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茶油中脂肪酸及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岳超 喻宁华 +3 位作者 李红爱 佘佳荣 周文化 李梓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72-1977,共6页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湖南本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茶籽油中多酚、总黄酮和消光系数的分析方法。方法搜集30批次油茶籽油,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茶籽油的总黄酮值、多酚含量和消光系数,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湖南本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茶籽油中多酚、总黄酮和消光系数的分析方法。方法搜集30批次油茶籽油,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茶籽油的总黄酮值、多酚含量和消光系数,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油茶籽油中11种脂肪酸成分。结果确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同参数指标中茶油待测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油茶籽油的总黄酮值含量在0.02~8.32 mg/kg范围之间、多酚含量在7.08~34.63 mg/kg范围之间,消光系数在0.135~1.445范围之间。11种脂肪酸组成中比例最高的3项依次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超过86%。结论建立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检测法,有助于对油茶籽油质量分级及定向功能性筛选,适宜工厂实时监测和化妆品研发数据参考;对主要脂肪酸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和血栓形成指数(thrombosis index,TI)两项营养指数评价,油茶籽油造成心血管的风险很低,具有良好的油用价值;为湖南茶油生产与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脂肪酸 消光系数 多酚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聚合物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角鲨烯和四种植物甾醇 被引量:13
2
作者 钟冬莲 莫润宏 +3 位作者 王蕤 喻宁华 沈丹玉 汤富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1-236,共6页
该文建立了基于反相聚合物为填料,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准确测定植物油中角鲨烯和4种植物甾醇的快速分析方法。植物油样品经2 mol/L氢氧化钾-甲醇皂化,采用聚合物反相固相萃取小柱Oasis HLB净化,后经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2... 该文建立了基于反相聚合物为填料,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准确测定植物油中角鲨烯和4种植物甾醇的快速分析方法。植物油样品经2 mol/L氢氧化钾-甲醇皂化,采用聚合物反相固相萃取小柱Oasis HLB净化,后经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分别以角鲨烷和5α-胆甾烷-3β-醇作为内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角鲨烯和4种植物甾醇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加标浓度为50、250、500 mg/kg时,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1%~10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7.2%,方法的检出限为0.30~5.87 mg/kg。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背景干扰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角鲨烯和4种植物甾醇的准确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角鲨烯 植物甾醇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油茶籽油中16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6
3
作者 钟冬莲 喻宁华 +3 位作者 王玫鹃 莫润宏 段俊敏 汤富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8-123,129,共7页
为稳定可靠地分析油茶籽油中多环芳烃,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油茶籽油中16种多环芳烃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溶解后,分别采用反相固相萃取HLB小柱、弗罗里硅土小柱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16种多环芳烃进行净化。... 为稳定可靠地分析油茶籽油中多环芳烃,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油茶籽油中16种多环芳烃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溶解后,分别采用反相固相萃取HLB小柱、弗罗里硅土小柱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16种多环芳烃进行净化。以回收率和基质效应为考察指标评估3种固相萃取柱的净化,在此基础上,对净化液进行低温低速氮吹浓缩,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下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16种多环芳烃的净化效果最佳;16种多环芳烃在质量浓度1~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1),检出限为0.01~0.20μg/kg,在2、10μg/kg和2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1.5%~116.3%,相对标准偏差为1.5%~13.8%。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油茶籽油中16种多环烃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多环芳烃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负载型生物炭材料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友华 王勇 +2 位作者 邓腊云 康地 喻宁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吸附是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方式。生物炭材料是一种含碳有机物在无氧环境下高温炭化制备的功能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性能稳定、... 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吸附是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方式。生物炭材料是一种含碳有机物在无氧环境下高温炭化制备的功能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性能稳定、绿色环保等优点。近年来,金属负载型生物炭材料对有机物催化降解和重金属离子吸附,均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可用于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污染废水的治理。综述了金属负载型生物炭材料在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新进展,并探讨了金属负载型生物炭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负载型 生物炭 复合材料 有机污染物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家具绿色生产关键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张恒 孙德林 +3 位作者 黄丽 邹伟华 俞明功 孔竞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作为我国工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木质家具产业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木质家具企业绿色生产,在木质家具绿色生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基于针对性原则、科学... 作为我国工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木质家具产业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木质家具企业绿色生产,在木质家具绿色生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基于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确定了绿色生产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总结了相关监测和排放标准,构建了系统、完整的木质家具绿色生产评价体系。这能为木质家具企业的绿色生产水平提供监查和评价依据,为家具企业技术和设备升级提供指导,有利于提升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绿色生产水平,推动木质家具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家具 绿色生产 影响因素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聚类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梓铭 庾庐山 +6 位作者 黄军 佘佳荣 汤萍 刘建兵 喻宁华 富冠豪 李红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76-279,284,共5页
