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地表径流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掌权 田育新 +5 位作者 邓鹰鸿 罗佳 牛艳东 吴子剑 杨蕊 罗萍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81-85,共5页
于湖南省平江县选取针叶树种+一般阔叶树种混交林(M1)、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M2)、珍贵阔叶树种(M3)等3种重建造林模式;于湖南省资兴市选取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M6)、竹、乔混合经营(M7)、人工促进天然... 于湖南省平江县选取针叶树种+一般阔叶树种混交林(M1)、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M2)、珍贵阔叶树种(M3)等3种重建造林模式;于湖南省资兴市选取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M6)、竹、乔混合经营(M7)、人工促进天然更新(M8)等3种恢复培育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研究不同模式径流产生特征与土壤持水能力。结果表明:造林模式M1、M2与M3的年地表径流量相差不大,其排序为CK1(73.07 mm)>M3(66.47 mm)>M2(62.51 mm)>M1(61.74 mm)。培育模式M7、M6、M8的年径流量相差不大,排序为为M7(22.76 mm)>M6(21.88 mm)>M8(20.16 mm)。造林模式在30~40 mm和≥50 mm降雨区间产流量较多,占全年径流的25.89%~30.42%。造林模式20~30 mm和≥50 mm降雨区间产流量较多,占全年径流的27.83%~35.09%。森林植被重建和恢复模式下产生径流量较对照小,说明森林植被重建和恢复有利于降低林地地表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培育模式 地表径流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