入虫源主要来自广东南部、广西东南部,少部分来自海南。此外,每年4月下旬与5月上旬我国南部盛行西南气流,湘东南位置偏东,加之南岭山脉的阻挡,该区迁入峰次与迁入量较湘西较少。(2)低空急流为白背飞虱的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锋面气旋与切变线等天气尺度系统以及强烈上升气流带来的降水、低温屏障与下沉气流是湖南稻区白背飞虱集中迫降的3个直接因素;(3)白背飞虱前期迁入种群在湖南的主要落点基本沿湘西武陵山区至湘南雪峰山区一带以及"湘桂走廊"东端分布,地形是导致湘西降虫发生频率高、迁入量大的主要因素。由于山体阻塞与地面摩擦形成的小型垂直环流、夜间山风的作用及山谷间的峡谷风可导致白背飞虱的集中降落,较大的灯诱峰次主要位于谷地或者是山体的迎风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中小尺度虫源地 降落机制 WRF模式 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年湖南稻瘟病大发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
2
作者 倪宝凤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田栽秧后30d内不用或少用杀虫剂的效果调查
3
作者 李新文 李绍石 +1 位作者 唐灿辉 黄德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前湖南有70%以上稻农在早、晚稻栽秧后1个月内喷施杀虫剂,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但后者并非每年每地都重。1992~1993年作者在望城县进行稻苗移栽30d内不施杀虫剂的比较试验,t测验结果两者产量无显著差异,... 目前湖南有70%以上稻农在早、晚稻栽秧后1个月内喷施杀虫剂,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但后者并非每年每地都重。1992~1993年作者在望城县进行稻苗移栽30d内不施杀虫剂的比较试验,t测验结果两者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常年条件下,栽秧后21~30d内少用或不用杀虫剂可以作为一个改变农民行为的治理新策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害虫 杀虫剂 防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软化衰老机理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吴炼 王仁才 张政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81-883,937,共4页
[目的]探讨猕猴桃果实软化衰老的机理。[方法]用1%、3%Ca(NO3)2处理丰悦和金魁,测定猕猴桃软化衰老过程中淀粉酶、纤维素酶、PG酶活性及果胶和淀粉的含量。[结果]丰悦采后60 d淀粉酶活性达到峰值,金魁采后40 d达到峰值,为4.57/mg FW,但... [目的]探讨猕猴桃果实软化衰老的机理。[方法]用1%、3%Ca(NO3)2处理丰悦和金魁,测定猕猴桃软化衰老过程中淀粉酶、纤维素酶、PG酶活性及果胶和淀粉的含量。[结果]丰悦采后60 d淀粉酶活性达到峰值,金魁采后40 d达到峰值,为4.57/mg FW,但均低于清水对照。两品种采后50 d PG酶活性达到峰值,纤维素酶活性20 d达到峰值,均低于对照。对照果实的水溶性果胶在开始阶段上升速度大于钙处理的,钙处理的金魁水溶性果胶含量在80 d时低于丰悦,表明丰悦果实软化速度大于金魁。两品种钙处理的猕猴桃果实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结论]淀粉和原果胶的降解是猕猴桃果实软化衰老的主要原因。钙处理能降低猕猴桃果实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降低PG酶活性的峰值,有效减缓淀粉降解,延缓猕猴桃软化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软化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越冬幼虫内部器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芳枝 朱骏 +1 位作者 郭平珍 杨红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02-7204,共3页
选择越冬二化螟幼虫进行生理解剖,着重研究它的内部器官的位置和构造,观测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脂肪体及生殖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关键词 二化螟幼虫 内部器官解剖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德稻区螟虫种群发生危害规律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骏 朱芳枝 +2 位作者 郭平珍 周桂保 杨红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930-5934,共5页
[目的]研究常德稻区螟虫种群的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通过对常德地区1956~2006年螟虫种群发生危害程度及规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危害规律的演变过程。[结果]常德稻区螟虫发生危害1957年之前以二化螟为主,1958~1969年以三化螟为主,1970... [目的]研究常德稻区螟虫种群的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通过对常德地区1956~2006年螟虫种群发生危害程度及规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危害规律的演变过程。[结果]常德稻区螟虫发生危害1957年之前以二化螟为主,1958~1969年以三化螟为主,1970~1986年三化螟、二化螟混合大发生,1987~2001年以三化螟为主,2002~2006年以二化螟为主。螟虫发生危害规律变化主要受桥梁田、有效越冬虫源田面积,水稻播期、品种和栽培方式及防治农药品种的变化的影响,使三化螟和二化螟经历了从次要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混合大发生或相互交替变动的演变过程。[结论]该研究为常德稻区螟虫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虫种群 危害程度 消长规律 动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螺(Ampullaria gigas)对3种农药的耐受力
7
