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要素 被引量:9
1
作者 罗贤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3,共2页
文章对时间、空间和人 3个要素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就如何把握好 3个要素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监测 预报 时间要素 空间要素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密 何振 +3 位作者 夏永刚 伍义平 刘跃进 谭济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5,43,共5页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3年生新造林、成熟林、老龄林与采穗园。以老龄林受害最为严重,株平均密度在40头以上,每枝叶片孔洞数达250个以上,受害株率90%以上;其次为1年生新造林,株平均密度在23头以上,叶片孔洞数平均达到150个/株,受害株率达到75%以上。对新造林危害时间集中在5月17—19日,可致使新造林油茶大量新梢叶片枯黄、掉落。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防治效果最佳,不但触杀效果明显,而且持效性较好,1,3,7,10 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27%,96.55%,10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茶角胸叶甲 危害程度 化学防治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松材线虫病的首次确认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明旭 戴立霞 +2 位作者 易有金 周李华 罗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通过病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国内首次确认了湖南省松材线虫病疫情,并通过疫情普查准确掌握了病害在郴州市的苏仙区、北湖区,益阳市的资阳区、沅江市,常德市的汉寿县等3个市、5个县(市、区)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
关键词 湖南省 松材线虫 病原形态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模式初探——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婉 喻锦秀 +3 位作者 孙凯 成敏 赵琴 刘清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3期40-43,共4页
为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湖南省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以湘乡市2017-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为例,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分析"以林业部门为主体,... 为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湖南省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以湘乡市2017-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为例,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分析"以林业部门为主体,林业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实施主力,基层测报队伍为依托"四方联动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的利弊,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社会化 服务体系 社会组织 监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松褐天牛风险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5
5
作者 夏永刚 王明旭 肖启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0,共4页
松褐天牛不仅是松林常见的重要蛀干害虫,而且也是松材线虫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近年来,该虫在湖南省扩散很快,有的地方发生严重.为加强对湖南省松褐天牛的治理,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蔓延,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 松褐天牛不仅是松林常见的重要蛀干害虫,而且也是松材线虫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近年来,该虫在湖南省扩散很快,有的地方发生严重.为加强对湖南省松褐天牛的治理,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蔓延,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对湖南省松褐天牛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湖南松褐天牛危险性R值为1.88,属中度危险有害生物,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风险性分析 治理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马尾松毛虫灾害与松林林分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敏 潘布阳 +1 位作者 喻锦绣 陈良昌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3,共3页
马尾松毛虫灾害与松林林分状况关系密切,松阔混交林、国外松占40%以上松林和植被覆盖度达90%以上的松林一般不发生松毛虫灾害。松林蓄积量越大,松毛虫发生面积越小。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松林 林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6
7
作者 梁军生 周刚 +3 位作者 童新旺 刘跃进 王溪林 罗贤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共4页
简要综述了微红梢斑螟寄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虫害发生与林分的关系、天敌资源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灾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研究。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研究进展 防治对策 天敌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被引量:21
8
作者 戴立霞 李恂 +2 位作者 王明旭 张占平 陈良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65,共6页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生活史 生活习性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微红梢斑螟的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军生 童新旺 +3 位作者 夏永刚 周刚 刘跃进 陈跃林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继2008年南方重大冰冻灾害后,微红梢斑螟在湖南省马尾松人工林大面积暴发。应用4种不同类型农药林间喷雾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其中以2.2%甲维盐EC 1 500 mL/hm2用量防效最佳,施药第3天和第10天,防效分别为81.96%和84.60%;其次为30%氯胺磷... 继2008年南方重大冰冻灾害后,微红梢斑螟在湖南省马尾松人工林大面积暴发。应用4种不同类型农药林间喷雾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其中以2.2%甲维盐EC 1 500 mL/hm2用量防效最佳,施药第3天和第10天,防效分别为81.96%和84.60%;其次为30%氯胺磷EC 600 mL/hm2用量,施药第3天和10天,防效分别为67.95%和79.14%;而5%氟虫腈EC和10%吡虫啉WP防效较差。另外,4种药剂施药后均对马尾松生长安全,对非靶标昆虫无明显影响,且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微红梢斑螟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雪灾害对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立霞 刘跃进 张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4,共3页
2008年初,湖南省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林业生产和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随之次生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增加。文章分析了冰雪灾害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的原因和危害特点,并提出物理、化学、生物防治及飞机防治等多种防治对策。
关键词 松墨天牛 林业 灾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明旭 张志飞 +2 位作者 罗宽 何可佳 饶立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2,共4页
为了获取准确、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利用纤维素酶活性、苯乙酸与苯甲酸含量和显色剂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为病树与健树酶活性差异显著.病树的光吸收值与健树的光吸收值差异不显著,但测定结果不稳... 为了获取准确、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利用纤维素酶活性、苯乙酸与苯甲酸含量和显色剂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为病树与健树酶活性差异显著.病树的光吸收值与健树的光吸收值差异不显著,但测定结果不稳定.显色剂测定病树内与健树内的显色差异明显,病树的显色结果呈深红色至浅红色,线虫愈多色泽愈深;健康材呈无色,感染拟松材线虫的松材呈清白色或无色.显色剂检测是简单、快速和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纤维素酶 苯乙酸 显色剂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幼林茶角胸叶甲成虫空间分布型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密 周刚 +3 位作者 何振 谭济才 刘跃进 伍义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3-180,共8页
探讨生物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对种群分布的影响等问题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Engelbrecht et al.,2007;张春雨等,2008;祁建等,2007;唐志尧等,2004)。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主要特征之一,研究昆虫... 探讨生物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对种群分布的影响等问题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Engelbrecht et al.,2007;张春雨等,2008;祁建等,2007;唐志尧等,2004)。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主要特征之一,研究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了解昆虫种群的扩散行为、暴发原因、消长规律及可持续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徐汝梅等,2005)。某种昆虫在不同时间、不同栽培模式等层面下的空间分布型相关报道较多(峗薇等,2013;宋树人等,2008;郑伯平等,2010;陈乾锦等,2002),然而大部分研究仅限于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和对聚集度的检测,结论仅止于昆虫的均匀、聚集、随机分布是由昆虫习性与环境共同引起或者由环境条件引起,但具体是哪一种习性或者哪种环境因子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后续相关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幼林 茶角胸叶甲 空间分布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苗圃地新害虫——斜纹夜蛾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密 何振 +3 位作者 夏永刚 廖正乾 刘跃进 谭济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46,共1页
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是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农业害虫,具有寄主植物种类多、繁殖潜力大、适应能力强、迁移距离远等特点,极易造成短期内暴发成灾^[1]。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新害虫 苗圃地 油茶 寄主植物种类 农业害虫 繁殖潜力 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寄主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花绒寄甲寄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喻锦秀 周刚 +3 位作者 颜学武 刘跃进 戴立霞 黄向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5,共3页
采用处理液、防腐剂以及吹风3种不同方法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幼虫替代寄主进行接种前表面处理,结果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花绒寄甲成虫羽化率为94%,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的羽化率分别为69%和68.5%;头... 采用处理液、防腐剂以及吹风3种不同方法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幼虫替代寄主进行接种前表面处理,结果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花绒寄甲成虫羽化率为94%,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的羽化率分别为69%和68.5%;头宽、体长、鞘翅长等指标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羽化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与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羽化出的成虫差异显著。吹风法处理替代寄主更适合南方地区繁育花绒寄甲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替代寄主 寄生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