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探索茶籽油特征风味物质。以物理压榨、精炼及溶剂浸提茶籽油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茶籽油中风味物... 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探索茶籽油特征风味物质。以物理压榨、精炼及溶剂浸提茶籽油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茶籽油中风味物质以醛类化合物为主,壬醛和辛醛是其主要成分,烯烃类、酮类等其他成分受加工工艺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物理压榨茶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明显高于精炼及溶剂浸提茶籽油,溶剂浸提茶籽油中酯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是三者中最低的。根据关键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结果,E-2-辛烯醛和辛醛对茶籽油风味影响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压榨茶籽油 精炼茶籽油 溶剂浸提茶籽油 挥发性风味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色谱柱对37种脂肪酸甲酯的分离条件优化及分离效果比对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梓铭 李红爱 +3 位作者 佘佳荣 喻宁华 吴耀祥 黄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3-57,共5页
采用强极性色谱柱Wondacap-wax、Rt-2560及中等极性色谱柱Rt-1701对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进行分离、条件优化、结果比对,得出最优条件并对茶籽油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改变柱温、升温程序以及升温速度等条件,是可以改善混... 采用强极性色谱柱Wondacap-wax、Rt-2560及中等极性色谱柱Rt-1701对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进行分离、条件优化、结果比对,得出最优条件并对茶籽油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改变柱温、升温程序以及升温速度等条件,是可以改善混合标准品分离度。强极性色谱柱比中等极性色谱柱更适应用于油脂中脂肪酸分离检测,对于脂肪酸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三种色谱柱中Rt -2560色谱柱对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进行分离效果最好,其次为Wondacap-wax柱,中等极性色谱柱Rt-1701可能更适合分离部分功能性脂肪酸成分,不适合用于脂肪酸37种标准品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Wondacap-wax Rt-2560 Rt-1701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过程对茶籽油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梓铭 李玉平 +2 位作者 佘佳荣 喻宁华 黄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38,43,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精炼前后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与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茶籽油总体风味的贡献。结果表明:粗榨茶籽油和精炼茶籽油中均检测出6种脂肪... 采用气相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精炼前后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与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茶籽油总体风味的贡献。结果表明:粗榨茶籽油和精炼茶籽油中均检测出6种脂肪酸,主要成分是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精炼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略有提高;醛类物质为粗榨茶籽油和精炼茶籽油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精炼后茶籽油中酯类相对含量增加了3倍以上,杂环类化合物百分比从3.52%下降到1.62%,酮类化合物从2.33%下降到0.11%。总之,精炼可以提高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产生大量酯类化合物,并对茶籽油果香起到衬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精炼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油茶籽油中BaP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耀祥 佘佳荣 李玉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136,139,共4页
在GB 5009. 27—2016的基础上,改进了油茶籽油中BaP检测的预处理净化方法,并对改进前后的加标回收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稀释配制BaP标准溶液为加标液,10 m L正己烷淋洗,1 m L乙腈复溶;液相色谱条件采用InertSustain C18色... 在GB 5009. 27—2016的基础上,改进了油茶籽油中BaP检测的预处理净化方法,并对改进前后的加标回收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稀释配制BaP标准溶液为加标液,10 m L正己烷淋洗,1 m L乙腈复溶;液相色谱条件采用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 88 m L/min、水(0. 12 m L/min)为流动相,流速1. 0 m 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柱温35℃。样品加标回收率较高,范围为91. 68%~120. 62%,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液相色谱 预处理 回收率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纤维研究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方向的预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梓铭 李红爱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0期10-14,18,共6页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是过去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参考近1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以往文献中关于膳食纤维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对膳食纤维重点发展方向的预测,包括膳食纤维的定义、测定方法...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是过去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参考近1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以往文献中关于膳食纤维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对膳食纤维重点发展方向的预测,包括膳食纤维的定义、测定方法、摄入量和膳食纤维食品的应用前景及新型膳食纤维资源的开发。对膳食纤维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食品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辣椒中辣椒素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梓铭 黄军 +1 位作者 邓洁 李红爱 《现代食品》 2019年第4期149-152,155,共5页
为了指导辣椒的加工、储藏和运输,为辣椒制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试验将5个不同盐浓度的辣椒密封保存一定时间后取样,辣椒样品经过预处理后利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辣椒中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辣椒素类物质一直保持稳定,含... 为了指导辣椒的加工、储藏和运输,为辣椒制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试验将5个不同盐浓度的辣椒密封保存一定时间后取样,辣椒样品经过预处理后利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辣椒中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辣椒素类物质一直保持稳定,含量在3.3 g·kg^(-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高效液相色谱法 辣椒素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辣椒贮藏技术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梓铭 黄军 李红爱 《现代食品》 201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本试验以从辣椒果肉内筛选出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的辣椒拮抗内生菌β为研究对象,研究辣椒拮抗内生菌是否对辣椒有生物保鲜的效果,并如何实现最佳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拮抗内生菌β对辣椒有显著的保鲜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 本试验以从辣椒果肉内筛选出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的辣椒拮抗内生菌β为研究对象,研究辣椒拮抗内生菌是否对辣椒有生物保鲜的效果,并如何实现最佳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拮抗内生菌β对辣椒有显著的保鲜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内生菌发酵液浓度越高,浸泡处理时间越长,贮存温度越低,则保鲜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保鲜效果 最佳条件 辣椒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秆轻体实芯门门扇的研制
13
作者 吴跃锋 《中国人造板》 2014年第8期14-16,共3页
用木材作为边框,利用麻秆作为芯层材料制成实木复合门,介绍了其结构和生产工艺,通过检测表明:该制品与传统的实木复合门相比,除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质量轻、木材利用率高、不易变形的优点外,还具有很好的隔音和耐冲击性能。
关键词 轻体实芯门 芯层材料 麻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