作者 朱泽瑞 卢学理 +6 位作者 颜亨梅 王洪全 贺一原 胡自强 杨海明 刘年喜 李一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南美螺对 3种农药 (杀虫双、三唑磷、井岗霉素 )的耐受力研究 .结果表明 :1)采用直接喷药的方法比间接喷药的方法对南美螺的危害较大 .经X2 检验 ,直接喷药组的X2 值为 :6 .330 8,接近临界值 7.815 ,而间接喷药组和空白对照的X2 值较小 ... 南美螺对 3种农药 (杀虫双、三唑磷、井岗霉素 )的耐受力研究 .结果表明 :1)采用直接喷药的方法比间接喷药的方法对南美螺的危害较大 .经X2 检验 ,直接喷药组的X2 值为 :6 .330 8,接近临界值 7.815 ,而间接喷药组和空白对照的X2 值较小 ,分别为 :0 .6 44 8和 0 .9175 .2 )混合使用两种农药比单独使用一种农药对南美螺的危害更大 .3种农药比较 :井岗霉素对南美螺无影响 (死亡率与对照相同 ,均为 5 .6 % ) ;杀虫双和三唑磷单独间接喷药无影响 ,直接喷药有一定的影响 (死亡率为 11.1% ) ,混合喷药影响较为严重 (死亡率为 33.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螺 农药 耐受力 稻田养螺 杀虫双 三唑磷 井岗霉素 水稻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禾草克与不同助剂混用对棉田杂草防除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景明 谢新明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共2页
关键词 精禾草克 增效作用 杂草防除 添加助剂 棉田 选择性除草剂 混用 茎叶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机混药装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丽 唐会联 廖晓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5期277-278,共2页
传统的农药混药方式都是预混式混药,即由操作人员将农药和水进行人工混合。这种混药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综述了国内外几种混药装置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保机械 混药装置 在线混合技术 直接注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玉米纹枯病损失率测定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恩平 莫光珍 《湖南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50-51,共2页
进行了稻田玉米纹枯病损失率的测定 ,并对稻田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 0 %宝穗防效最好 ,其每公顷用量 2 2 5ml施药 2次、施药前摘除病叶的防效达 85 6 3%。
关键词 稻田玉米 宝穗 病害损失率 发生规律 杀菌剂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益德 萧盛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32-435,共4页
小区和田间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B.T.乳剂加杀虫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85%以上,可同时兼治稻苞虫、粘虫和稻螟蛉.同时具有对天敌影响小、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是稻田害虫综防的良好药剂.
关键词 农药 苏云金杆菌 稻纵养叶螟 病虫害 防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水溶性肥料对莴苣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琦 肖茶林 《中国瓜菜》 CAS 2008年第2期27-28,共2页
为了解施用腐殖酸水溶性肥料对莴苣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以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笔者在莴苣生长期进行了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在莴苣旺盛生长期和茎部肥大期,每667m2用腐殖酸水溶性肥料100mL加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能够使莴苣产量提高170kg以... 为了解施用腐殖酸水溶性肥料对莴苣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以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笔者在莴苣生长期进行了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在莴苣旺盛生长期和茎部肥大期,每667m2用腐殖酸水溶性肥料100mL加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能够使莴苣产量提高170kg以上,增产率在7%以上,667m2可增加收入200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10。莴苣喷施该肥料,技术简单实用,增产增效明显,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莴苣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扑杀防治柑桔矢尖蚧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社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1998年第S1期67-67,共1页
速扑杀是防治柑桔矢尖蚧的良好药剂,它具有持效期长、防效好等特点。
关键词 速扑杀 柑桔矢尖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噻呋酰胺(满穗)SC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4
作者 贺雪平 陈运康 +1 位作者 王争文 贺远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2期44-45,共2页
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采用不同剂量的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极显著地增加产量。药剂高效、安全、持效期长。
关键词 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 水稻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氟腈·唑磷EC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晖 王小玲 孟建舒 《湖南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47-48,共2页
对26%氟腈·唑磷EC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6%氟腈·唑磷是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良好药剂,667m2用80ml,对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26%氟腈·唑磷EC 防治效果 水稻 害虫 田间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代二化螟幼虫发生高峰期预测式
16
作者 刘俊魁 邓星权 陈祥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16-516,共1页
第一代二化螟幼虫发生高峰期预测式刘俊魁,邓星权,陈祥林(湖南省武冈市植保站422400)二化螟在武冈一年主要发生3代,以第一代危害较重,据15年田间调查数据分析,第一代幼虫发生高峰期(y)迟早与当年4月1日至5月10... 第一代二化螟幼虫发生高峰期预测式刘俊魁,邓星权,陈祥林(湖南省武冈市植保站422400)二化螟在武冈一年主要发生3代,以第一代危害较重,据15年田间调查数据分析,第一代幼虫发生高峰期(y)迟早与当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平均气温(x)关系密切,可据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水稻 害虫 幼虫 高峰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双撒滴剂防治三化螟药效试验
17
作者 周社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1998年第S1期68-68,共1页
杀虫双撒滴剂是防治三化螟的良好药剂,它具有操作方便、快捷、保苗效果好、对蜘蛛较安全等特点。
关键词 杀虫及撒滴剂 三化螟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抗剂田间防治稻瘟病效果试验
18
作者 陈运康 肖一龙 +2 位作者 王争文 郑朝政 傅爱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75-478,共4页
为检验诱抗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1996~1999年在湖南省攸县和龙山县进行了小区试验和示范试验.用诱抗剂在稻瘟病发病初期和孕穗末期拌细砂土撒施,对叶瘟和穗瘟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1996~1997年龙山县试点的小区试验结果,施用诱抗剂15... 为检验诱抗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1996~1999年在湖南省攸县和龙山县进行了小区试验和示范试验.用诱抗剂在稻瘟病发病初期和孕穗末期拌细砂土撒施,对叶瘟和穗瘟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1996~1997年龙山县试点的小区试验结果,施用诱抗剂15kghm2,对叶瘟和穗瘟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4.3%和92.2%,略高于稻友30kghm2的平均防效93.7%和91.6%,并显著高于20%三环唑1000倍液的平均防效86.0%.1997~1999年攸县试点的小区试验结果,施用诱抗剂15kghm2,对叶瘟和穗瘟的平均防效为75.9%和75.2%,施稻友30kghm2的防效分别为78.6%和78.3%,而20%三环唑1000倍液的防效分别只有69.1%和64.4%.1997和1999年两试点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诱抗剂15kghm2对叶瘟和穗瘟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99%和844%,均高于20%三环唑1000倍液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诱抗剂 防治 效果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磷防治棉红铃虫示范试验
19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A00期30-30,共1页
<正> 红铃虫是我县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3代,第二代在8月份为主要发生为害期,往年一般使用25%杀虫脒水剂防治。1992年我站对浙江省仙居农药厂生产的三唑磷进行了防治二代红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 <正> 红铃虫是我县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3代,第二代在8月份为主要发生为害期,往年一般使用25%杀虫脒水剂防治。1992年我站对浙江省仙居农药厂生产的三唑磷进行了防治二代红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试验方法 1.药剂处理试验设亩施20%三唑磷乳油100ml、125ml、150ml,50%1605乳油75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红铃虫 三唑磷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除草剂稻乐思
20
作者 欧高才 《湖南农业》 1995年第6期8-8,共1页
稻乐思72%乳油,是目前较好的稻田除草剂,能有效地防治稗草、牛毛毡、异型莎草及萤蔺等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 稻乐思是由旱地除草剂都尔开发应用到水田的,它的活性提高了10倍。除稗活性显著高于丁草胺等,667平方米用量仅10毫升。... 稻乐思72%乳油,是目前较好的稻田除草剂,能有效地防治稗草、牛毛毡、异型莎草及萤蔺等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 稻乐思是由旱地除草剂都尔开发应用到水田的,它的活性提高了10倍。除稗活性显著高于丁草胺等,667平方米用量仅10毫升。实验证明,对二叶一心期秧苗,安全性高于乙草胺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除草剂 稻田除草剂 安全性 开发应用 磺酰脲类除草剂 阔叶杂草 丁草胺 乙草胺 异型莎草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